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开历史辅导班 第122节

  “喏,崇祯就是这种人。”

  宋慎完全不怕自己贴脸开大会有什么后果。

  毕竟,他是刚上课就能告诉嬴政丹药有毒的人,看得顺眼的人可以照顾照顾情绪,可就崇祯现在的表现来看,即便众人对他殉国这件事有了点硬骨头滤镜,多半也很快会碎掉。

  刚进辅导班就各种想着要找自家祖宗示弱帮忙……

  除了朱元璋和朱棣,谁还没看出来点不对劲呢?

  该说不说,老朱跟Judy真是亲生父子,那点心软的位置都一样一样的,反倒是被朱元璋寄予厚望最后却英年早逝的朱标,跟这俩似乎完全不是一个品种。

  有点歹竹出好笋的感觉,总之,宋慎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同类——

  鉴表专家。

  朱标这鼻子就跟装了探测仪一样,哪里有茶味总能精准找到。

  比如朱由检这个茶里茶气的……说好听点,是只懂为臣之道不懂帝王心术,说难听点,那就是只会当舔狗,当不了拿钓鱼竿的人。

  看着就烦。

  朱元璋越听眉头越皱得厉害,不由得问道:

  “那,先生,他具体是怎么个不会用人?难不成就是方才你说的杀了一个阉党的事情?”

  好像叫魏忠贤吧?

  宋慎摇头道:

  “当然不止如此。”

  “我以前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就觉得他很奇怪,为什么杨嗣昌、洪承畴怎么着都行,孙传庭就干什么都不对?孙传庭惹他了还是怎么的?”

  “然后再一看,王维章、陈必谦、王家桢、邵捷春、陈祖苞、颜继祖这些人,先前没有任何战绩和证据表明他们是有本事的,但朱由检就是非要委以重任,要他们去打鞑子,去剿起义军,去这样那样,打输了也没关系,直接罢官砍头。”

  “如果你不理解我说的这些人是谁,那大概举个例子,就是我家有几个败家的不孝子孙,一而再再而三去当赌狗,然后赌输了,我就上赶着去给他们擦屁股收拾烂摊子,但我有一个特别精明能干还很孝顺的孩子,把家业打理得井井有条,有一天他左脚先进门,我就把他逐出家门了。”

  “杨嗣昌、洪承畴是前者,孙传庭是后者。”

  “哦对,后来大明亡国了,洪承畴降清,还给人家大清当奴才呢,反手就开始主持攻打逃亡到南方的南明。”

  “你们要不自己品一品?”

  说着说着,就连宋慎自己都品出味儿来了。

  他摸着下巴琢磨——

  说不准,人家崇祯万一跟自己一样是个穿越者呢?

  看看,风雨飘摇、虎狼环饲的王朝末年,父皇死了,皇兄死了,所有哥哥都死了,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天子登基,坐上皇位铲奸除恶,然后开启中兴盛世。这么标准的穿越者权谋类剧本,比自己现在拿的这破瞎子剧本要好太多了吧!

  可惜这结果,实在是玩儿得太烂了,可能剧本没到位。

  也有可能是在另一个平行时空里的杨嗣昌和洪承畴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忠臣,那些莫名其妙被重用的人也是什么未来名将,结果因为现在这崇祯皇帝实在不会做人,给人家搞得不想替朝廷玩儿命了,也不好说。

  正在宋慎暗自为自己的文才拍案叫绝之时。

  他听到朱由检颤颤巍巍的声音响起:

  “祖宗……几位祖宗……你们别动手,好好说话,我,我还是很有用的!”

  “你们方才不是对那番薯和玉麦很感兴趣吗?我可以给你们带来!真的,那两种东西在御膳房里就有,皇庄里也有留种的!”

  回头一看,朱元璋和朱棣撸起来的衣袖又放了下去。

  老朱满脸的核蔼可亲:

  “果真吗?那你明天要是没拿来咋办?”

第140章 杀鸡儆猴李三郎

  宋慎想起自己之前问系统的事情,不由得想笑。

  是的,崇祯的确可以将这几样东西带进系统空间里面,但是那又有什么用呢?

  “先生,您笑什么?”

  朱标发现宋慎的表情不大对劲,似乎在憋笑,直觉这里头有点问题,于是赶紧发问。

  宋慎收敛了几分,轻咳了两声道:

  “你们没有注意到吗,刚才朱由检说,玉米和红薯的产量,并没有高到要让朝廷下旨减免赋税都要推广的地步。”

  “假如这两种东西真的能有挽救一个国家的奇效,前面的皇帝但凡不是个傻子,也会不遗余力地推广。”

  “感觉出哪里有问题了吗?”

  朱标的眉头从刚才就没有松开过,低头沉思着,口中喃喃自语:

  “不对啊……先生之前分明讲过的,红薯土豆和玉米的产量极高,若能让百姓种植,别的不说,最起码可以保证百姓不会饿死,不会变成流民,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造反。”

  “难道他们真是傻子……不对不对,这里头肯定有哪里不对!”

  宋慎也不打算卖关子。

  他走上讲台敲了敲台面,朗声道:

  “是,我之前是说过红薯土豆这些东西产量很高,但是看事情也要辩证看待。”

  “刚才讲过的小冰河期是一个原因,气候异常导致的天灾让很多地方的粮食减产,这是没办法改变的事情,最起码你们现在没办法改变,几百年后倒是可以拿炮轰得老天爷下雨。”

  “还有几个要素你们都忽略了。”

  “我说的产量,是后世的产量,而非崇祯年间的产量。”

  “为了种地,后世人研究出了一套套的方法,每一种大规模种植的作物都有数万万人背后的努力,比如化肥,比如改善良种,又比如农药,这些东西缺一不可,要是没有这些,莫非那亩产几千斤的产量都是天上掉下来的吗?这些作物若当真如此厉害,美洲怎么可能还是新大陆,早该发展出一个跟我们华夏一个强盛的文明了。”

  听着听着,朱由检的嘴巴一点点张大了。

  他开口说话时都有点结巴:

  “几……几千斤?您说的是番薯和玉麦?!”

  朱标不耐地嗯了一声:

  “否则你以为我爹为什么那么激动?他就是农民出身的,普通的高产作物厉害是厉害,也不至于让他激动到这个地步上,连你这个亡国之君都能原谅了。”

  宋慎也挑眉点头:

  “以红薯,也就是你口中的番薯举例吧。”

  “在后世,一般来说,它的平均亩产量大概在两千到三千斤之间,而通过科学种植和精细管理,有的地方可以达到亩产四五千斤左右,南方的某些季节,它甚至可以达到亩产六七千斤左右。”

  “更离谱一点的高产红薯品种,八千斤,一万多斤,这些亩产都是有可能的。”

  教室内,所有人的呼吸都急促了起来。

  尽管他们之中的大部分人都早已经知道这些都是高产作物,可头一回宋慎说得非常保守,所有作物都是踩着平均线说的产量。

  可如今他不经意间交了底,众人难免就心里有点激动了。

  根本按捺不住啊!

  亩产万斤是什么概念?

  这玩意儿就算是难吃到跟米糠一个口感,拿去赈灾也完全绰绰有余了,更别说只是比不上米面这等精粮。

  作为唯一一个穷过的,朱元璋最是清楚不过——

  人饿急眼的时候,土吃得,树皮吃得,草根也吃得。

  区区口感,算个屁?至少它还是粮食吧!

  宋慎咳嗽一声,又说:

  “但是——”

  一帮学生现在恨不得撬开宋慎的脑袋瓜再给吊起来,好把他脑子里装着的东西全都倒出来看看。

  这种节骨眼上,卖什么关子啊!!!

  “但是,如果让我选的话,这三种作物里面我会选土豆。”

  宋慎吊了他们半天的胃口,终于笑了:

  “你们猜猜看,为什么?”

  朱由检脑子一片空白。

  他现在想抓住宋慎让他改口。

  都是高产作物,自己手里分明就有玉麦和番薯,为何这个宋先生非要选土豆?

  这两样到底差哪了?

  要是没了这两种作物给自己带来的优势,有了方才宋慎对自己的评价,等会儿几位祖宗会不会把他打死啊!

  但其他人却完全没有顾及他情绪的意思。

  许久没讲话的嬴政若有所思道:

  “莫非,是因为这土豆最好种植?”

  “先生方才着重说明过,所有高产作物的背后都有无数人的努力和一套套体系,这意思应当是说,若是缺少那些,红薯和玉米的产量绝不会有那么高。”

  “既然咱们讨论的是三选其一,最先考虑的就是如何推广种植,其中要考虑的不是口味,而是产量和种植难度……朕说的可对?”

  宋慎毫不犹豫地点头:

  “没错!”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的地方会受到气候和土壤的影响,放在中原地区看的话,土豆亩产量是红薯的一到两倍,更是玉米的近十倍。”

  “在后世同样的种植条件下,从产量上它就已经碾压其他两种作物了,这是其一。”

  “其次,小麦、玉米、水稻产量的暴涨都是在一代代农人辛苦钻研下实现的,但土豆这玩意儿不同,没有多少育种专家特意去钻研,在数百年间它自己硬生生成为了部分地区的主粮,我先前说过的欧洲,在几百年后也仍然在将土豆当做主食食用。”

  “它不需要多严格的种植手法,很简单,病虫害少,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高,叶子可以喂家畜,产量还奇高无比,哪怕是在已经解决了温饱的后世,也被称为第四大主粮。”

  “最重要的一点是,作为第三大主粮的玉米对于种植环境的条件要求并不算低,土壤要肥厚,水分必须要足,温度太高太低了不行,光照也必须要充足,病害也要时刻注意……总而言之,玉米很好,但并不是你们现如今有条件去种植的。”

  还有一句话他没说。

  上辈子他听室友吹牛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土豆产量这么高,还可粮可菜,却没能赶上大米和小麦,也有一个原因是由于种薯需要脱毒,否则产量就会降低。

  这所谓的毒,其实是病害因子,选择更好的种薯可以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

  换个说法,如果土豆不经过脱毒处理,那么此后很可能会出现病害,导致产量从几千斤倒退回堪堪一千,甚至是几百斤。

  但哪怕是亩产几百斤的土豆,也比这个年代的水稻和小麦产量要高了。

  这也是为什么,宋慎交代张唯去种土豆的时候讲得那么保守,毕竟他不能保证土豆种了几年后还能那么好运,仍然保持几千斤的产量。

  更何况面对这个问题的还是崇祯皇帝朱由检。

  在他的那个时期,明朝已经进入小冰河期,各地大旱不止,这种情况之下,北方和被蔓延的中原地带不种土豆还能种什么?总不可能在大旱时期还要用那么多水去种玉米吧,人都没水喝,还得种玉米来抢水喝?

  “等等……”

  一个声音从角落里传来。

  刚才还沉浸在宋慎那番话里的众人不由得回头看去,发现讲话的人是——

首节 上一节 122/15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