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崇祯最后的忠臣 第22节

  “你们也看到了,是他刚才想打我,我被动防御而已。”

  吴正平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想爬起来和李适拼命,但是很明显打不赢。

  爬起来又不知道如何应对,反正脸都丢尽了,还不如躺在地上当受害者博取同情。

  这时李适趁机补刀说道,

  “陛下,我收回刚才的话。御史吴正平咆哮公堂,寻衅滋事,更对君父无礼,实在是一个大奸大恶之辈。请陛下将御史吴正平削籍还乡。”

  趁其他人还没有反应过来,崇祯马上说道,

  “御史吴正平庭前失仪,恶意邀直卖名,着削籍还乡。”

  刚才还嚎啕大哭吴正平顿时懵逼了,什么情况,削籍还乡?

  当然还是有一大批御史站出来给吴正平求情。

  李适趁机当搅屎棍站出来说道,

  “还是你们这些人,难道你们真是一党之人。”

  “吴正平顶撞皇上的时候你们站出来为他说话。吴正平和我起冲突,还是你们站出来为他说话。现在证据确凿,还是你们给吴正平说话。”

  “我有理由怀疑你们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果然,这些人马上闭上了嘴巴。

  李适摇摇头,以前大明的大臣的那些风骨跑哪里去了,宁死不屈的气势哪里去了。

  现在这些大臣的战斗力真是掉渣,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时周延儒站了出来,他知道需要他来收尾。

  同时周延儒心中苦涩,想当年崇祯三年的时候,围在自己身边的都是些精明强干老奸巨猾之辈,而现在这些人真是一言难尽啊。

  但是自己又不得不出来给他们收尾,

  “陛下,只不过是同僚之间的情谊罢了,犯不上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御史吴正平也确实庭前失仪,不过削籍还乡太重,请陛下重新惩罚。”

  崇祯知道周延儒准备让步了,政治就是妥协,就是交换。

  自己轻罚了吴正平,那么就可以把这口恶气发在李日宣身上。

  想到这里崇祯说道,

  “好,既然周先生给吴正平说情,那么就改为罢官归乡吧。”

  吴正平顿时心如死灰,想要再争辩一二,但是很明显没有人支持。

  都怪李适这个小贼,吴正平只得恨意滔天的看着李适。然后缓缓走出朝堂,从今天开始这个地方和他再也没有联系。

  见处置了吴正平,自己的皇帝威严保住了,崇祯不由有点志得意满,准备乘胜追击再把李日宣给干掉。

  “现在继续李日宣的事情,朕认为李日宣罪无可恕,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周延儒知道现在必须快刀斩乱麻,李日宣可审不得。要是一用刑,估计贪污受贿,滥用职权全部都要吐露出来,最后难逃一死。

  “陛下,李日宣虽然罪无可恕,但陛下看在他多年以来为陛下效力,请从轻惩罚。”

  这就是崇祯讨厌结党的原因,这些有党的人你就是想杀他都不容易。

  只要你一动杀意,后面一群人都跳出来求情,让你杀也不是不杀也不是,陷入两难的境地。

  而那些孤臣就不一样,想杀他不仅没有人求情,还一大群人站出来支持。因为那些孤臣很明显不受欢迎。

  其实结党就算抱团取暖,但是这个党一旦大了,就会威胁皇权,和皇帝对抗。

  崇祯这些年也开始明白了,但是有的时候就算是明白,明知道周延儒结党营私,但是还得用他啊。

  因为那些正直的大臣早就被自己当成软柿子给打发走了,现在剩下的都是混日子的。

  但是你一旦把周延儒给干掉,估计就更没有人给你办事了。

  崇祯也明白这个道理,不过随着李适的出现,崇祯看到了一丝曙光。但是李适的资历还是太低,恐不能服众,还需要时间磨练。

  想到这里崇祯只好再次妥协,虽然恨不得将李日宣千刀万剐,但是最后还是只得说道,

  “念旧情,就将李日宣充军吧。”

  周延儒点点头,只要不杀头,他就好给下面的人交代。

  况且充军的名堂也很多,可以不让你去边关吃沙子。随便搞个内地的地方,混几年就可以回家养老了。

  这李日宣的下场已经定了,这吏部尚书的位置就空出来了。

  内阁辅臣陈演一脸眼热的看着周延儒,你该兑现你的承诺了吧?今天要不是我们没有落井下石,李日宣估计早就腰斩弃市了。

  兵部侍郎李适跳出来搅局,可和我们没有关系哈。

  周延儒还没有开口,崇祯却开口说道,

  “现在吏部尚书的官职空出来,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推荐。”

  见周延儒低着头不说话,陈演知道又被周延儒给耍了,只好亲自站出来,

  “吏部右侍郎刘先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可以胜任吏部尚书的职位。”

  见陈演抢了先机,周延儒一党可不答应,

  “吏部左侍郎蔣士忠,兢兢业业,应该顺势提升一级,任吏部尚书。”

  于是两党便开始吵起来了。

第37章 李适三大罪状

  崇祯也不知取舍,说句实话他们两边的人崇祯都不想用。

  于是崇祯便任由他们狗咬狗,自己自顾自扫视合适的大臣,突然崇祯看到了刑部尚书郑三俊。

  此人端庄严谨、纯正清明,算得上是朝堂之上的一股清流。

  虽然让他解决国家的大问题,可能能力还不行,但是在吏部尚书这个关键位置上还是能发挥余热。

  于是崇祯便打断争的面红耳赤的两帮人,

  “刑部尚书郑三俊纯正清明,资历也够,就由他补上吏部尚书的位置吧。”

  “吏部左侍郎蔣士忠补刑部尚书,吏部右侍郎刘先春补左侍郎的位置。”

  见双方实在争执不下,而郑三俊的资格确实比二人要高,只得接受皇帝的意见。

  还好提名的人都升了一级,可谓皆大欢喜。

  本以为这次朝会就这样结束了,没有想到临尾崇祯再次说道,

  “兵部右侍郎李适兼任吏部右侍郎。”

  当然崇祯只是想好好培养李适一番,让他多一点机会锻炼,也增加一些资历。

  但是其他的大臣却忍不了啊,什么都没有干,就凭一张嘴就能升吏部右侍郎。

  要知道吏部右侍郎的官职那是甩兵部右侍郎几条街。

  本来崇祯朝的兵部官员都是高危职业,让你李适蹦跶一下又何妨。

  但是吏部右侍郎就让人眼热了啊,这可是一个肥差啊,本来就看你李适不顺眼,如今你又是升官发财,我就接受不了。

  所以知道为什么要和同事搞好关系,不求他能帮你干些什么事,只求关键时候他们不给你拖后腿就行。

  而最先忍不住的便是礼部右侍郎魏藻德,凭什么他李适升官这么快,想当年科举我可是状元,你李适只是榜眼而已。

  本来你当个兵部右侍郎我还可以忍一下,但是你当了吏部右侍郎那不是爬到我的头上去了。

  要知道我现在可是皇帝的宠臣外加周延儒首辅的党羽,凭什么混得比你差。

  “臣礼部右侍郎魏藻德弹劾兵部右侍郎李适三大罪状。”

  “第一,尸位素餐,就任兵部右侍郎以来还没有到过兵部衙门。”

  “第二,庸碌无为,身为大明臣子,本应为国献策,却没有任何有益国家之策。”

  “第三,无德无行,到处惹事生非,寻衅滋事,行诡异之事,乃大奸之像。”

  本来都准备下朝官员们顿时来了精神,这状元可真不是盖的,说得有理有据。

  然后大家都紧盯着李适,这下看你怎么狡辩。

  李适瞥了一眼魏藻德,这个王八蛋一天不干正事,原来主要研究我啊。

  “臣有罪,臣愿意认罪。”

  大臣们陷入集体懵逼的状态,最近叱咤风云的李适这就陨落啦?感觉好不真实啊!

  而周延儒第一感觉就是有阴谋。

  黄景昉却是心里急得跳,你怎么就这样轻易就认罪啦,你要是倒了,我可怎么办?

  崇祯也是一脸不可思议,这个李卿怎么突然就认罪啦。

  但是崇祯很快就反应过来,这些罪状看起来吓唬人,但是实际上根本没有什么杀伤力。

  难道李卿只是为了向其他大臣展示臣子应尽的态度,认错要端正?不要狡辩?

  想到这里,崇祯看李适的眼光更加火热了,一副相见恨晚的感觉。

  只见李适继续说道,

  “其实魏同年的三条大罪,也是满符合的。”

  其他大臣再次懵逼,什么情况,完全看不懂?

  而魏藻德见李适不仅没有被自己给吓到,还悠哉游哉的,既然认罪就该有认罪的样子。

  顿时被气得七窍生烟,

  “李适,这是朝堂,朝堂之上没有同年之情,还有既然认罪就要有认罪的样子。”

  “看你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这是臣子该有的礼仪吗?”

  李适接话道,

  “好的好的,魏同年的教训我都听到了,我改正。”

  大臣们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还是那个牙尖嘴利的李适吗?

  只有周延儒一直坚信这个李适有阴谋,究竟是什么我老周也不知道。当然周延儒是一个惯会使用阴谋整人的人,所以不可避免的见山就是山了。

  魏藻德见李适如此恭敬的样子,不由志得意满,但是还是挑剔道,

  “不是说朝堂上不要叫同年吗?”

  李适赶忙改口说道,“好的,礼部侍郎魏大人。”

  魏藻德见李适知错就改,很是满意的点点头。

  但是很快魏藻德就发现不对劲,自己弹劾李适是要让他滚出朝堂。

  现在居然认错就了事啦?那我还费这么大的劲究竟是干什么?

  “李适,你不要避重就轻,你要好好坦白你的罪状,争取皇上减轻对你的处罚。”

首节 上一节 22/1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