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从空印案开始 第101节

  “实不相瞒……”

  “咱在这之前,就一直是这么想的!”

  “就是行军打仗的本事用多了,下意识的就想强推!但现在这手法,好!施柔的手法,总要比强推来的更好!哈哈……好!”

  

第80章 利器

  眼看著朱元璋,已经笑得合不拢嘴。

  此刻,大本堂的气氛已经不再像刚开始那么严肃,反而变得如同课堂一样静谧起来。

  方孝孺一手楷书写的极其漂亮,字迹落在纸张上,赫然是苏闲说过的每一句话。

  但不同于朱元璋的“自卖自夸”。

  此刻的他,心神大燥,在他看来儿童应该天真无邪,赤子之心,但苏闲说出的这些,每一句他看上去,却都仿佛看到了一个黑心老手,在肆意揣摩人心。

  若非其中很多地方,都能看见其刚刚思考的“稚嫩”感,以及苏闲每说一段,就会要修改其中的一些信息,重新改变口吻。

  否则他要真以为,这是什么人在背后教导他了!

  朱元璋父子二人,自然不知道方孝孺心中所想。

  前者坐镇皇位多年,心狠手辣只是表象,心黑手黑才是内在。

  可听到苏闲的话,几乎是下意识就明白其用意,笑得越发开怀,这感觉这小子稚嫩的话语,给自己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就是这话里面,还有小孩子一般的童真畅想。

  全是些天真的歪主意!

  还得自己好好顺著这个意思,再在这个基础上,让大儒们润色一番!

  他倒是给自己提个醒。

  还真是话有两说,这已经不是巧说,而是把黑说成白了!

  而朱标,其看起来仁和厚德,是百官心中以后的圣明天子,但实则也是腹黑无比。

  此刻,听到苏闲说的差不多后,他也笑道:

  “你刚才说的这些,都是要保证,这钱铺……”

  “钱铺这名字有点不好听,就根据民间最普遍的来,叫做钱庄吧……”

  朱标纠正了一下后,这才道:“你如何保证……这钱铺是能赚钱的,而不是在最开始,就让人把白银全部兑换出去了呢?”

  “是交易!不是兑换!”

  听著朱标的话,还有些纠正不过来。

  苏闲严正声明。

  “以后兑换二字,只能是大明宝钞,兑换新钞!也就是宝钞提举司行用库,唯一的作用。”

  “并不是交易!”

  “如果不能在这里,就将这个观念改变过来,那么接下来在,下面的人如果施行,估计也会出现各种麻烦!”

  此话一出。

  朱元璋立刻反应过来,连忙点头道:“这话你说的好!咱也是这么认为的。”

  “这白银啊,它现在就是货物!货物嘛,就和伱之前说的,丝绸布匹是货物,白银和他们一样,也是货物。”

  “所以货物只能是交易,只有钱币才能是兑换!”

  几人连连点头。

  正是这个理!

  “就是……还有些问题,标儿你来问,咱现在脑子很乱!”

  朱元璋看了看四周,觉得自己还是要保证为君者的威严。而朱标跟自己这么多年,父子两个要做什么,几乎不用说对方就知道。

  果然,朱标只是沉吟片刻。

  便抛出了自己的问题。

  “如果一旦开设钱庄,如何能保证其能赚钱?并不会折损在这一次的兑换之中?”

  “而且,我听你的意思,是让他们私人参与兑换的钱庄?”

  朱标很敏锐。

  他很轻易的就觉察到了,苏闲所说的意思,以及后果。

  在他看来,如果私人掌控,特别是金银!

  虽然他们现在,说是将“大明宝钞、洪武通宝”作为唯二的钱币。

  但世事的变迁,可不是他们怎么想怎么想,就一定能做成的。金银作为保底,他们不可能全部放弃。

  苏闲当然知道其心中所想,他缓缓指著朱雄英,然后是常森、徐膺绪等人。

  “所以我一直说的,都是让皇长孙,和他们参与……”

  “朝廷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银子,但勋贵有!”

  “他们参与其中,每年的盈利可以给他们分成,但是这名义上,是皇长孙虽然年幼,但已经早慧,感念天恩,深知百姓不易,为弥补宝钞提举司的不足。”

  “所以天降灵感,设立官方钱庄,以宽慰天下!”

  此话一出。

  朱标和朱元璋,均是神色大异的朝著苏闲看去。

  好小子!

  这是故意的啊!

  皇长孙?干脆号召天下,直接宣布是皇太孙吧?

  不过!

  很好!

  本来朱元璋就认为,大明的二代君主是朱标。

  朱标老了之后便是咱大孙!

  而此刻。

  朱雄英看到众人朝他望来,傻傻的还不知道说什么,只是嘿嘿一笑。

  朱元璋见此也不禁莞尔。

  “倒是提前给咱孙子,把家当都弄好了……”

  “怪不得,你小子说要玩到京城,玩到大明各省,甚至疆域之外,不会不是笑话?未来真是这么打算的吧?”

  朱元璋笑著询问,同时内心中,却是不可思议。

  “又如何保证盈利呢?”朱标再度问道,这个问题才是真正的核心。

  要不然没人愿意来,不也是纯粹空想?

  “钱庄如何赚钱?”苏闲有些惊愕,这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考我呢?

  似乎是看到苏闲呆愣的眼神。

  朱标正色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既然是钱铺,前朝曾有类似的存取、借贷!”

  “甚至北宋时期,王安石所设立的青苗法,依旧类似于借贷。不过,青苗法曾在王安石当知县的时候,就初步施行过,可谓政绩斐然!民间百姓评价也不错,”

  “但是当其做宰辅的时候,青苗法就成了害政!”

  “所以此物……”

  “所以此物,我才让你们和勋贵共同参与,且目前,只在京城施行。”苏闲跟著他的话说道:

  “而目前存取和借贷的对象,不是青苗法中,耕种土地的百姓,而是行走四方的商贾!”

  “毕竟,相比较百姓家财而言,小面值的纸钞其实更为安全,只要官府能保证其最基本的价值,很少会出现问题。”

  “真正会大面积兑换的,只有士族和商贾!”

  苏闲所说的,并不是什么十分难以理解的东西。

  而是在后世,稀松平常的存在。

  但是目前……

  光是凭藉“存取、借贷”,根本难以让大明官方,甚至勋贵参与其中。

  原因很简单,目前大明商业的规模,其实并不大。

  洪武帝的种种政策,大部分百姓是限制于一地的,商人能行走四方,但大部分都是养家糊口的行脚商。

  真正的富商,却往往和豪绅士族挂钩。

  所以。

  苏闲准备从另一方面入手。

  而这一方面,哪怕是未曾听闻过的勋贵,只要听到第一次,估计都要激动不已,参与其中。更不要说,作为主导的皇家了。

  “两地经商,银钱搬运不易,东南富庶之地,都有自己的银铺和典当行,这些人提供银票,甚至能支持两地兑现!”

  “此事在前宋已经是常事,交子甚至可以成为官方发行、人人信任的纸币!”

  “前宋可以,大明也可以!”

  “这完全可以作为朝廷,提供给商贾的利器。”

  “但我想问一个问题,民间这些私人钱铺,兑现银票之时,在这里面能抽成多少?”

  似乎没想到,苏闲会问这个问题。

  朱标则是略微思索之后,便立刻回答道:

  “很少有固定的抽成,一半都是看人下菜,不过最低也是利润的两成!最高可到五成!甚至全吃的也有。”

  “这都要根据,双方实力,地域远近,乃至是个人能力等等原因。”

  “我知道东南的商人,会去山东和草原通商交易,经过两宋以及前元之后,市面上大部分的白银都落入草原。而且,草原的牧民不认私人的银票,只认白银或者货物。”

  “所以,这些商人要么是运送货物,去赚白银。要么是以物换物,要么是用白银买牛羊等等……”

  “实际上,现在我们大明,这种行商已经很少,私人银票就更少,像是前宋的产物……”

  朱标笑了笑,这一切的原因,当然是因为现在的大明百废俱兴。

  朱元璋设立四民,固化户籍,限制出行,其实都是为了尽快恢复民生,与之相比,行商倒是次要。

  现如今的大明,抑商,却又扶商。这一点,非常矛盾。

  朱元璋认为,商贾之人奸诈狡猾、为私利便可出卖一切,其大多和豪绅士族勾连,剥削百姓。所以在各种方面,予以贬低限制,不得科举!不得穿丝绸!户籍决定一切,一旦确认为商籍,便难以翻身!

  但另一方面,他有连番数次,减轻商税。甚至为了让市井更加繁荣,又连续出了好几个扶持商人的措施。各级官府应重视商人,无条件提供货物摆放之地,保护病故商人的财产安全。

首节 上一节 101/14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