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374节

  陆逊又道:“吴王,既然是要劝和,不能只劝诸葛乔。”

  “可再给伪魏的豫州牧曹植去信,希望三方能为了士民安稳而和睦相处。”

  孙权采纳了陆逊的提议:“就依伯言之见,可再遣使给曹植送信。”

  回到家中。

  诸葛瑾不由喝斥:“元逊,你为何非得劝我去荆城?”

  “伯松的性格,你比我更清楚,他既然选择了出兵北伐,又岂是我能劝得动的?”

  诸葛恪赔了一礼:“阿父多心了。能不能劝得动是一回事,愿不愿劝是另一回事。”

  “陆逊的心思太阴了,他献的策却要让阿父去荆城劝说;再加上顾雍强烈反对我北伐,定是融弟这两年在江东锋芒太盛,让这群江东世族心有不爽了。”

  诸葛瑾蹙眉:“诸葛家以诗书传家,叔长却醉心于商道,锋芒毕露,必会给诸葛家招来祸事。”

  作为外来士族,若是如张昭一般著书立说,没多少人会去反对。

  可诸葛融要做的就不同了,跟江东的士族抢地抢人,自然就会惹人嫉恨。

  见诸葛瑾如此谨慎,诸葛恪不由冷笑:“融弟有钱,而我有兵有权,阿父又受吴王器重,谁敢来惹我诸葛家?”

  “若是明的不行玩阴的,我的剑也不是摆设。”

  诸葛瑾见诸葛恪这好战性格,不由暗暗叹息。

  常言道,儿大不留爷。

  诸葛瑾三个儿子,就没一个肯听诸葛瑾的。

  无奈下。

  诸葛瑾只能乘船来到荆州寻诸葛乔。

  听闻诸葛瑾到来,诸葛乔喜笑颜开,先是让关凤亲自下厨准备了一桌硬菜,然后又带着诸葛攀亲自来城外迎接诸葛瑾。

  “伯父,多年不见,别来无恙啊!”诸葛乔抱着诸葛攀,下马行礼。

  诸葛攀亦是屁颠屁颠的跑向诸葛瑾,然后乖巧的行礼:“伯祖父,侄孙儿诸葛攀有礼了!”

  看着乖巧懂事的诸葛攀,诸葛瑾不由怜心大起,一把抱起诸葛攀,颇为疼爱。

  比起诸葛恪的长子诸葛绰,诸葛攀更显聪明伶俐。

  “伯松倒是养了个伶俐的孩儿。”诸葛瑾不吝赞赏。

  一路说笑。

  诸葛乔跟诸葛瑾叙了些旧事,来到了城中府邸。

  关凤早已准备了一桌硬菜,又温了一坛好酒,待诸葛乔和诸葛瑾落座入席后,关凤带着诸葛攀问礼离开。

  看着温润有礼的关凤,诸葛瑾就想到了儿媳孙鲁班。

  比起关凤,孙鲁班的性格就恶劣多了。

  也就诸葛恪为了成大事能隐忍,否则没几个能受得了孙鲁班的脾性。

  “伯父何故叹息?”诸葛乔一边斟酒一边询问,脸上带着笑意。

  诸葛瑾长长的呼了一口气,敛容道:“伯松为何要在这个时候遣将讨魏?”

  “荆州战事日久,致使百姓离农,父子夫妇多有离散,应以休战养民为主,不可轻启战祸啊。”

  诸葛乔听了诸葛瑾这标准的官话,笑道:“伯父这是明知故问啊,若无陛下的诏令,我又岂会遣将讨魏?”

  “我个人是不想在这个时候轻启战祸的,奈何陛下的诏令我又不得不遵从。”

  “所以我只派了王平去鲁阳,我则留在了荆城策应大局。”

  “若我真的想讨魏,此刻都到了许昌城下了,又岂会在荆城陪伯父饮酒。”

  诸葛瑾微微一愣,显然对诸葛乔的这个回答颇感意外。

  本以为相劝不易,却不曾想诸葛乔都没讨魏的想法。

  转念一想,诸葛瑾又释然了:诸葛乔用兵最善奇袭,真要讨魏又岂会人在荆城而只派王平去鲁阳?

  诸葛瑾沉默片刻,道:“伯松能否劝陛下休战?”

  诸葛乔放下酒坛:“伯父若想去关中劝陛下,我会派人护送。”

  诸葛瑾叹气。

  诸葛乔都不能劝,诸葛瑾又岂能劝得了?

  将樽中酒水一饮而尽,诸葛瑾将这事撇开,又问道:“伯松,你为何要让叔长在江东经商?”

  “叔长不似你和元逊聪慧,又行事张扬,早引起了江东部分士族的不满,稍有不慎就会给诸葛家带来祸事。”

  闻言,诸葛乔放下酒樽:“伯父多虑了,叔长不会有事的。”

  “江东的士族怨气虽然大,但他们不会给吴王送钱;叔长虽然行事张扬,可他能让吴王赚钱。”

  诸葛瑾愣住,瞪大了眼睛:“吴王?你说叔长的生意,吴王也有参与?”

  诸葛乔诧异:“伯父你真的一点都不知?叔长又不是傻子,这当商人的头等大事就是得找靠山。要在江东找靠山,谁又比得上吴王啊!”

  诸葛瑾顿感无语。

  连诸葛乔都知道了,诸葛融和孙权竟然都未向他提过这事!

  “伯松,你到底想做什么?”诸葛瑾盯着诸葛乔,直觉告诉诸葛瑾,诸葛乔肯定没安好心!

  诸葛乔端起酒樽,一饮而尽:“伯父,我是不会坑害自家兄弟的。”

  诸葛瑾沉默。

  对对对,你不坑害自家兄弟,专坑吴王是吧!

  似乎是猜到了诸葛瑾心中所想,诸葛乔又笑道:“放心,吴王是陛下的盟友,我也不会去坑害吴王。”

  “我只会坑害吴王的敌人,譬如那些对吴王面服心不服的江东士族们。”

第277章 诸葛乔智取长沙,孙我行称帝建号(

  如果说诸葛恪是诸葛乔部署在江东积极支持北伐的棋子,那么诸葛融就是诸葛乔部署在江东推动士商竞争的棋子。

  诸葛融要在江东建作坊,就势必要跟江东的士族抢地抢人。

  受了诸葛乔薰陶的诸葛融,在对待作坊工人的觉悟上有远超士族的优势。

  跟着士族的农工群体,叫农奴工仆;跟着诸葛融的农工群体,叫农民工人。

  一个叫奴仆,一个叫人民,这待遇自然是天差地别的。

  资本主义吃人血的那一套,诸葛乔是不会推行的。

  要用就用最好的,一次性到位。

  诸葛融的作坊,亦是诸葛乔对士商竞争的一次试点。

  为了能降低诸葛融建作坊的风险,诸葛乔先是打造了诸葛融代购祖师爷和时尚先锋的人设,让江东的富家子们对诸葛融手中的提花绫锦趋之若鹜。

  在积累了原始资本后,又替诸葛融规划了建作坊的全部流程。

  其中就包括了如何让孙权给诸葛融的作坊当靠山的方案。

  若无诸葛乔暗中推动,诸葛融是不可能如此迅速的在江东崛起的。

  如此行事,也能避免诸葛乔跟荆益士族的冲突。

  先在江东搞试点,失败了那也是江东士族去找孙权的麻烦,诸葛融在江东若是混不下去了还能来荆州避祸。

  若是成功了,那么一统天下后,大汉的朝堂势必得考虑江东商人群体的利益而作出相应的让步。

  诸葛乔的士商竞争计划也就能初步达成了。

  不论是重农抑商还是重商抑农,都不是诸葛乔追求的。

  哪怕是后世生产力提高了,只靠种地也是满足不了生存需求的。

  想生存,就得在满足基本种地需求下,再用剩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工坊赚取劳动报酬。

  工农结合,才能真正的满足衣食住行需求。

  然而当前的时代环境,士族形成了思想和权力的垄断且对农工商压榨太甚,只有将商扶持起来,打破士族在思想和权力上的垄断。

  有竞争,才能有进步。

  这些想法诸葛乔是无法跟诸葛瑾解释清楚的,这个时代能理解诸葛乔想法的不多。

  最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是去给诸葛瑾解释大道理,而是忽悠!

  忽悠成功了,目的达到了,那就够了。

  就譬如诸葛乔“坑害对孙权面服心不服的江东士族”这个理由,足以让诸葛瑾对诸葛乔放下大半的戒心。

  孙权用诸葛瑾这个外来寒门,本身就有打压和制衡江东士族的目的。

  诸葛乔详细的给诸葛瑾讲解了有关作坊的事,而话术的重点是以“仁德爱民”为主。

  将这个话题一引申,诸葛融要办的工坊就成了“仁德爱民”的举措,而不是在跟江东士族作对。

  一顿酒菜结束,诸葛瑾的脑子里满是诸葛乔那“仁德爱民”的理论核心:诸如“民贵君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等等。

  虽然诸葛乔忽悠诸葛融的时候用上了资本论,但诸葛乔其实是个“云资本论读者”。

  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诸葛瑾相信了诸葛乔的目的是在尽盟友之谊。

  至于引起士商竞争试点的的核心用意,哪怕诸葛乔说出来了,诸葛瑾也未必能理解。

  谁会相信商人有那么大的力量可以破掉士族的垄断地位啊!

  哪怕是远如吕不韦、近如糜竺糜芳兄弟,都是以商为敲门砖来转变为士族。

  即便是制定这个计划的诸葛乔本人,都没有完全的把握,若真有完全把握,诸葛乔也就不会以江东为试点了。

  另一边。

  豫州的曹植,也收到了孙权送来的密信。

  “劝和?”

  “孙权这鼠辈,尽在想好事。”

  “这种伎俩,岂能瞒我?”

  “传令前将军满宠,即刻引兵入寿春。”

  曹植将孙权的密信直接扔到了火盆中,又将孙权的信使驱逐出境。

  牙门将文钦不解:“使君,寿春互市是陛下定下的,这个时候引兵入寿春,恐怕会影响寿春的互市。”

  曹植冷笑:“我那愚蠢的兄长,活了这么多年还是没活明白。”

  “孙权打不过刘备,就一直想在淮南占便宜。”

  “互市不过是孙权用来试探刘备底线的手段罢了。”

  “一旦孙权认为刘备会针对江东,他必然会引兵强取寿春,再转而向东取下邳和广陵,以表示对刘备的合作诚意。”

首节 上一节 374/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