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388节

  在区霸陪同着区连返回他的寝宫之时,区霸有些不解地询问道。

  “王上,些许汉人盗贼有什么值得重视?”

  已经难以长时间走路的区连,同样是被近侍抬着在王宫中移动,坐着的区连眼皮抬了抬,道。

  “不可小视汉人,须时刻谨慎北方。”

  区霸闻言,心中不以为然之余,借机吹捧道。

  “那大汉的疆域确比我林邑要大上些许,但却不过王上的手下败将,当年被王上率兵打得溃不成军,那日南郡郡守虞国也根本就不是我林邑国的对手。”

  “想来那些许汉人盗匪,不过是在日南郡活不下去的百姓,所以逃到了我林邑国之中谋生罢了。”

  听着区霸的吹捧,区连对此也是颇有些自得。

  汉朝虽大,却也奈何不了自己分毫,且在立国之后,区连自然不忘对自己的事迹进行大幅度美化,或曲解或掩饰了一部分真相。

  因而,大汉在林邑国内普遍的观念就是北方中原大国,可到底有多大。

  区连也只知道是大得多,具体同样不清楚,而在林邑国内的记载中,则含糊其辞地用大汉有十个以上日南郡的大小来概括。

  作为如今大汉以及交州最南面的州郡日南郡,面积尚且没有吴郡的三分之一大,户籍所入册的人口也仅仅只有二十万左右,郡内真正可用之兵不足两千。

  (PS:实际史料记载,西汉末年日南郡户籍上的人口只有不到七万人,这里设立日南郡有二十万人口应该都属于夸张了。)

  因此,日南郡郡守虞国亦算是一贤才,但面对着南面林邑国屡屡侵占土地之举,也只能是勉力防御,根本就无力还击。

  ……

  而在此刻的日南郡之中,郡守虞国看着一份份关于林邑国又在暗中侵占土地的汇报文书,又恼又恨,却又是无可奈何。

  虞国,会稽余姚人,出身寒门。

  因年少时以孝顺名扬乡里而被举孝廉,但因自知未有贵人扶持,为官之道必然坎坷之极。

  而怀抱着为百姓做一些实事的想法,于黄巾之乱前,父母去世后的虞国变卖家中所有田产,以孝廉的身份买了一个世家大族子弟们避之不及的日南郡郡守之位,形同流放一般自请到大汉最南的日南郡为官。

第470章 大汉没有忘记日南郡

  仅仅是从洛阳赶到日南郡,虞国便是足足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其中艰苦,实在是难以想象。

  且日南郡的艰苦,更是超出了虞国的想象。

  地少且人稀。

  远在大汉最南垂,不受朝廷重视,几乎就是任由自生自灭的状态之余,南侧还有一个如虎狼一般的林邑国屡屡对日南郡有侵占之举。

  虞国有心维护大汉威严,却也苦于既无可用之兵,甚至就连郡内的钱粮都少得可怜。

  一连六七年下来,虞国日夜治理日南郡,治下百姓倒也算得上是安居乐业,人口明显上升,可林邑国的威胁依然不是虞国一人可以解决的。

  此前,有朱符前来交州担任州牧,虞国还以为这是个极好的机会,准备将林邑国之事上报于州牧朱符,由朱符下令召集各郡兵马征讨林邑国,以维护大汉威严。

  然而,朱符不断侵虐百姓,鱼肉乡里之举,让虞国大为失望。

  朱符被杀,让虞国为交州百姓松了一口气之余,心中却也是陷入一阵绝望之中。

  交州,不毛之地也。

  但凡是有些能力之人,恐怕都不愿意远离中原到交州为官。

  而对于如今交州的形势,虞国亦是有所了解,交趾郡守士燮正在大力拉拢交州各方官吏世家,意欲自请为交州州牧。

  一旦士燮为交州州牧,那么交州必然会成为苍梧士氏的后花园。

  士燮为人,亦不可能会顾及南垂的日南郡,而不惜耗费钱粮与林邑国开战。

  只是,虞国看着面前桌案上摆着的一份份关于林邑国劫掠土地,甚至还有一些百姓被杀的文书,心中实在是忿恨难耐,又是无能为力!

  “可恨!可恨之极!”

  虞国于日南郡为官一方已有七年之久,对于治下百姓可谓是视若己出一般对待,看着一部分百姓被杀的文书,可谓是心如刀割。

  然而,虞国不敢跟林邑国开战。

  仅凭日南郡根本就不是林邑国的对手,且一旦以士卒抵御,进一步激化了矛盾,很可能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后果。

  可虞国更深知林邑国的虎狼特性,今日让一寸,他日便要再少一尺,恐怕用不了多久,整个日南郡都要被林邑国这么吞并。

  只是,虞国对于此事烦恼已不知多久,深知就算汇报朝廷也毫无意义。

  可虞国出身卑微,也无什么位高权重的好友,在日南郡之外更无什么人脉可言。

  越是看着这一份份无法处理的文书,无力、沮丧与绝望便不自觉地虞国的心中升起。

  “吾愧对百姓,愧对大汉也。”

  也就在虞国发出了幽幽的叹息之时,一个小吏骤然狼狈之极地冲了进来,大喊道。

  “虞府君!虞府君!出大事了!!!”

  虞国豁然起身,一手按在腰间佩剑之上,眼神发狠地质问道。“莫非是那林邑大肆发兵劫掠不成?”

  对于这一刻,虞国心中愤恨之余,却也早就做好了预案。

  日南郡无力抵挡林邑国是事实,虞国亦不擅军事谋略,虞国唯一能想到的方法就是尽可能号召治下百姓们北上九真郡避难。

  而虞国则是亲率郡中为数不多的兵力抵御林邑国,为治下百姓争取时间。

  且虞国已然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决意让林邑国沾上大汉郡守的鲜血,尝试以这种方式引起大汉的重视,或许下一任交州州牧才会正视林邑国而发兵讨之。

  迎着虞国那充满了决绝的目光,那匆忙来禀的小吏一时却是被慑住,完全没想到平日里温和且没有一丝架子的郡守居然能流露出这等眼神。

  好一阵后,小吏方才反应过来,连忙答道。

  “不,不是……”

  “不是?”

  虞国闻言,顿时松了一口气,然后皱着眉道。“那还能有何等大事,让汝这般匆忙狼狈?”

  “是,是海边,海边出现了好多的大船,铺天盖地的大船。”小吏有些结结巴巴地答道。

  “嗯?”

  虞国一怔。

  海上?

  大船?!

  虞国上任之后,倒是大力鼓励治下百姓发展渔业。

  只是日南郡的工匠水平有限,打造一些小渔船尚且还行,但凡是大一点的船只都造不出来。

  且虞国到任日南郡这么多年,压根就没听闻过海上有什么大船,还是铺天盖地的大船之事。

  这让虞国下意识地觉得这小吏的用词夸张,但秉承着亲自求证的想法,虞国当即便是动身朝着府衙外走去,一双大长腿来回交错,走得飞快地朝着海边的方向而去。

  不是虞国不想追求场面坐轿子,又或者是骑马出行,实在是日南郡的贫穷让走路更有性价比。

  且虞国多年来走走出出的,即便是寒门士子出身,也早就练就了一双健壮且有力的双腿。

  即便虞国略有顾及身份,并无跑动,而是以着急走的方式赶路,小吏也是需要一路小跑才勉强跟上虞国的速度。

  不过虞国走到半途,心生担忧,犹豫是否要紧急召集一批郡兵一并前往之余,朝着身旁的小吏追问道。

  “你说有很多海船,那些海船上可有悬挂什么旗帜?”

  “有!!”

  小吏连连点头,道。“那铺天盖地的大船全部都悬挂了汉旗。”

  “嗯?”

  虞国懵了,就连脚步都完全停了下来。

  汉旗?

  虞国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小吏,眼神之中充斥着怀疑。

  只是这个小吏算是虞国在日南郡娶妻后,妻子那边一个亲戚,算得上是虞国的心腹。

  而面对着虞国的怀疑,小吏则是回应了一个肯定的眼神。

  ‘难道,真是我汉家船只?!’

  虞国瞪大着双眼,然后胸腔之内顿时涌起了几分希望。

  下一刻,年过三十的虞国,就跟重回青春了一般,再也不顾所谓的身份,双腿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力量,以着小吏望尘莫及的速度飞快地朝着海边的方向冲去。

  而在虞国出了作为日南郡治所西卷城的城门后,此刻城门外同样有着不少百姓聚集,震撼地看着不远处海面上那铺天盖地般的舰队。

  虞国的脚步也停了下来,目光朝着海面上扫去,死死地盯着那一面面汉旗,眼眶瞬间湿润了起来,喃喃道。

  “真是我汉家船只,大汉莫非没有忘记日南郡?”

第471章 合作与分歧

  此刻,没有人能够体会到虞国的感受。

  生于斯,长于斯的日南郡人体会不到。

  惟有前来日南郡上任的虞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日南郡就仿佛是彻底被大汉遗忘了一般。

  且正值日南郡内忧外患,不知该如何面对林邑国的逐步蚕食,乃至于虞国已心生玉石俱焚以护治下百姓土地之际。

  这一艘艘闻所未闻的巨型海船出现,让虞国甚至生出了如坠梦中的感觉。

  直至再三辨认后,虞国这才连忙整理着身上已有多处补丁的官袍,又正了正衣冠,这才大踏步地朝着岸边的方向走去。

  而徐盛之所以停留在此地,为的自然也是与日南郡的官府接触。

  身着官袍的虞国孤身靠近后,徐盛便郑重地让孙策与周瑜前去相迎。

  日南郡尽管贫瘠之极,人口稀少,但同为大汉官员,该有的尊重,徐盛自然不会失礼。

  很快,虞国就被请到了作为旗舰的“吴郡号”之上,且即便虞国尽可能地保持镇静,但一路沿途所见一个个可称为虎贲的士卒,依然心惊不已。

  至此,虞国对于这一支舰队的汉家身份,再无一丝怀疑,但颇为不解与担忧的,却是如此精锐水军出现在此处是何用意,又是否会愿意助日南郡一臂之力?

  而当徐盛见到明显心事重重的虞国,神色却是颇为诧异。

  在各地州牧、郡守彻底掌握了军政大权的混乱时局中,徐盛还是第一次见到穿着如此俭朴的郡守。

  且虞国还是孤身赴会,这就让徐盛忍不住更高看了虞国一眼。

  因此,徐盛主动起身相迎虞国落座后,表明身份道。“吾乃安南将军兼扬州牧大汉皇叔刘玄德麾下之将,琅琊徐盛是也。”

  “会稽虞国,见过将军。”

  尽管以官位而言虞国远在徐盛之上,但虞国自知有求于人,且徐盛麾下兵甲之锐,足以轻易横扫日南郡。

  所以,虞国的态度摆得相当之低,甚至主动向着徐盛行礼。

  徐盛见状,连忙朝着虞国回礼。

  这让虞国顿时大为安心,明白徐盛此番前来以礼相待,想来起码对于日南郡并无恶意可言。

  旋即,徐盛又向虞国分别介绍了陪坐一侧的甘宁、孙策、周瑜,其中自然不可避免地顺带提及到刘备与李基的名字。

首节 上一节 388/4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