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娶小娇妻后,我奋发图强考科举 第218节

  其中最让任俊杰眼前一亮的,那就是西南各省的茶税今年又要创新高了。

  大魏继承唐朝的茶税制度,在产茶州县和茶山之外的商路上设置税场,向茶商们征收茶税,最初的税率是10%,后来提高到15%。

  (宋朝是茶引法,跟盐引差不多,官府给你张茶引,那你就可以拿着茶引到规定的茶场买茶,然后就可以卖到各地了。

  宋朝的茶税一年可高达四五百万贯,而唐朝的茶税最高也不过八十万贯,所以论搞钱还得是宋朝啊)

  大魏最初也想搞个茶引法,不过后来作罢了,因为建国初西南才刚打下,周边附属国也还不稳定。

  所以只是延续了唐朝的茶税制度,税率15%而已。

  古代游牧民族不产茶,但却非常喜欢喝茶,为了茶叶甚至要跟中原王朝发生战争。

  因为游牧民族的主食就是各种肉,天天吃肉是让中原百姓一件很羡慕的事情。

  但要是连续一个月不吃粮食只吃肉,那人就有点受不了。

  牛羊肉的高脂肪和高热量不易消化还影响健康,他们倒是想吃粮食和蔬菜水果什么的,但他们那边缺啊。

  诶,茶叶的作用就来了。

  喝茶可以去除油腻还可以提神,还能补充各种营养,有益健康,所以游牧民族才那么喜欢喝茶。

  古代西南的茶马古道就非常出名,主要是对藏贸易,以茶换马,毕竟游牧民族啥都缺,就是不缺牛马。

  而中原王朝什么都不缺,就是缺牛马,这么一合计,茶马互市就来了,这也是维护边境和平的一种方法,要不然他们就得改抢的了。

  南边有青藏线,川藏线,滇藏线,北边有陕甘路等众多支线,北边的茶马古道主要是对蒙贸易。

  不过之前大魏和辽国可是死对头,北方草原当时还是属于辽国的,所以大魏当时可没有开放西北互市。

  朝廷的互市没有,但民间的私市是有的,为了安定一方,很多时候当地官府都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得加钱。

  所以这也是当时西北官员的主要敛财手段,美其名曰是维护地方稳定。

  不过现在北方草原已经是属于大魏了,还建了安北都护府,所以现在北方茶商可以正大光明的进草原贸易了。

  不光是茶商高兴,草原各部落也高兴,这让他们更加觉得当时归顺大魏是一件正确的事情。

  任俊杰放下手中的邸报,脑袋瓜子快速的转动起来,这茶叶不错呀。

  要是能开辟一条属于大定府的茶马之路,这对大定府的经济绝对有很大的帮助,昌州不就是靠近草原吗?

  现在大定府可是免了三年商税呀,而且还是卖茶,正是大赚特赚的好机会啊,可是为啥没多少茶商过来?

  因为没市场呗,也没人带头,要是能吸引草原那边的人过来大定府买茶,那自然有很多茶商哒哒哒的运茶过来。

  西北的茶马古道由来已久,草原的人买茶也都默认西北,加上之前大定府是辽国的,谁会知道大定府有茶?

  大定府自己不产茶,但是绝对可以作为一个贸易点。

  (大定府,也就是赤峰,古代这里不适合种茶,不过前些年已经试种成功,南茶北引,改写内蒙古无茶树种植的历史,也是目前种茶叶最北边的地方)

  不错,明年让人进草原大力宣传一波,再派人去大定府下面的州府宣传一波,相信多少还是有点效果的。

  诶,要不去跟安北都护商量一下?不行不行,跟他不熟识,人家没必要为了自己而得罪别人,任俊杰暗暗想着。

  毕竟现在茶叶对草原贸易还是走西北那些线,这要是把人吸引来大定府这边,西北那些官员能乐意?都是税呀,不对,都是政绩啊。

  但这茶叶的生意,大定府做定了,这也是目前能迅速提升大定府经济的方法。

  任俊杰摸着下巴,胡思乱想着,旁边阿福他们见到自家少爷这般模样,就知道少爷又有新目标了。

  表弟和堂弟们这会应该很闲吧?何不让他们过来帮忙一二?任俊杰突然冒出了这个想法。

  任俊杰的二叔任泰晋,生了嫡长子任俊义今年17岁,嫡次子任俊轩14岁,庶子任俊永13岁。

  三叔任泰明生了嫡长子任俊熙今年也是17岁,嫡女任佳瑶13岁,庶子任俊宇12岁。

  当年任俊杰16岁成亲,那时候他们还都小小的,跟在任俊杰后面喊着堂哥堂哥。

  俊义和俊熙这两小子过了年就是18岁了,这会都已经成了亲,在家里是吊儿郎当的,书都读不通,所以只能从商。

  这些年任俊杰也经常跟二叔三叔他们通信,自然很清楚这两小子的情况,那是没少给二叔三叔惹麻烦。

  一人强不算强,家族强才算强。

  身为他们的堂哥,如今虽说不是什么达官显贵,但要帮衬一下他们还是能行的。

  最主要的是这两小子虽然爱惹事,但是机灵,就是不好好做事而已。

  嗯,等会写封信给二叔和三叔吧,让他们将两个堂弟“收拾”一下,赶他们过来。

  现在大定府百废待兴,只要再熬一年,百姓基本就实现了手里有银的现象,这么多银子的生意,第一手永远是赚最多的。

  也不一定非要让他们做茶生意,这酒也可以做嘛,三叔家不就是做酒生意的吗?

  大定府冬天冷,百姓手里有银,不得过过酒瘾?也可以向外销向草原嘛。

  哦,对了,还有几个表弟,大表弟现在已经成了亲,明年准备去考秀才,考上了外祖父还要准备给他捐个“例贡”,让他去国子监读书。

  所以几个表弟当中,年岁合适的,就只有二舅李鸿文的嫡子李成济。

  这小子也是今年才成了亲,今年18岁了,人是挺机灵的,就是爱哭鼻子...

  这是任俊杰对他这个二表弟的印象。

  算了,都写信回去吧,顺便问候一下外祖父和大舅二舅他们,到时让外祖父他们拿个主意,任俊杰暗暗想着。

第434章 施工图纸

  想好之后,任俊杰提起笔来,写起了信...

  写到一半时,外边就传来了工房经承的声音。

  “大人..”

  任俊杰愣了愣,停下笔抬头喊了句“进来”

  工房经承闻声便推门而入,手里还拿着一张图纸。

  任俊杰见状,笑问道“工书,可是勘测好了?”

  前段时间,自从准备要重建府城后,任俊杰就让工房经承带人到城里勘测,顺便设计一下明年的施工图纸。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座城的风水学问,做好了那就是顺风顺水,做差了那就是逆水成舟,所以古人是很信这个的。

  任俊杰虽然懂点风水,但不多,所以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干。

  身为工房经承,对于风水那是略懂一二的,毕竟天天都跟工事打交道,高手在民间啊。

  工房经承笑着行了一礼,接着说道“没错大人,卑职刚来大定府城的时候,就发觉这城当初建得好啊,一定是经高人指点才选择在这里建城的。

  这城背靠祖山,左有青龙特隆山,右有白虎东伦山,二山相辅,前景开阔,远处有案山相对,有水自山间流来,呈曲折绕前方而去,山环采凉,水抱桑干,龙盘虎踞,气势磅礴,此乃大兴之地,多出贵人”

  任俊杰愣愣的听着工房经承吹牛逼,还扯了扯嘴角,要真那么牛当初还会被越国公一把水给冲没了?

  似乎感觉到知府大人的疑惑,工房经承笑呵呵又说道“虽然之前这里被水冲散了,但那是国运使然,而且城外两条河已经修补好,又在上游修了两座塔锁住穴眼。

  卑职相信大定府在咱们大魏手上,一定能再次繁荣昌盛,甚至比之前还要繁华”

  国运远远凌驾于个人气运,所以才有时势造英雄的说法,你个人运气再强,也强不过大势所趋。

  任俊杰听完若有所思,随即点点头笑道“嗯,本官也是这么认为的,哈哈哈,快将图纸拿给本官看一下”

  “好的大人。”说着,工房经承上前拿着图纸递给了任俊杰。

  任俊杰收拾了一下桌面,将图纸平铺了上去,接着就听着工房经承啦啦啦的介绍起来...

  这张图纸就是城内设计图,也是明年准备开始施工的。

  按工房经承所设计的,府城要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是住宅区和官府的办事场所,而外城就是商业区。

  商业区分五横五竖几条主要干道,各干道还划分了各种主场所,比如卖牲畜的味道大,那就得去偏一点的地方卖。

  而内城除了是住宅区外,还要建造各种建筑,什么文峰塔啊,府学宫啊之类的,应有尽有。

  别的不说,这文峰塔必须要建,还得选对地方,这可是风水宝塔,补地势,镇水患,引瑞气,地脉兴而人文焕。

  不愧是专业的,说得头头是道,任俊杰听了连连点头,反正他也不太懂,点头就对了。

  随后,任俊杰抬头看着工房经承,笑道“好啊,这段时间辛苦你了,明年就按你说的来建”

  工房经承看知府大人听进去了,一喜,连忙拱拱手说道“好的大人,卑职这段时间会赶在下雪前事先安排好一切,明年四万后勤兵来了就可以直接建”

  按照任俊杰之前想的,明年城里除了必要的建筑要装修之外,其余房屋建个壳子就行,这样速度就快些,以后买房子或商铺的人自己去装修。

  是的,现在城里的一切都是官府的,到时这些房子和商铺又可以卖了。

  至于到时要怎么买卖,这个任俊杰还没想好,不过已经有大概思绪了。

  城里建筑的大小布局,工房经承都一一作出了整齐的规划,到时建起来肯定整整齐齐的。

  任俊杰敲了敲案桌,说道“嗯,等大雪一下,就让那些徭役的百姓各自回家去吧,最近开始变凉了,被衾可有备好?”

  (被衾=被子)

  工房经承连连点头,说道“有的大人,朝廷之前有运来几批被衾,翁大人已经让人发下去了,挤一挤应该是够用的”

  任俊杰眉头一挑,说道“那就好,吃食方面也别亏待了他们...”

  “大人放心,卑职明白...”

  闲聊了一些细节后,工房经承就告退了,而任俊杰继续写了起信。

  等下起了大雪,大定府就能短暂休息一段时间,让百姓们好好过个冬,好好过个年。

  ...

  九月初十,池定府。

  现在的池定府城已经被大魏所占领,下面的四座城池也已经尽被大魏收去,只剩上面六座大小城池还在顽强抵抗着。

  不过也仅仅是苟延残喘而已,当时池定府被大魏五万骑兵攻下后,还杀了池定府的守将,池定府可谓是群龙无首。

  但前些天辽国朝廷又迅速下旨,封通安城的守将为明威将军,节制池定府所有兵马,指挥池定府全线将士奋起抗魏。

  也就是说,这通安城守将现在摇身一变已经是辽国池定府主将了。

  这不,这池定府主将这些天就拿着鸡毛当令箭,迅速发令其余五座城池的守将,命他们做好抗魏的相关工作,以后这池定府他说了算。

  别管人家服不服,反正皇帝已经下旨了。

  其余五座城池的守将倒也没多大意见,国难当头,还是要有个领头的统一意见为好,要不然就乱成一锅粥,而且枪打出头鸟啊。

  这通安城在池定府城的东北方向,右边就是普昌府的地界了。

  辽国朝廷也是有深入研究的,还下令让普昌府守将安排一些兵马尽快去支援临乌府和池定府。

  普昌府守将自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要是这临乌府和池定府都被大魏占去,那下一个自然就是自己了。

  所以这些天普昌府守将点了两个副将分别率八千骑兵两万步兵赶往池定府和临乌府支援,一下子就派出了五万六千余兵。

  而这通安城就是普昌府去池定府的第一站,战略位置不错,可储存粮草和屯兵。

  所以朝廷才点了通安城守将为池定府主将,指挥起全府的军事。

第435章 阻击

  这些天援兵一到,这池定府主将就将二万八千援军派去距离池定府城最近的平顺城。

首节 上一节 218/23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