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一战当财阀:开局拯救法兰西 第143节

  不久,侦察机就手动朝下方投掷了几枚烟雾弹,山谷中袅袅升起的两道青烟,就像给德军的炮兵阵地打上一个标识。

  德军炮兵看著烟雾还一脸懵:

  “他们在做什么?他们发现我们了吗?”

  “我不这么想,否则,他们丢下的应该是炸弹而不是烟雾弹!”

  “可他们为什么要丢烟雾弹?”

  ……

  话音未落,所有人都明白了。

  天空响起了轰炸机发动机“隆隆”的轰鸣声,令人恐惧的几架轰炸机已出现在云层中并开始降低高度。

  这时德军才恍然大悟:

  “上帝,他们发现我们了,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他们是在为轰炸机作指引!散开,马上散开!”

  “把弹药车开走,动作快!”

  ……

  原本看起来什么都没有的山谷忽然动了起来,搬弹药的、拖炮的、扛弹药箱飞奔的,往来奔走一片混乱。

  在炮兵阵地周围以及高地上负责防空的部队也忙碌著,他们将一挺挺机枪一门门火炮对准空中轰炸机来的方向。

  轰炸机却气定神闲的朝炮兵阵地飞来,连机翼都没有颤抖一下。

  有信号板的指示再加上烟雾弹的标识,它们轻而易举的就锁定了目标,为了能更精确的命中目标它们甚至降低了速度。

  “轰轰!”炮声响了起来。

  那是德军37MM高射炮。

  确切的说那不是高射炮,而是“反气球炮”,德国人战前发明出来用来打侦察气球。

  但这种用于反气球的高射炮对付高速飞行的飞机显得力不从心,它们的炮弹对轰炸机似乎没有任何影响:它们的炮弹没有装曳光粉,炮弹打出后就不知道飞到哪当然也不知道偏离目标多远,于是无法修正,射击全靠感觉。

  机枪声随之响起来,子弹“哒哒哒”的飞向空中朝它们逼近的轰炸机。

  有些子弹或许命中了,但同样无力阻止轰炸机继续逼近。

  顷刻间,还没等机枪来得及换上另一条弹链,轰炸机已掠过头顶抛下一枚枚炸弹。

  炸弹后方的风轮在空中急速旋转带著一片“呜呜”的啸声,吓得德军士兵丢下机枪和火炮趴在地上紧紧抱著头。

  “轰轰!”

  “轰轰轰!”

  ……

  密集的爆炸一声接著一声在炮兵阵地上响起。

  卡特一口气出动了20架轰炸机,一共380枚炸弹像密集的雨点似的一批接著一批的往德军炮兵阵地所在的山谷倾泻,瞬间就将下方炸成一片火海。

  其间炮兵阵地还发生了殉爆,剧烈的爆炸一声接著一声,火焰不断的浓烟中翻滚,似乎有一条火龙在其间挣扎跳跃。

  山顶幸存的德军目瞪口呆的看著这一幕,心惊胆颤的说:“上帝,我们要怎么才能打败法兰西人,他们想炸哪就炸哪!而我们却无力阻止!”

  这就是轰炸机给对手带来的绝望,它会对地面部队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威慑。

  敌人忍不住思考一个问题:

  如果每次开战,敌人的轰炸机都能轻易炸毁指挥部或炮兵阵地,这仗还怎么打?

  (上图为一战初期的高射炮,1906年发明,37MM口径,反气球用,可用马匹牵引)

  (上图为现代博物馆里展出的“反气球炮”)

第254章 空战体系

  继此之后,轰炸机再次出动炸毁了德军另一个榴炮阵地。

  飞行员几乎没有休息,他们降落后稍作检查,装完航弹加满油后又再次出发。

  卡特有些担心他们过于疲劳建议休息一段时间,但飞行员却瞒不在乎的回答:

  “这算不了什么,少校,它几乎就是一次旅游!”

  “是的,我们什么也不需要担心,只是把飞机飞到敌人头顶把炸弹丢下去,如此而已!”

  “我认为我可以这样干一整天!”

  飞行员们轻松的笑了起来。

  这是轰炸机的“黄金时期”,没有战斗机能追得上它们,地面又没有足以对其构成威胁的防空火力,这使飞行员可以毫无压力的执行任务。

  于是,仅仅距离第一次轰炸两小时,德军又一个榴炮阵地被轰炸机炸毁。

  两次成功的轰炸瞬间引起新闻界的哄动。

  最新是《功勋报》在报纸上紧急刊印了专题报导,它在战斗结束后半个多小时就上市了,文章甚至是在进攻前写好的:

  “今天早晨8点和11点,我军轰炸机摧毁敌军两个炮兵阵地。”

  “其中一个炮兵阵地是位于淇木萨地区的隐藏炮兵阵地,我军前线步兵甚至都没能发现它。”

  “但它还是被我军轰炸机大队摧毁!”

  《功勋报》没有把真实的轰炸过程报导出来。

  如果照实报导,说这次任务是因为提前获得情报知道榴弹炮的位置,然后才成功定位将其炸毁,其结果就是提醒了德国人让他们自查,最终很可能让“白衣夫人”陷入危险。

  夏尔授意科布多把这口“黑锅”甩给侦察机和战斗机。

  科布多在文章里隐晦的说:

  “诚然,轰炸机因为体积大转向不便等缺点不适合侦察。”

  “但‘军事评论家’们似乎忽略了一点:轰炸机可以与侦察机、战斗机协同。”

  “侦察机发现目标,再在战斗机的掩护下为轰炸机指示目标,成功就是水到渠成了!”

  “也就是说,但凡侦察机能侦察到的目标,原则上都可以用轰炸机将其炸毁!”

  ……

  德国人对此深信不疑,因为这就是他们看到的。

  “眼见为实”这个观点深入人心,谁要是不信,那些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德军士兵跟谁急!

  法兰西“军事评论家”也不得不信,因为这个想法无懈可击,它甚至在实战中也能实现。

  但实际上,此时的侦察机既没有高倍摄像机也没有雷达,想找到地面的隐藏目标十分困难,除非德国人露出明显的破绽。

  接著媒体就开始铺天盖地的报导轰炸机,风向由质疑全部转向称赞,由施耐德控制的《晨报》及右翼控制的《费加罗》报也不例外。

  这并非他们愿意这么做,而是为了生存不得不这么做。

  媒体归根结底是依附“热点”迎合大众的期待心存在的。

  如果今天《晨报》和《费加罗》逆大势而为,在轰炸机取得巨大的成功后依旧质疑、诋毁、反对,能起到的作用极为有限,反而会使自己边缘化读者越来越少。

  有一天,当《晨报》和《费加罗》报需要向大众推出某些观点时,他们会发现已经推不动了,因为它们根本就无人问津。

  ……

  英国首相看著报纸陷入了沉思:

  法兰西与英国只隔著一条海峡,确切的说只有几十英里,即便从法兰西首都巴黎计算,到英国首都伦敦的直线距离也只有两百多英里。

  如果有一天,法兰西的轰炸机增加了航程,是不是意味著他们就可以把炸弹毫无顾忌的丢往伦敦?

  不行,英国必须要发展侦察机、战斗机、轰炸机这样的制空体系,否则整个英国都不安全,更别提什么话语权了!

  考虑了一会儿,英国首相对助手说:“派人去法兰西走一趟,就说我们需要轰炸机技术与德国人作战!”

  趁现在还是盟友,在共同利益下谈合作应该会更容易些。

  ……

  德皇威廉二世是时正与法金汉共进午餐。

  午餐很简单,就是两块牛排加一点水果和红酒。

  威廉二世的脑海里只想著一件事,怎么才能快速打败敌人结束自己压抑的生活。

  威廉二世的人生可以说是个悲剧,他年轻时是个放荡的王子,那才是他的内心。

  但自从继位后,他所做的一切都需要刻意营造,这使他像是一个被关在笼子里受人支配的木偶。

  只要打败敌人结束这场战场,威廉二世如是想,他就可以结束这种生活回归真实的自己!

  吃过午餐,两人一边喝著咖啡一边讨论西线的战事,法金汉依旧保持著乐观:

  “虽然我们的兵源很紧张,前线部队承受著巨大的压力,但敌人也同样如此。”

  “他们就像是一道濒临崩溃的堤坝挡在我们面前,危如垒卵!”

  “我相信只要我们再多施加一点压力,它们就会在我们面前崩溃,到时我军将再次走向全面胜利!”

  这时参谋给威廉二世送来一份电报,威廉二世看著电报愣了下,然后把电报递到法金汉面前,不无讽刺的说:

  “将军,为什么我觉得,我们的防线才是一道濒临崩溃的堤坝?”

  法金汉接过电报一看,瞬间失去血色,电报上写著:

  “法军出动轰炸机,炸毁我军两个隐蔽的炮兵阵地。”

  与之前被炸毁两个机场不同,这回法军轰炸的目标是隐蔽单位。

  如果法军能如此轻松的把隐蔽单位找出来并将它们一一炸毁,西线还能守得住吗?

  西线士兵,就很可能在没有炮兵、没有飞机、甚至没有食物和弹药的情况下与敌人作战!

  真正崩溃的应该是德军才对吧!

  ……

  俄国沙皇是在晚餐时知道这个消息的,正在嚼食物的他收到电报时像触电似的把刀叉一丢,“腾”的一声站起来兴奋的叫道:

  “我们有救了!如果法兰西人能用这方法对付德国人,我们当然也可以!”

  “马上派人去法兰西与夏尔联系,不惜一切代价买到,不……是争取获到授权生产。”

  “我相信他们会同意的,他们也不希望东线崩溃,这是对我们最好的增援!”

第255章 分摊费用

  夏尔给出的是一个完整的空战体系。

  先是带有机枪的战斗机用来争夺制空权。

  拥有制空权后侦察机就能肆无忌惮的在敌人头顶上乱飞,它可以方便、快捷的侦察敌人的实时动向,许多情报从地面即便付出惨重的伤亡也无法得到,而侦察机在空中转一圈就什么都有了。

  接著就是轰炸机。

首节 上一节 143/3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