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124节

  宋慎也不介意把自己跟崇祯放在同样的位置上。

  反正他本来也没觉得自己有多高人一等,现在这种情况就等于一个北师大毕业的老师在带一个省重点的状元班,底下坐着的学生确实都是他的学生,但如果他跟这帮学生坐在高考考场上同场竞技,还不知道怎么被吊打呢。

  人各有所长,被他们吊打完全不丢人。

  朱元璋深呼吸,再深呼吸,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然后,他看向了已经被说愣住的朱由检,问:

  “你的儿子或者亲兄弟,或者是堂兄弟里面,有没有比较出色的?”

  “要求也不用太高,不需要跟秦皇汉武比,就跟咱一样,或者不行的话,跟标儿、老四这种程度一样的,有一个没有?”

  朱由检嘴巴都发苦。

  要是有,还轮得到他朱由检登基吗?

  朱标是太祖严选,朱棣是靖难严选,这俩祖宗一个善文治一个善武功,明末宗室里但凡有人能沾上他俩其中一个的一半本事,哪至于落得他在这里焦头烂额啊!

  “没……没有。”

  他嗫嚅出声。

  朱元璋捂着后脑勺,感觉血都直往天灵盖涌。

  “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要是没削藩该多好……再他娘的来一个老四,把你的反给造了有多好!”

  之前由于朱允炆和朱棣的接力削藩,朱元璋已经深刻意识到自己制定下来的国策有多大问题。

  问题不在于藩王制本身,因为这个制度原本就是为了应对此类状况的,比如哪个藩地要是有起义叛乱,周围藩王可以直接带兵驰援,又或者是有蛮夷叩边,藩王坐镇之处就能够迅速出击。

  最初的藩王们也有这个能力,当年朱棣领兵作战的本事最开始也正是在凤阳几年给练出来的。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性和人心。

  除了英年早逝的朱标,没有皇帝可以忍受自己的兄弟有那么大的权力和地盘,也管不住,更何况是年少、皇位并不那么稳固的朱允炆,以及本就是造反上位的朱棣。

  事到如今明末大厦将倾,藩王已经成了没用的吃干饭的东西,再说这些已经没有用了。

  “造他的反有啥用啊。”

  宋慎慢悠悠地说:

  “明史里写过,许多后人也都知道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叫做‘明实亡于万历’,你们知道这啥意思不?”

  “万历皇帝朱翊钧驾崩,到大明正经亡国,这中间虽然有泰昌、天启、崇祯三朝,却只隔了二十四年。虽然说后头三人都对大明亡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虽然他们都不是啥好皇帝,可难道这事儿跟万历就没关系吗?”

  “后头这三个皇帝得脑残成啥样,才能接二连三奋发图强地把一个大好家业给全霍霍完啊。”

  “我看看生卒年……噢,崇祯皇帝出生于万历三十八年,朱翊钧是万历四十八年死的,看来爷孙俩还互动过呢。来,朱由检,你自己来评价下你爷爷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由检:……

  被点名的朱由检脸色涨红。

  他闭了闭眼,艰难而羞耻地说:

  “皇祖父并不如何喜爱我,他在世时,我见他的次数屈指可数,时间最长的一次,是梃击案之后的……那一次。先生您应当知道。”

  宋慎了然地点了点头,又转身查了一下资料。

  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击案,他自然是略有耳闻的,但朱由检在里头扮演了什么角色他还真的不清楚。

  一看才知道,原来在梃击案发生之后,当时朱翊钧为了堵住悠悠众口,为了不让自己宠爱的三皇子陷入被群谏的易储风波之中,直接当众召见了太子朱常洛的三个儿子,其中除了后来的天启帝朱由校,还有年仅十岁的朱由检。

  这也是朱由检第一次在群臣间的公开亮相。

  万历皇帝不喜欢朱常洛,朱常洛也不喜欢朱由检,这他娘的还真是闭环了。

  “噢~”

  宋慎甚至噢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波浪号。

  看着愈发涨红了脸的朱由检,他摆摆手:

  “好了好了,不为难你了,让孙子评价爷爷,你也没法说得多难听。”

  “诸位,我来解释一下,为什么连明史上都会说,明实亡于万历。”

  “嘉靖和万历这俩皇帝其实都一样几十年不上朝,都挨骂,前一个还传说天天在宫里炼丹修道,但是后人骂不上朝,说的都是万历。为什么?因为嘉靖帝即便没上朝,却始终没有真正偷懒,他上不上朝,对他掌控朝局没有一点影响。”

  “他只是懒得搞那么多形式主义的东西,事情还是在办,奏章还是在看。而万历就不一样了,他在位四十八年,作为大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个皇帝,他是纯恶意、自毁式地不理朝政!”

  “后人骂嘉靖,骂的是他格局太小,只知道玩权术,是个色厉内荏暴虐多疑的老x逼,他就只知道驾驭群臣天天搞人心态,正经的大事都一般般。还有很多黑点,这里我暂时不一一说明了。”

  “而骂万历,是因为他真他娘的不做事情!”

  “前期他还不那么离谱,到了他在位的中后期,或因身体不好、或因对于群臣百官的厌恶,再加上他极其旺盛的权欲,故意甚至是恶意将大量奏疏留中,不报不批,缺官不补,也长期不召见大臣面议政事。”

  “各衙门几乎瘫痪,原本还算正常的政务运转卡在他这里无法进行下去,使得朝中各种政事长期不决。”

  “他放纵党争加剧放纵官员们扯皮,对于大明糜烂的国事视而不见,能拖就拖,不能拖的就硬拖,同时也放纵太监在辽东肆意妄为,几乎葬送整个辽东,可以说,他是满清——也就是后金鞑子坐大的起始点。”

  “各位同学,你们觉得有这样一个皇帝在位四十八年,后头三个皇帝加起来在位二十四年,谁对大明灭亡的影响力更大?”

  所有皇帝都被干沉默了,就连朱祁镇这么菜的都觉得离谱。

  他们实在有点难以想象,这样一个皇帝是怎么做到不被人造反的,大明能拖到崇祯那会儿才亡国实在都是运气好了!

  宋慎总结性发言:

  “所以!如果要问我在明末如何破局,我的回答是不用想这个了,有这水平的弄不到这个地步,弄到这个地步的已经无法挽回,教再多东西,到了实操还是会麻爪。”

  “国运如此,你不如培养一批人造反,或许汉人还有条活路呢。”

  朱由检的脸已经涨成了猪肝色。

  他吭哧吭哧了好半天,才憋出来一句:

  “我……我虽然没见过爷爷多少次,但我也知道他是真的身体不好。他不是故意怠政的,只是他日日头痛欲裂,不良于行、行动不便……”

  听了好一阵子的朱棣也是实在忍不住了,怒喝道:

  “身子不好他不知道禅让吗?不想禅让又不想将权力交给文官们,那他就不能跟我和父皇一样,把政务交给太子吗?!”

  “自己没本事处理政务,还不肯放权给太子,难怪他日日头痛欲裂,脑子被驴踢了怎么能不头痛?”

  朱元璋也是早就已经知道了永乐年间朱棣在外面瞎嚯嚯军费使劲打仗,朱高炽在后方拼命给他收拾政务搞钱的事情,所以非常赞同这话。

  但此时,宋慎幽幽地又飘来了一句:

  “因为大明名臣前三之一的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啊,张居正的事情被他知道之后他心态炸了,谁都不肯信了,你们还指望他信太子啊?他心理可没你们爷仨那么强大。”

  伴随着勾起所有人好奇心的“大明前三名臣”的出现。

  下课铃声随之响起。

  宋慎拍了拍手,笑呵呵道:

  “八卦野史后面再说吧,我这会儿先去批改你们的卷子了,下课下课!下节课再跟你们聊张居正!”

第142章 人命本来就不值钱

  回到现实世界之后,宋慎并没有着急立即批改卷子,而且他也没有准备自己去改。

  他只是将所有人的卷子都看了一遍,而后就喊了系统。

  “系统,你把这些考题的答案都输入建模,然后推演一下看看结果。”

  【好的宿主,这需要花费6个小时。】

  “没问题。”

  宋慎吩咐了一声,很果断地答应了下来。

  说完,他靠在椅子背上,长长的叹了口气。

  在前几次上课的时候,他的确抱着一种开摆的心态,但是这课上得越多,宋慎就越觉得这课并不算是仅仅给这帮古人们开的。

  更多的时候,他是在旁听,在观赏这群历史长河中最璀璨的星辰们互相闪烁。

  这一次的考试题目,讲道理,如果不是有系统可以帮忙,宋慎压根都不敢出给他们做,因为他根本没有这个能力批阅。看肯定是看得懂,可问题在于他有那本事吗?

  秦始皇面对的局面,是刚刚一统不久的天下,是蠢蠢欲动的六国后裔,是商鞅定下的军功爵制度与大秦前进方向的巨大矛盾冲突。

  张良与刘彻的处境要比嬴政好很多,他们一个是功成名就知道进退的汉初谋圣,另一个是正当壮年准备对匈奴大展拳脚的汉武帝。刘彻倒还罢了,张良现在这年纪是真的没什么需要再努力的,或者说,刘邦可能更希望他就这样一直躺平当隐士下去。

  这俩人,有了四大发明、有了后世历史,自己就可以造福天下了。

  李世民同样是正当年,三十来岁的年纪,只要解决了门阀,解决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其余他没做到的事情宋慎当然更不可能做得到。

  穿越者又不是神,哪那么多天才,就算宋慎现在有了系统,他也不敢说自己的能力可以跟这帮变态比。看看今天课上的被怼得哑口无言的崇祯就知道了,即便是这么多大佬聚在一起给他开挂,他也不敢理直气壮地反驳宋慎说自己肯定能行。

  有挂是一回事,能不能把挂用得出神入化那又是另一件事了。

  在这群人里,宋慎比较着重关注的当然是朱元璋的答案。

  这次有关国策的答案里,朱元璋的回答已经算是相当全面,堪称完美。

  首先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藩王制。

  在这个计划里,藩王制的封地被全部取消,只保留封号,所有已经被封王的皇子将全数归京,此后若无旨意不得擅自离京,并且取消了世袭罔替,避免了宗室爵位过于庞大的问题,规定只有少量功勋卓著的皇室子孙才能袭爵不削。

  宋慎不由得摸了摸下巴:

  “这倒是跟如今朝廷里发生的事情不谋而合啊……只不过出发点不同而已。”

  现在朱元璋之所以要将所有皇子都从凤阳给喊回应天府,是因为东宫出事,皇家血脉有危险,藩王必须都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呆着。就算旨意说什么永不可离京,可是之前藩王制不也被定为国策不能更改吗,这会儿还是改了。

  可见,在开国皇帝手里,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改的,只看他偏好如何行事。

  更何况现如今的情况复杂,老朱恐怕已经对胡惟庸等人起了杀心,甚至胡惟庸案提前也说不准,事情的走向已经莫名其妙地变得越来越偏离原本的历史,再过两年,穿越者预知未来的这个挂可能就要被封了。

  宋慎心中的紧迫感忽然加剧。

  如果连预知近期未来这个挂都没有了,全凭系统……

  就这狗系统的德行,靠得住吗?

  得赶紧做点什么。

  他捏紧拳头,在意识中继续查看朱元璋与朱标当做小组作业递交上来的答卷——

  这是规则允许的,同朝代的帝王将相可以小组合作交卷,当然,这个规则是为宋慎和学生们双方考虑的,就像嬴政和蒙恬、李世民和他的四个文臣武将,他们本就是一起的,答案当然也是一样,就不必浪费时间去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了。

  第二条国策,开始造远洋航船,五年内开海禁,同时将火铳研究提上日程,将永乐时期的神机营提前弄出来,争取五年内将辽东全境纳入大明治下,并从辽东半岛启航攻占倭国。

  这点宋慎并不意外。

  朱元璋这人死抠死抠的,知道倭国有那么多的金矿银矿之后,绝对不可能忍得住。

  当然,宋慎在课上并没有告诉他们这倭国的矿藏有许多都并不那么好挖,只有石见银山和零星几个岛屿算是用劳力堆就能堆出来,其余的很多都需要用到现代设施,否则就不是用劳力,怕是得用命去填。

  他不说出来,是因为这帮如狼似虎的野心家们需要一根巨粗无比的萝卜在眼前吊着。

  从利益角度出发,打其他地方,例如辽东,例如北边的草原,甚至是去东南亚和美洲,性价比都要更高一些,毕竟倭国这种鸟不拉屎、自然灾害频繁、还需要中原皇帝册封的地方,根本就不宜居,也不符合华夏民族刻在骨子里的种地基因。

  但从私心角度,宋慎更希望所有朝代都能在不损害自身利益的情况下,用古代版的小男孩把那鬼地方给核平一遍。

  反正都他娘的是模拟了,模拟得残暴一点又有啥关系呢,这玩意儿解气啊!

  而且退一万步说,挖矿难,关他们什么事?岛上那么多野人,拿鞭子抽让他们去挖啊,用人命填就填,又不是自己家里人的命。

首节 上一节 124/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