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诸葛亮,我打造了千年大汉 第371节

  有时候陈群都在自我怀疑,曹丕这代汉立魏是否真的触怒了上天。

  自曹丕称帝后,朝野内外就没有安稳过。

  不是对内曹彰曹植争权,就是对外军争接连战败。

  若不是九品中正的选材制度将北方七州的士族跟大魏的利益捆绑,不知多少北方七州的士族会响应刘备。

  然而。

  九品中正虽然能捆绑北方七州的士族利益,但也不是无限制的捆绑。

  一旦北方士族认为大魏不足以维护既得利益时,要么再投刘备要么换个皇帝。

  不论是投刘备还是换皇帝,都不是陈群希望看到的。

  司马懿心中亦是难受。

  河内司马氏押注押到了曹丕身上,本以为曹丕至少能再活个二十年,却不料曹丕就要英年早逝了。

  原本被曹操赞誉的长孙曹叡,又因甄皇后被赐死而失去了少年的意气。

  虽然曹叡如今认了郭皇后为母,但司马懿能看得出来,曹叡对曹丕和郭皇后的怨气是很大的。

  有这遭遇的太子继位,司马懿亦不知道是好是坏。

  “先去见平原王吧。”司马懿没有回应陈群的担忧,而是选择了先去见曹叡。

  陈群摇头:“我府中尚有许多政务要处理,就不去见平原王了;仲达若私下去见,可表明我对平原王的支持之意。”

  司马懿点头。

  在大道上跟陈群分别后,就径直来到了曹叡在邺城的府邸。

  曹丕病重,身为平原王的曹叡自然会返回邺城。

  由于曹丕赐死曹叡生母的诡异行径,让昔日少年壮志的曹叡不再有曹操的霸气和豪迈。

  就连府中来往的家臣官吏,师友长伴,都只论德行不论才能。

  只要你品行正直,你就是平原王府的贵客。

  处理政务的时候,亦是小心谨慎。

  四年的时间,曹叡没有成长为一个“小曹操”,反而变为了一个“小曹丕”,精力大部分都花在了心机博弈上。

  用诸葛乔的话来讲:曹丕若是多活几年,曹叡就得泯然众人了。

  府邸内。

  曹叡跟曹操的干儿子秦朗和曹操的幼子曹宇,在院中饮酒闲话。

  虽然同为曹操的干儿子,但秦朗并未在曹丕麾下出仕。

  曹真跟曹丕年龄相近,是能抵足而眠的。

  秦朗跟曹丕的年龄差得远,行事谨慎低调,年龄比曹叡又大不了几岁,故而跟曹叡更亲近。

  曹操的幼子曹宇同样是因为年龄相差不多而情愿跟曹叡亲近。

  闲话间。

  人报司马懿求见,秦朗和曹宇要离开时被曹叡止住。

  “两位叔叔都是我亲信的人,司马懿来见我,必跟父皇有关,不如先听听司马懿的来意。”曹叡虽然饮酒,但双目如炬无半分醉意。

  不多时。

  司马懿到来。

  见秦朗和曹宇都在,司马懿欲言又止。

  “抚军大将军,他们都是我的同宗叔父,有什么话你就直言吧。”曹叡直截了当,打消司马懿的疑虑。

  秦朗和曹宇亦是看向司马懿。

  司马懿徐徐吐了一口气:“陛下今日诏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南大将军曹休,以及我,同往大殿并受诏书。”

  “陛下有意立平原王为太子,诏书不日就会送达。”

  曹叡下意识的握紧了手中的酒樽:“我为嫡长子,立我为太子又何须让抚军大将军四人并受诏书;又不是托孤,何必这般郑重其事。”

  司马懿轻叹:“不敢欺瞒平原王,陛下的病体,恐怕很难再理事了。”

  “私下妄议陛下,是死罪,我本不用背后议论此事。”

  “然而,陛下对我的知遇之恩,我又岂能不以死相报。”

  “今日来寻平原王,是想跟平原王商议一件能挽救大魏于危难之中的大事。”

  曹叡的眼神瞬间变得凌厉。

  以司马懿的性格,平日里是不会多嘴的,更别提来曹叡面前谈这些话题了。

  然而。

  今日的司马懿却甘愿冒着被私下妄议曹丕而获罪的风险,来跟曹叡谈这些敏感的话。

  这意味着,局势已经逐渐变得不可控了。

  曹丕,极有可能时日无多了!

  “抚军大将军,我目前还只是个平原王,挽救大魏于危难之中这样的大事,恐怕还轮不到我来参与。”曹叡话中多了几分试探。

  司马懿斟酌了用词,道:“先贤有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如今陛下病重,长安的伪帝刘备定会再起寇略之心。”

  “平原王应早做准备。”

  曹叡将酒樽放下:“早做准备?呵呵,且不说我还不是太子,就算我是太子,也没资格决断国事。”

  “抚军大将军,这些事有你们这群朝中重臣替父皇决断,就足够了。”

  司马懿再道:“平原王可曾听闻刘备长子刘禅,如今在长安监国之事?”

  “刘备在两年前就让太子刘禅在长安监国,朝中政务刘备只是偶尔过问,几乎不会去干涉刘禅的决定。”

  “如今的刘备,与其说是伪汉的皇帝,不如说是伪汉的大将军。”

  “邺城众公卿对刘备的认识不足,认为刘备最多遣将寇略。”

  “可我以为,刘备的禀性就不是个会在长安安心理政的,他是武夫出身,喜军争而厌政务。”

  “有刘禅在长安监国,又有诸葛亮在长安协助刘禅理政,刘备就可以安心的去管军务。”

  “我料刘备极有可能,已经在筹备寇略大魏的阴谋了。”

  曹叡的目光变得犀利:“抚军大将军,你到底想说什么?”

  司马懿语气一凛,斩钉截铁:“请平原王,监国!”

  曹叡骇然起身:“司马懿,你要置我于死地吗?”

  且不提立太子的诏书还未送达,就算送达了,曹叡刚当上太子就要去监国,这让曹丕如何想?

  自亲母甄皇后被赐死后,曹叡对曹丕心中就一直有怨恨和忌惮。

  曹叡甚至在想,司马懿是不是曹丕故意派来试探自己的,一旦有倒返天罡的想法,曹丕就会将他这个长子无情的赐死。

  司马懿见曹叡这般反应,不由暗叹:陛下父子间的感情,都凉薄到了如此地步了吗?

  曹丕病重,太子监国,这是很正常的流程,然而曹叡的反应却十分过激。

  司马懿深深的吸了一口气,道:“平原王,你跟陛下间的矛盾,我无权去评判。”

  “我只想说的是,先帝对你期望颇重。”

  “倘若先帝见到你如今的模样,恐怕也会失望的吧!”

  曹叡瞬间怔住,脑海中不由想起了曹操在时的恩宠。

  不仅令曹叡常伴左右,跟近臣同列,更是称赞曹叡“我基於尔三世矣”。

  在曹操眼中,曹叡就是一个“好圣孙”般的存在,是可以让家族基业兴旺三代的人。

  想到曹操的期待,再想到这几年跟曹丕父子间的冲突,曹叡不由生起了万般感慨。

  良久。

  曹叡起身,方才的不羁之气瞬间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君临天下的霸气:“司马懿,父皇能有你这个挚友,是他的荣幸;我要去见父皇,你要跟我同往吗?”

  司马懿见曹叡领会了用意,婉拒道:“平原王要跟陛下推心置腹,我就不同往了。”

  没人知道当日曹叡跟曹丕和郭皇后说了什么。

  只知道翌日大殿上,曹丕强撑病躯在大殿上,令近侍宣读了立曹叡为太子、且令太子监国的诏令。

  曹叡监国第一道政令,便是令治书侍御史荀禹,持节替曹叡慰劳边关将士。

  看起来是很正常的慰问,实际上是曹叡在向刘备孙权传达一个讯息:曹丕虽然染病,但大魏尚有太子曹叡在监国!

  曹叡监国第二道政令,便是给并州牧曹彰、豫州牧曹植加封,加封曹彰为任城王,加封曹植为鄄城王,仍令曹彰和曹植分领并州和豫州,以示对两位叔叔的敬意。

  这一举动,是为了向曹彰曹植彰显心胸和器量。

  曹叡监国第三道政令,便是诏告天下,今后向朝廷举荐的良才必须以通晓儒家经典为先。以尊儒家学说、倡学术研讨之风,作为国家实行王道的根本。

  此举是曹叡认为有些儒官不称职,不能传播圣道,只有通过严格考核选上来的博学之士才能担任侍中、常侍这样的要职。

  第一令针对刘备孙权,是攘外。

  第二令针对曹彰曹植,是安内。

  第三令针对世族儒生,是王道。

  这三道政令一出,直接镇住了公卿百官。

  虽然只是弱冠之年,但对国家大事却有深刻的理解。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曹叡这三把火,直接让众公卿都打消了对曹叡监国能力的质疑!

  消息传到长安。

  刘备亦是忍不住惊叹:“曹丕的长子,竟如此厉害!”

  很快。

  刘备又多了几分忧郁。

  诚如司马懿猜测一样,刘备在得知曹丕病重的消息后就一直在暗中筹谋再伐伪魏。

  刘禅在诸葛亮的辅佐下,监国处理政务越来越娴熟。

  年初。

  刘备又册张飞长女为太子妃,成了家的刘禅也逐渐变得稳重勤政。

  在确定刘禅可以独立处理国事后,刘备又自封镇国大将军,以朝廷诸文武兼任镇国大将军府臣。

  其中包括大将军关羽、骠骑将军马超、车骑将军张飞、新任卫将军赵云、前将军吴懿、左将军吴班、右将军黄权、后将军魏延、中领军陈到等善战猛将。

  又以法正为镇国大将军府军师祭酒,郭攸之、秦宓、杨仪等为军师。

  辖长安善战劲卒步骑五万人。

首节 上一节 371/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