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64节

  有说我是要离大神的,有说我是外站来证道的,还有说我这是唐门进军历史板块开的马甲?

  这倒也罢了,居然还有人说我是女频转过来,专门写宫斗的……

  我只能说,这届书友捧人捧的是真高,骂人骂的也是真脏……

  对于上一本书被封的原因,我只能说:年轻人还是不能太年轻,写到了一些不该写的东西,也算咎由自取,长了教训。

  对于不认识我的读者,也没必要去深究我曾经的身份——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往昔,我们抬头往前看就是。

  嗯,我是煌未央,《朕这一生,如履薄冰》的作者,未来两到三年的时间里,请诸位看官老爷、衣食父母多多指教。

  熟悉我的读者朋友们也都知道,我是老牌西汉专业户了,揪着开国到汉武这一段就是硬啃。

  手是越写越熟,笔是越写越辣,但也难免会在某些时候,本能的产生‘读者肯定知道,我都写了好几次了’的想法,漏掉一些时代社会背景方面的东西。

  在这里,也就读者朋友们不理解的几个问题,简单做一下解析或者说阐述,各位看官老爷听个乐呵就是。

  关于‘王世子’还是‘王太子’这个称谓问题,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朋友抱有疑惑,但实际上,这本身就是本书所要讲到的点。

  从春秋战国开始,王公的储君,其实都是被称为‘太子’的。

  皇太子,王太子,甚至于某些历史特定时期,还出现过‘公太子’‘侯太子’。

  那这乱七八糟的‘太子’,尤其是‘王太子’,是从什么时候变成王世子的呢?

  答案是:吴楚之乱平定之后,汉景帝刘启为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降低诸侯藩王的权力和逼格,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制。

  其中相当不起眼的一项就是:改王太子为王世子。

  再有就是相当一部分读者感到疑惑:汉武帝的推恩令那么牛逼,主角为啥不拾人牙慧?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多读者就已经给出了答案——时机不对。

  推恩令,本质上就是遍封诸侯王的儿子们为王,瓜分诸侯国土,以分其土而弱其力。

  这个办法,不是在武帝朝才第一次出现,而是早在汉文帝时期,就已经被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及。

  为什么不用,是因为《推恩令》和《削藩策》,在景帝朝的本质是一样的:中央强行推动明显不利于诸侯藩王的政策制度。

  这会引发什么后果,吴楚之乱已经给出了答案:藩王不服,所以要打;

  把藩王打服(死)了,那别说是《削藩策》《推恩令》了,哪怕是要求藩王跳肚皮舞,藩王也只能专心去精进舞蹈技巧。

  关于读者朋友们不解的疑惑,就捡这两个典型的讲一下,后续如果还有,我也会酌情集中讲解,或者尽可能融入进正文内容里去体现。

  呼~

  眨眼就已经过去了四年。

  曾经那个只有九个读者,月稿费高达二十四块七毛一的大学生,如今也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但这个词,我一向是反着读的:业立家成。

  相比起我上一本书,以及更早的几本扑街书,这本书的成绩很好,甚至应该说是非常非常非常好,这离不开每一位看官老爷的支持和捧场。

  打赏也好,投票也罢,坚持追读也好,哪怕完全不打算看这本书,只是点了个收藏也好——这都是对我的鼎力支持,我铭记于心。

  自上一本书被封禁过了整整半年,这半年的时间里,我经历了多少人情冷暖,见识了怎样灰暗的世界,或许也只有我最清楚。

  生病吃不起药,饥寒吃不起饭,断网交不起网费,失联交不起话费……

  时至今日,我也依旧在过着曾经,我绝不会想到‘我居然会沦落到这一天’的贫苦生活。

  但好在雨过天晴,《朕这一生,如履薄冰》,将从下个月开始,让我在未来几年的时间里,不必再如履薄冰的生活。

  我深怀感恩,并将此视为我悲惨生活中最后的救命稻草。

  扯远了。

  我不是个卖惨求关注的性子,还是将话题拉回读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上。

  明天,也就是3月5日中午12:00正式上架,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应该会在12:05左右发布第一个vip章节。

  上架后的章节,统一为五千字至五千四百字不等,上架暴更六章三万字,同时挂账四章——之前答应暴更十章,共五万字,但最近实在是忙于温饱、生计,存稿速度实在有些堪忧。

  上架之后,日更两章一万字,间歇性不定时加更。

  首订目标7000,每高出500加一更,达到一万另外加十更。

  盟主加一更。

  首订加更、盟主加更,以及上架暴更欠的四章,都在3月内补完。

  大概就是这些了~

  对于喜欢本书的朋友,未央再三感谢,并请求各位继续支持。

  对于不喜欢本书的朋友,也感谢各位书友或友好、或暴戾的指点。

  明天就要上架了,就不和各位看官老爷多聊了,我去码字攒稿,争取早日把欠的补齐。

  书友群:企鹅361932529,群名为本书书名,进群验证我的笔名:煌未央即可。

  ···

  再推几本前辈的书。

  《穿越汉献帝:丞相,朕真不会法术》

  大罗罗正在连载的书,也是老牌历史大手子,人品笔力都是很有保障的,感兴趣的看官老爷可以去看看。

  ·

  《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崇祯十年,重生大明宗藩,眼见大明将倾,朱常淦发现自己可以和崇祯交换身体。

  炖烂的肉汤正在连载的书,也是个历史分类的老牌作者,主角的名字很有意思,很值得一看。

  ·

  《不当谋士的我汉末求生》

  爱喝甜辣酱的连载书,也同样是老牌lv5,主角土著,穿越者是反派,设定非常有趣,要不是要忙着码字,我都想去瞅一眼了。

第85章 我要做太子!(求首订)

  “如此,岂不乱了陛下的谋算?”

  未央宫,凤凰殿。

  太子詹事窦婴同皇长子刘荣,恰好也在聊这个问题。

  当刘荣提及‘朝堂可以早做筹谋’,甚至可以早一步排兵布阵,以做针对性预防时,窦婴那温润如玉的随和面容,只立时涌上一抹诧异。

  便如今日,窦婴照常派了人,试探性的询问刘荣:要不要请表叔我,到你凤凰殿去坐坐?

  刘荣当即答复:侄儿这便动身,于宫门外相迎……

  而是作为当今天子启的母族外戚:窦氏一族最年富力强,也最有能力的佼佼者,窦婴必将在肉眼可见的未来——在那场必定会爆发的吴楚之乱中,成为天子启最为倚仗的外戚!

  按照惯例,有至少八成的可能,是假天子节、拜大将军。

  若有所思的看了看刘荣,片刻之后,又意味深长的笑着昂起头。

  满是坦然的说着,刘荣也终是将那好似粘在摇椅上的屁股抬起,站起身,负手上前两步。

  ···

  “父皇也将借此,得以名正言顺的册立储君太子,绝了梁王叔的心思,并以‘窦婴领兵在外,挟兵权而逼宫’应付皇祖母。”

  正如刘荣方才所言:汉家,甚至是更早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列强,也都有以外戚掌兵的传统。

  “如果陛下日后,果真要因为我身出窦氏,而断定我是太后与立梁王的马前卒,我除了竭力自证之外,也是没有其他办法的。”

  哪怕是当朝太后,皇长子也敢拼着豁出命去,从老太太头顶上,揪几根枯发下来!!!

  就拿窦婴来说,便是一个不认识窦婴,甚至不知道村外发生的任何事的老农,在听到‘窦婴’这个名字时,恐怕也会问上一句:姓窦的?

  和当朝窦太后,是一家子不?

  再考虑到眼下,东宫窦太后与立皇太弟的心愈发坚定,甚至愈发急切;

  随着刘荣这番隐晦的提醒,窦婴本就严肃的面容,也旋即带上了满满的郑重。

  ···

  “若太后让我支持梁王,我自是不会遵从。”

  既然都已经明牌告诉天下人:我就是要做储君太子,刘荣自也就没必要继续‘避嫌’,与太子詹事窦婴保持距离了。

  “侄儿,不过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孺子。”

  “如果有必要,我会在太后向陛下发难的时候,站出来阻止太后。”

  静坐片刻,方自顾自道:“早自宗周之时,以外戚掌兵、治军,便已是列国君主习以为常的事。”

  嘿!

  朝野内外不说要闹翻天,也起码会有百八十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老臣跪在宫外,齐声喊出一句:悠悠天子,何薄于我?!

  涓EUR鍏?簲.涓EUR浜斿洓.浜屽洓鍏?.涓冧笁

  “——出身于窦氏,这是我无法改变的事。”

  也不出刘荣所料:在刘荣这同样足够坦荡的表态后,太子詹事窦婴,只抱以一阵意味深长的微笑,旋即便对刘荣做出了一个‘请’的手势。

  “尤其太后如今,与立皇太弟的想法愈发强烈,陛下虽虚与委蛇,却断不可能这么做。”

  这一变化,自也是让窦婴满心喜悦,面上却是笑道:“陛下尚未有任命,臣又不过一介儒生……”

  “但对于表叔的困境,以及自己想要得立为储的目的,侄儿,倒也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想法,以供表叔参详。”

  “吕太后有诸吕子侄,先帝,则有轵侯薄昭。”

  ——刘荣方才说,窦婴这个太子詹事快做到头了,当然不是在说窦婴即将被罢官。

  虽然也还是要稍微注意一点,不能真的把自己当成窦婴的‘君’,但私下里的正常交流、往来,却是不用再刻意避讳。

  ···

  “表叔身出窦氏,却想要做我汉家的忠臣,又必定会在将来,成为储君太子的潜邸肱骨。”

  愣愣回想许久,刘荣才终于回忆起来:去年,刘荣在另一个老臣的身上,也曾看到过这等高风亮节。

  ···

  “作为臣下,要做的事或许有千般万种,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一句: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有才学,有能力,再补齐‘武勋’这一不可或缺的履历,接下来,便是静待时日,以封侯拜相……

  “不过,这不是为了争取陛下的信任。”

  “因为举兵,尚有一线希望;”

  目光也已从刘荣身上移开,忧思重重的撒向身前不远处的地上,神情严峻的点下头。

  “外戚的身份,让我得到了陛下更多的信重。”

  轻松写意的一问道出口,刘荣顺势伸了个懒腰,旋即在摇椅上侧躺下身,面带调侃的望向表叔窦婴。

  “如果可以帮陛下平定叛乱,并阻止太后与立梁王,便是舍去性命又如何?”

首节 上一节 64/1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