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没理他们,他给加利埃尼递上迫击炮设计图,解释道:“我需要一支部队,这样就能避免出现手榴弹同样的错误。”
加利埃尼接过图纸饶有兴趣的翻了翻,说:“布朗尼那支部队怎么样?他们现在正在训练……”
“不!”夏尔打断了加利埃尼的话:“这是一款要普及到前线士兵手中的装备,如果我用布朗尼的部队训练,就会出现之前同样的问题。”
加利埃尼马上明白了,他们学会之后要回前线教会别人使用,布朗尼的坦克部队显然不适合。
考虑了一会儿,加利埃尼就点头说:
“我认为你需要的不是一支普通部队,中尉,你需要的是一支军官部队!”
“我会从每个师抽出两名军官,让他们到你这报到。”
“你教会他们,他们再回到自己的部队教会其它人!”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上图为英军炮组和Stokes迫击炮,发明者斯托克斯是一名机械公司的工程师,之前从未设计过军事武器)
第174章 媒体的杀伤力
(上图为冯.斯佩伯爵)
科布多应该是司令部里最忙的人,他甚至把啃面包时都在看地图的加利埃尼都比了下去。
科布多白天在城防司令部上班。
这是因为城防司令部是他能进入的信息最准、最快、最多的地方,一有战事或什么信息,科布多第一时间收到,马上打电话到报社把记者派上去。
有时甚至不需要派记者,费尔南中校一个命令让相关部队拍几张照片连同地图等文件送来,它们既是军事情报又是军报的素材,一举两得。
天色入黑后,科布多这个总编就要回报社组织排版和印刷了,有时一忙就是整晚,累了困了就趴在办公桌上睡一觉。
夏尔有些担心科布多熬不住,但科布多却十分自信:
“放心,中尉,以前也差不多,我总是白天采访晚上赶文章,习惯了!”
“这有一部分原因是我招的那批人都是新手,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等适应一段时间走上正轨后我就能轻松些了!”
“不会一直都是这样的!”
夏尔想想觉得也对,万事开头难,在工业大发展时代没哪个行业是轻松的,尤其战争时期,拿命拼的不只是前线的士兵。
这时科布多接了一个电话,他忽然惊呼出声:“出事了,科罗内尔,海战!”
众人纷纷停下手中的动作将疑惑的目光投向科布多。
几天的相处,他们了解到科布多不是一个简单的记者,他与国外的记者形成某种“交换协议”保持一定程度的信息共享。
这使科布多偶尔能掌握到比城防司令部更客观、更全面,更及时的情报。
“科罗内尔?”加利埃尼疑惑的望向科布多,接着又将目光转向费尔南中校,这是个完全陌生的地名。
费尔南中校也一脸迷糊的摇了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同时没有收到任何相关情报。
科布多拿着话筒又听了一会儿,接着才放下电话解释道:
“科罗内尔是智利的港口,将军。”
“战事发生在昨天下午,英国皇家海军在科罗内尔附近与一支小型德国舰队相遇,两艘巡洋舰被击沉。”
“据说是‘好望角’号和‘蒙默斯’号,皇家海军损失了一千多人。”
指挥部内一片哗然,许多人瞬间变了脸色。
英国皇家海军可以说是无敌的存在,但首战就被德国海军打出2比0,他们自然而然的就会想:德国人在海上是不是也像陆地上创造一个个奇迹?
夏尔却自顾自的整理手中的文件,他自始至终都不关心海上的事,因为他知道德国人没能成功。
海战不像陆战,陆战可以通过提升士兵的素质、军官的能力,还有更灵活战术等以少胜多。海战就基本是堆军舰、堆经验、堆工业能力了。
在这方面,德国想追上英国基本不可能。
加利埃尼却有些焦急,他眉头一皱,对费尔南中校下令:“向英国方面求证一下!”
不久,英军方面的电报就来了,事实果然如此。
那是德国海军驻守在海外殖民地的军舰,它们一共有8艘,这次出现在科罗内尔的是由德军斯佩伯爵率领的其中4艘。
就在指挥部参谋们议论纷纷之际,夏尔头也没抬,嘴里不咸不淡的说了句:“放心吧,德国人这支舰队最终会死在科布多手里的!”
参谋们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科布多被夸得都有些不好意思了,所有人都以为夏尔是在开玩笑。
加利埃尼初时也以为如此,他想,这小家伙可能是因为最近被记者和崇拜者围堵出心理阴影了,所以才会这么想。
但仔细一想,又觉得夏尔这话颇有深意。
加利埃尼没猜错,夏尔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德海军这次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一直力求低调隐匿自己的行踪,即便进入中立国港口也是分批单艘补给不引起其它人注意。
在这没有雷达、飞机不发达、无线电还没普及的时代,想在茫茫大海上知道一支舰队的位置是十分困难的。
然而……
这次的胜利却打破了这种环境,所有人都以为斯佩伯爵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海战新星,全球媒体都在猜测并追踪他的位置。
这使斯佩舰队的行踪无所循形,英国人只需要翻开报纸就能大概知道他的位置,最终这支舰队在英国战列巡洋舰的追杀下全军覆没,斯佩和他的几个儿子随着他的座舰沙恩霍斯特号一同沉入海底。
夏尔心下叹了一口气,这或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支死于媒体之手的舰队,斯佩伯爵肯定是最不希望成名的那个人。
夏尔甚至有种兔死狐悲之感,他也深受其害,每天都要跟记者和崇拜者们斗智斗勇,说不定哪天也像这个斯佩伯爵一样……
呸呸,大吉大利!
……
第二天虽然依旧下着细雨,夏尔还是决定去一趟飞行俱乐部。
飞行员们已经换上了军装,就像合同说的那样清一色的少尉,他们对夏尔的称呼也变了,不再像以前一样直呼名字而是喊军衔,但语气依旧放荡不羁:
“嘿,中尉,听说您又打赢了一仗!”
“我们在天上看到了,坦克部队看起来很棒!”
“什么时候也让我们去开开坦克,它们看起来比飞机结实多了!”
……
这是一群喜欢冒险的人,又没有经过正式的训练,总是有点没大没小的。
不过夏尔不介意,只要他们服从指挥能打胜仗就行,除此之外还能要求他们什么呢?
夏尔找到卡特时,他正在准备接收一批新飞机。
看到夏尔,卡特马上放下手里的事迎上来敬礼:“中尉,很高兴见到您!”
夏尔问:“机场情况怎么样?”
“一切顺利,中尉!”卡特把目光转向正在忙碌的飞行员和地勤人员,颇为感慨:“我们从来没有拥有过这么多飞机和人手,现在,我打算把所有机型都换成‘阿芙罗’,连侦察机也是,其它机型全部用于训练。”
夏尔点了点头,这显然会让战斗更有效率,卡特的管理的确能让人放心。
不过夏尔还是提醒了一句:“你有没有想过,你们需要更多准备?”
卡特不解的问:“您指的是哪方面,中尉?我们现在不是巡逻就是炸敌人的气球,似乎不需要什么准备!”
(上图为沙恩霍斯特号)
推荐朋友的书:《我在法兰西当太子》,欢迎大家阅读!
【严谨考据向历史爽文】
人在法兰西,刚进凡尔赛,身份王太子。
唯一的问题是,现任国王是路易十六,两年后就会被咔嚓……
既然老爹和大臣们都靠不住,只好自己动手整顿法兰西了!
先随便赚点小钱,解决困扰国家上百年的财政危机。
再狠狠敲打心怀不轨、谋图夺权的贵族们。
然后抄了占据大量土地不劳而获的教会。
工业、科技、农业、商业齐头并进,我,就是法兰西最伟大的王太子!
那一年,小英子纠结同盟大军压境,我直接端了他的小岛。
那一年,我剑指全欧,当年拿皇没完成的壮举,我来搞定!
欢迎您来品鉴!
第175章 那就买一个团队来!
就像卡特说的,他们每天做的事就是开着飞机巡逻或炸敌人气球,后者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在空中释放焰火:按下发射按钮,然后等待鲜艳的火球在空中绽放。
至于巡逻,就更是另一种享受,他们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敌人的飞机远远看到他们就像躲老鹰的小鸡似的逃开了。
夏尔平静的说:“总有一天,少尉,总有一天你们要面对敌人的机枪战机。”
卡特吃了一惊:“您是知道什么了吗?德国人知道‘机枪射击协调器’的秘密了?”
“不,卡特!”夏尔摇了摇头,他没有回答反而问了一个问题:“这段时间,我军飞机出过事故吧?”
“当然!”卡特点了点头:“执行任务时一共有十七起重大事故,有十一名飞行员伤亡,这在飞行中是不可避免……”
话还没说完,卡特就明白夏尔的意思了。
他望着夏尔发一会儿愣,然后将目光转向另一侧整齐的停放在机库里的机枪战机,语气不无忧虑:“您是对的,中尉!它们往往在敌人上空执行任务,不可避免会因为故障或其它原因迫降或坠毁,换而言之,总有一天德国人将知道‘机枪射击协调器’的秘密。”
“是的!”夏尔目光同样看着那些机枪战机,说:“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预防措施,只能延迟那一天的到来,无法杜绝,除非我们不让它们飞上天。”
预防措施已经做得足够好了,它们是加利埃尼亲自拟定的。
机场周边布设警卫,飞机也被严密保护起来,没有命令就连飞行员都不能碰,违者格杀勿论。
这是担心有飞行员被德国人或奸细收买,他们有可能驾机投降敌人。
因此,驾驶机枪战机的飞行员全都经过严格审查包括卡特在内。
审查不过关马上沦落为火箭战机或侦察机的飞行员,这两款机型不存在泄密风险,无所谓是谁驾驶。
最后夏尔问:“现在,你知道该准备什么了吗?”
卡特挺身回答:“明白,中尉!我将组织飞行员展开空战训练!”
夏尔点了点头,这就是他想要的,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有一天,即便德国人发现了“机枪射击协调器”的秘密成功将机枪搬上飞机,他们要面对的也是一批拥有娴熟作战技巧的法兰西飞行员。
……
从俱乐部出来,夏尔让洛朗开往埃里克的飞机制造厂。
夏尔通常不会在假期去飞机制造厂,原因懂的都懂,上班时间能蹭一点是一点。
更何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