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修仙求道的朱家老六 第123节

  朱高炽好似想起来什么似的,解释道:“瞻堪曾经说过这个东西,有些商铺必须由朝廷来掌管运营,它们的存在并不是单纯为了赚钱,更多的是保证大明老百姓过得更加好。”

  朱棣点了点头,看来这一笔钱也不能动弹了。

  朱高炽摆了摆手:“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需要去处理。”

  大明朝廷,自从开国以来,洪武皇帝便定下来了朝廷每年的用度。

  朱元璋想着要制造一套传承百世的制度。

  其中税收便严格规定了农税的数字是2700万石粮食!

  这些数字并不是朱元璋臆想出来的,而是经过每年大概的钱财数量,才得出这个数字。

  而且这个数字,还不会对老百姓们产生足够多的压迫。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这个世界的各种事情,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存在,而是非常有可能时刻出现意外!

  比方说南边造反了,东边遭灾害了,西边打仗了,北边修筑城墙了....

  各种意外情况,导致朝廷的现实花销可能远远超过当初制定的政策。

  而这一点,在洪武朝并不明显。

  之所不明显,是因为卫所制度保证士兵并不会过多消耗朝廷的财政。

  官员的钱财又被限制的死死的。

  虽然官员们还是前腐后继,可是至少没有那么明目张胆。

  再加上朱元璋还时常抄家灭族,官员被抄家,家中的财产就充公了。

  作为皇帝心腹的锦衣卫,自然没有胆子搞什么贪污。

  最重要的一点,朱元璋本人也不是什么喜欢折腾的人。

  手下北征的人才也很充足,并没有像朱棣这个时候,北征花销如此众多的钱财。

  而且人口数量没有恢复到巅峰。

  种种原因,导致洪武朝的财政问题其实并不严重。

  某些地方有水患,简单啊!躲开就好了,反正地多人少,勋贵也少,朝廷收税也还好。

  很多原本就存在的隐患,一直没有暴雷。

  可是到了永乐十二年,那可就不是一回事了!

  人口数量,基本已经达到土地数量承载的峰值了。

  人口并不是可以随便迁移的时候了。

  这个时候,水灾、旱灾的问题就显得很严重了。

  其实这些问题早就应该解决,只不过朝廷之前没钱,很多问题只能饮鸩止渴,甚至视而不见。

  “报!礼部尚书求见!”门外太监道。

  “嗯?这个时候,礼部尚书有什么事情急着求见?”朱棣道。

  礼部尚书吕振匆匆忙忙的从外面赶了进来。

  “见过陛下!东海急报!倭奴率先对我大明的舰队发动攻击!经过奋战,已经将倭奴击退!”礼部尚书将手中的信封递交给朱棣。

  朱棣冷哼一声。

  “大胆倭奴!”

  其实朱高炽与汉王、赵王也感觉很费解。

  这倭奴怎么会如此大胆?

  “吕尚书?这倭奴为何如此大胆?居然敢对我大明主动出击?”

  汉王与赵王也将好奇的目光投向吕振。

  吕振看了朱棣一眼,朱棣点了点头,示意吕振解释一番。

  因为...朱棣其实也不知道具体的实情。

  只知道好像是倭奴打败过大元。

  朱棣与朱高炽虽然学过一点历史,可事关前朝的细致历史,他们学习的还真不多。

  礼部作为管理与邦国建交的部门,自然了解其中的猫腻,有关各个国家的大事其实都有所记载。

  “回陛下,倭奴之所以嚣张猖獗,最大的原因便是前朝。”

  “元世祖忽必烈,在入主中原之后,曾经两次发兵远征倭奴。”

  “第一次征倭,四万大元将士接连占领倭奴的两座岛屿,本身占据上风,但是后来运送补给的船只,却被一场诡异的大风给吹毁,后来主帅还受伤。”

  “第一次征倭便无疾而终。”

  “第二次征倭,则有两路兵马,共计十四万大元将士,但登陆倭奴岛国之后,又是一场奇异的大风,将军队的军需、人手折损过半。”

  “第二次征倭再次失败。”

  “由此,倭奴开始轻视中原大地。”

  “直到太祖皇帝继位之后,横扫八荒,一统六合!倭奴才派遣使者前来臣服。”

  “如今看来,恐怕是倭奴心中又兴起来造反的意思!”

  礼部尚书简单的讲述了一番倭奴这么普通,又这么自信的原因。

  当然,什么倭奴臣服,其实是礼部尚书随口拍老朱马屁。

  实际上,当时的倭奴政权膨胀的看不上大明。

  后来倭奴实现一次政权变更,才臣服于洪武皇帝。

第157章 倭奴欲战

  既然如此,朱棣也不管什么钱粮了。

  反正老大肯定能给他凑够。

  “即刻传旨,远征倭奴!”

  礼部尚书见到皇帝身上散发的战意与杀气,立刻躬身行礼道:“遵旨。”

  只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就要远征倭奴....

  算了,吕振先行告退,是否远征不是他一个礼部尚书应该管的事情。

  虽然听起来确实有些草率,远征的动作确实有些大。

  不过,之前的朝会基本已经确定要远征倭奴了,只不过还没有确定北征的日期而已。

  今天只是将远征的大致日子定下来了。

  “宣太孙朱瞻基、镇抚使朱瞻堪、英国公张辅、宁阳侯陈懋、丰城侯李彬、安远侯柳升。”

  “宣六...七部尚书、内阁学士。”

  不过,一想到诸多朝内文臣武将,朱棣忽然觉得没有人能够担当出征元帅的职位啊!

  永乐年间比不上洪武年间。

  朱元璋统治时期,根本不缺少足够独挡一面的武勋大将。

  从开国的徐达、常遇春、傅友德,再到后期的蓝玉、朱棣、朱权...

  每一个人,都有独立领军,南征北讨的资格。

  可是永乐朝就差多了,朱棣也并不是一直愿意御驾亲征。

  他第一次派遣大将丘福北征的时候,直接打出来一个全军覆没,连丘福都战死,这就很难受。

  诸将,也就是张辅有一点独立领军,平定安南的经历。

  其他的将领,基本没有独自统帅三军的经验。

  至于海战的经验那就有些太高看他们了。

  正在朱棣头疼派遣何人担当北征主将的时候,文臣武将已经陆陆续续来到奉天殿了。

  注意到来到此处的朝臣如此充足,朝臣心中也有些好奇。

  何等机要之事,居然需要他们紧急前来?

  “朕叫你们过来,就是为了办三件事!”

  “武道、凑钱、征倭!”

  “这...”除去礼部尚书之外,其他大多数朝臣一脸不知所措。

  武道的消息早就有所传播,只不过陛下还没有言明。

  至于钱财,数量不多的话,凑一凑还是没有问题。

  问题在于怎么忽然就要开拔大军,出海征伐倭奴?

  这是不是有点草率?

  “陛下,如今京营与北征士兵,刚刚完成征伐,是否需要些许时间恢复元气,鼓舞军心?”兵部尚书试探性的问道。

  至于其他的问题,也有值得担心的事情。

  比方说,如果出征倭奴,是否要担心鞑靼的进攻?

  前元两次出征倭奴,损兵折将却没有丝毫收获。

  他大明也不敢说就一定能一战功成吧?

  除非...那天在南城墙一剑斩杀野兽的皇孙朱瞻堪出手。

  没错,过去这么多天了,大家自然已经将谁解决了野兽打听出来了。

  最后大家将目标锁定在皇孙朱瞻堪身上。

  皇孙朱瞻堪从身材样貌对比起来,都与那神秘剑仙十分相似。

  “陛下,若是进攻倭奴,恐怕鞑靼会升起不该有的心思。”

  北征确实将瓦剌基本打残了,可是鞑靼还没有彻底丧失元气。

  鞑靼有能力威胁大明,那就是开玩笑。

  可是他们像个苍蝇似的,恶心人那也需要处理。

  从大明整体来看,鞑靼自然没有威胁。

  可是对于被鞑靼袭击的某一处卫所来说,鞑靼还是有点威胁的。

  “命汉王前往陕地都司,领军一万,督查边境,若有战事,可自行决断。”

  汉王听到这个命令,像是霜打的茄子似的,蔫下去了。

  可是圣旨已经下达,只能答道:“遵旨。”

首节 上一节 123/14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