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夫君。”陶晗深深看着萧玠,目光几乎要拉丝。
萧玠嘴角却勾起一丝笑意,目光也多了一丝挑逗的意味:“只是嘴上说谢谢而已吗?”
陶晗俏脸瞬间一片嫣红,羞得深深将脑袋埋入萧玠怀中……
……(又是不可描述的自行脑补内容)
(那啥,你们要的感情戏!)
第244章 宫廷定策(上)
长宁宫。
萧稷身为一个勤勉的君王,每日都雷打不动去御书房批阅奏章,内侍监连奕则时时垂手站在一旁,恭候待命。
“启禀陛下,齐王殿下殿外求见。”
一个小宦官脚步轻慢进入御书房通报。
一听是萧玠,萧稷手中御笔不由一顿,摇摇头笑道:“他最近又是忙着筹建司隶校尉府,又是迎娶侧妃,听说每日忙得不开交,不知今日怎么有空跑来御书房见朕?”
连奕在一旁低眉顺眼,笑道:“陛下,齐王殿下既然特意专程进宫一趟来求见陛下,想来是有什么重要之事吧,陛下宣齐王进来一问便知了。”
萧稷微微颔首,随即对小宦官道:“宣齐王进来吧。”
小宦官匆匆退下,随后将萧玠带进御书房,而后低头退下。
“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玠一进门倒头便拜,向萧稷恭恭敬敬行了一个大礼。
“皇儿平身吧。”萧稷微微颔首,随即笑问道,“朕听说你这几日忙得不可开交,怎么今日反而有空进宫见朕。”
萧玠谢恩起身,随即说明了自己进宫的来意:“回禀父皇,儿臣进宫是想求父皇的一道旨意。”
一听萧玠进宫是为了求旨而来,萧稷知道以自己儿子的秉性,必然是要有什么大动作,但还是不动声色问道:“你想求一道什么旨意?”
萧玠面色平静,沉声道:“儿臣恳求父亲下旨兴学,鼓励地方办学,为我大宁培育栋梁之才。”
萧稷眉头不由微微一皱,神色显然有些不解,不明白自己儿子怎么会突然对兴学之事感兴趣。
但以他对萧玠的了解,知道自己儿子的目的绝不简单。
萧稷没有说话,只是给一旁的连奕使了个眼色。
连奕会意,连忙将候命的宦官宫女统统带离御书房,还贴心关上了殿门,只留下了父子二人。
萧稷深深看了自己儿子一眼,沉声道:“现在这里只有你我二人,你直接告诉朕,你到底想要做什么?”
萧玠没有丝毫畏惧迎上萧稷的目光,缓缓说道:“儿臣不敢欺瞒父皇,儿臣已经跟陶家那边事先说好了,只要父皇的兴学诏一下,陶家会立即在洛阳城北修建一座大型书院,广收学子,为我大宁培养栋梁之才。”
洛阳城北?
萧稷似乎想到了什么,神色不由微微一变,看向萧玠的目光也不由凝重了几分。
洛水将整座洛阳城一分为二,虽说皇宫在洛水以北,但洛阳城的权贵却都住在洛水以南,平民百姓则挤在洛阳城北。
现在萧玠居然要陶家在洛阳城北修建一座大型书院,广收学子就读,用意显然不言自明。
“你口中所说的‘广收学子’,是否就是招收那些寻常百姓家的子弟。”萧稷看着自己儿子,语气不由加重了几分。
萧玠没有迟疑,重重一点头:“父皇说得不错,正是如此。”
萧稷的目光瞬间变得严厉,冷冷道:“你知不知道你自己在做什么,一旦事情闹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到时候恐怕连朕都保不住你的性命。”
萧稷明白自己儿子的想法,无非就是开办书院,大量招收寻常百姓人家的子弟入学,悉心栽培,希望借此可以让他们在科举考试中与世家子弟一较高下,甚至金榜题名,从而打破世家子弟对于朝堂官位的垄断,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使他们再不能威胁到皇权。
虽说萧稷理解自己儿子的良苦用心,知道他的出发点是为了维护和巩固大宁的统治,但萧稷身为大宁天子,他比谁都清楚世家势力的强大,他也清楚世家的强大来源于对经学的垄断,而现在萧玠的举动无疑威胁到世家的根基,必然遭到世家大族的反对,甚至是集体反扑,一旦世家大族对萧玠群起而攻之,到那时候即使自己身为天子,也未必保得住儿子的性命。
萧玠作为他最看重的太子人选,萧稷无论如何都绝不会让萧玠乱来,将自身置于险地的。
萧稷的反应似乎早在萧玠的意料之中,但他有自己的考量,别的不说,身为一个穿越者,他不想将来还是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封建帝王,处处受到世家大族的掣肘,根本不能大展拳脚,无法用自己的方式改造这个王朝,更无力推动这个时代的进步。
他也知道世家大族势大,正因为如此,他才要从现在开始布局,通过书院不断培植忠于自己的核心力量,不断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后面才好进一步推行其他改革方案。
“父皇,儿臣明白你的疑虑,但儿臣也希望父皇明白儿臣的决心,父皇既然任命儿臣做这个司隶校尉,目的就是希望儿臣可以在司州做出一番政绩。但司州不同于交州,权贵云集,关系盘根错节,利益相互牵扯,若是儿臣不能动摇这些世家大族的势力,根本无法在司州大展拳脚,更别提有所作为了。”萧玠目光看着萧稷,一一陈明利害。
萧稷心中默默叹了一口气,他也听出自己儿子语气中的无奈,他此刻有些微微后悔任命萧玠做这个司隶校尉,以致于让他如今为了做出政绩证明自己的能力,不得不兵行险着,孤注一掷。
萧稷看着自己儿子,目光柔和不少,语气也和气了几分:“朕知道你的难处,只是此事兹事体大,稍有不慎不仅会害了你性命,甚至还有可能会危害到社稷的稳定,绝不可草率鲁莽,还是得从长计议。”
萧玠却是摇摇头,沉声道:“父皇,儿臣之所以执意开办书院,培育人才,不仅仅是为了在任内做出政绩,更是为了大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考虑。”
“此话怎讲?”萧稷闻言不由微微一愣,在他看来,萧玠开办书院,就是在动摇世家的根基,这些世家大族岂会善罢甘休,必然会疯狂反扑,必然导致朝堂动荡,天下不宁,严重的话甚至会危害到大宁的统治。
“父皇可曾想过,一旦彻底扳倒了王家,父皇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萧玠没有直接回答萧稷的问题,反而反问道。
萧玠眉头一蹙,刚要开口,萧玠却又抢着说下去:“答案是不会的,父皇心中很清楚,一个琅琊王氏倒下了,还会有范阳卢氏或是博陵崔氏这些世家大族取而代之,父皇依旧还会继续受他们的掣肘。”
萧稷没有反驳萧玠的话,只是心中暗暗叹了一口气,算是默认了儿子的话。
毕竟萧稷自己就是在琅琊王氏的扶持下才有机会登基为帝。
第245章 宫廷定策(下)
当年太子萧秋因为拉拢朝臣和禁军将领意图架空先皇萧煊而被废黜,储君之位一时空缺,当时萧稷的几个兄弟也是为了夺嫡而斗得头破血流,难分难解,而萧稷虽然于朝廷有大功,却因为母妃地位低微,根本没有什么机会胜出。
但萧稷经过和母妃一番商议,决定与当时如日中天的琅琊王氏联姻,迎娶琅琊王氏家主、尚书令王崇的女儿为侧妃,最终王崇和不少大臣联名上书,以武威王萧稷在河西一战中立下大功为由,请求册立萧稷为储君。
最终,迫于群臣的压力,萧煊只得正式册立自己并不看好的儿子萧稷为太子。
但萧煊当时宠爱郑叔妃,爱屋及乌,更想立郑叔妃之子萧秧为储君,因此不止一次动过易储的心思,只是每次都会招致以尚书令王崇为首的群臣强力反对,只得不了了之,最终在萧煊驾崩之后,萧稷还是顺利继承了大宁的江山社稷。
萧稷登基之后,心中自然十分感激琅琊王氏,为了投桃报李,他不仅立王侧妃为贵妃,封王崇为丞相,甚至还任命王崇的儿子王澄为凉州大都督,执掌三十万西北边军,王家因此一跃成为了天下第一世家,风头一时无两。
可谁知这也是王家膨胀的开始,王贵妃在后宫作威作福就不说了,王崇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排除异己,把持朝政,他的儿子王澄更是在凉州大都督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几年,大肆排挤不服从他的将领,对朝廷之命阳奉阴违,俨然将大宁三十万西北边军当成了他和王家的私军。
如此种种,完全消耗殆尽萧稷心中对王家当年扶持他上位的感激,剩下的只有深深的厌恶和仇恨,时时欲除王家而后快。在他看来,只有铲除了王家,他才是一个真正执掌天下权柄的帝王。
但此刻萧玠的话却激起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隐忧,即使铲除了王家,一样会有新的世家大族取而代之,处处对他掣肘,他一样无法大展拳脚。
萧玠将父皇的神色看在眼中,知道自己的话起了效果,于是便继续趁热打铁道:“父皇,既然世家大族的坐大已经危害到我们大宁的统治,我们就要想办法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如此一来才可使大宁江山永固。”
萧稷看着自己儿子,目光流露出一丝欣慰,暗暗感慨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但他还是摇摇头,叹气道:“朕理解你的心思,只是世家大族的势大远远超出你的想象,只能徐徐图之,绝不可贸然行事,你开办书院大肆招收寻常百姓人家子弟,就是在动摇他们的根基,触犯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绝不会善罢甘休的,到头来反而是打草惊蛇,遭受他们反扑。”
虽说萧稷说得苦口婆心,但萧玠还是坚持己见:“父皇,在儿臣看来,正因为世家大族势大,若是徐徐图之,只能伤到它们的皮毛,根本无法动摇他们的根基,若想对付他们,只能直命要害,打破他们对于经学的垄断。”
“儿臣知道要对付世家大族很不容易,但正因为难儿臣才要去做,若是父皇不肯迈出第一步,就是将此事推给后面继任的萧家子孙去做,而随着世家大族的势力愈加坐大,只怕将来想要对付他们反而是更加不易,到时候更有江山动荡、天下不宁的危险。”
萧稷一时默然不语,显然是萧玠的话也对他有所触动,尤其是那一句,他不肯迈出第一步,就是将此事推给后面继任的萧家子孙去做。
一时之间,萧稷心中竟然生出一丝错觉,自己这个父皇的见识和魄力竟还不如自己儿子。
他也知道萧玠说得不错,若是不趁现在想办法削弱世家大族的势力,任由他们做大,只怕将来更加动不了他们分毫。
想到此处,萧稷的目光不再迟疑,沉声问道:“好,朕明白了,朕会下这道兴学诏。除此之外,还有什么需要朕做的,趁现在一并跟朕提出来吧。”
萧玠长长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终于说服了萧稷,他也下定决心支持自己对付世家大族了。
萧玠也没有客气,直接笑道:“儿臣希望父皇将弘文馆的藏书借给儿臣拿去抄录誊写。”
萧稷没有迟疑,微微一笑,当场点头同意。
他明白儿子的心思,世家大族的家学中都有一套完整的经学书籍,使他们的子弟可以掌握更系统更完善的经学知识,这也是世家子弟在科举考试中的一大优势。
但相对于世家大族中的藏书,秘书省弘文馆身为大宁皇室的藏书馆,无疑更加完善和齐全,若是以这些经学书籍教授学子,世家子弟的优势将荡然无存。
只是这些藏书数目惊人,也不知道他要派人抄录誊写到猴年马月去,不过听说市面上有一种叫雕版印刷的方法,就是不知他会不会去试试。
“新书院只是有这些书恐怕不够吧,若是没有当世大儒传道授业解惑,时时指点一二,恐怕这些学子学问还是远远比不上这些世家子弟吧。”萧稷似乎想到了什么,主动提醒萧玠。
萧玠微微一笑,玩味道:“父皇放心,儿臣会去找苏仆射谈谈的。”
萧稷一时有些哑然失笑,他差点忘了萧玠是苏弘的孙女婿,若是论学问,天下还真没几个人比得上苏弘,只是苏家也算是一个末等世家,就是不知道自己儿子能不能说得动苏弘了,毕竟苏弘那倔脾气朝中谁人不知。
不过若是他真能说得动苏弘,以苏弘和他门生的学识,再加上弘文馆的这些藏书,说不定教出来的学子在科举考试中还真能与世家子弟一较长短。
萧稷心中反而一下子笃定了不少,他也看出来了,在对付世家这件事上,自己的儿子显然是谋定而后动,并非是一时头脑发热。
眼看兴办书院之事尘埃落地,萧玠这才笑道:“儿臣今日还给父皇带来一个好消息,就是陶家愿意向父皇捐献一千万两银子,作为父皇鼓励兴学之用,儿臣建议父皇可以用这笔银两设立一个‘景兴奖学金’,用以奖励勤奋好学的优秀学子。”
饶是萧稷心中早有准备,也不由暗暗心惊,没想到陶家居然如此大手笔,一出手就捐献给自己相当于大宁三个月赋税的银两。
但萧玠的建议,却让他明白过来,若是以自己的名义给那些优秀学子发放奖学金,他们必然对自己这个天子感恩戴德,一旦将来他们金榜题名,跻身朝堂,必然会成为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助自己对抗世家官员的掣肘。
萧稷深深看了萧玠一眼:“你替朕转告陶闾一声,陶家的银子朕收下了,陶家的人情朕也记下了。”
萧玠明白若是萧稷收下了陶家的银子,立即给陶闾加官进爵,难免有卖官鬻爵的嫌疑,有损天子威望,因此只能将来再找机会回报陶家了。
萧玠该说的都说完了,刚想告退,萧稷却拉开御桌的一个抽屉,拿出一个精致的盒子,打开从里面取出半块虎符,递给萧玠,沉声道:“这半块虎符你收好了,如果遇到什么危险,你拿着它就去见周彦。”
萧玠眼眶微微有些发红,他知道萧稷是担心他的安危,毕竟他即将得罪的是全体世家大族,对方为了维护自己家族的利益,必然会无所不用其极对付他,有这半块虎符在手,也就相当于他掌控了整个右金吾卫,这不仅是萧稷对他的关心和保护,也是对他的一种信任。
萧玠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上前接过半块虎符,随即告退而去。
萧稷静静看着萧玠离去的背影,神情一时之间竟然有些恍惚,久久回不过神来。
直到进来的连奕忍不住低低呼唤了他一声,萧稷才终于回过神来,看着一旁的连奕,忍不住笑道:“老东西,朕没有看错人,璜儿或许也会是个明君,但只有玠儿才会让这天下有不一样的变化。”
第246章 雕版印刷
萧玠的马车稳稳停在一家书坊大门外,坊门上的牌匾赫然是“陶记”二字。
这正是陶家名下的书坊,也是洛阳城内除了工部直管的官营雕版工坊外,民间最大的一家私人印刷工坊。
尽管在前朝时已经有能工巧匠发明出了雕版印刷术,距今已经将近百年,但直到现在,天下绝大多数的书籍还是采用人工手抄誊写的方式,雕版印刷术更多是用于印制佛经,很少用于印制其他书籍。
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因为雕版工艺太过复杂以及印刷成本过高。雕版印刷术中最核心的环节就是制版,但偏偏工匠们大多目不识丁,他们看不懂要印制书籍的内容,只能对照着书籍上的文字一笔一划刻写,极容易出错,可是只要有一个字刻错,整个雕版就只能全部作废,从头再来,经常有工匠刻废了上百个木版,才刻出一个能用的制版。
正是因为受限于此,尽管雕版印刷术已经问世近百年,但从官府到民间,大家还是继续普遍靠手抄。
陶家之所以建有这么大一座书坊,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印刷书籍,而是为了给陶家名下的钱庄印制银票,只是偶尔也承接一些印刷佛经的活儿。
因此,当萧玠告诉陶家,他已经给尚未竣工的书院借到一套完整的经学藏书之时,陶闾本来打算雇一些读书人去弘文馆抄写这些经学书籍,以求可以在书院竣工之前准备好一套完整的经学书籍,供书院的先生教授学问之用。
但在萧玠看来,既然想要书院中的学子将来在考场上与世家子弟一较高下,别的世家子弟有的,书院学子也要有,因此书院每一位学子必须人手一套教材。
虽说陶闾明白萧玠的想法,但他却也一时陷入了为难之中,即使这些请来的读书人再怎么昼夜不停加班加点抄写,也绝无可能在短时间内抄写好这么多书籍。
但萧玠却主动提出想去参观一下陶家的书坊,他自然会有办法去为书院准备足够的书籍。
虽说陶闾也不知道萧玠葫芦中卖的什么药,但他对萧玠有一种近乎盲从的相信,当即拍板要自己的孙子陶晖陪萧玠去陶家的书坊看看。
对此陶晖其实心中是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但奈何家主之命难违。虽说他最疼爱的妹妹嫁给萧玠,萧玠如今也算是他的妹夫,但也许是因为当初萧玠的强势给他留下心理阴影,直到如今他内心始终对萧玠有着一种莫名的畏惧之心,完全没勇气敢直面萧玠。
因此,虽然他的父亲陶松虽说一再逼他去找萧玠谋个差事,他却故意拖着迟迟不去齐王府,就是为了躲着不见萧玠,可没想到人算不如天算,现在萧玠要来参观陶家的书坊,家主还指定要自己全程陪同,陶晖不敢抗命,只得硬着头皮早早来到书坊恭候萧玠的到来。
现在看着萧玠的马车停在书坊外,陶晖顾不上多想,强行摒弃心中的杂念,快步上前,不等萧玠下车,直接隔着马车对萧玠躬身作揖行礼:
“草民陶晖,参见齐王殿下。”
萧玠掀开车帘跳下马车,似乎对于眼前的陶晖并不意外,反而笑着跟陶晖打了个招呼:“原来是兄长呀,有劳了。”
陶晖是陶晗的兄长,而陶晗是萧玠的侧妃,因此萧玠叫一声兄长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陶晖听在耳中,心中却不由猛然一震,随即反应过来萧玠是看在自己妹妹的份上,刻意放低了姿态,免得自己过于拘谨紧张。
陶晖心中不由涌起一阵暖流,一时对萧玠的印象也是扭转了不少,似乎自己这个妹夫的为人并不差嘛,难怪妹妹爱他爱得死去活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