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77节

  “倘若曹丕没那本事,就别怪孤趁虚去抢合肥!”

第114章 冢虎献策,曹操坑算孙权(求追)

  黄沙漫天,桓阶一路马不停蹄来到长安。

  听闻桓阶到来,曹操以为许都出了变故,忙召桓阶入内:“伯绪不在许都,为何匆匆来长安?”

  桓阶扫了一眼曹操身边的司马懿和蒋济,凝声问道:“魏王可有收到樊城战报?”

  曹操不由蹙眉,扭头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摇头:“自左将军去樊城后,尚未收到左将军的战报。”

  曹操的眉宇间也多了几分凛威:“文则和云长都是久经善战的宿将,短时间内是难分胜负的。”

  桓阶见曹操还在夸于禁,不由暗叹一声,如实回禀:“魏王,左将军在樊城兵败,投降了!”

  话语一落,司马懿和蒋济皆是如见鬼般的表情。

  于禁会投降?

  桓阶你这是专门跑来长安戏言的吗?

  那可是于禁!

  假节钺的于禁!

  曹操更是大笑:“伯绪,你从哪里听来的流言?文则又岂会投降啊?”

  桓阶也知道这个消息太震撼,待曹操笑声渐小后,遂将汉江溢流、关羽水淹七军、陆浑孙狼等战况和官吏士民反应,向曹操和司马懿蒋济一一述说。

  听到关羽借汉水之势淹了于禁的七军,曹操惊得久久不能言语。

  戎马多年的曹操,深知关羽借汉水之势这手段是多么的凶险:稍有不慎,关羽就得先把自个儿给淹了。

  “云长竟然都学会引汉水为兵了。”

  “刘备还真是走大运啊。”

  曹操没有因为于禁兵败投降而愤怒,内心反而泛起了对刘备的羡慕。

  司马懿见曹操又在怀念关羽,遂道:“魏王,我认为左将军兵败,非战之罪,投降也极有可能是关羽故意为之。”

  “一个投降的左将军,比一个战死的左将军,更容易引起许都官吏士民的恐慌,也会令有异心者铤而走险响应关羽。”

  “如那陆浑叛民孙狼,必也是因此而响应叛乱。”

  蒋济也道:“魏王,我亦认为,左将军投降极有可能是关羽故意散布的假消息,为的就是引起许都的恐慌,制造混乱。”

  “左将军这次征调的兵,多为洛阳和颍川的屯田民,这些屯田民,大部分都是汉中和荆州的迁徙民。”

  “左将军以法御下,本就不甚得众人心,骤遇山洪而兵败,即便左将军想死战,也会被部下裹挟。”

  没有庞德的对比,曹操又怀念关羽未怪罪于禁,司马懿和蒋济自然也就不担心说真话犯了忌讳。

  曹操闻言叹道:“文则跟了我三十余年,如今兵败投降,不论是什么原因,也是其罪难恕了。”

  于禁是假节钺的大将,本就受人非议,如今又兵败被擒。

  不论于禁是真降还是假降,曹操为了平众怒都得论于禁的罪,而不可能再来一句“胜败乃兵家常事,将军谨记耻辱”。

  哪怕于禁侥幸不死,最好的结局也是赋闲在家。

  司马懿和蒋济都不再开口。

  曹操已经给出了决断,再多言就容易被曹操怀疑用意。

  桓阶又道:“除此外,还有一事需要禀报魏王。世子已遣信使往江东陈述利害,欲引孙权出兵荆州。”

  “为引孙权出兵,世子亲自督军宛城,令徐晃出兵樊城,又急召张辽驰援。”

  “事急从权,世子担心魏王误会,特命我来长安向魏王回报襄樊战况。”

  曹操眉头紧蹙:“是谁劝丕儿离开邺城的?钟元常为何不劝阻?”

  桓阶答道:“是西曹掾魏讽劝世子入许都,文学潘濬劝世子督军宛城。”

  曹操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意:“钟元常是老糊涂了吗?邺城重地,若丕儿不在,如何能震慑宵小!”

  “那潘濬是何人?我不记得丕儿身边有个叫潘濬的文学。”

  “敢怂恿丕儿,真是找死!”

  桓阶见曹操发怒,忙道:“潘濬本是刘备任命的荆州治中,亦是荆州名儒宋忠的弟子。”

  “但在关羽出兵前,潘濬被糜竺、糜芳和诸葛亮的儿子诸葛乔联名上书弹劾。”

  “刘备遂以潘濬跟糜芳关羽不和为由,罢免了潘濬的治中一职。”

  “潘濬不忿刘备任人唯亲,于是就北上邺城寻到了宋忠,经由魏讽举荐出任世子身边的文学。”

  “世子遣使入江东,也是潘濬的献计!”

  “世子以为,人才难得!潘濬的心思未必单纯,但献计并无不妥,可以留在身边考察。”

  听了桓阶的话,曹操的杀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曹丕的赞赏:“丕儿能有此考量,这几年倒也成长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曹丕能谨慎的审谋度势,曹植却是在出征前醉酒,高下立判。

  司马懿见曹操语气有变化,担心曹操提及曹植的事,遂进言道:“襄樊被围,左将军又兵败,许都以南人心不稳。”

  “幸亏世子纳谏善言,洞悉刘备和孙权外亲内疏,以利害游说孙权,让他牵制关羽。”

  “世子又督军宛城,安抚许都以南的民心,有此智计胆魄,魏王又何惧刘备关羽!”

  曹操闻言大笑:“丕儿此举,的确颇谙制衡之道。只是那孙权若得了荆州,也是个隐患。”

  司马懿又道:“孙权反复无常,与刘备结盟时天天想着偷袭荆州,向魏王称臣时扭头就不承认。”

  “对待这种反复无常的鼠辈,就不能跟他讲信义。”

  “我听闻徐晃跟关羽有旧,不如让徐晃给关羽卖个人情,将孙权欲偷袭荆州的事告诉关羽。”

  “关羽若是得知这隐秘,就不敢再强攻樊城;关羽又自恃江陵和公安两城防守坚固,肯定也不会很快退兵。”

  “时间拖得越久,对魏王就越有利,魏王不仅可以解樊城之危,亦可从容的调兵遣将。”

  “倘若关羽和孙权因此而厮杀,孙刘联盟就彻底破裂,魏王就不战而胜了。”

  蒋济亦笑道:“刘备在汉中耗尽了益州的兵力,面对魏王和孙权两路兵势,除了败亡,我想不到第二个结局!”

  曹操见众人群策群力,很快就剖析了这襄樊大势,心中也多了欣慰:奉孝等人虽然故去,但我麾下的多谋智士依旧不差。

  既然丕儿要督军宛城,我这当父王的,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曹操表情骤然一凛,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第115章 曹操班师回许都,刘备亲至白帝城(

  求追)

  自桓阶口中得知了襄樊战事的最新情况后,曹操决定移兵回许都,令人召曹洪、曹彰、曹植、曹真、曹休、夏侯尚等宗将。

  曹彰来得最快,曹植却是迟迟未至。

  曹操遣人去催,回来的人却告知曹植昨夜又醉酒了。

  见曹植自暴自弃,不知悔改,曹操内心对曹植的最后一丝期望也消失殆尽了。

  曹彰当即怒道:“父王相召,植弟却醉酒不来,真是无礼至极!孩儿这就去将植弟拖来。”

  曹操却是摆了摆手,不想再为曹植而劳心费力:“罢了,由他去吧!今日召尔等来,是有要事商议。”

  曹操扫了一眼曹洪、曹彰等宗将,心中也多了几丝欣慰。

  王霸之业最令人忧虑的,就是后继无人。

  如今魏王世子曹丕的表现,在曹操心中是合格的,而宗室虎骑如曹洪、曹彰、曹真、曹休、夏侯尚,又久经善战正值壮年。

  曹魏后继有人,曹操感觉这头风病仿佛也减轻了不少。

  “左将军在樊城战败,丕儿已经亲往宛城督军,我有意移兵许都震慑宵小。”

  “然而长安重地,亦需要大将坐镇。”

  “谁愿留驻长安?”

  曹操言简意赅,锋利的目光落向了曹彰。

  显然。

  曹操中意的人是曹彰。

  曹彰其实是想跟曹操回许都的,但看到曹操那欣赏的眼神后这脑子瞬间就热了。

  “父王莫要担忧,孩儿愿意坐镇长安!若那刘备敢来,孩儿就斩了刘备给父王贺喜。”曹彰豪言请命。

  曹操满意点头:“有彰儿坐镇长安,我无忧了!”

  曹真、曹休等宗将见曹彰开口,纷纷将请命的话咽了回去。

  论武勇论用兵,曹彰都有资格坐镇长安提防刘备。

  曹操又看向曹真:“南乡太守傅方投降,如今的南乡城被刘备的假子占据。”

  “南乡城阻隔丹水,切断了洛阳跟宛城的通道,我心甚忧。”

  曹真会意,大呼请命:“父王莫要担忧,刘备的假子有勇无谋,孩儿愿亲提虎豹骑前往南乡城。”

  “若那刘封敢出城,孩儿必亲自斩了刘封给父王贺喜。”

  虽然都是假子,但曹真瞧不起刘封。

  在曹真眼里,刘封除了武勇尚可,用兵是一塌糊涂。

  曹操壮其势:“真儿骁勇善战,又岂是刘备的假子能比的;你要谨记,你的任务是打破刘封对丹水的封锁,莫要贪图战功孤军前往樊城。”

  曹真领命:“孩儿谨遵父王叮嘱。”

  曹操又令曹休为前军先锋,先行前往许都;令曹洪督中军、夏侯尚督后军。

  即日起整肃三军,班师回许都。

  然而。

  就在起兵前,陈仓的张郃又送来情报“汉中太守魏延在通往长安的驿道上修筑粮仓”“伪左将军马超现身武都,目的不明。”

  曹操不由蹙眉。

  刚要回许都,刘备就准备在汉中和武都搞事?

  司马懿洞悉道:“魏王,我以为这是刘备在故布疑兵。”

  “必定是刘备得知关羽在樊城大胜,担心魏王引兵去救,故意如此。”

  “刘备虽然得了汉中,然而汉中凋敝,西川路远,刘备根本无力再走汉中和武都出兵。”

  “此举也暴露了刘备在益州的疲敝,只要孙权如约偷袭荆州,魏王就可以雄兵镇洛阳许都等地,伺机渔利。”

首节 上一节 77/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