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的大明朝 第268节

  然后他联系永乐位面,对永乐皇帝说道:“洪武位面那边,你大哥亲临大军,把倭国给灭了。我把视频发给你,伱可以看一看,参考一下,你要加油哦!”

  一直以来,永乐皇帝是朱元璋所有儿子中最能打的,而朱标虽然是作为朱元璋接班人培养,但是却没有领兵打仗过的。

  可如今,朱标在朱海军的帮助下,却是亲自领军灭掉了倭国。从而从根子上解决了倭寇之患,这份功劳可就了不得了。这一下,就刺激到了永乐皇帝。

  于是,永乐皇帝这边也向朱海军表示,再给他一段时间准备,他也能一样灭了倭国。

  朱海军要的就是他这句话,发视频给他,就是要刺激一下他,让他抽取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对倭战事。

  等他和永乐位面这边视频完之后,边上的夏荷便有点好奇的问朱海军道:“公子,太子殿下不是已经灭了倭国吗?”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严肃地说道:“那是倭国,就以他们死心不改的恶心样,供奉杀人魔王,有几个位面,就灭他们几个位面,只要我能做到的,就一定会做这事!”

  说完之后,他又转头看向春兰说道:“这两天我想去一趟南京,把这U盘烧给那些被倭寇害死的亡魂,让他们地下有知,也多少算是报了个仇!”

  春兰最是明白朱海军的想法,便点点头对他说道:“那妾身就在家安心养胎,让她们陪你过去吧。”

  朱海军听了摇头说道:“我准备坐高铁过去,她们还没国籍,不方便。”

  其实主要的是,这次去是缅怀先烈,告慰先烈,带著她们,就少了庄严。

  之后,朱海军做完这些事情之后,便把他的重心又转回了崇祯位面。

  而崇祯位面这边,虽然有朱海军的蝴蝶效应,有些事情改变,但有些事情却也没有改变。

  南北太子案,终归是没有发生,这便是朱海军的蝴蝶效应所引发。

  还有李自成的大顺军,被满清军队追杀,一败再败,连陕西老巢也丢失了,却是没有改变。

  李自成逃亡湖广,打败了左良玉,占据了武昌,本来想顺江而下攻打南京,但是很快被随后追杀的满清军队再次击败,继续往东南方向逃窜,逃入了江西,结果又被追杀的满清军队击败,他不得已,再次逃入湖广。

  满清这边,爱新觉罗·多铎带孔有德、耿仲明等明朝降将,从陕西再次进入中原,横扫河南,兵锋所指,当地势力,不管是哪一方的,纷纷投降。整个中原,落入了满清手中。

  京师多尔衮闻讯,诏褒多铎功,赐嵌珠佩刀,镀金鞋带,以示嘉奖。

  随后,多铎领大军,沿运河南下,开始进攻南京弘光朝。

  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个时候,左良玉以南京这边的太子案为借口,领兵南下清君侧。为此,南京弘光帝这边,不管满清军队已经南下,而是调史可法和黄得功等人立刻西进,阻挡左良玉所部。

  在这个位面上,虽然没有南北太子案的发生,但是左良玉失去了武昌的地盘,便一样找了借口,领兵清君侧。

  南京弘光帝这边,也如同历史上一样,完全无视满清军队已经南下,立刻调史可法和黄得功等人西进,阻拦左良玉进攻南京。

  收到这个旨意之后,史可法犹豫了,考虑再三之后,他便通过对讲机联系了崇祯皇帝,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如今诸事多有变化,微臣当心领兵西征的话,便可能会来不及赶回扬州了,微臣该如何是好?完毕。”

  原本的历史上,黄得功西进,联合其他军队,一战就打败了左良玉号称的百万大军。并且左良玉也正好病死,就解了左良玉所部对南京的威胁。

  然后,史可法就匆匆赶回扬州,抽调人马防守扬州。但是,比如黄得功这样的将领,就来不及赶回扬州这边,实际上增援扬州的军队也很少。

  如今有了蝴蝶效应,万一有个变化的话。真有可能被史可法说对,他来不及赶回扬州的话,之前的计划就都没法实施了。

  崇祯皇帝其实真不在意弘光帝这边怎么样,他在意的是南京这一边的太子案,因为这可能涉及到他儿子。

  可是,如今已经到了左良玉都领兵要清君侧了,但是南京这边的太子案还是没有消息,他就知道,估计是因为蝴蝶效应,所以就没这回事了。

  既然如此,他也就不管了,便对史可法吩咐道:“如此,朕给卿一个名单,不管他们愿意不愿意,卿都把他们一起带来登州府。”

  随后,崇祯皇帝这边就把一份更详细的名单,就是不会投降满清,是会为明朝战死殉国的名单,给了史可法这边。

  于是,史可法先暗中通知了上一次一起觐见崇祯皇帝的文官武将,然后尽量收拢船只,再按照崇祯皇帝所给名单上,不管愿不愿意,都带到了船上,大概一万人左右,坐船沿长江出海而去。

  历史上,高家军邢氏母子率三千亲兵奔赴泰州,瓜洲营地的高家军则渡江南下,以舟船载辎重、妇女南向。结果郑鸿逵发炮射击高家军,郑家水师出战并掠夺一千匹马、二百余艘船。然后向南京报捷,让南京很是高兴了一阵。

  不过这一次,镇守长江口的郑鸿逵,看到是史可法的旗号,便没敢阻拦。

  史可法领了部分兵力出海,顿时就引发了南京的震动。但是朝堂上不少人却是为之叫好,碍眼的人总算是走了。

  甚至可以说,史可法的离去,还没有黄得功跟著走,更让南京这边心疼。

  崇祯十八年的上半年,真的是风云突变的一年,犹如崇祯十七年时一样。

  南京弘光朝这边,面临上游左良玉所部的威胁,下游满清军队沿著运河南下进攻,所谓的东林党和阉党却继续吵成一团。

  马士英这边,要调军拦住左良玉所部,因为左良玉喊出的清君侧,就是要清马士英他们。而东林党人那边,则故意和马士英对著干,说扬州防御薄弱,千万不能失守。这不是说他们有多重视满清军队,而是他们就不怕左良玉沿江而下。

  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很大的偏转。

  朝堂上的争吵,耽搁了时机。

  满清军队,南下非常顺利,能为大明朝死战殉国的文官武将,都被史可法带走,剩下的那些,自然是闻风而降满清。以至于满清军队,比历史上还要早,便占领了扬州,兵锋达到长江边上。

  左良玉所部,也是顺著长江东进,这一次,并没有受到黄得功的阻击,顺利到达了应天府。

  南京城这边,顿时乱成了一锅粥。朝堂上开始争吵迁都,有说迁到临安,至少临安是个福地,说不定还能像前宋一样再延个几百年;但是也有的说,迁往广东更好,那里更安全。

  还没等他们商议出什么结果,一个又一个重要的消息便传到了南京。

  先是左良玉所部遇到满清军队之后,几乎没有抵抗就投降了;然后是郑鸿逵所领的长江水师,面对满清军队沿著运河一路搜罗来的小船,却没有一点抵抗意志,只是对峙了一天,就趁著夜幕降临跑了!

  本来五月十五,多铎领大军到达南京城下的。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多铎提前了一个月左右,四月二十五日,便抵达了南京城下。

  其他的,就和历史上差不多。魏国公徐允爵,保国公张国弼,隆平侯张拱日等等一大堆明朝勋贵并文武官员开门投降,弘光帝则先一步偷溜了。

第313章 连拐带骗

  不过南京的实权勋贵,其实是忻城伯赵之龙。

  说起来,他也是被崇祯皇帝看重,才得以执掌南京兵权。而后他又成为拥立福王登基的关键人物之一。

  但是,当奴酋多铎领大军到南京时,他却率领二十三万八千三百兵力投降,背叛了给他家族荣华富贵的大明王朝,换取了满清赐予他金镫银鞍马、貂裘八宝帽,并加封为三等男爵。

  就这样,满清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明,灭了弘光朝。

  多铎在拿下南京之后,一边派贝勒尼堪、贝子屯济等率军追击弘光帝于太平,生擒弘光帝。另外一边又遣贝勒博洛等趋杭州,败大学士马士英,降潞王朱常淓。

  而他自己,则一反厌恶汉人的常态,不但张榜示谕臣民,严禁胡服辫发。一边又装模作样去拜谒明孝陵,而后公开去南京报恩寺上香。

  南京的百姓听闻他公开去上香,有机会一睹真人如何,顿时,男女老少蜂拥而出,就想看看多铎到底长得怎么样?为此,那是人挤人,人推人。

  史载,南京城万人空巷,甚至还有因围观他而被挤死的百姓。

  看这形势,满清平定天下,已是指日可待,不会有任何意外了。

  多铎的报捷文书,也快马飞传京师。

  与此同时,登州府这边,史可法的船队,也已经绕过山东半岛的尖角,远远地,看到登州府城了。

  在最前面的旗舰甲板上,正站著一群文武官员。为首那人,自然不用说,就是史可法了。

  在他身边,还有一个穿大红绯袍的官员,正在那不满地唠叨道:“史大人,你挟持本官出海,绕了这么远的路,这是要来登州府,你这到底是要干什么?”

  在他们身后,很大一部分文武官员,也都是有点懵,一直在等一个答案。

  史可法看看远处的登州府城,然后转头看向问话之人说道:“卫大人,都等了这么多天了,不必急在一时。等到上岸之后,你便知道此行目的。”

  这个卫大人,叫卫胤文,崇祯四年赴京参加会试辛未科殿试中二甲进士,历任翰林庶常,侍读、编修、中云、兵部给事中、兵部侍郎监军、淮扬总督等职,伴随崇祯皇帝身边不少时间。

  在京师被李自成攻破的时候,选择投降而被追赃助饷。等满清入关,李自成匆忙西逃之时,他让儿子把父母送回陕西老家,自己只身南下,此时被史可法举荐为兵部右侍郎。如果按照原本历史发展,他在扬州保卫战失败之后,便跳水自尽而殉国。

  相对那些三姓家奴来说,他还是好了不少。因此,崇祯皇帝点的名单上就有他的名字。

  此时,卫胤文听到史可法的话,不好再追问,毕竟史可法对他有举荐之恩。

  但是,另外一个布衣老头,站在史可法身边的,却是再问道:“到底是何人,为何如此神神秘秘,就不能先说了么?”

  能听出来,他是没理史可法的身份。

  史可法听了,转头看向他,还是不松口道:“张大人,马上就到了。”

  这个张大人,叫做张伯鲸,就是扬州府人氏。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历任会稽、归安、鄞县知县。

  崇祯初年,升户部郎中,督饷陕西,后又督饷湖广,累迁兵部尚书,以足病乞归扬州。

  史可法守扬州的时候,他就在,并且协助史可法,率众抵抗。当满清军队攻入城内时,有人劝逃走,张正色曰:“吾世受国恩,不能出一策就危,必与扬州共存亡。”遂举家殉国。

  张伯鲸比史可法的资格都要老,又是被史可法骗上船的,因为,他对史可法很不满意。

  此时,听到史可法还不松口,便哼了一声道:“老夫倒是要看看,你到底在搞什么鬼!”

  也就是史可法的官声一直不错,要不然的话,真会翻脸。

  在他身后站著的是忠贯营监军吴尔埙,崇祯十六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京师城破之时,他滞留京城,自念必无生理,因作《绝命辞》,决意了结此生。后来还是听从了海宁友人祝渊的劝导,改变主意,间关出京,微服潜行南下,在史可法军中效命。扬州城破之时,跳井自杀殉国。

  吴尔埙的资格就嫩了,见前面几个大佬问史可法都得不到答案,他便没开口,只是低头看看自己的左手,感觉到断指还是隐隐作痛,一直没有好。

  不过他并不后悔,那断指是他自己砍下,交给友人祝渊带回给他父母,说他日不归,以指葬可也。换句话说,那时候他就决定以死殉国了。

  在他的身边,则是忠贯营统领何刚,以文官领兵,崇尚戚家军,因此熟读读戚继光书,并学戚继光治军,建忠贯营。他在崇祯朝只是举人而已,在弘光朝,也只是兵部职方司员外郎,官职不高,就更没发言权。

  武将这边,则是以黄得功为首。在他身边,也站了不少武将。听到文官那边的说话,有一人便偷偷问黄得功道:“大哥,能说不?”

  这个叫黄得功大哥的人,并不是真的黄得功兄弟,而是同姓黄,因此两人兄弟相称,此人叫黄蜚,从母姓。

  他是东江镇总兵黄龙外甥,年少时就跟随黄龙在东江军中效命。从守备升到都督同知、援剿水师总兵、提督关辽通津淮海江镇水师便宜行事。

  如果在原本的历史上,黄蜚领兵与黄得功部在铜陵击败了左梦庚,弘光朝廷加封黄蜚为太子太保、左都督。黄得功战死后,黄蜚坚持抗清,兵败被俘,劝降他不可,断了黄蜚的左手。见到洪承畴,用右手指著他叫骂。清军又把黄蜚右手弄断,骂益烈,又把他舌头割掉,黄蜚犹呢哑不停,最后被杀于水西门外。

  这样的人物,自然是在崇祯皇帝的名单上。他虽然不在扬州,却得黄得功密信,让他领忠心手下赶到扬州,结果就被骗上船了。

  他们的交情还是很好的,去年时,在黄蜚即将前去上任登莱总兵时,他给黄得功写信,请为他派些兵防备意外。于是,黄得功就领三百骑军前去迎接他。

  结果就发生了高杰领兵伏击黄得功,虽然黄得功是逃出来了,但是他的三百心腹骑军全军覆没,让黄得功和高杰成了死仇,最终黄蜚也没去成,继续留在了江南这边领兵。

  此时,黄得功听到黄蜚的问话,便笑了笑说道:“兄弟,我会害你不?”

  黄蜚一听,想也不想便说道:“那不可能!”

  说完之后,他便不问了,老老实实地站那。

  在他们两人的身边,还有总兵刘肇基,副将乙邦才,马应魁,庄子固三个副将,也就是副总兵,在明末一样被称之为大帅。

  乙邦才对黄得功有救命之恩,当初黄得功杀得兴起时,单骑追杀流贼反而被围,就是乙邦才路过救下他的。能出现在船上,不用说,就是在扬州城死战殉国的。

  庄子固是辽东人,年十三,杀人亡命。后从军有功,积官至参将。等到扬州之战时,已经升为副总兵,同样扬州之战死战殉国。

  还有其他参将游击等将领,皆没说话。他们中,有的之前来过,心中当然知道是来见谁;有的没来过,虽然心中好奇,却见史可法和黄得功都不说,他们便也只能憋心中。

  好在登州府城都已经看到,到底是什么谜底,也很快就会揭开了。

  过了一会之后,船队离登州府城越来越近了。眼力比较好的,都能看到登州府城的情况了。

  就见登州府城这边,港口附近,都是军卒林立,好像是处于戒严之中。

  看那些军卒的军服,都是红色,好像就是明军装束。这让不知道内情的人,都有点吃惊。

  按理来说,山东已经是满清的地盘,为何还能见到明军装束的军卒?难不成,这里是刚投降满清,还没有换装的?可是,看来看去,也看不到一个金钱鼠尾啊?

  眼力好的人,都是有疑惑。

  忽然,他们又发现有些不对,因为那明军军服的中间,好像是有两个字,虽然看不清是什么字,但是明显和明军军服就不同了。

  忠贯营统领何刚眼尖,在仔细辨认之后,忽然开口说道:“那些岸上的军卒有太平二字,这是什么人马?难不成,又是哪路反贼?”

  明末乱世,各种旗号的军队不要太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各地反贼。因此,何刚第一反应,就以为那岸上的太平军是哪里冒出来的反贼队伍!

  他的搭档吴尔埙听到,便摇头说道:“应该不是,你看城头上一样是有我们大明旗帜。”

  张伯鲸听了,正要再问史可法时,却听到他身边有人喊道:“咦,岸上有一个大红绯袍!”

  在大明朝,大红绯袍的官员,那都是部堂级高官,非常好认。

  因此,听到声音,众人闻声看去。果然,就见不知何时,一名穿著大红绯袍的人带著一些人,已经出现在港口,看样子,是准备迎接他们的。

首节 上一节 268/45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