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天子之忧
吴疾和萧婧的大婚的消息轰动整个洛阳城,不仅皇上特意赐下一座很大的公主府,连太后都亲自出宫来给这对新人当主婚人。
要知道,在此之前,只有齐王萧玠和秦王萧璜得以享受到如此待遇,足以见太后对于此桩婚事的重视。
不过也能理解,毕竟吴家乃是太后的娘家,而吴疾又是吴家的独苗,太后自然希望吴疾可以为吴家子孙延绵,开枝散叶。
虽然吴泰对于永安公主萧婧这个孙媳妇不是很满意,但毕竟人家也是天家血脉,说难听点一旦将来太后仙逝,吴家和吴疾还得沾萧婧的光。
因此,为了体现吴家对于这门亲事,婚礼可谓是大办特办,京中高官和权贵都在邀请之列,婚宴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宾客才尽兴散去。
萧稷是跟太后一起回的长宁宫,但太后却没有急着回自己的万寿宫,反而要身边的宦官和宫女都退下,要萧稷一个人陪自己逛逛御花园。
萧稷也是猜到太后是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却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搀扶着太后,母子二人就在这偌大的御花园中边走边吹风散心。
夜深人静,晚风拂面,吹散了白天的炎热,萧稷心中也是感觉一阵久违的轻松,不由笑着主动问太后道:“母后,如此御花园只有我们母子二人,有什么话你只管直说便是了。”
太后停下脚步,目光看向自己的儿子,点点头,淡淡道:“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那哀家也不拐弯抹角了。”
尽管太后的语气很平静,但萧稷还是从太后脸上的神色猜到接下来说出的话的份量,他也顿时脸上笑意全消,面色为之一正。
太后深深看了一眼萧稷,沉声问道:“此事事关国体,哀家一个后宫妇道人家本不该多嘴,但此事也关乎到我们萧家的江山,就当哀家是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过问此事吧,不知皇上打算何时正式册立齐王为太子?”
萧稷万万没想到太后口中会问出这个问题,完全没有准备,怔怔站在原地,一时不知该如何回应。
他还清楚记得,一年多以前,他动过正式册立齐王萧玠为太子的心思,却为太后所劝阻,理由是担心因为王贵妃的存在,会让王家东山再起,尾大不掉,要他再等等。
可没有想到,才过了一年多时间,太后态度就来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主动问起自己打算何时册立萧玠为太子。
见萧稷久久不回应,太后眼神越发锐利,继续追问道:“莫非皇上并无意册立齐王为太子?”
见太后一直站着说话,萧稷担心太后累着,当即先搀扶太后到旁边的一处凉亭坐下,这才缓缓开口问道:“母后是不是最近听到了什么风声。”
“哀家深居万寿宫中,很少迈出宫门一步,又不过问政事,哪里能听到外面的什么风声。”太后摇了摇头,随后继续说道,“只是如今东宫之位一直悬而未决,哀家也只是想听听皇上的想法罢了。”
萧稷明白太后的意思,事实上不仅仅是太后,不少大臣都明里暗里给他上书,劝谏他立储之事不仅事关国体,还关乎到大宁江山的兴衰荣辱,东宫之位一日不定,则天下臣民心中难安,要他早立太子。
对于这一类奏折,萧稷却是态度暧昧,一律留中不发。
但既然现在连太后都问起此事,萧稷自然不能再打马虎眼敷衍了之,他重重叹了口气:“母后是知道的,在儿臣众多儿子中,玠儿是最优秀的一个,朕怎么会不想立他为太子呢?”
知子莫若母,太后如何不知道自己儿子的心思,她也奇怪过萧稷为何迟迟不正式册立萧玠为太子,只是不便过问罢了。
只不过最近萧玠又是大力推荐重用吴疾,又是一力促成吴疾和永安公主的婚事,不仅让太后再一次见识到了他的眼光和本事,还解决了太后的后顾之忧。
毕竟太后虽然入宫多年,可还是时时记挂娘家,也担心过自己去见先皇之后吴家又该如何立足于天下的问题。
正因为萧玠帮了吴家这么大一个忙,太后投桃报李,自然也想找个机会好好回报萧玠。
而如今东宫之位一直悬而不决,谁都知道皇上想册立齐王萧玠,可不知为何却迟迟不正式下旨册立,太后也想问个清楚,借此帮一把萧玠,算是还了他的人情。
不过现在听自己儿子亲口承认,太后一时也有一些迷惑,不由不解问道:“既然玠儿如此优秀,皇上也有立他为储之意,却为何迟迟不下旨呢?”
萧稷将目光投向西面,而后又长长叹了一口气道:“儿臣之所以迟迟不册立玠儿为太子,是怕同室操戈,兄弟相残呀。”
太后见状哪里还不明白,皱着眉头道:“皇上是说秦王?”
萧稷重重一点头,面上分明透着一丝懊恼:“儿臣之前走了一着错棋,现在也是悔之晚矣。当初儿臣派璜儿去凉州,本打算一来看看璜儿的本事,二来分走王澄手中的兵权。”
“璜儿确实不负朕望,不仅为大宁收复了西域,还顺利分走了王澄的大量兵力,如今也是手握重兵。”
“但他与玠儿一向不和,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朕一直看在眼里,朕担心一旦正式册立玠儿为太子,璜儿心中定然不服,只怕到时候……”
萧稷没有再说下去,这也是他心中最为后悔之事,当初因为王澄在凉州拥兵自重,朝廷无计可施,而萧璜主动请缨前往凉州,萧稷鬼使神差就同意了此事,想着自己亲儿子怎么样也比一个心怀叵测的外臣靠得住。
而且萧玠善治,萧璜善战,将来萧玠治理天下,萧璜坐镇边疆,大宁江山永固
但随着宋贵妃姐弟和王升之事的发生,萧稷也突然意识到自己这个儿子城府比自己想象中深得多,他也突然怀疑,若是将来萧玠真的登基为帝,萧璜愿不愿意去辅佐自己弟弟。
他不想自己将来尸骨未寒,两个儿子就为了争夺皇位打得你死我活。
太后也意识到了皇上的苦衷,一时之间也沉默了。
(思路暂时到这儿了,我也还没想好如何说服萧稷下定决心正式立储)
第392章 当断则断
虽说如今萧璜的尾大不掉是萧稷一手造成的,可太后扪心自问,一切皆因自己而起。
当初在自己的寿宴之上,若不是自己因为萧璜的身世对他心生怜爱,给萧稷施压要他封萧璜为秦王,萧璜也不会因此获得王家的青睐,一步步获得今日的地位与权势,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将来储君的地位。
太后沉默良久,而后长长叹了口气,道:“如今皇上打算怎么办?总不能因为秦王的存在,迟迟不立玠儿为太子吧,哀家担心迟则生变呀。”
萧稷目光悠悠望着西边,面色越发凝重:“儿臣打算寻一个合适的时机,找一个合适的由头,将璜儿调回京城,解除掉他手中的兵权,到时候再正式册立玠儿为太子。”
说这话时,萧稷面前分明流露出一丝沉痛之色。
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萧玠和萧璜的父亲,为了扶立一个儿子而不得不去打压另外一个儿子,对于一个父亲而言本来就是一个痛苦的抉择。
但他不得不这么做,只因为他是大宁的天子,他要为未来的储君消除一切潜在的威胁,绝不能因为自己一时的心软而让大宁陷入内乱之中。
太后能够理解自己儿子的苦衷,不过她心中也有自己的疑虑:“若是秦王真的有二心,不愿屈居在玠儿之下,只怕未必会轻易乖乖就范。”
萧稷又何尝没有想到这一点,眼见太后已经把话挑开,萧稷眼中不由闪过一丝狠厉:“若是璜儿当真如此执迷不悟,朕就当没有这个儿子吧。”
太后当然听得出萧稷话中的杀意,不由又叹了一口气道:“父子亲情,至亲骨血,难道真的要到兵戎相见的地步吗?”
“不到万不得已,朕也不想走到这一步。”萧稷面色同样异常沉痛,但眼神却是越发决绝,“既然璜儿的坐大是朕一手造成的,朕宁可自己背一个杀子的名声,也不能让玠儿无端背上一个弑兄的罪名。”
话说如此说,可萧稷心中反而越发沉重,当初先皇萧煊就是因为逼死废太子萧秋,饱受天下臣民诟病,因此不到万不得已,他也不希望自己同样走到这一步。
太后何尝不明白自己儿子下了多大的决心,但她却摇摇头道:“哀家觉得皇上还是小瞧了玠儿。”
萧稷闻言不由微微一怔:“母后的意思是……”
太后微微一笑:“说句不中听的话,虽然皇上是父,玠儿是子,可在很多事情上,皇上还真不一定做得比玠儿好。”
虽然太后说得确实不好听,但萧稷心中却没有一丝怒意,虽然嘴上不说,但他也承认,在萧玠处置过的很多事情上,若是换他来做,未必会有萧玠做得好。
也正是因为萧玠出色的表现,他才会下定决心舍弃骁勇善战的萧璜,选择萧玠来继承大宁的江山社稷,他相信萧玠可以将大宁引领到一个亘古未有的盛世。
看皇上脸上没有什么怒色,太后又笑着继续说道:“虽然哀家一向不过问朝中之事,可却多多少少听说过一些关于玠儿的事,那些事情哪一件不比今日之事棘手,那些对手哪一个比秦王好对付,可玠儿还不是都一一处置得漂漂亮亮。”
“皇上既然选择让玠儿来继承大宁的江山社稷,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面对每一个对手,再说一句不中听的话,若是玠儿当真对付不了秦王,皇上倒不如索性立秦王为太子算了,还能避免一场兄弟相残的内乱。”
萧稷一时默然不语,良久,才缓缓说道:“母后说得极是,是儿臣思虑不周,以至于乱了方寸,还好有母后及时点醒。”
“你哪里是思虑不周,你分明是因为顾虑太多。”太后不住摇摇头,笑笑道,“你是哀家生的,哀家怎么会不了解你,你虽为天子,却一向心软,更何况璜儿还是你的儿子,又为大宁开疆拓土有功于朝廷,你不忍心有负于他也是人之常情。”
“但皇位只有一个,既然你已经看准了玠儿,就不能在他们兄弟二人之间再摇摆,须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东宫之位若是一直悬而不决,反而是遗患无穷。”
“母后说得是,儿臣明白了。”经过太后一番劝说,萧稷终于重重一点头,“儿臣会在合适的时候正式册立玠儿为太子的。”
太后也笑笑,随后目光一沉,意味深长道:“秦王的事可以交给玠儿自己去解决,但玠儿入主东宫的最大障碍,皇上还是尽早除去为好。”
萧稷目光也微微一沉:“母后是说王家吗?”
太后重重一点头,目光凝重道:“当初皇上想立玠儿为太子,我劝皇上缓缓,就是担心王家会利用王贵妃东山再起。可没想到王崇居然如此心狠手辣,为了阻止玠儿入主东宫居然连亲生女儿都能痛下杀手。”
“如今王崇虽说跟玠儿有杀母之仇,但朝廷对外宣称王贵妃是暴毙而亡,王崇明面上还是玠儿的外公,若是玠儿为母报仇而灭了王家,必然会引来天下人的非议,对玠儿的太子之位是大大的不利。”
“而且一旦玠儿入主东宫,王家必然会用尽一切手段不惜一切代价去对付玠儿,既然如此,倒不如先下手为强,提前一步除掉王家,免得威胁到玠儿的太子之位。”
萧稷眉头紧锁,一时沉吟不语,心中却在不住权衡。
即使没有太后的提醒,萧稷也早有剪除王家之心,只是因为一直以来王崇在朝堂上党羽众多,王澄又在边关拥兵自重,他也不好轻举妄动罢了。
可自从王崇被萧玠逼得辞去相位,王党在朝堂上的党羽一再遭到打压,除了几个王氏的族人和一些王家的死忠党羽,其他官员早就已经树倒猢狲散,纷纷与王党划清界限了。
而在凉州,王澄掌控的兵力不断被萧璜分走,实力已经大不如前,已经失去了与朝廷叫板的能力。
他之所以迟迟不对王家动手,只是因为顾忌身在凉州的萧璜,担心因为自己对王家动手,而让萧璜陷入两难境地。
可如今既然已经确定要扶立萧玠,那萧璜也是时候应该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了,不能再在朝廷和王家之间模棱两可,左右逢源了。
想到此处,萧稷不再犹豫,重重一点头道:“母后只管放心,儿臣知道该怎么做了。”
第393章 耳听为虚
长宁宫,勤政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武百官一齐下拜,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
萧稷微微颔首,喜怒不形于色。
“谢皇上。”
百官再拜,而后起身,左文右武分列两班。
萧稷照例用目光扫了一眼殿中百官,竟然意外看到齐王萧玠,不由露出一丝会心的笑意。
殿中其他大臣也注意到了萧玠的存在,心中都不由微微有些忐忑,毕竟谁都听说过,齐王无事一般不上朝,只要一上朝必然有大事要发生。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侍立在龙椅旁的内侍监连奕一挥手中的拂尘,例行公事询问一声殿中的文武百官。
殿中的大臣都没有动,只是纷纷将目光投向齐王萧玠,神色一个比一个复杂。
萧玠也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心中有些哑然失笑,他明明只是来上朝报喜,这些大臣也未免太敏感了一些。
眼看其他大臣没有要上奏的意思,萧玠也就不再客气,直接出列道:“启禀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萧稷微微颔首:“皇儿请讲。”
不少大臣同时都暗暗竖起了耳朵,生怕漏掉一个字。
萧玠微微一笑:“回禀父皇,儿臣田庄中的马铃薯已经到了丰收的时候,因此儿臣特来禀报父皇。”
听到萧玠没有提到任何人的名字,不少大臣都暗暗松了一口气,只是很快有些迷茫起来,这马铃薯又是个什么玩意儿来着?
不过也有大臣很快反应过来,当初齐王萧玠从关中和河洛的世家手中得到大量的土地,放着好好的小麦不种,非要种什么来自西洋的奇花异草,想来就是这个什么马铃薯了。不少大臣虽然表面上不说,但心中对此却暗暗有些嗤之以鼻。
毕竟民以食为天,好好的良田不种粮食,而去种什么马铃薯,简直是暴殄天物,即使这什么马铃薯大获丰收又如何?难道还能当饭吃不成?
萧稷心中也有些不解,当初他一听说这马铃薯可以在漠北种植,就对此事暗暗上了心,还特意吩咐萧玠一旦马铃薯可以收获,便立即通知他,他一定要亲眼见识一下这个来自西洋的全新粮食作物的神奇之处。
只是他也不懂自己儿子是不是会错了他的意思,并没有悄无声息进宫通知他,反而是大张旗鼓将此事拿到朝堂上来公诸于众。
不过既然萧玠已经将马铃薯丰收的事说出来,萧稷也只能顺水推舟笑着说道:“这倒是一个大好的消息,皇儿不如跟殿内的文武百官说说,这个马铃薯有何神奇之处。”
萧玠笑笑,目光扫过殿中神色各异的大臣们,而后继续说道:“不瞒诸位说,这马铃薯乃是我从西洋引进的新粮食作物,听说产量极高,是西洋人一日两餐的主粮。”
殿中百官顿时一阵哗然,一个个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眼神中却分明透着几分怀疑。
若这马铃薯只是一种来自西洋的新粮食作物,他们倒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毕竟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西洋有什么新鲜的粮食作物不足为奇。
但要知道,主粮和粮食可不是一个概念,比如说,稻米小麦大豆都是都是粮食,但稻米和小麦是主粮,可以顿顿当饭吃,而大豆只能算作辅食,虽然偶尔可以用来填饱肚子,可人却不能一直以食用大豆为生。
可现在萧玠却告诉他们,这个马铃薯是西洋人一日两餐的主粮,那岂不是意味着,在稻米和小麦之外,百姓在种地上又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户部尚书陆雍再也站不住,他们户部掌管天下钱粮,因而身为户部尚书的他问出了殿中百官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敢问齐王殿下,不知这个马铃薯亩产如何?”
这个问题也问出了其他人的心声,既然是新的粮食作物,还是主粮,他们最为关心的一点自然就是它的亩产量如何,若是还不如小麦和水稻,这个所谓的新主粮又有多大的意义呢?顶多就是让百姓的饭碗多个选择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