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210节

  重点是该师用的是夏尔的战术,“圣沙蒙M21”甚至还有装备37MM火炮的改型。

  克里斯汀少将曾隐晦的提醒霞飞:“将军,如果我们用夏尔的战术,还有它发明的坦克炮,即便将来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也不意味我们击败了夏尔。”

  但霞飞却回答:“关键在于坦克,克里斯汀!它是与‘夏尔A1’完全不同的坦克,它的速度要比夏尔的坦克快得多,它可能会成为坦克的未来!”

  霞飞说的“快”,指的是“圣沙蒙M21”使用轮胎时的公路机动速度,它达到28公里每小时,比“夏尔A1”15公里的最高时速快了不少。

  然而,它使用履带时的机动速度只有6公里每小时。

  霞飞完全看不到这个缺点,对此他是这么解释的:

  “作战时我们不需要太快的速度,6公里每小时已足够,再快步兵就无法跟上。”

  “需要机动时,它就可以开上公路以28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进。”

  “更重要的是我们还有重型坦克与轻型坦克的搭配,简直完美!”

  克里斯汀少将隐隐觉得不对,他研究过“夏尔A1”击败德军“A7V”坦克那一仗,他认为坦克在作战时同样需要机动。

  至于轻重型坦克的搭配,那得重型的“圣沙蒙”能开到敌人面前才算数。

  不过克里斯汀少将却什么也没说,他知道说了也没用,坦克已经装备了部队,他只有尽自己所能带着它们赢得胜利。

  信心十足的霞飞没想到的是,德国人的坦克已不是他想像的A7V,他所训练的“特种炮兵第一师”,不过是夏尔用来试探德军新装备的炮灰。

  ……

  夏尔这边,其实大概能猜到德国人新飞机。

  这时候德军的“福克E”系列战斗机应该已经出来了,史上它刚诞生就引发一场“福克式灾难”,协约国几乎没有能与之匹敌的战机。

  (上图为德军福克E系列单翼战机,它于1914年试飞成功,是一种体育特技飞机,型号M5K。之后德军紧急将其改装为军用战机并装上机枪投入战场。世人所熟悉的福克三翼机是DR系列,德军于1917年左右列装)

  然而,夏尔知道这些却远远不够,他不记得福克E系列的数据,比如最大航速、有几挺机枪、机动性能如何等。

  至于德国的新坦克会是什么,夏尔更是一无所知,因为德国在A7V坦克之后已没有其它坦克投入实战。

  因此,夏尔需要耍些手段让霞飞和施耐德在前头探探路,这样夏尔手中真正的王牌才能有的放矢。

  但夏尔没想到的是,霞飞居然拐弯抹角的想从夏尔这套到作战计划。

  这天,夏尔依旧像往常一样在指挥部整理情报,桌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夏尔有些奇怪,这电话已很长一段时间没响了,有事大多是先打到电讯室由参谋转交到指挥部,而不是直接联系夏尔本人。

  电话另一端传来了福煦的声音:“在忙吗,准将?”

  “不,不忙,将军。”夏尔回答,暗道福煦难道还想在“进攻理论”上讨论?

  福煦“嗯”了一声,说:

  “我最近反复思考你的战术理论,忽然对你的坦克产生兴趣。”

  “我很好奇,如果由你来指挥一场战役,我是说对敌人防线的突破,你会怎么做?”

  福煦说得很隐晦,而且之前也的确跟夏尔讨论过战术理论,听起来似乎没问题。

  然而,夏尔马上联想到了温特将军所说的“需要在西线赢得一场令人瞩目的胜利”。

  之后温特将军去找了霞飞。

  现在福煦马上就来试探作战计划,有这么巧的事?

  更可能,真正想问这个问题的人是霞飞。

  夏尔觉得八九不离十。

  霞飞和福煦并不知道,温特将军在他们之前已经找过夏尔,夏尔知道所有的一切。

  

  这有些讽刺,一个回旋镖又打回到夏尔身上。

  夏尔故作不知的考虑了一会儿,决定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毕竟要把对面德国的“秘密武器”引出来,霞飞这边要是太菜了人家都不屑应对。

  “我认为我们首先应该找一块平坦开阔的硬地。”夏尔说。

  “硬地?”福煦发出一声疑问,此时还没这概念。

  “是的。”夏尔解释道:“比如伊普尔的泥泞显然不适合坦克机动,没有环境的支持,再先进的战术和装备都无法发挥作用,它至少要适合坦克机动。”

  “有道理。”福煦表示赞同。

  “其次。”夏尔接着说:“坦克应该集中对敌人防线实施突破和穿插,这样才能快速突破。”

  福煦“嗯”一声表示理解,如果分散开平推,单位面积的战斗力就会被平摊,在敌人的防御面前有可能打成持久战。

  “最后。”夏尔又说:“战前不能实施过于密集或长时间的炮火准备。”

  电话那一头的福煦沉默了,因为他们正准备这么干。

  过了好一会儿,福煦才问:“为什么?为什么不行?”

  “因为这就是在告诉敌人我们的坦克会在这突破,将军。”夏尔回答:“敌人会调集大量的火炮做防御准备,而一旦敌人做到了,任何坦克都无法突破。”

  福煦恍然大悟,敌人火炮如果多到能覆盖战壕前方的无人区,坦克就算有机动性,也会在它们密集的炮弹下分崩离析。

第366章 附加装甲

  在梧桐的飞絮中,洛朗驾车载着夏尔赶往坦克基地。

  这并不是良好的体验,这时代的汽车是半开放的,车速一快就会有果毛迎着强风摔倒在夏尔脸上,有时还钻进眼睛和鼻孔里,又疼又痒。

  夏尔不得不拉低军帽再竖起衣领遮住口鼻,就像没脸见人似的。

  而两侧街道依旧有人认出了夏尔,他们兴奋的朝夏尔挥手,还有人跟着汽车小跑追了一段。

  夏尔觉得这行为很无聊,追上了又能如何?表达一下崇慕之心或是要个签名?这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半个多小时后,汽车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或许是因为这一带梧桐少了,空气中的果毛少了许多。

  提前知道消息的布朗尼和艾斯丁尼带着几名警卫在基地门口迎接。

  一看到夏尔的车,他们就微笑着迎了上来。

  “好久不见,将军。”布朗尼说,眼里带着亲切,还有一丝意外。

  布朗尼有些不敢想像,当初那个骑着自行车的“小家伙”已变成这样了,虽然细看之下外貌没多大变化,但总体却变了许多,以至于他差点没认出来。

  艾斯丁尼不关心这些,他手里提着一个厚厚的公文包,似乎带着一大堆问题就等着这一刻跟夏尔讨论。

  夏尔先是视察了一下坦克旅的训练,总体感觉满意。

  以前,第一坦克旅的坦克和步兵是分开的,一个坦克团一个步兵团,战斗时再临时将步兵分配给坦克团跟随前进。

  布朗尼解释道:“我在想,如果每次上战场都要分配,那为什么不在战前就做好?”

  这更有实战意义,夏尔想,同时也证明布朗尼和艾斯丁尼是合格的指挥官,坦克旅在他们的指挥下正朝更合理、更正确的方向前进。

  随后艾斯丁尼就迫不及待的将夏尔带进了基地的实验室。

  这是艾斯丁尼自己组建的,算是拖拉机厂研究所的分部,他在这里可以更方便的对坦克一边测试一边改进。

  实验室不算大,差不多一百见方,是用防水帆布支撑起的简易窝篷,里头到处堆放着工具和零件,正中停着两辆不知是在维修还是在改进的“夏尔A1”。

  艾斯丁尼迫不及待的说:“或许您知道了,我们的坦克发动机已经超过‘霍尔特120’达到130匹了。”

  夏尔“嗯”了一声,这是马修的功劳。

  他在飞机制造厂学习一段时间后就对发动机进行改进,此时已成功实现反超。

  虽然反超得不多,只比“霍尔特120”多10匹,而且还不够稳定,但这些都是时间问题。

  “在这情况下,我打算为它更换更大口径的火炮。”艾斯丁尼拿着文件凑上来,将一张设计图亮在夏尔面前:“我想上的是75炮,我以为多出来的马力足够承载它的重量,但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炮闩太长?”夏尔问。

  坦克搭载火炮不只是重量问题,炮管在车身外,炮闩在车身内。

  如果坦克炮塔不够大,大口径火炮更长的炮闩就会顶着炮塔顶部或侧壁。

  “是的。”艾斯丁尼略带震惊的望向夏尔:“这使它俯仰角很低,可以说几乎转不动,炮手也没有多余的空间。”

  “它需要改炮。”夏尔回答:“还要改炮塔。”

  这是由坦克舱的空间决定的,没有更好的办法。

  夏尔建议道:“相比之下,如果我们把这多出来的马力用在装甲上就简单多了。”

  “您说得对,将军。”艾斯丁尼表示赞同,不过他似乎对此没有多大的兴趣:“增加装甲的确更容易,但我认为没有太大的必要。”

  说着艾斯丁尼翻了翻公文包,从中抽出一张数据表递了上来:“这是德国人A7V的火力汇总,一门57MM口径火炮加6挺马克沁机枪。”

  听到这夏尔就明白了。

  “夏尔A1”正面装甲25MM。

  57MM火炮能穿,6挺马克沁机枪不能穿。

  即便增加它的装甲,比如加强到30MM,依旧是57炮能穿,6挺马克沁机枪不能穿。

  于是,增加的装甲在实战中就变得毫无意义。

  难怪艾斯丁尼会一门心思的加大火炮口径而不是装甲。

  夏尔笑了笑,说:“我们要面对的可能不只是A7V,上校。”

  

  “您的意思是……”艾斯丁尼疑惑的望着夏尔。

  “我们在进步,敌人当然也在进步。”夏尔回答:“上次,我们的‘夏尔A1’打得德国人的A7V连开火的机会都没有,你认为他们还会继续使用这款坦克?”

  艾斯丁尼“唰”的一下失去了血色,他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所有的设计都是针对敌人的A7V。

  再一考虑:如果敌人也研发新坦克,另外还要求短时间出成品送上战场……

  艾斯丁尼抬头望向夏尔,眼神中带着些焦急:“将军,敌人很可能会学习‘夏尔A1’,推出一款类似它的轻型坦克。”

  “是的。”夏尔点了点头:“而且很可能会有一款类似我们37炮的小口径火炮,这时加强前装甲就很有必要了。”

  艾斯丁尼上校后悔莫及,这样一来他之前的判断就不成立了。

  堆防御不但有用而且还很有用,因为这意味着敌人打不穿我们,而我们能打穿敌人。

  想到这,艾斯丁尼苦恼的说:“我的错,将军。现在加强装甲似乎也来不及了,我们需要重新生产前装甲,还要考虑它的配重,之后还要全部返工……”

  他说的是把旧装甲拆下来再把新装甲装上去,这也不是短时间能完成的事,尤其坦克旅还有两百多辆坦克。

  “不。”夏尔摇了摇头:“我们可以生产附加装甲。”

  “附加装甲?”艾斯丁尼一脸茫然,这对他而言是个新词汇。

  不过他很快就从“附加”这个词理解了它的意思,接着惊呼出声:“是的,将军,附加装甲!如此简单我竟想不到,我真是个笨蛋!”

  艾斯丁尼当然不是笨蛋。

  坦克的每一步发展、每一个创新,都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其中还有不少人犯错甚至走错方向。

首节 上一节 210/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