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启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跟申屠嘉,解释自己推行《削藩策》之后,只有吴王这一家非反不可,其他诸侯并不大可能会反;
申屠嘉也同样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天子启明白:如果真的只有吴王刘濞一家会反,自己根本不至于这般如临大敌。
君臣二人这就这么坚持着,沉默着。
直到刘荣的身影出现在殿内,君臣二人之间的沉默才得以打破。
只是打破这沉默的,并非是‘不请自来’的皇长子刘荣。
“荣公子大驾光临,朕这宣室殿,真可谓是蓬荜生辉?”
剩下的北军和另外半支南军,便是最后的阻碍。
至此,陈平、周勃等老臣目的达成。
这是5号第一更,等会儿有5号第二更。
“即是如此,还请故安侯详谈:齐系、淮南系,究竟有哪几家会反、有多大可能会反;”
汉二十七年(公元前180)年,吕太后驾崩长乐宫。
“只要故安侯所言有理,父皇无论如何,也都是会听进去一些的?”
之后的事,就是妇孺皆知了:周勃一声‘刘氏左袒’,便凭借个人威望策反了整支北军;
发了低烧,下午想着睡一会儿起来码字,结果一觉睡到现在……
暗下思虑着,也不忘眼神请示御榻上的天子启,得到默认之后,到殿侧的筵席之上跪坐下身。
就好似知道刘襄的想法般,陈平、周勃等老臣也随之提议:诸吕授首过后,幼帝自然是留不得;
彼时,当立者非大王而何(除了大王,还有谁有资格坐上皇位呢)?
至于老七:淮南王刘长,则从小就被养在吕太后身边,根本就不足以信任。
北军倒戈,南军仅存的力量尽数战殁于那场‘皇宫保卫战’之中,诸吕外戚自是难逃举族销户的下场。
只是事成之后,陈平、周勃等元勋老臣却并未按照约定,迎立诛吕功臣:齐王刘襄,转而去将看上去好掌控的‘老实人’——代王刘恒接来了长安。
富拥辽阔国土,坐享工商之利,日进斗金,兵强马壮;
又得知陈平、周勃有意推翻诸吕外戚,刘襄自然是心动了。
而在整建制的北军面前,只剩下一半兵力的南军,哪怕拼死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终究没能守住皇宫。
“——父皇终归是先太宗孝文皇帝亲自选定,又手把手教导了二十多年的储君;”
而后又自顾自将目光移向殿中央,那跪地拱手的老迈身影。
“而是齐悼惠王的儿子:齐哀王刘襄……”
“齐系、淮南系诸侯,同太宗孝文皇帝一脉的仇怨,是由来已久的,更是天下人几尽知之的。”
有点尴尬……
“但在‘共诛诸吕’的过程中,和朝中元勋大臣里应外合的,却并非是先帝、并非是当时的代王;”
才刚行过礼,便听出老爹这莫名而来的怨气,饶是有所准备,刘荣也不由微微一愣。
再稍措辞片刻,方厚着脸皮道:“儿臣听说,自得儿臣相劝那日起,故安侯便再不曾踏出侯府。”
太祖刘邦八个儿子,两个自然死亡,四个惨遭毒手,剩下两个又指望不上。
看了看天子启那阴沉若水的面容,再看看申屠嘉面上哀戚,便也大致有了猜测。
说着,刘荣还不忘看向御榻之上,似是在向天子启确认:对吧父皇?
隐约感觉得刘荣想要做什么,天子启不由暗下一恼;
但思虑再三,终还是压制下胸中火气,沉闷的‘嗯’了一声。
百般筹谋过后,得吕太后以兵权、社稷相托的吕产、吕禄二人,决定趁国丧期间发动政变,以彻底掌控汉家宗庙、社稷。
意识到诸吕外戚的处境和接下来的盘算,陈平、周勃为首的开国元勋们终于下定决心——也同样是趁着国丧期间,朝野内外混乱的时局,彻底铲除诸吕外戚这一大毒瘤!
于是,陈平、周勃等元勋老臣开始联络关东,告诉汉家的宗亲诸侯们:吕氏要夺汉家社稷,诸位大王都是刘氏宗亲,难道要坐视不管吗?
只彼时,太祖高皇帝刘邦的八个儿子中,老大齐悼惠王刘肥、老二孝惠皇帝刘盈都已经故去;
其余六人中,老三赵隐王刘如意、老五赵恭王刘恢、老六赵幽王刘友,以及老八燕灵王刘建四人,都已经被吕后先后残害;
至于刘襄,则是在知道四叔刘恒已经即位之后,心灰意冷的回到了齐都临淄,并于短短一年之后郁郁而终……
“——当年,吕太后驾崩,诸吕外戚密谋不轨;”
无奈之下,陈平、周勃等老臣,便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太祖高皇帝的长孙、齐悼惠王刘肥的长子:二世齐王刘襄身上。
齐悼惠王刘肥作为太祖长子,却由于庶出,而没争过嫡出的弟弟刘盈,刘襄没什么好说的。
可眼下,孝惠皇帝看上去要‘绝嗣’了,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适时止住话头,将自己的后半句话留白,刘荣便对着上首御榻沉一拱手。
唯独剩下老四:代王刘恒,别说是起兵响应了,连自己的妻儿老小都照顾不好,又是在宫里种地,又是让姬嫔在后宫养蚕织布;
——长安仅有的两支禁军:南、北军,其中半支南军去了关外;
“为了平定诸吕的叛乱,关东宗亲诸侯、朝中元勋大臣里应外合,共诛诸吕,终得以自代地迎立先帝;”
得知齐王起兵,吕产、吕禄当即做出反应:由颍阴侯灌婴率南军近半兵力,沿途征召兵马青壮,开往关外阻拦齐王刘襄。
得吕太后庇护、背靠着吕太后,违背太祖高皇帝刘邦‘非刘氏不得王’的誓言,得以遍封王、侯,并于朝野内外树敌无数的诸吕外戚,在失去吕太后这颗参天大树的庇护之后,彻底慌了神。
见天子启这般反应,申屠嘉也不由悠悠发出一声长叹,便是那本就有些佝偻的脊背,也在此时更弯下一分。
于是,自认为事成之后,可以坐上汉家皇位的齐王刘襄,几乎是砸上了自己的全部家底,乃至于身家性命,发兵二十万于齐都临淄,向西朝着函谷关方向进发。
哪怕太祖高皇帝驾崩之后,老爹刘肥为了讨好吕太后,而将三分之一个齐国送给了妹妹——鲁元公主刘乐,但剩下的三分之二国土,也还是让刘襄成为了彼时,整个关东最强、最富有的宗亲诸侯。
“今日府门刚开,又径直入了宫。”
“如果我猜的没错,故安侯和父皇最主要的分歧,应该是在齐系、淮南系诸王。”
涓EUR鍏?簲.涓EUR浜斿洓.浜屽洓鍏?.涓冧笁
随着申屠嘉低沉的话语声,一段被岁月所侵蚀的模糊记忆花卷,也随之在刘荣的脑海中展开。
“儿臣想着,终归是儿臣‘惹’出来的事,总还得要儿臣从中转圜,以觅解局之法。”
托亡父刘肥是太祖高皇帝庶长子的福,刘襄继承的齐国,可谓是极尽富庶。
6号的两更放在下午。
好尴尬……
第21章 殚精竭虑
“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讲,先帝得以从代地入继大统,是摘了齐王刘襄‘诛灭诸吕’的胜利果实。”
“如今的齐系诸侯,则是先帝为了肢解庞大的齐国,而将刘襄的儿子和兄弟遍封为诸侯,将齐国一分为七。”
“如今尚存的齐、胶东胶西、济南济北、城阳颍川七国,无不是刘襄的兄弟、齐悼惠王刘肥的儿子做王。”
“对于先帝这一脉,齐系七王……”
如是想着,刘荣面上神情更显凝重,手指也不由自主紧握成拳。
“父皇可还记得当时,是如何为儿臣解答疑惑的?”
“父皇。”
“齐系七王,也并非是一条心……”
听闻此言,刘荣也感觉到老爹虽然还在嘴硬,但心里已经产生了动摇;
暗下稍一思虑,方深吸一口气,从座位上起身,朝上首主位沉沉一拜。
“吴王与陛下之间的仇怨,是超然于《削藩策》之外的;”
“儿臣听说,凡世间血海深仇,不过断人财路、杀人父母、夺人妻儿,阻人前程。”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无论做怎样充足的准备,恐怕都不足以确保宗庙、社稷安稳无虞?”
——齐系七王,觉得是我们这一脉抢了本属于他们的皇位;
而淮南系三王,则必定会将我们这一脉,尤其是先帝视作杀父仇人。
自先帝即位,除了匈奴人偶尔南下侵扰外,天下人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太平日子。
旋即,便片刻不敢耽误的,为天子启分析起《削藩策》可能引发的后果。
“天子,要以天下安稳为第一要务。”
“另外,吴王刘濞历来以岭南三越——南越、东越、闽越交好,若起兵,三越当也会派兵相助。”
思虑间,申屠嘉低沉哀婉的嗓音传入耳中,将刘荣的心神稍稍拉回。
“但北蛮若是入关,该如何应对、北方燕、代、赵三国是否会生变,陛下恐怕并不曾考虑到。”
“所以在丞相看来,《削藩策》会逼反的宗亲诸侯,至少也有这十一家?”
涓EUR鍏?簲.涓EUR浜斿洓.浜屽洓鍏?.涓冧笁
后世,班固于《汉书》中说:高祖八子,二帝六王;三赵不辜,淮厉自亡;燕灵绝嗣,齐悼特昌。
“因为在确定楚国会加入自己——至少是能被自己裹挟之前,吴王刘濞,是绝不会急于举兵的。”
“——如果没有‘乱天下’的力量,那即便是有这个想法,也并不用太急于铲除,只需要稍加留心;”
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当你具备造反的能力时,你就已经成为了王朝统治的隐患、天下安稳的不稳定因素。
只不过,若是以吴王刘濞,再加上齐系七王、淮南系三王——这十一家诸侯举兵为先决条件……
毕竟如今世道太平,百姓民安居乐业;
“吴楚主力,齐系、淮南系附庸,三越援兵,陛下多半已经考虑到了;”
“——故而:这场叛乱,必定会是以吴楚为主!”
或者说是早就意识到了,却始终在逃避。
“这,还只是叛军主力。”
“如此算下来,这场吴楚之乱,当至少有十国……”
“记得年幼时,儿臣问过父皇:太祖高皇帝年间,有些异姓诸侯,如梁王彭越等——明明没有举兵谋反,却还是被太祖高皇帝诛除,这是为什么呢?”
说着,天子启便好似得到了什么启示般,陷入了一阵短暂的沉思之中。
二帝,自是孝惠皇帝刘盈,以及刘荣的祖父:先太宗孝文皇帝刘恒;
余下六王,三个赵王冤死于吕后之手,淮南厉王刘长自己作死了自己,燕灵王刘建绝嗣;
“无论陛下是否推行《削藩策》,吴王都必反——这是根本不用思量的事。”
没错。
“——吴王刘濞不可能意识不到长安的强大,更不可能自大的认为:仅凭这十来家各有所图的诸侯联军,便可以颠覆我汉家的社稷。”
“最好的选择,是北蛮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