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的计谋模拟器 第164节

  李基想要粮食,难道低声下气地恳求刘焉,刘焉就会给了吗?

  所以,李基想要粮食,但不能明着说想要粮食,而是要说其他的,且在说明吴郡需要粮食的情况,还不能表现得吴郡极度缺粮,才能让益州主动地送粮给李基作为礼物。

  这其中的细节分寸,都是需要李基面对着刘璋的时候去进行细致的拿捏。

  尤其是不能表现得吴郡极度缺粮这一点,否则该被刘焉和刘璋拿捏的就是李基了。

  在这个存在着大量信息差的时代,吴郡真正的钱粮状况,纵使是在刘备集团内部也只有刘备、李基以及糜竺三人完全清楚。

  因此,纵使吴郡正在收拢大量流民,可吴郡缺粮的现状同样也是可以遮掩得住的。

  尤其是刘璋没有亲眼见过那无数饥肠辘辘的流民以及那只能加入砂石的稀粥的情况下,纵使是有些许信息传到了他们眼前,他们没有亲眼看见也意识不到情况的严重性。

  一如……“何不食肉糜”乎?

  而在安静的屋内,李基沉吟了相当长的时间后,方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旋即,在刘璋带着几分希冀的目光中,低声地道了一句。

  “季玉知暴秦是如何被推翻乎?”

  “那自然是……”

  作为汉室宗亲,刘璋对于那一段历史自然是了如指掌,只是不等刘璋开口回答,李基就接着道了一句。

  “时有霸王分封诸王之时,高祖封地在何处?霸王封地又在何处?”

  “高祖封汉王,封地乃是巴蜀一带;霸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地自然是故楚一带,也便是……”

  说到这里之时,刘璋彻底反应了过来。

  刘邦与项羽曾经的封地,所对照的不正是如今的刘焉与刘备的位置吗?

第180章 五步成计

  霎时间,如此的巧合,如何的现状,由不得刘璋不因此浮想联翩。

  当下,随着天子卖官鬻爵越发明目张胆,甚至都已经开始不带一点遮掩的,这也导致天下不满朝廷之人越多。

  且在“黄巾之乱”后,天子依然没有半点收敛,反而此势有越演越烈之风,这也让不少有识之士都渐渐回过味来,开始判断朝廷的能否长久。

  刘焉,同样也是越琢磨越觉得大有机会。

  刘璋此刻,在李基的一句提醒之下,更是浮想联翩不已。

  “子坤先生的意思莫非是吾父在蜀,先生于吴,伺机而动?”刘璋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可说,不可说……”

  李基高深莫测地摆了摆手,只觉得自己手中欠了把羽扇,不然忽悠起来料想应该更有格调才是。

  旋即,李基接着开口道。

  “不过季玉须知益州之地占尽蜀中天险之利,自成一国,易守难攻,但亦是难以出蜀。”

  “便是蜀中发生叛乱,朝廷也只需派遣一军封堵汉中,再令荆州锁住长江,蜀中纵有百万大军,钱粮无数,亦是难有丝毫作为。”

  “因此,蜀中若无外援,不过是困兽犹斗罢了……”

  说到最后,李基的语气之中带着几分欷歔与感慨。

  所唏嘘与感慨的,便是诸葛亮的七出祁山!

  莫非是诸葛亮不知胜算极低,出蜀之难乎?

  只是诸葛亮深知不能放弃,纵使只有那万分之一的机会,为了中兴汉室,为了报答先帝的知遇之恩,也唯有北伐北伐再北伐。

  否则一旦蜀汉也放弃了,那也便代表大汉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汉不是亡于189年董卓乱政,也不是亡于220年曹丕继位,而是亡于263年刘禅投降。

  只是此言听在刘璋的耳中,却是感觉李基所唏嘘与感慨的乃是益州的困境。

  顿时,刘璋似乎完全明白了为何李基会如此作为!

  想必,李基亦是对天子与朝廷大不满,只是李基深知仅凭吴郡难有作为。

  而益州一地或许民富粮足且易守难攻,但仅凭益州亦是难以出蜀,需要着盟友在外相迎呼应。

  一时间,刘璋只觉得自己的眼界似乎骤然拔高了许多,整个人从棋盘之中跳了出来开始纵观大汉这一盘棋,发现蜀中最好的盟友莫过于扬州一地。

  双方可通过长江相互联系起来,既能交汇于荆州合力向北,又可各自分开于汉中、徐州一地攻伐,三路齐出,大有作为!

  渐渐想明白了不少的刘璋,连忙躬身向着李基行礼道。

  “受教了,子坤先生。”

  李基点了点头,也不管刘璋到底领悟了什么,而是直接问道。“如此,或许吾亦有心入蜀,但季玉料想应该明白吾为何要继续留在吴郡一地也。”

  “子坤先生深谋远虑,纵观全局,令璋佩服。”刘璋答道。

  随即,刘璋顿了顿,接着问道。“只是,不知玄德兄的意思可也是如此?”

  李基笑了笑,道。“我主与刘益州俱为汉室宗亲,同为高祖血脉,所思所想,皆莫过于中兴汉室,勿多虑也。”

  这一点,倒是说到了刘璋的心坎里。

  不管怎么说,那都是肉烂在锅里。

  “子坤先生所言极是!”

  刘璋拱手道了一句,然后轻声问。

  “子坤先生,只是吾父亦有意为陛下清君侧,扫清奸佞,还大汉一个朗朗乾坤,只是具体该如何作为,还请子坤先生教之。”

  李基沉吟了一番,久久没有开口,这可让刘璋的心中为之一紧。

  如今自认已经纵观全局的刘璋,所担心者莫过于李基会提出什么过分条件,乃至于届时双方同时起势,乃是以刘备为主。

  这是无疑是刘璋与刘焉所完全不能接受的。

  当真以为是单纯的清君侧乎?

  那冲的可是皇位去的,难道真的单纯去斩杀奸臣乎?

  造反都是杀头的大罪,反正作为汉室宗亲又不怕会被追究夷九族,都是一样的罪名和处罚,刘焉与刘璋自然是更想要大义的名头。

  刘璋一咬牙,直接就抛出了底线,开口道。“子坤先生,吾知玄德兄在吴郡立足未稳,愿资五十万担粮草,以表支持。”

  李基表面没有一丝波澜,则是只觉得心脏都随之大跳了一下。

  五十万担粮食?

  当真吗?

  哥!

  李基的底线那就是捞到刘璋带来的三十万担粮食,然后再想办法忽悠忽悠刘璋,想着伺机多骗一点是一点。

  没想到,刘璋这个狗大户一开口就加码了二十万担!

  不愧是坐拥天府之国的刘益州之子,一时间李基只觉得原来让人有点生厌的刘璋,现在哪哪看着怎么就那么可爱讨喜呢?

  这哪里是什么小胖啊,这分明就是咱从蜀中过来的国宝啊!

  这圆嘟嘟的肚子,圆嘟嘟的小脸,圆嘟嘟的眼睛嘴巴……

  “五十万担粮草?”

  不过李基的养气功夫倒也了得,表面依然是那波澜不惊地再念了一遍刘璋所说的数字,免得是刘璋自己口误了不认账。

  只是,李基那平淡的声音听在刘璋的耳中,却仿佛像是隐隐透露着一丝不满。

  这让刘璋一咬牙,沉声道。

  “子坤先生,六十万,益州愿资六十万担粮草予吴郡,这已经是璋的能力范畴所能给予的最大限度了。”

  李基的眉毛隐晦地一挑,又迅速地压下了眉眼间闪过的一丝喜意,平静地答道。

  “也罢,吾如此亦感受到了刘益州的一番用意,或许这些粮草对吾而言无甚作用,但吴郡地广人稀,兵少粮缺,将之存放起来,他日料想能有用处。”

  “谢子坤先生!”

  刘璋顿时大喜过望,连忙说道。

  “子坤先生,如今随我而来的船队之中便存放着三十万担粮食,这便算是交付给吴郡的定金,余下三十万担粮食,还需待吾返回益州禀明父亲后方能逐步运来。”

  “刘益州的信用,基还是相信的。”

  李基摆了摆手,似乎对于区区六十万担粮食并没有太过在意,所在意的而是整个大局罢了。

  “那……”

  刘璋搓了搓手,示意道。

  “你且附耳过来。”李基开口道。

  顿时,刘璋连忙凑到了李基的面前,竖起耳朵靠了过去。

  而随着李基开口,刘璋的神色也随之不断来回变幻。

  等李基说完后,刘璋依然久久没能完全消化其中的内容。

  而后,刘璋冲着李基俯身一拜,大赞道。

  “先生果真大才,若以此计而行,吾父既能自保,又不失忠臣身份,退亦可据守一方,进更可出汉中清君侧。”

  只是,刘璋骤然想到了一个问题,脸色却是变得难看了起来。

  此前,刘璋与刘焉所考虑的乃是完全被朝廷定义为叛贼,直接裂土封王的那种。

  可在李基之计中,局面无疑是缓和了许多,让朝廷完全失去对刘焉的控制之余,且又能保持一定的面子。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不会直接下手斩杀刘焉留在洛阳的三个质子。

  这对刘焉是个大好事,可刘璋来说可就不一定了。

  假如那三个兄长回到了益州,那岂不是要害得他们兄弟阋墙,这是作为孝子的刘璋所不想看到的局面。

  一时间,刘璋的脸色变幻不断,可谓是精彩之极。

  李基见状,开口问道。“可是有甚不解之处?”

  “子坤先生之计自然是甚妙,只是……只是……”

  刘璋嘴巴蠕动了一阵,却是不知该如何开口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洛阳乐,三位兄长不该思蜀啊!

  旋即,刘璋一咬牙,再度拜倒在李基面前,道。“子坤先生,我心中尚有疑问,若子坤先生能帮我解之,他日必有厚报。”

  “季玉何故行此大礼,快快请起,有甚难题直言便是了,基定当知无不言。”李基连忙将自己的小国宝给扶起来,开口道。

  只是,刘璋那一坨愣是趴在地上,李基拉都拉不动,然后抬起头小心地问道。

  “那便是……璋有意继承父志,该如何为之?”

  这话,刘璋说得客气。

  什么叫继承父志?

  既然是叫继承父志,那自然是需要把父亲的遗产都一并继承过来,否则怎么能叫继承父志呢?

首节 上一节 164/3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