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148节

  可文人哪有那么好对付?

  都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是那帮读书人一旦聚集到一起,能憋出多少坏水来,简直想都不敢想。

  更何况,老爹之前考虑的废丞相一事,已经足够动摇文官们的地位了,宋慎也没有提出过其他解决办法,还想要怎么样?

  但朱元璋笑了。

  “文人是得动刀子的,不过标儿,伱以为咱只考虑了文人吗?”

  他慢悠悠地吹了一口茶末子,道:

  “宋慎之所以那么厌恶乾隆,究其根本,不是他多坏,而是因为他只顾着维护自己一时的权力,导致这片国土最终沦陷,败给了那些番邦洋人。”

  “他带头贪腐,与贪官分账也好;穷兵黩武,耗资巨大去打仗也好;又或者是冲着文人士绅开刀——咱虽看不惯,但这其实都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皇帝的就是要不择手段。”

  “可是他错就错在只顾着自己眼前,根本不管百姓和以后。”

  “宋慎今日说过一件事,不知道你有没有印象。他说,在后世,世界近代史与咱们这国家的近代史的划分是不同的,实际上从明末清初时,世界近代史就已经开始了,而咱们的近代史是从清末开始的。”

  “这中间可足足差了两三百年呢。”

  “不管是明末还是清初的皇帝,他们不知道外头如何,隔着重洋消息闭塞,不愿意接纳新鲜东西很正常,要是咱没听宋慎讲课,咱也不会愿意去海外,这么大片国土还不够种地的吗?”

  “可是到了乾隆那会儿,他甚至都已经跟那欧洲的皇帝通上信了,明知海外风起云涌,有无数的技术发展变革,可以让国力更强,让百姓过得更好,但他不愿接纳,因为那时候跟他通信的皇帝被人造反被人砍头,他害怕。”

  “所以他要愚民,要让大清国民的眼睛遮住,耳朵堵上,像个缩头乌龟似的安居一隅,做着那所谓天朝上国的美梦。”

  “标儿,你还记得宋慎说过的近代史的部分吧?你甘心么?”

  朱标愕然良久,没有说话。

  马皇后听得直皱眉,这会儿见他们都不吭声了,干脆自己问:

  “我也听你们说过那近代史有多恶心人,别说皇帝,就是我一个女子也忍不了!”

  “重八,你有什么想法就快说,冲文官开刀,与这近代史又有什么干系?”

  “要是你说的有道理,我头一个支持你!”

  朱元璋看着一把年纪还气势汹汹,像当年一样想上战场杀敌的妻子,不由得笑出了声。

  他瞟了一眼呆滞的朱标,淡淡道:

  “文官不行,那不扶持文官不就好了。”

  “咱们开些其他科的科举,将曾经那些奇技淫巧都列进来,让工匠们也参加。”

  “工匠出身的人去管造船造火铳,去管水利河工,不比那帮半路出家的文人强?”

  “顺便,咱们也能比那劳什子欧洲更早开始革新技术……”

  “咱汉人又不比洋人笨到哪里去,只是没有机会而已,但凡有了机会,天地广阔又如何,重洋浩淼又如何?咱要让大明所有百姓都能种上自己的地,这里的地分完了,就去海外种!”

  朱标的表情有点裂开:

  “爹,您搞这么多事情,说这么些话,就是为了日后要种更多的地?”

  朱元璋和马皇后异口同声:

  “你懂个屁!”

第164章 你们读书人肚子里到底多少弯?!

  当日下午。

  好几日不见人影的徐允恭突然登门拜访宋慎来了。

  听见他过来的消息,宋慎不由得眉头一扬,问过来禀报的兰云:

  “允恭是空手来的,还是带了什么东西?”

  兰云先摇摇头,而后意识到自家公子看不见,才连忙补充道:

  “徐公子什么都没拿,骑马来的,行色匆匆就要见您,似乎是有要紧事。”

  宋慎沉吟着想了好一阵子。

  徐允恭这家伙在自己面前看着有点像个铁憨憨,但他心里很清楚,对方不可能是个真的傻白甜。

  且不说他爹徐达是洪武朝为数不多可以善终的功臣勋贵之一,光看徐家后来的发展轨迹就知道了,在建文时期,徐允恭这个徐家老大是忠于朱允炆的,而另外的一儿一女则分别给朱棣当了皇后、当了带路党。

  这其中有多少直臣忠臣的成分在,不好说,但凡事往坏了想些,也能想到徐家这样做是要分散风险,不论最后究竟是谁赢了,都不会让徐家彻底覆灭。

  那时候徐允恭作为徐家的嫡长子已经继承了徐达的爵位,当了家主,自然也对自己家里的人有分配权力。

  傻白甜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现在才过去几天,燧发枪肯定是没可能做好的,更何况徐允恭还是空手上门,就更不可能是燧发枪有了突破的缘故了……那他匆忙赶来,是干嘛的?

  “行,请他进来吧。”

  宋慎意识到也不能让人在外头等太久,回过神来便吩咐:

  “把茶点都准备齐全点,书房外的人散开。”

  既然是有重要事情商议,那还是小心再小心。

  这也就是他一个瞎子能做到的极限了。

  兰云应承下,不多时就带着徐允恭进了书房。

  书房的门发出吱呀一声,显然是合上了,宋慎就等着徐允恭开口,但过了大概半分钟都没听到动静。

  于是,他才疑惑道:

  “允恭?”

  少年做贼似的声音从旁边传来:

  “嘘,子畏兄,我先探明周边是否安全。”

  宋慎:……

  你妈的,吓老子一跳!

  习武之人走路都没声的吗?他到底什么时候摸到自己背后来的!

  “……你探查完了没有。”

  宋慎捏住自己额头两侧突突直跳的太阳穴,无语问:

  “到底什么事情,我家里你难道还不放心么,有什么好探查的?你进来之前我就吩咐过让人都散远一点了,有话就说,别鬼鬼祟祟的。”

  徐允恭不情不愿地噢了一声,这才老老实实地到客座上落座。

  他挠了挠头,不一会儿又恢复了活力,兴奋地压低声音问:

  “子畏兄,你那么聪明,要不要猜猜看我今日找你是做什么的?”

  宋慎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希望自己重见光明。

  这样,他就可以把眼前这个二愣子给锤一顿然后从窗口丢出去了。

  他无语地喝了一口茶:

  “你来还能是做什么,还不是跟燧发枪有关系的事。”

  “但这么两天功夫,零件不可能做好吧,听说你来的时候又没有带包裹,那就肯定是没弄好。”

  “如果是燕王殿下的事情,伱估计早就绷不住开始叨叨了,也没必要这么小心谨慎。”

  “所以……朝廷有什么动静了?还得是跟火器有关的。”

  徐允恭瞪着眼睛,一时间卡住了壳,不知道该说什么。

  半晌。

  哪怕明知道宋慎看不见,他还是敬佩地冲着对方连连拱手作揖:

  “不愧是子畏兄,你这脑子,怎么长的!”

  宋慎打断了他的马屁:

  “着急忙慌跑过来,还扯什么,你要是真的急,那就赶紧说。”

  徐允恭也不再插科打诨卖关子。

  他挪了挪屁股,凑到宋慎旁边,声音压了又压:

  “咱们如今有了个好机会!”

  “今日,城门各处都贴上了皇榜,写的陛下亲谕,说是明年初就要开一次恩科,但这恩科格外特殊,不是冲寻常读书人开的,而是冲着工匠。”

  “那些工匠们还有小半年功夫,等明年开春就要开考,不需要识文断字,只要有一技之长即可参与,像是懂火器的、懂造船的、懂瓷器的、懂水工堤坝的,又或者是木匠铁匠等等,甚至连医者也可以报名此次恩科!”

  “陛下不要吹得天花乱坠的那些人,只要他们能拿出本事,造出实物,又或者可以当着陛下和百官的面讲出现今造船修桥水工堤坝的不足,能给出更好的法子,就可当官。”

  “而且皇榜上还说了,靠的是什么本事,日后就当什么官,有更好的法子就升官更进一步,不论户籍。”

  “你说说,这是不是咱们的好机会!”

  宋慎陷入沉思。

  在来到明朝之前,他对大明的户籍制度有很大的误会,一直以为匠户、军户这些算是贱籍,不能科考,但来了之后具体了解过,再加上可以从系统查询,才知道这误会实在是太大了。

  明代户籍都是以役为定,也就是说,在明初确定户籍时,各地方官员主要根据所属人户向官府承担的差役种类来确定其户籍种类。

  承担常规徭役者,就被登记为民户;承担军役者,就被登记为军户;承担手工业劳役者,就被登记为匠户;承担制盐的人户,就被登记为灶户或盐户。

  明朝的三大户籍种类就是民户、军户、匠户,处于主体地位。

  而这三大户籍又还各自包含一些特殊的小户类,如民有儒、有医、有阴阳;军有校尉、有力士、弓铺兵;匠有厨役、裁缝、马船之类。

  所以,宋慎翻了明代的乡试录、会试录、登科录之后,简直是大开眼界,发现了新大陆。

  那些xx录上会记载中举之人的户籍和所在地,所在地就不说了,户籍完全是五花八门。

  最重要的是,这些大小户籍类别全部都属于良籍,只要你没犯法,都是可以自由参与科考的。

  出于这些原因,这一次朱元璋突然开的恩科,看起来似乎也没有那么奇怪。

  但问题在于,洪武朝拢共科举也没多少次。

  洪武三年起朱元璋连开了三年科举,又因为选出来的人多是年轻人,任职效果很一般,老朱不满意,就在洪武六年停了科举,直到洪武十五年才重开。在科举空白期间,朝廷选拔官员用的是荐举制,可惜这玩意儿效果更差,人多且滥,后来朱元璋就干脆三年开一次科,为明清八股文定下了基调。

  恰好,宋慎现在的这个身份没有经过科举就进入内廷当差,也就是家里给推荐的,毕竟他是宋濂的嫡长孙,家学渊源摆在那。

  那么对选拔人才制度一直没有决定下来的朱元璋,现在为什么突然开了恩科,还仅面对工匠呢?

  哪怕明朝的科举本就面向所有良籍,可刚才徐允恭讲得够清楚了,这次科举不看文化水平,只看技术水平。历史上那些出身五花八门的举人进士们的确有很多出自匠户,那他们也是读了书考了八股才得以做官的,实际上跟他们原本户籍的技术没有任何关系。

  朱元璋脑子抽风了?

  “这是个哪门子的好机会……”

  宋慎再次揉太阳穴,觉得自己的蝴蝶翅膀有点大。

  他有点被这个逐渐崩坏的世界搞懵了。

  徐允恭却似乎没有发觉他的不对,也不顾刚才还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语调一扬,语速也急促了起来:

  “这还不叫好机会啊!”

首节 上一节 148/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