卡米尔和德约卡猛地抬头对望一眼,不约而同的丢下面包打开房门:
“诺埃米,这是真的?夏尔胜利了?”
“你听谁说的!”
诺埃米大声回复,语气满是激动和兴奋:“是真的,德约卡先生!是军队传来的消息,一小时前发生的事,夏尔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占领了安特卫普包围了二十几万德军,他太了不起了!”
第425章
法兰西因为夏尔取得的辉煌胜利而疯狂,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庆祝,酒吧、俱乐部、餐厅等到处都挤满了人,但依旧还有人不断的聚集,即便什么也没点只是站在门口。
所有人都在讨论著这激动人心又匪夷所思的一天:
“这是最棒的国庆日,夏尔在这天结束前结束了这场战役。”
“难以置信,所有人包括军事专家在内都以为这场战役至少要打半年,而夏尔只用了一天。一天!”
“我甚至还没做好心理准备,它就已经结束。”
“我们以为半个月、一个月能胜利是‘神化’夏尔,事实证明夏尔比我们想像的要神奇得多!”
……
为之疯狂的不只是法兰西,世界都被夏尔这有如神来之笔的一战震惊了。
是时意大利总参谋长卡多尔纳正在前线指挥作战。
几天前,他命令意第2、第3集团军(19个师近20万人)分三路进攻伊松佐河东岸的奥军阵地,同时意海军封锁里雅斯特的海上的交通。
卡多尔纳的想法是,只要对敌人持续炮击、持续进攻,敌人很快就会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崩溃。
然而,他没想到自身的后勤一样有问题:虽说意大利的后勤没有被封锁,但持续炮击和进攻所需要的后勤物资是对面的数十倍。
前后不过几天,一个多月的炮弹储备已被耗尽,伤亡了两万多人却没有任何进展。
(注:第一次伊松佐河战役只持续14天,最终因为炮弹短缺仓促结束。意军指挥官连基本的弹药规划都没计算清楚)
正当卡多尔纳坐在办公桌前对著地图发愁时,参谋急匆匆的拿著一封电报跑到卡多尔纳面前,激动的报告:“将军,夏尔解放了布鲁塞尔,比利时首都,他还占领了安特卫普,那是比利时的一个要塞,这使法军完成了对二十几万德军的包围。”
指挥部里的其它人也听到了,他们纷纷朝这边投来吃惊的目光,接著爆发出一片欢呼,就像是他们打赢了这场仗似的。
按常理,此时的卡多尔纳应该感到羞愧。
夏尔以弱势兵力包围了二十几万敌人,只用一天时间,而他反过来用二十几万的优势兵力进攻弱势敌人,却被打得灰头土脸甚至陷入困境,也仅用了几天时间。
但卡多尔纳却没有这种感觉,周围欢天喜地的参谋们也没有。
意大利人天性乐观,他们不太会考虑对自己不利或有失脸面的因素。
“很好。”卡多尔纳微笑著点了点头,洋洋自得的说:“这说明我们加入协约国的决定是正确的,有夏尔在,胜利对我们而言只是时间问题!”
指挥部纷纷表示赞同。
“将军。”在这自我麻醉中,有保持冷静的参谋提醒道:“可我们眼前的问题依旧存在,现在该怎么办?”
卡多尔纳轻松的回答:“放心,里卡多。最差的情况不过是我们一步都没能前进,但只要法兰西取得了胜利,我们也就胜利了!所以,我们还需要担心什么?”
此时的卡多尔纳没想到,最差的情况远不是“一步都没能前进”!
……
英国伦敦,海军大臣坐在别墅的窗前一脸落寞的望著窗外泰晤士河上船来船往。
他不久前卸任了“海军大臣”,失意的退出权力核心,只象征性的担任达达尼尔海峡委员会委员。
这是因为达达尼尔海峡的战事不如人意。
事实上不只是“不如人意”,而是“非常糟糕”。
前线给出的报告是:
空气中充满了死尸的恶臭,饮水供给不足几乎不够解渴,加利波里的太阳十分炽热,几乎找不到一点树荫。到处都是巨型苍蝇,只要打开一听罐头,马上就会遭到它们的围攻。
最致命的是,瘟疫正在前线蔓延,士兵们正成片的死去,不是因为战斗,而是疾病。
最终,推行这场战役最为热心并做出保证的海军大臣成为众矢之的,在各方面压力下,“海军大臣”不得不提出辞呈。
就在“海军大臣”苦著脸对著窗外发呆时,管家敲门进来送来一份电报:“先生,温特将军来电,他说夏尔昨晚已取得决定性胜利……”
“海军大臣”一愣,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我记得夏尔昨天早晨才发起进攻。”
管家不知所措,他迟疑著将电报递给“海军大臣”:“需要我去确认一下吗?”
“当然。”“海军大臣”接过电报瞄了一眼。
管家出去时他忍不住笑出声,怎么可能,才一天,士兵们的步枪还没握热就胜利了。
今天是愚人节?
或者是温特将军用这方式来嘲笑自己?
然而,不久管家就回到“海军大臣”面前:“确认过了,先生,夏尔用一天时间穿插一百多公里,他的军队包围了二十几万德军。”
“海军大臣”震惊得无以复加。
一天一百多公里?
包围了二十几万德军?
这居然是真的?
上帝,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毫不夸张的说开创了历史!
他是怎么做到的?!
海军大臣在心里妒嫉起这个天才少年,一个名副其实的军事家。
随即“海军大臣”又想到达达尼尔海峡那个烂摊子,如果说有谁能挽救这场战役,那一定是夏尔!
“海军大臣”考虑的不是前线士兵的生死,而是他的政治生涯,是他“如果达达尼尔海峡战役失败,他将扛著步枪作为一名士兵走上战场”的承诺。
迟疑了下,他飞奔向电讯室给温特将军发了一封电报:“问问夏尔,是否愿意重返达达尼尔海峡指挥战斗。”
这很无耻。
当初达达尼尔海峡陷入困境时,夏尔的出现让战局往好的方向发展,甚至所有人都认为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不久就将取得胜利。
这时“海军大臣”用计将夏尔逼走,正是他放出风声说“德军知道夏尔在战场,将不顾一切将其击杀”。
现在,当达达尼尔海峡再次陷入困境时,他再次提出让夏尔重返达达尼尔海峡以挽救“海军大臣”的政治前途。
但“无耻”这两个字似乎不在“海军大臣”的字典里。
第426章 代沟
德约卡家门口聚满了人,邻居们争先恐后的赶来告诉德约卡和卡米尔两人他们所知道的一切:
“我听说夏尔昨天下午已经打到布鲁塞尔了,只是军方一直保密没有对外公布。”
“那是比利时的首都,我昨天也听到了消息,但我以为那是恶作剧。”
“别担心,伯纳德夫人,夏尔不会有事的,需要担心的是他的敌人。”
……
卡米尔唯唯喏喏,她对“包围”、“切断补给”、“地理优势”这些军事名词一无所知。
因此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始终没有一点慨念,她不明白为什么夏尔的一支小部队占领了安特卫普就能把德国人二十几万人包围且没有还手之力。
她知道的只有一点:二十几万德国人,夏尔带的兵还不到两万,那是十几倍的兵力,这意味著包括夏尔在内的每一个人都要消灭十几倍的敌人?
因此,她始终忧心忡忡,面对邻居们的解释半信半疑的问:“真是这样?战争就要结束了?”
懂些军事的邻居们解释道:
“不,伯纳德夫人,战争还没结束,德国人还没投降。”
“不过快了,用不了多久。他们除了投降别无选择。”
“夏尔简直是个天才军事家,伯纳德夫人,他简直就是为了胜利而生,您不需要担心,没人能打败他!”
……
战争的确没有结束,夏尔正在安特卫普组织防御。
此时的包围圈依旧脆弱。
原因是夏尔的部队穿插得太快了,快到福煦的步兵没能及时跟上。
真实原因并不是这个,而是步兵在打穿了德军包围圈后不相信战斗会如此顺利,他们不敢搭乘火车、汽车跟进。
代表人物是福煦安排配合夏尔进攻的第9军军长萨维尼安中将。
“这太疯狂了。”萨维尼安中将向福煦报告:“我拒绝这么做,敌人只需用一枚炸弹就能轻易让火车脱轨,搭乘汽车前进同样危险,它没有任何防护很容易在敌人的埋伏下死伤惨重。”
因此,萨维尼安中将坚持步行。
魏刚虽然没给出明确的建议,但他部分认同萨维尼安中将的说法。
“夏尔的部队有装甲车,将军。”魏刚打开文件将装甲车的照片亮在福煦面前:“搭乘这种装甲车前进是合理的,它至少能挡住两侧射来的子弹,但我们没有。”
见福煦犹豫,魏刚又补充了一句:“何况夏尔的部队能有多快?走在前头的他们会遭到敌军层层阻击,后方的步兵虽然是步行但不需要与敌人作战,要跟上夏尔的部队问题不大。”
福煦考虑了一会儿,最终同意了这种看似风险更小的做法。
他们没明白两件事:
夏尔的部队之所以要装备装甲车,是因为他的部队走在最前头与有可能的敌人作战,跟在后方的部队就不太需要了。
另一方面,德军的防御就像是个鸡蛋,最外一层壳是硬的,打穿后里面是空的,后续兵力如果搭乘火车、汽车前进,而且是跟在装甲师、机械化师后方跟进,不太可能会遭到敌人阻击,更不会掉进敌人设下的陷阱。
反而像他们这样畏首畏尾在后方以5公里的时速步行跟进才会有问题。
事实的确如此。
德军溃逃的主力逐渐超过了后方跟进的第9军,最终形成了他们担心的“被敌人层层阻击无法快速突破”的局面。
这也是夏尔的军队穿插到梅赫伦会出现燃油短缺问题的主要原因,后勤补给线中断了。
如果不是有比利时人的支持,这次作战很可能因此失败,夏尔的部队会陷入重围,到时不仅无法获得胜利反而还要突围。
……
安特卫普,夏尔将第一机械化师指挥部设在内层防御圈的一个堡垒内。
它并不舒适,狭小的空间里堆满了各种炮弹,黑暗且潮湿,空气中弥漫着一股令人窒息的酸臭味。
然而,这却是目前最安全的地方。
提贾尼这种富家子弟受不了这样的环境,他病蔫蔫的坐著,有气无力的靠在椅背上,像一条濒死的鱼似的艰难的喘著气。
“我们真的要呆在这?”提贾尼问,他看了看周围,一脸生无可恋。
“你有更好的建议?”夏尔反问。
提贾尼沉默了。
他知道现在是什么状况。
安特卫普的德军主力虽然投降了,但城内依旧有许多不愿投降的德军散兵,他们有的藏在树林里,有的躲在废弃的谷仓里,甚至还有些藏进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