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话事人 第441节

  申首辅一本正经的回奏道:“三字经云,教不严,师之惰。

  林泰来入朝不过二月,就酿下如此大罪,乃其座师许国、翰林院新人教习田一俊之过也!”

  万历皇帝:“.”

  旁边张鲸跳了出来,指责说:“申阁老!在皇爷面前,不要避重就轻!

  你眼下应该进奏的是,怎么宣判林泰来!”

  申时行无奈的奏道:“臣以为,陛下应当引而不发,先静观其变。”

  万历皇帝又问道:“莫非先生你知道什么其他内情?”

  申时行答道:“臣委实不知道还有什么内情,但是感觉事有蹊跷。”

  张鲸连连冷笑,就算另有蹊跷,就算林泰来故意钓鱼,又能怎样?

  你钓上来的是皇帝,被你欺骗的人是皇帝,丢脸的人也是皇帝!

  你林泰来不会以为,把责任往厂卫头上一推,就万事大吉了吧?

  他张鲸才是皇帝身边人好不好?要比进谗言,这是他张鲸的主场!

  皇帝会跟你讲逻辑讲道理么?你林泰来做事太过火了,正所谓过犹不及!

第473章 老实人笨办法

  万历皇帝总觉得张鲸不太靠谱的样子,便参考了申时行的意见。

  先下旨勒令林泰来闭门思过,以观后效,其他暂时就没有了。

  这让张鲸心里有些许不满,皇帝竟然偏信于申时行,而不是他这个东厂提督。

  如此林泰来就无法再当衙溜子,只能老老实实呆在的林府里,哪里也不能去。

  本来翰林院掌院的陈学士还寻思着,组织翰林们向皇帝抗议一下。

  在没有关于政治问题方面大罪的前提下(杀个虏酋不算政治性质的大罪),动用锦衣卫捉拿在职翰林这种行为不可取。

  但是看到林泰来被圣旨关在了家里,哪里也不能去,也无法来翰林院指导工作,陈学士忽然又觉得这样也挺好的。

  不用去抗议了,皇帝圣明。

  而京师官场中最着急的人,就是吏部左侍郎赵志皋了,有点关心则乱的意思。

  毕竟别人没了林泰来,也就那么过;而他没了林泰来,日子就没法过了。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赵志皋完全不明白林泰来在想什么,这就很让他心里很没底了。

  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赵志皋冒着风险,微服从后门偷偷进入了林府。

  进入书房的时候,却发现林泰来正坐在儿臂粗的蜡烛下,用一把小刀慢条斯理的削荆条。

  赵志皋一语双关的问道:“你在干什么?”

  林泰来把削去刺的荆条递给赵志皋,“你试试,没了刺的荆条,握着是不是舒服多了。”

  赵志皋:“.”

  林九元你这是搞什么名堂?你家也没有皇位要继承啊!

  就算有皇位,那也轮不到他这个姓赵的!

  林泰来放下荆条,“你问我在干什么,其实都是为了你啊!”

  然后他又拿出一份名单,对赵志皋说:“这上面的名字,都是目前你这个生态位的竞争对手。

  我从现在开始,要想办法一个个废掉,或者压制住。”

  从林泰来这里,总是能听到很多新词,赵志皋疑惑的问道:“什么叫同生态位?”

  “你先看名单。”林泰来说。

  赵志皋好奇的看了眼名单,只见第一个就是“于慎行”。

  后面则是赵用贤、罗万化,黄凤翔、朱赓、陈于陛、张位、邓以讃

  看完名单,赵志皋发现,这里面除了赵用贤和邓以讃是隆庆五年进士以外,剩下的都是隆庆二年进士。

  也就是说,大部分人和他赵志皋都是同榜同年,而且全都是词臣出身,又有名望的人。

  烛光下的林泰来像个精密的机器人,冷冰冰的说:“现在要开始为推伱入阁而布局谋划了,你要有这个心理准备。”

  刚当上吏部左侍郎才五个月的赵志皋愕然,感觉非常突兀。

  在他的潜意识里,竞争入阁这种事距离他好像还很远的样子。

  怎么说开始谋划就开始谋划了?吏部左侍郎的位置还没有坐热呢!

  “那这份名单又是何解?”赵志皋不明所以的说。

  林泰来狠狠的说:“我刚才说过了,你没有听明白么?

  把名单上的人都干掉,或者压制住!那么你赵志皋岂不就是独一无二的入阁候选人了?

  目前而言,于慎行于侍郎就是最大的竞争对手,所以我列在了第一位。”

  赵志皋:“.”

  别人入阁的方式:刷业绩,养名望,熬资历,碰时运,抱大腿.

  你林泰来的入阁方式:列一个名单,把名单上的人都干掉,然后就只剩自己人入阁了?

  你昨天不是还当众夸赞于慎行,说礼部尚书非于慎行不可吗?

  林泰来叹口气说:“我官卑职小,无法按正常方式那样提携你。

  但是老实人也有笨办法,我便只好用这种极其耗费功夫的笨办法了。”

  赵志皋目瞪口呆,林九元你说自己是个老实人?

  不过赵志皋还是不明白:“现在有四个大学士在阁,别人哪有什么入阁机会?”

  内阁大学士还是三个人的时候居多,四个就算退出一个,也不一定要补。

  而且这四位阁老,除了许国之外,年龄普遍偏“年轻”。

  首辅申时行五十五岁、三辅王锡爵五十六岁、四辅王家屏五十三岁。

  这内阁班子的年龄之壮,再为大明工作十年也没问题,简直令后备梯队的词臣绝望。

  要知道,赵志皋已经六十六岁了

  林泰来干了一碗鸡汤说:“机会从来是留给有准备之人的,所以我们要先做好准备,万一机会出现了,也不至于错失良机。”

  赵志皋无语,什么叫等待时机?总感觉林泰来这是在拼玄学。

  难道六十六岁的自己正常发展路径已经到了尽头,所以要开始拼玄学了?

  林泰来也没法直接告诉赵志皋,在原本历史上,从万历十七年到万历二十一年左右,朝廷经历了怎样的动荡。

  在这短短的四年时间里,围绕国本之争这个大劫,再加上激烈的党争,现有的四个阁老全部辞官,吏部尚书换了四次,礼部尚书换了三次。

  这种换人频率,在整个大明朝都是相当炸裂的,但凡研究大明党争史都不能忽略这几年。

  林泰来也不确定本时空的大劫会怎么发展,只能先对赵志皋说等待时机。

  又是几天过去,忽然就从九边之一的蓟镇发来了一份密报。

  北虏左翼的宗主大汗土蛮汗近日声称,要为被杀的喀拉慎部头领来三兀报仇。

  蓟镇顺藤摸瓜的经过打探得知,被林泰来杀掉的来三兀去年曾与北虏左翼的土蛮汗合作,参与了对蓟辽方向的侵掠!

  内阁首辅申时行看到这份情报后,虎躯巨震!

  因为林泰来杀来三兀这件事,却要重新定性了!

  先前来三兀的身份,是一位被大明册封为指挥同知的北虏酋长。

  而现在身份则是,一边享受马市红利,一边暗中寇边的叛逆!

  三岁小孩都知道,杀叛逆不但无过,反而是立功。

  更别说来三兀还是首领级别的叛逆,那么功劳就是大功,不能只等同于斩首一颗。

  申首辅这才恍然大悟,难怪林泰来先前似乎有恃无恐。

  但是现在这个情况,也在另一个层面让林泰来陷入了危机。

  毕竟皇帝也被骗了,而且还做出了错误的反馈,这等于是让皇帝丢脸了。

  就算皇帝明面上不说什么。但只要心里有了刺,以后迟早要发作的。

  所以申时行没有把这封直送内阁的情报公开,而且附上了自己的意见,密奏给皇帝。

  申首辅向皇帝建议,可以在情报公开之前,皇帝先主动“拨乱反正”,然后再公开反转情报,这样可以把皇帝错判的影响降到最低,这是所能想出的最好办法了。

  同时申首辅还建议,此事多有诡异之处,皇帝可以召见林泰来亲自询问,以免再次产生误会。

  万历皇帝看了首辅的密奏后,觉得有点可惜,同时又觉得羞愤,便叫来东厂张鲸质问。

  事情从头到尾是厂卫办的,结果弄成了这样!

  如果消息传开后,自己这皇帝岂不成了臣民的笑柄?

  张鲸当场施展了翻雨覆雨的本事,奏道:“林泰来如果自知无罪,又为何认罪?

  所以是林泰来欺骗了皇爷,此乃欺君之罪也!”

  万历皇帝很生气,皇帝的脸面就这么不值钱,被你们当成党同伐异工具,如此随意对待?

  里里外外的,全都是王八蛋!

  这个时候万历皇帝忘了,当初是他先看到林泰来杀虏酋事件的热度很高,然后才想插手推波助澜。

  但作为理论上权力无限的皇帝,当然也有不认账的权力。

  随后万历皇帝又传旨,命申时行、林泰来、张鲸明天到文华殿对质,又让司礼监掌印张诚以及其他大学士也到场旁听。

  这个态度很表明皇帝的心情了,如果不是很不爽,已经习惯于躲在深宫的万历皇帝又怎么会召见大臣?

  到了次日,终于可以出门的林泰来入宫觐见天子。

  在文华殿外台阶下等候的时候,林泰来突然想起,自己进入朝廷以来,还没参加过正儿八经的早朝,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

  正当林泰来放飞思想的时候,忽然有个尖刻的声音传入了耳中。

  “这不是纵横塞外的大功臣林九元么?”

  林泰来转头看去,原来是东厂提督张鲸到场。

  “蠢才!”林泰来不屑的回应说,既简单又粗暴。

  张鲸假装不在意,“见面就谩骂,堂堂的状元就是这样无礼?”

  林泰来很认真的说:“这并不是骂人,而是指出一个事实。

  本来我并不清楚今天觐见的内情,但你那句话却透露给了我,所以让我现在提前有了心理准备。

  你一句毫无必要的话,就让敌人大为受益,不是蠢才又是什么?”

  张鲸心里对林泰来很敏感,成功被激起了怒气,放狠话说:

首节 上一节 441/5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