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175节

第305章 弹药补给问题

  炮声隆隆枪声震耳。

  夏尔手握转轮手枪在警卫员的保护下猫着腰沿战壕前进。

  这是战场最安全地方,前方的部队已大致占领了战壕打退了敌人,夏尔一行人只需要跟着前进并不时发出指令就行。

  即便如此,还是存在一些意想不到的危险。

  那是夏尔登陆一小时后,夏尔的心态已稳定了许多。

  尽管眼前依旧是鲜血和尸体,依旧是死亡和残酷,但夏尔已决定勇敢的面对。

  这时代几乎每个年轻人都要面对战场,很少有例外的。

  想想那些冲在最前方与敌人作战的士兵,他们正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生死搏斗,而自己走在他们杀出的血路上,前后还有警卫员小心保护。

  如果这样还战战兢兢瑟瑟发抖,还不如一开始就不逞强呆在运输船上。

  心念至此,夏尔就放开了。

  他学着其它人的样子猫腰前进,脑海里努力回忆着跟多米尼克练枪时的射击姿势,还有使用步枪的要领。

  夏尔明白,战场很多时候只能靠自己,他必须尽快适应这里才能保住性命。

  正想着,忽然从旁边的坑道里冲出一个人影,他浑身是血满面污渍,瞪着一双铜铃似的眼睛挺着刺刀高喊着朝夏尔冲了过来。

  (上图为一战奥斯曼帝国军队,有些士兵头上缠头巾,还有的戴着平顶圆帽)

  这就是夏尔所说的只有靠自己的时候。

  前后的警卫员都帮不上忙。前方的警卫员甚至来不及掉转枪口,后方的警卫员视线被遮挡不知道发生什么。

  当时夏尔脑袋一片空白,手里条件反射般双手握枪,瞄都没瞄就扣动了扳机。

  “砰砰!”

  “砰砰砰砰!”

  夏尔一口气把六发子弹全打了出去。

  温热的鲜血飞溅在夏尔脸上,闪着寒光的刺刀距离夏尔胸膛只有几厘米,它的主人在被一连串的子弹命中后,居然还能挣扎着逼近夏尔,直到最后一发子弹命中头部,他才脑袋往后一仰,一脸不甘的仰躺在战壕里。

  走在前头的提贾尼快步返回,他用转轮手枪对着尸体补了几枪这才放心。

  “干得好,上校!”提贾尼赞许的朝夏尔点了点头:“这是你的第一个战果。”

  接着他打趣道:“你想让我把它裱起来作为纪念吗?”

  士兵们发出一阵笑声,但夏尔却笑不出来。

  刚才如果自己反应慢一些会怎样?刺刀是不是就扎进自己胸口了?

  生死就只是一瞬间,他从未感觉死亡距离自己如此近!

  或许是为了转移士兵们的注意,提贾尼大声喝斥着警卫员:“仔细检查每一个坑道,知道你们的失误有可能犯下多大的错吗?”

  “是,将军。”警卫七嘴八舌的回答,声音中带着愧疚和歉意。

  那可是夏尔,如果没能保护好他,他们就算能活着回去也会被法兰西人民的口水淹死!

  之后警卫员就更小心了,前进速度也慢了些。

  不久,夏尔就注意到不只是自己的速度慢,是整支队伍的进攻速度放缓了。

  “这是弹药补给的问题。”提贾尼解释道:“我们一直在前进,后方的补给线就越来越长!”

  “我们不应该停下!”夏尔反对道:“伱不明白,速度越慢就越危险!”

  “我明白,上校。”提贾尼无奈的回答:“可我们已经一口气前进了三公里,这意味着我们的后勤补给线也有三公里。虽然登陆船可以运输弹药,但它只有二十艘,第一梯队的士兵已经没有足够的弹药了,难道你想让他们拿着刺刀跟敌人作战吗?”

  这在提贾尼看来是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实施这个穿插计划必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这是夏尔的错。

  在发明两栖登陆船时,夏尔脑海里只想着一次普通登陆作战。谁想,到了达达尼尔海峡后才发现是总长六公里的快速穿插。

  登陆船在这次穿插中“身负重任”,它们既要在海上和陆地间不断的运送弹药,又要开在最前头当作“坦克”掩护步兵前进。

  因此,二十艘登陆船根本不够。

  夏尔掏出怀表看了看,说:“即便用刺刀也要保证速度,等敌人反应过来就迟了!”

  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半小时,敌人也差不多意识到了危险。

  “可是……”提贾尼茫然的摇了摇头:“用刺刀意味着大伤亡,上校。到时我们同样无法守住这道防线。”

  

  “那就学会使用敌人的步枪。”夏尔说:“这应该不是难事。”

  提贾尼微微摇头:“虽然不是难事,但他们……可能不习惯。”

  夏尔笑了下:“我认为这不是考虑习惯的时候,将军。如果不能保证速度,我们有可能满盘皆输!”

  穿插的目的如果达不到,就意味着“什么空”也围不到,到时,所有的登陆部队都将被包围等着被歼灭。

  接着夏尔又补了一句:“另外,如果我们现在就出现弹药补给的问题,我认为我们早晚也要使用敌人的步枪,因为我们接下来还要守住这道防线。”

  提贾尼考虑了一会儿,就点了点头。

  守住这道防线有可能需要更多弹药,那时就是敌人海量的部队像潮水般朝防线发起进攻,而且还是来自两个方向的进攻。

  “你是对的,上校。”提贾尼回答,接着下令:“第二梯队换装敌人的步枪,把敌人的弹药利用起来!”

  “是,将军!”

  这一来弹药情况就得到了缓解,甚至不需要考虑弹药不足的问题。

  因为奥斯曼军队在防线里储备了足够多的弹药。

  另外,右路沿着公路快速推进时还缴获了十几车弹药,这些弹药足够105团这里守几天。

  唯一的问题,是奥斯曼帝国的步枪有些奇怪:它的步枪在毛瑟的基础上加装了阻隔器,上膛之前要先拔动阻隔器才能完成上弹,据说是节省的奥斯曼人为了防止士兵一次性把子弹打光而设计的。

  这的确让法兰西士兵们有些不习惯。

  (上图为一战奥斯曼帝国步枪的阻隔器拔片)

第306章 绕过去

  桑德斯在办公室里焦燥走来走去,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半小时,第69步兵团防线的情况依旧不明确。

  派去侦察的飞机还没飞到附近空域就被击落,其中一架远远看了一眼,他报告第二道防线的确有战事,还有车辆,但他们认为那只是局部的小规模战斗。

  后来桑德斯才明白,那是因为敌人始终沿着战壕前进,战斗规模一直保持在敌人一个步兵营五六百人面对战壕一段的两三百人。

  这表面看是一场小规模战斗,实际却大到足以撼动整个加利波利甚至改变结局。

  就在桑德斯考虑着各种可能时,参谋奎恩惊慌失措的跑进指挥部,他声音因为恐惧而变得嘶哑:“将军,调查清楚了,在安尼亚村方向登陆的部队是敌人主力,不是佯攻!”

  桑德斯猛地收住脚步震惊的望向参谋。

  没等到他问,奎恩解释道:“我们碰巧抓到一个第69步兵团的逃兵,他说敌人有坦克,一路沿着战壕进攻,现在可能已过了中线打到布奇亚村附近。”

  “坦克?”桑德斯半信半疑:“他们怎么会有坦克?坦克怎么登陆?”

  奎恩无奈的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将军。但巴哈尔也这么说,他还说那可能是夏尔的部队!”

  桑德斯艰难的咽了下口水,如果是夏尔的部队,那就能解释了,这或许又是他的新发明。

  没敢迟疑,桑德斯快步走到地图前,目光聚焦在第二道防线上。

  奎恩第一时间找到了布奇亚村位置并将其指出:“在这,距离另一头的海岸只剩下三里远。”

  桑德斯脸色瞬间失去血色,已经来不及了,以敌人的前进速度,三里路可能只需要二十分钟。

  增援部队赶到时,面对的将是敌人完整的防线和机枪,就算用十倍的兵力也未必能把它打下来。

  “巴哈尔呢?”桑德斯问:“他在什么位置?”

  参谋马上去打电话与巴哈尔联系,不久他又惊又喜的高声回答:“将军,巴哈尔带着警卫连增援到了布奇亚村!”

  显然,这是巴哈尔违抗桑德斯的命令自作主张。

  但桑德斯却没怪他,而是兴奋的叫出声:“干得好,这家伙拯救了整条防线!不,他拯救了奥斯曼帝国拯救了这场战争!”

  ……

  布奇亚村是一个只有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第二防线恰好从它西面经过,距离不过百余米。

  此时小村已杳无人烟,到处都是被炮弹震塌的房屋及海风吹拂下的破渔网,让人倍感凄凉。

  忽然,在一阵急促有节奏的脚步声中,一队全副武装的奥斯曼士兵风尘仆仆的跑进村庄,后头还跟着几辆装着弹药的汽车。

  来的正是巴哈尔,他从汽车上跳下来,看了看四周就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提坦,你带一个排占领东面高地。”

  “肯马勒,你的排负责守住战壕。把69步兵团的兵都组织起来,战壕后面的兵也调上来!”

  “其它人跟我来,利用房屋组织防御!”

  ……

  “上校!”连长跟着巴哈尔一边跑一边胆战心惊的问:“听说敌人有坦克,而我们什么也没有,怎么才能挡住他们?”

  “用你的身体,布哥朗!”巴哈尔毫不犹豫的回答:“伱在前面,我在你后面,有问题吗?”

  “不,上校!”连长赶忙回答:“没有问题。”

  “很好!”巴哈尔在一堆废墟前站定,冲其它人大喊:“全体注意,我不是要求你们作战,我是要求你们死在敌人的枪下。你们死了,会有别人顶上你们的位置!明白吗?”

  “明白,上校!”士兵们大声回答。

  巴哈尔这是给他们必死的决心。

  因为他知道,这一仗如果没有将自己置之死地,敌人坦克的履带就会从所有人尸体上碾过,然后封锁加利波利的咽喉要道。

  士兵们才刚来得及找到自己的掩体,枪声就一阵紧过一阵从西面传来。

  不久,有许多溃兵从防线上溃退。

  巴哈尔挥着手朝他们大喊:“到这来,都到这来!”

  等士兵们跑进防线,巴哈尔又冲着那些惊魂未定的士兵大声命令:“拿起你们的武器,士兵!否则你就不是死在敌人的枪下,我现在就会毙了你们!”

  溃兵们只能三三两两的跟着其它人一起,借助土房架起了步枪。

  

  敌人来的很快,前后不过几分钟,山丘后就冒出了几辆“坦克”。

  巴哈尔举起望远镜一看,暗松一口气,这“坦克”是车轮而不是履带。

  “注意。”巴哈尔大声下令:“瞄准‘坦克’车轮,听我命令!”

  士兵们纷纷举起步枪,将准星对准“坦克”的车轮。

  随着巴哈尔一声令下,枪声齐鸣,“坦克”瞬间就歪歪扭扭的开不动了。

  士兵们一声欢呼,他们没想到这种“坦克”居然这么容易对付,还有人兴奋的朝巴哈尔喊:“这起作用了,上校,我们挡住他们了!”

首节 上一节 175/3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