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354节

  “倭寇当时已经封锁港口,还不准明人上岸,也就难以混上来大明的船只。许仪后想尽办法,送他上了一艘船,躲在船底不被人发现,如今正在回大明的路上!”

  朱海军说到这里,心中非常感慨,他觉得,这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非常好看的谍战剧,只是没人拍!

  万历皇帝听到最后,连忙问道:“在回大明的路上?能安然归来么?”

  朱海军听了点点头说道:“按照历史记载,在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他坐林绍歧的商船离开萨摩藩。就藏在船舱底部,生怕被人发现,躲了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这条船终于抵达福建大岞湾。而这,是朱均旺被掠去倭国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登陆之后,顾不得身体虚弱,径直去找福建巡抚张汝济,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大明官府。”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当即有点欣喜地说道:“那岂不是说,还有十天就会到福建了?”

  说完之后,他兴奋地搓搓手说道:“真乃义士也,堪比苏武,不,不对,苏武好歹还是朝廷派出的使节,但是这三位义士,特别是那许仪后,根本只是普通百姓而已,却能时刻记得母国之安危,冒大险而不计回报!“

  说到这里,他看向朱海军,振奋地说道:”恩师说得对,朝廷一定要表彰此等忠义之士。让朕想想,让朕想想……”

  朱海军看到他这么兴奋,也是欣慰,就没说话,让万历皇帝自己想著。

  过了一会之后,他就又抬头看向朱海军说道:“朕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往福建,隆重迎接朱均旺,然后护送来京,朕要亲自接见,当面表彰,让那些文官武将都看看,这才是大明朝的楷模!”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又立刻说道:“对了,还要给他家乡去一道旨意,立一道牌坊!”

  朱海军听到这话,点点头,不过夜提醒道:“许仪后和郭国安还在倭国,还不能透露他们两人的事迹,要不然他们就会危险。等你什么时候灭了倭国,救出他们之后,再对他们进行表彰就可以。”

  万历皇帝听了,立刻点头,连忙说道:“朕明白,朕明白!”

  看到这一幕,朱海军也有点感慨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那我就先下了,你忙吧!”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便立刻恭送朱海军,等朱海军离开之后,他想了一下,便立刻下旨道:“传锦衣卫指挥使觐见!”

  朱海军之前给的消息中,稍微有些出入。但是,万历皇帝知道,这是历史记载不详细的原因。

  就比如说,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便已经是骆思恭了。

  在等锦衣卫指挥使的时间内,万历皇帝也陷入了沉思。

  刚才朱海军的话,对他触动很大。

  锦衣卫和东厂按理来说,就应该是他的两只眼睛和耳朵,是他的爪牙。哪怕圣明如太祖皇帝,都得依赖锦衣卫。

  可要是锦衣卫和东厂不忠心的话,他就成了聋子、瞎子,被蒙在鼓中而不知外事,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恩师说了,权力越大,就越是需要监督,如此才不敢欺下瞒上!

  既然如此,那怎么监督呢?

  一直到骆思恭赶来觐见了,万历皇帝都还没什么头绪。

  于是,他便暂时不管了,只是对骆思恭说道:“朕得恩师指点,有一份倭国消息已在回大明的路上……”

  说著,万历皇帝便把朱海军所说有关三个义士的消息说了一遍,然后他便严肃地交代道:“你亲自去福建一趟,八百里加急赶去,提前到达迎接朱均旺,传旨福建巡抚,对此等忠义之士,定然是要夸功,以为天下之榜样。消息先送回京师,你亲自护送朱均旺回京觐见,听懂朕的意思了么?”

  骆思恭听得非常震惊,不但震惊于这个事情,人家都还在海上,皇帝就知道了,而且也震惊皇帝竟然如此重视,是他以前都没听说过的。

  听到皇帝如此郑重地交代,他又岂敢怠慢,便立刻回应道:“末将遵旨!”

  等到他走了之后,万历皇帝继续想厂卫的事情,但是一直比较头疼,最终他回后宫,找郑贵妃去了。

  万历皇帝在郑贵妃这边,是最放松的。而且郑贵妃马上就要生产了,他也想著多陪陪。回头要是真领军出征的话,都会有很长时间不能见面的。

  但是,他是带著心思过来的,又怎么可能瞒的过最了解他的郑贵妃。

  郑贵妃见他心不在焉的,便直接问他道:“何事致陛下心事重重?”

  以前的时候,万历皇帝只要有心思,都是会和郑贵妃说的,此时听她问起,也不隐瞒,便把担心厂卫遮蔽圣听的事情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带著忧虑说道:“朕长久居于宫中,若耳目不灵,则轻则不闻外事,重则不辨忠奸。以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之能,都要依赖厂卫为耳目,你说,朕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厂卫成为朕真正的耳目?”

  听到这话,郑贵妃也沉默了。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但要真的做好,并不容易。

  万历皇帝看到郑贵妃在那沉思,他便又说道:“恩师说,权力过大,则容易滋生腐败,必须要有监督才行。但是,朕在想著,这监督又该如何监督,能保证这监督与被监督的不联合起来,一起糊弄朕么?”

  郑贵妃听到这话,倒是没犹豫,立刻就说道:“这倒不是难事,伱让两个仇家做这两样事情,他们就不可能勾结在一起了!”

  万历皇帝一听,稍微有点意外,不由得思索道:“仇家?两个仇家?”

  监督和被监督的,如果是仇家,就不可能勾结……

  忽然,万历皇帝想起朱海军曾说过的一些历史,顿时感觉可以。但是真要做,又有些难以拉下脸,这可以么?

  想著这些人选,他不由得又为难了。

  郑贵妃看出来了,便带著一点好奇问道:“陛下心中可是有什么计较了,但是又有些为难?”

  万历皇帝听了,苦笑著点点头说道:“是啊,朕确实想到了仇家,但是,这也关乎朕的脸面,甚至可以说,自己打自己的脸……”

  郑贵妃都放弃了争取自己儿子为太子的事情,对于其他,她就更不会在乎了。此时听到万历皇帝所说,便带著好奇地追问道:“陛下说来听听看?”

  万历皇帝是不会瞒她的,便对他说道:“朕听恩师说过,在张居正执政期间,史称万历中兴。换句话说,后世是肯定他的。他的儿子和孙子,被朕的孙子重新启用后,也对朝廷效忠,能做到以死殉国。如果用他们为官,则必然和现有这些文官不对付,他们勾结的可能性极低。可是,张居正却被定了数条大罪,还都是出自朕之手。难不成,朕自己打自己的脸?”

  张居正死后开始被清算,抄家,还逼死了张居正的大儿子,其余四个儿子,要么流放,要么贬为平民。张居正推行的政策,也被后续首辅放弃。就万历朝来说,张居正家族是真没有翻身的可能。

  在原本的历史上,要到天启年间才会给张居正平反,到崇祯年间才给张居正的儿子重新起服。

  张居正的前几个儿子死的早,他的五儿子活到了崇祯十三年,被流贼抓到却宁死不屈。孙子张同敞被孔有德所抓,同样宁死不降。

  郑贵妃听明白了万历皇帝的所有想法和顾虑之后,便对他说道:“那有什么,不就是奸臣蒙蔽圣听,如今由陛下恩师和太祖皇帝指点,所以给他沉冤昭雪,这不就得了!”

  万历皇帝一听这话,顿时无语。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真是这样。如果不是朱海军给他说的话,他肯定至今还在恨著张居正的。

  但如今已是知道,张居正有功有过,但就从万历中兴这四个字来说,那也是功大于过。

  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的执念,在朱海军的解说之下,也都已化解,要不然,他也不会认清自己开始振作。

  此时听到郑贵妃的话之后,他思考了良久,便有了决定。

  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万历五年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三儿子张懋修万历八年庚辰科状元,四儿子张简修万历六年以锦衣千户为指挥佥事,然后再到指挥同知。

  万历皇帝酌情恢复张居正部分名誉,肯定他的一些功劳,然后决定封张嗣修为都察院御史,张懋修为吏部郎中,张简修为锦衣卫南镇抚使。

  这就等于是往官场上放入几条鲶鱼,张家人肯定和现在这些官都不大对付。而南镇府司是管锦衣卫军纪,监督锦衣卫的。以前时候北镇抚司权力更大,但是万历皇帝决定用好这个南镇府司的作用!

第393章 变天

  这种事情,正常来说,会是官场上的低品级官员,或者是御史言官先发起这个事情。

  如果有争论,级别就逐渐上升,最后吵到后面,皇帝圣裁。

  这个流程,有可能会很耗时间,涉及朝堂斗争。

  但是,如今却可以不用这样了。

  万历皇帝在前几天的时候,秀了一次新式火枪,亮瞎了所有人的眼,震慑了他们,把太祖皇帝和神仙师傅的名声打了出去.

  因此,他不按惯例,直接以太祖皇帝的名义来做这个事情,也是一种路子了。

  另外,在张居正的罪名中,有重要的两条,就是和皇亲国戚的冲突。具体来说,就是张居正在世时,曾压制李太后他爹和家人,当时李太后屈服了。但是,在张居正死之后,李家就嘚瑟封爵,还有对张居正的反攻倒算中出力。

  要是以往,光是这点,万历皇帝就不可能翻案。因为他的身上,还有李太后这座大山。

  但是,李太后这座大山,已经被他用太祖皇帝之名给掀翻了。查抄那寺庙,就是标志。

  如今的李太后,已经彻底不管万历皇帝了。

  另外,当初立主清算张居正的几个大臣,要么死了,要么告老还乡,也不在朝堂上了。

  而查抄张居正家的锦衣卫和东厂提督,万历皇帝听了朱海军的话之后,已经决定拿下,特别是太监张诚,当年就是他负责去查抄的。

  如今他不但是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提督东厂,但是根据朱海军的说法,是个欺下瞒上的一代权宦,再过四年,还联姻武清侯,擅作威福,更为嚣张。

  万历皇帝就决定,这些事情,就从张诚身上开始动手。

  在做了这个决定之后,他便立刻传旨朱海军提及的那两名宦官:陈矩和田义。

  陈矩本就主要侍奉郑贵妃这边,在万历十八年的时候,他出宫发现著名大儒吕坤著《闺范图说》一书,主要讲历史上贤妇烈女的事迹。

  陈矩觉得不错,就买了一本,回宫献给了郑贵妃,以至于引发了万历朝著名的妖书案。

  此时,听到皇帝旨意,他是最先赶到御前。

  万历皇帝让所有人退下,就剩郑贵妃在,才开门见山地对陈矩说道:“朕得恩师指点,说张诚实乃奸宦也,而你,被朕之恩师称赞,因此,朕欲提拔你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兼东厂提督,你可愿意?”

  陈矩是万万没想到,天上竟然掉下了个大馅饼!

  只要是宦官,谁不想当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的!这可是宫内宦官第一人,权势最大!

  要是一般情况下,他突然听到这个消息的话,不一定敢,就怕皇帝一时兴起,随便说说而已。

  真要这样的话,他一旦答应下来,随后皇帝又反悔了,那被现任司礼监掌印太监报复,他肯定是承受不住的。

  但是,如今皇帝说了,是皇帝的恩师指点要换他当司礼监掌印太监的。

  如今宫中谁不知道,皇帝的恩师是神仙!

  特别是像他这样服侍郑贵妃这边的,更是知道那神仙是怎么收拾皇帝,把皇帝和贵妃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就连天大的事情,立太子之事上,也是说定就定了的!

  有这位神仙的肯定,那皇帝就绝对不可能是说说而已,而是非常认真的。

  这么一来,陈矩当然放心了,立刻跪下磕头在地,恭声说道:“皇爷赏识奴婢,奴婢定然竭尽全力,不敢让皇爷失望!”

  万历皇帝看著他,点头说道:“好,朕重用你,是信任你。因此,不得有欺瞒朕之事。朕赏赐给你的,你才能拿;不属于你的,就绝不能伸手,懂么?”

  陈矩听到这话,立刻回应道:“此乃本份,奴婢谨记皇爷教诲!”

  “好!”万历皇帝听了,便又对他说道:“抬起头来,看著朕!”

  陈矩听到这话,便直起上身,按照皇帝旨意看著皇帝。

  万历皇帝看著他的眼睛,严肃地说道:“伱知道的有关张诚那奸宦的事情,皆给朕道来!”

  听到这话,陈矩不由得一愣。

  他的脑海中,立刻便想到了皇帝这次要换人,是因为皇帝那神仙师傅的指点,换句话说,皇帝那神仙师傅应该把张诚的所有事情都给皇帝说过。

  心中这个想法一闪而过,陈矩不敢有半点隐瞒,便把他知道的情况,全都老老实实地说了一遍。

  宫里的事情,要想瞒住所有人,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把大部分人都变成自己人,联合起来瞒特定那个人,比如说皇帝。

  陈矩虽然不是陈诚的心腹,却多少知道陈诚做了什么事情,此时,便一五一十地给万历皇帝说了。

  万历皇帝听著,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非常诧异。到这时候,他才知道,原来陈诚做了多少隐瞒他的事情。

  一直到陈矩说完,并表示,他就只知道这些事情之后,万历皇帝才点点头说道:“很好,以后也不要让朕失望。你且先下去,召集你信得过的人于殿外候旨。”

  陈矩听了,立刻答应一声,躬身退出殿外。

  随后,便是早已到达殿外等候的另外一个宦官田义觐见。

  此时的田义,是个经历非常丰富的太监了。从万历皇帝登基第二年便开始受到重用,从文书房当管事,到内官监太监,再到南京守备太监,几年之后又调任司礼监随堂办事,并于去年刚升任司苑局掌印太监。

  如果是原本的历史上,他会在万历二十年再兼任巾帽局掌印太监,最后一直到司礼监掌印太监。

  纵观他的经历,从文书到兵事,从监察到做事,几乎每个岗位都有做过。

  此时,他不知道皇帝传旨他过来是什么事情,见礼完毕之后,忽然就听到了万历皇帝对他说道:“朕得恩师指点,知张诚乃是奸宦,而如今之御马监掌印太监张勋乃张诚的人,因此,朕决定由你执掌御马监,你可愿意?”

  宫中权力最大,或者说最具实权的是御马监和司礼监,其中御马监掌印太监一般还兼管东厂,对应外廷的内阁,因此被人称之为内相。

  而御马监是管军队和财政,对应外廷的兵部。即管辖武骧、腾骧左右卫,这支禁军在正德年间是四万多人,后来定额为六千五百余人,轮值守护皇宫。

  这支禁军在历史上发挥出作用的,主要是在土木堡之变后,蒙古也先领军杀奔京师,想要一举攻下。就是这支禁军作为主力,保卫了京师。随后也在政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各方争夺的主要军事力量。

  到了崇祯年间,这支军队又整编出了勇卫营,成为明末最能打的朝廷官军,三个总兵,孙应元、黄得功和周遇吉都是赫赫有名的战将。

  因此,御马监掌印太监有多重要,就可想而知了。

首节 上一节 354/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