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18节

  他深知,接下来这一段话,甚至会改变百官对于陛下的认知,或许,更是会激发起很多很多的猜想。

  果然。

  下一刻。

  随著涂节的声音响起,气氛倏然变了。

  【盖因大明地大物博,来去归途万里,世人对空印之事皆言:属无奈之举。】

  【然此万人皆知之无奈之举……】

  【陛下……】涂节抬起眼睛,先是看了朱元璋一眼,旋即声音变小,【陛下怎会不知?】

  朱元璋冷冷的看著他,眼神顿时就变了。

  涂节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再次道:

  【故而,此次空印案,绝非陛下无意发现!】

  【状似无意,实有深意。】

  “拿过来!”

  突然!

  朱元璋猛地伸手,眼神之中,闪过一抹惊讶,还有被揭穿的恼火!

  此次空印案。

  他拿的就是“百官欺瞒不满,官官相护,其内有贪赃枉法……”等等的罪名,来施加诸臣,掀起大案的!

  换言之。

  能让这个“空印血案”进行下去的可能,有且只有一个。

  “他不知情!”

  可是现在,却被揭穿了。

  而这时。

  似乎得到提醒,百官也纷纷反应过来。

  只觉得以往的思绪,似乎都被陛下的愤怒,给吓住了,不敢多想。

  本能的就想逃离,不敢牵扯其中。

  甚至连想都不去想。

  但现在……

  不管期间有明白的,还是不明白的。

  那层原本笼罩在所有人眼前的迷障,似乎瞬间就被人给驱散了。

  转而。

  一个血淋淋的事实,摆在众人面前。

  空印一案!

  不是陛下愤怒的“官官相护、百官知情不报!”

  而是……

  陛下有意掀起!

  不知情而愤怒,和有意识的主动……是完全两回事。

  一时间,大殿气氛如刚才一般的寂静,却也变得让人难以呼吸起来。

  洪武皇帝喜怒莫测,这些年来,随著他处理国事越发的娴熟,当年那个乞讨的乞丐、寺庙里的和尚、冲进军阵就敢红著眼杀人的奋勇将士、青涩的吴王……早已经消失不见。

  取而代之的……

  是真真正正的,哪怕位列史书,以帝王术也能排进前三的“铁血皇帝”!

  他强压之下,几乎让人难以喘过气。

  而此时。

  朱元璋却已经根本没心思,去管百官的心里想法。

  他所有的视线,都放在面前的奏疏上。

  没有涂节这一道程序,他看的很快很快。

  只是看著看著……

  连他的双手,都不由得颤抖起来。

  似乎想起了什么让人愤怒难言的事情。

  他先是大笑一声。

  旋即瞪起眼睛。

  直接就把这奏疏,拍到了桌子上。

  “好!”

  “好哇好哇!”

  “这哪里是什么六岁孩童的奏疏?”

  “这是有人借著六岁孩童的名义,在提醒咱,在警告咱啊!”

  “这是让咱百官面前蒙羞!”

  “这是撕破了咱的面皮啊!”

  “好胆!”

  朱元璋猛地暴吼一声!

  “六岁孩童?”

  “屁个六岁孩童!”

  “这是欺君!这是打咱得脸!”

  

第15章 斩立决!

  “父皇息怒!”

  此时此刻,朱标眼神震动,压抑不住心中的惊骇。

  而下方。

  连同中书省在内的两位丞相,再到七卿等一众百官,更是低著头,心神茫然又骇然,只是紧跟著皇太子朱标的声音。

  “圣上息怒!”

  朱元璋却坐在龙椅上,刚才的发怒,让他有些压抑不住情绪。

  四周的声音他根本没听在耳朵里。

  而是继续坐著,似乎在思考什么。

  突然。

  他猛地抬起手,将之前那奏疏又拿回在手里。

  继续看下去。

  心中的情绪却如同波浪一般,汹涌起伏。

  这下面的分析,说是出自所谓的小儿之笔。

  但如今的满朝文武,能猜到他所想的又有几人?

  就在今日早朝之前,整个百官,甚至还以为钦天监发出的“星象之变”,是他准备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信号。

  有多少人甚至以为,今天朝会结束之后,抓住的各布政使司、府、州、县的主官全都会放回去?

  可是真的放回去吗?

  做梦!

  心中一声怒斥之下。

  朱元璋的心思又回到这封奏疏上。

  他从来没对外人说过心中想法。

  甚至对外的愤怒,也全是于“官官相护、欺上瞒下”,为此,他甚至不惜让外人感受到,他对于无法把握住朝堂的恐惧。

  可是,真的是恐惧吗?

  大明立国才十年。

  他如今才五十岁,他能从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从草芥一般的流民,蜕变为如今大明的天子。

  他手下有吞狼驱虎的猛将,有跟著他打生打死,几十万计的奋勇将士,他还有全天下最精密的情报机构。

  正如这上面奏疏说的……

  空印一事,前朝就开始,甚至前前朝也是如此,稍微了解户部运转、以及全国税收运送往来的,都非常清楚。

  如何核查审计的问题。

  上到一品的丞相,下到无品的小吏,全都知道……

  他处理了十年的国事,又怎会真的不清楚?

  更何况,亲军都尉府也不是吃乾饭的。

  可正是因为这上面说的太多,几乎已经将自己不多的心思,完全的猜了出来。

  才更让他愤怒!

  这决然不是一个六岁的孩子写的!

  六岁孩子能写出这些,他今天把这几箱子的奏疏全给吃了!

  越往后看,朱元璋看到那【大明虽新立,顽疾犹尚存】的描述,看到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猜想……

  并没有引为知己的喜悦,而是感到极端的愤怒!

  在这朝堂之上,将他之前的理由撕碎,岂不就是打他的脸。

  是谁?

  刘伯温?刘伯温早在洪武八年就死了。

  李善长?

  李善长倒是告老了,倒是保不齐,其和这检校一家有什么关系。

  还是这当朝的丞相?

首节 上一节 18/1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