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鲁荒王:家父明太祖 第526节

  灭国,要先从娃娃抓起嘛。

  殖民,不也正是如此吗?

  将军叹了口气,他知道朱檀的决心,也不再劝阻。

  朱檀在东瀛推行的“三六九等”政策,虽然备受争议,但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

  越来越多的东瀛百姓开始学习汉语,接受大明的文化,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殿下,圣旨到!”

  一位身著飞鱼服的锦衣卫快步走上船头,恭敬地跪下,双手捧著一卷明黄色的圣旨。

  朱檀接过圣旨,缓缓展开,上面写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我儿远赴东瀛,平定倭寇,安抚百姓,功勋卓著,朕心甚慰。”

  “今倭寇已平,东瀛安定,著令汝即刻班师回朝,不得有误。钦此!”

  朱檀合上圣旨,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

  他明白,这道圣旨意味著他将要回到那个充满了尔虞我诈的朝堂。

  “起航!”

  随著朱檀一声令下,巨大的楼船缓缓驶离港口,朝著东方。

  浩浩荡荡的船队,破开碧波万顷,朝著大明而来。

  ……

  半月之后,抵达应天府外长江码头。

  朱檀一身戎装,身后跟著数百名同样盔甲鲜明的将士。

  更引人注目的是,队伍中还有数百名东瀛少年,他们虽然年纪尚幼,但队列整齐,眼神坚定,依稀可见几分英武之气。

  朱元璋得知消息,龙颜大悦,竟是带著太子朱标以及满朝文武亲自出城十里相迎。

  “哈哈哈,好!好!好!”

  朱元璋看著眼前意气风发的朱檀,连说了三个好字,眼角的皱纹仿佛都舒展开来。

  朱檀翻身下马,躬身行礼:

  “儿臣不辱使命,幸不负父皇所托,如今东瀛已定,特来向父皇复命!”

  “哈哈哈,老十啊,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朱元璋扶起朱檀,上下打量了一番,欣慰地说道,“不错,不错,这才是我朱元璋的儿子!”

  当夜,应天府皇宫,奉天殿内灯火通明,歌舞升平,一派喜庆祥和之景。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之上,身旁是端庄贤淑的马皇后。

  太子朱标以及一众皇子公主皆在列,众人觥筹交错,谈笑风生。

  “来来来,老十,你这次辛苦了,快,满饮此杯!”朱元璋举起酒杯,对著朱檀说道。

  “谢父皇!”

  朱檀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老十,跟朕说说,这东瀛的风土人情,和咱们大明有何不同啊?”

  朱元璋兴致盎然,显然对这位儿子带回来的见闻十分感兴趣。

  “回父皇,”

  朱檀放下酒杯,略作沉吟:

  “东瀛之地,多山少地,物产远不如我大明丰饶。”

  “百姓生活也颇为清苦,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者比比皆是。不过……”

  他顿了顿:

  “东瀛人却有一股子狠劲,悍不畏死,当年倭寇之患,著实让我大明吃了不少苦头。”

  朱元璋冷哼一声,显然对当年的倭寇之患记忆犹新。“哼,若非他们屡屡犯我大明疆土,朕又岂会派兵征讨?”

  “父皇说的是。”

  朱檀顺著朱元璋的话说道:

  “不过如今东瀛已定,儿臣在东瀛推行‘三六九等’之策,便是要彻底教化东瀛百姓,让他们知晓我大明之威,不敢再起异心。”

  “哦?‘三六九等’之策?说来听听。”朱元璋来了兴趣。

  “儿臣将东瀛百姓分为九等,上三等学习汉语,接受我大明文化,可享诸多特权;中三等则需缴纳赋税,为我大明提供劳役;下三等则为贱民,永世不得翻身。”

  朱檀语气平淡地说著,仿佛在说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朱标一直沉默不语,此时却突然开口问道:

  “十弟,这‘三六九等’之策,岂非将东瀛百姓分而治之,长此以往,他们心中定然怨恨,恐难长久啊。”

  朱檀看了朱标一眼,嘴角勾起一丝玩味的笑意。

  “大哥此言差矣,东瀛之地,民风彪悍,若不施以雷霆手段,如何让他们心悦诚服?只有让他们明白,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道理,才能永绝后患。”

  “嗯……”

  朱元璋沉吟片刻,点头道:

  “老十言之有理,对待这些蛮夷之辈,就该恩威并施,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臣服。”

  “父皇明鉴,”

  朱檀不慌不忙地解释道:

  “儿臣此举,并非是为了永久地将他们分门别类,而是为了激励他们学习上进。”

  “只要他们愿意学习汉语,接受大明的文化,便有机会提升等级,享受更好的待遇。”

  “如此一来,假以时日,东瀛便可彻底融入我大明文化圈,成为我大明的藩属之国,再无后顾之忧!”

  “好!说得好!”

  朱元璋龙颜大悦:

  “老十,你果然没有辜负朕的期望,有勇有谋,将来必成大器!”

  坐在一旁的太子朱标也举起酒杯,对著朱檀说道:“十弟此次东瀛之行,立下如此大功,为兄敬你一杯!”

  朱檀连忙举杯回敬:

  “大哥过誉了,这都是臣弟应该做的。”

  朱标的目光在朱檀身上停留了片刻,嘴角带著一丝意味不明的笑容,缓缓说道:

  “十弟,你我兄弟多年,情同手足。父皇常年操劳国事,如今你回来了,可要好好为父皇分忧才是啊。”

  朱檀心中一凛,他知道朱标这番话并非表面上那样简单,但他不动声色地答道:

  “大哥说的是,臣弟定当竭尽全力,为父皇分忧,为大明效力。”

  ……

  翌日清晨,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应天门前的广场。

  也照耀著广场一侧,新设立的“东瀛学堂”。

  朱檀一身青色长袍,腰间佩著一枚白玉,更衬得他丰神俊朗,器宇轩昂。

  他负手站在学堂门口。

  看著陆陆续续走进学堂的东瀛少年,唇边带著一抹欣慰的笑意。

  这些少年,大多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被剃去了标志性的月代头,换上了大明的儒生装扮。

  虽然脸上还带著些许不安和茫然,但他们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对新生活的渴望和对知识的求知欲。

  “殿下,您设立的这个学堂,真是前无古人啊!”

  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学究走到朱檀身边,捋著胡须,满脸赞叹地说道:

  “老朽教书育人几十年,还是头一次见到有皇子如此重视教化蛮夷之事,殿下真乃我大明之福啊!”

  朱檀闻言,只是淡淡一笑,道:

  “先生过誉了,本王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唯有知识和文化,才能真正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

  说罢,他抬脚走进了学堂。

  学堂内,几十名东瀛少年正襟危坐,聚精会神地听著一位老先生讲解《三字经》。

  朗朗读书声回荡在教室里,如同悦耳的音符,敲击著朱檀的心房。

  然而,朱檀并不知道。

  此时此刻,在金碧辉煌的奉天殿内,一场针对他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陛下,臣有本要奏!”

  一位身著绯袍的大臣从队列中走出,跪倒在金銮殿上,高声说道。

  “准奏。”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威严的目光扫视著下方的大臣们。

  “启禀陛下,臣听闻十殿下在城东设立了一所学堂,专门招收东瀛少年入学,教授他们我大明文化,此事实在是有辱斯文,还请陛下明鉴!”

  那大臣义愤填膺地说道。

  此言一出,顿时在朝堂上引起了一片哗然。

  一些思想保守的大臣纷纷附和,认为东瀛人乃蛮夷之辈,让他们学习大明文化,简直是玷污了圣贤之道。

  “陛下,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啊!”

  一位老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说道:

  “东瀛人狼子野心,当年倭寇之患,至今仍历历在目。”

  “如今让他们学习我大明文化,岂不是养虎为患?若是让他们学到了我大明的精髓,将来反过来对付我大明,那该如何是好?”

  “是啊,陛下,此事关系重大,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本章完)

第319章 老朱眼睛直了,老十教咱搞钱?

  奉天殿内,群臣激忿,唾沫星子都快喷到金銮殿的台阶上了。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像是暴雨来临前的乌云。

  他那双虎目扫视著底下的众人,一言不发,却让原本嘈杂的朝堂瞬间安静下来。

  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皇帝的怒火,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只有先前那位奏本的大臣,依旧跪在中央,梗著脖子,一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架势。

  “标儿,你怎么看?”

  沉默了许久,朱元璋终于开口了,但他没有理会那位大臣,而是将目光转向了一旁的太子朱标。

  朱标一直沉默不语,像是在思索著什么。

首节 上一节 526/6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