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起潜有点听不懂李适的话,但还是故作深沉的说道,
“哦,这怎么说?”
李适心里撇了撇嘴,但是表面还是恭敬的说道,
“高公公第一次任监军就大获全胜,通晓军事而备受皇上的赏识,颇受重用这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高公公虽然是个太监,但是为我大明抛头颅洒热血,更是多次在战场上为我大明效力,为皇上效忠,我是佩服不已的。”
“这个可比那些只会在朝堂上口若悬河的大臣好多啦,要知道大明可是你们这些干实事的大臣给保住的,要不然哪有那些大臣在朝堂上哔哔哩哩的机会。”
李适的话顿时被高起潜听到心里去了,犹如吃了蜜一样甜,瞬间对李适的好感倍增。
“哈哈,李大人所言太过,都是皇上的英明领导,才有咱家的今天。”
“不过你刚才说得在我脸上看到了事迹,究竟是什么意思。”
说着还给李适抛了一个眉眼,李适忍住恶心,继续说道,
“我看高公公那洁白无瑕的脸上有多处伤疤,这一定是在战场上拼杀留下来的。可见高公公为国为民付出了如此之多啊,怪不得皇上如此信任你。”
高起潜哈哈大笑,当然他不会说脸上这些伤疤都是当年战败钻草笼被划伤的,但是这也是我老高的政绩的具体体现是吧。
“哈哈,为皇上效忠,是咱们这些人的本分。太过于张扬是不好的,李大人莫要提起。”
嘴巴上说莫要张扬,但是高起潜却是拉着李适开始吹嘘他的战绩,把李适唬的一愣一愣的。
李适想说,你要是真这么厉害,我大明何至于此。要不是我是从未来来的,知道你究竟是个什么玩意,可能还真被你给糊弄了。
李适忍住恶心,全神贯注的听着高起潜的吹嘘。
而高起潜时不时看下李适的状态,结果很让高起潜满意,这个李适确实是佩服咱家,是咱家的小迷弟。
不过高起潜怎么说也是经历风雨的人,断然不会被李适的表面现象给骗到。
“好了,咱家好久没有说得这么痛快啦。不过李大人,你不要说你只是是敬重咱家的为人。”
“咱家那是风里雨里,刀山火海过来的,断然不会被你的几句吹捧给搞得迷失自我。”
“来吧,说出你的真实目的,反正咱家也对你颇有好感,万一就答应你啦。”
李适知道高起潜能混得风生水起,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不过我还真没有什么目的。
“高公公此言差矣,第一我只是敬佩高公公的为人。第二我现在在京营里面任职,难道不应该和高公公搞好关系吗?”
第40章 口蜜腹剑
高起潜想了想,自己和李适素不相识。
而李适是朝堂有名牙尖嘴利,经常怼得其他大臣哑口无言,就连首辅周延儒都拿他没有办法。
想想他也没有必要刻意来讨好自己,难道他真的只是敬重咱家得为人?
不过高起潜还是打趣得说道,
“哦,原来是为了和咱搞好关系,才故意吹捧咱家的。”
李适顿时装作一副手足无措的样子,辩解道,
“哪里哪里,最主要还是佩服高公公的为人在先。”
高起潜把李适的表情看在眼里,不错这个李适不像说假话的样子,他还是真的佩服咱家的为人。
“咱家年长你几岁,可以叫你一声李老弟吗?
李适心里犯恶心,尼玛你估计大我快两轮了吧,但是李适还是说道,
“哈哈,能成为公公的小老弟,我李适荣幸之至啊。”
高起潜也很高兴,今天认了一个老弟,还是一个在朝堂上“刚正不阿”的大臣,以后和其他人吹起来也倍有面子。
想到这里高起潜不由想要提醒李适几句,
“李老弟啊,你初来乍到京营,老哥也提醒你几句,免得你以后犯糊涂。”
李适装作洗耳恭听的样子。
“这京营的水很深啊,就算是咱家也进不了他们的核心圈。”
“现在京营主要还是被成国公等勋贵给把持,我们这些外人很难插得进去手。”
“就连那个提督京营的兵部尚书吴甡几次想要对京营进行整理,但是结果是被成国公为首的勋贵搞得灰头土脸,还有几次差点酿成兵变。”
“这些勋贵可不是好相与的,他们可把京营当成他们的私有财产,绝不允许外人动手动脚的。”
“现在你也来协理京营兵务,要是你是来混日子的,咱家鼓手欢迎。但是你要是想要有些作为,咱家看你是自己人,才提点你。”
“千万不要和他们勋贵去对抗,保不好连性命都丢了。”
李适心里了然,果然想要在京营里面大展拳脚,必须要把上面这些人给干掉。
我李适虽然其他方面不行,但是我整人可能就不会差。
“哈哈,感谢高公公的提醒,我就是来混日子的。今天高公公的肺腑之言,我李适铭记在心,不日便有厚礼相送。”
高起潜更满意了,这个李适不仅说话好听,还要给咱家钱,真是一个好人啊。
李适走出高起潜的公房,刚才还满是笑意的脸上,瞬间冷若冰霜。
这些王八蛋,没有一个好人。自己想要为大明干点实事,他们全是拦路虎。
李适也知道不把这些人给干掉,自己对京营的改革实在难以进行,就算是做出了成绩,也会被他们给冒领了。
我李适可是一个喜欢吃独食的人,要么我就不干事,也不会和你们分享胜利的果实。
要么我吃独食,我才会干事。
李适回想了一下刚才和朱纯臣高起潜的会面,不由感叹自己的表面功夫越来越到位了。
表面上对他们恭敬异常,实际上心里面却在想方设法干掉他们。
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口蜜腹剑,这可是唐朝李林甫的成名绝技啊。
我李适原本是一个不善言辞,不爱交际的人。现在怎么突然变成一个牙尖嘴利,口若悬河的人,看来真是环境影响人啊。
自己还需要多读书,多增加一些知识,才能继续混得风生水起。
读什么好呢,李适也很纠结。
心里却默默把唐朝的来俊臣,李林甫。宋朝的秦桧,贾似道。本朝的严嵩,魏忠贤给记在心里,这些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啊。
不是自己不想当个好人,而是一个奸臣更有性价比啊。
奸臣也有奸臣的道,如果真的能拯救大明,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此后几日,李适都是老老实实的在京营混日子。每天只是到京营报个到,然后要么在公房里面喝茶,要么带着张龙赵虎在北京城乱逛。
成国公朱纯臣和监军高起潜很满意李适的状态,渐渐的对他失去了疑心。
而李适趁着空隙,才好好看了一下大明的京师。
怎么说呢,一副死气沉沉的样子。这还是在城内,城外那才是是人间炼狱。
今年,黄河一带又是大规模的旱灾,然后闯军围攻开封。
为了延缓闯军的行动,河南的官军掘开了黄河,现在的河南那是刚经过旱灾,现在又是水灾。
李适知道真正的水灾还没有来,要等到今年九月,那才是真正的洪涝,整个黄河下游都会被洪水肆虐,甚至连大明的生命线京杭运河也会被阻隔。
而天灾以后便是大规模的瘟疫横行,而京师就是瘟疫的重发地。
李适也只能看着这一切的发生,而没有任何改变的能力,最为现实的事那就是朝廷根本没有钱。
李适只好把这些先放一边,既然自己没有能力去改变,那么就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这几天晚上,总有官员前来拜访李适,不过李适可没有见。
当然不是李适清高,而是万一被人发现了,自己的人设可怎么站稳,我李适可是一个孤臣啊。
还有要是让人知道自己收了小弟,自己还怎么指使这些小弟去干事。
他们一站出来这不都知道是我李适在使坏,完全不能体验躲在背后阴人的快感。
虽然李适没有主动出来见面,但还是把这些主动靠近的官员的名字给记下来。
自己不方便出马,可以指使其他人去啊。
这不李适特意找到了高尔俨,让他当自己的代理人,专门去接触这些人。
高尔俨对这个差事那是喜不自胜,果然几天接触下来,高尔俨的荷包都装的鼓鼓的。
李适结合名单和高尔俨的接触情况,选取了几个可靠的人当作外围党羽。
今天又是一个大朝会,主要讨论和满清议和的事情。
黄景昉靠近李适,小声说道,
“今天主要商议和建奴议和的事情,你有什么要交代的。”
李适抬头了看了一眼这个便宜伯父,露出一丝笑意。这个便宜伯父的工具人人设那是越来越娴熟啊。
第41章 御史弹劾京营
“议和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不过等会有人弹劾我,你要帮我推波助澜。”
黄景昉???这个侄子真是越来越诡异了,叫自己弹劾他?
不过黄景昉知道李适必有所图,也不问缘由直接答应下来。
随着太监的一声“上朝”,李适抖了抖绯红的官袍缓缓进入金銮殿。
崇祯皇帝还是姗姗来迟,坐在龙椅上还是扫视一番群臣才开口说道,
“建奴多次遣使求和,我大明是否要和建奴先停战?诸位爱卿来议一议。”
兵部尚书陈新甲率先站出来,
“陛下,臣认为应该先和建奴停战。腾出手来先全力剿灭闯贼,开封已经被闯贼围了数月,危在旦夕啊。”
崇祯其实也想先和满清停战,要知道崇祯认为威胁大明江山的是这些流寇,而不是满清。
不过崇祯有这个想法,大臣可不答应。
一是大明和满清打了这么多年,费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现在大明处于劣势,贸然求和必然会被满清狮子大张口,大明的脸往哪里放。
二是满清没有一点信用可言,要是停战后又反复,最终受伤的还是大明。
大明可是多次受降了张献忠,可是张献忠还是数次复叛。而主持张献忠受降的大臣可没有好下场。
在大臣们的眼里满清比张献忠更没有信任度,而贸然支持议和风险太大。
于是便有一大批官员站出来反对议和,这种事又没有危险,是混日子的大臣站出来显示存在感的好机会。
崇祯见议和实在得不到支持,只得作罢,
“好了,和建奴议和的事以后再议吧。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
这时一个督察院监察御史站了出来,
“臣督察院监察御史刘宣弹劾京营总督成国公朱纯臣贪污受贿,吃空饷,占军额,驱使士卒为自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