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905节

  “审问清楚,流放吕宋给泗水侯吧。”朱翊钧询问了刑部和大理寺的意见后,做出了审判。

  大明皇帝的圣旨传到了松江府,而后申时行带着圣旨,前往了杭州府,准备继续推动还田令和一条鞭法。

  当申时行看到阎士选的时候,面色五味杂陈,他在松江府一切顺利,顺利恢复了正三品的户部左侍郎的官身,官复原职。

  申时行真的一点都不怕还田,即便是没有陛下提前解除十年禁考禁令,他也有信心把还田令执行到位,就是稍微晚一点,但阎士选的克上神通,实在是让人心惊肉跳。

  “见过巡抚。”阎士选到永昌门为申时行接风。

  “阎知府多礼了。”申时行下了车,笑着说道,在他笑容还没散去的时候,他看到了一个人风风火火的跑了过来。

  申时行立感不妙。

  “抚台!太守!不好了,台州府三江营传来急报,说有民乱在三江营发生,至少三千人奋起,不知何故!”阎士选的师爷大声喊着跑到了申时行的面前。

  “民变吗?”申时行恍惚了下,他的预感真准,他一只脚还在车上,他想要立刻坐车回松江府去!

  阎士选有点僵硬的将头转过去对着申时行说道:“抚台!这可是台州府的事儿,跟我可没关系!”

  师爷小声的说道:“太守,好像和咱们杭州府,确实有点关系,这次挑头的就是杭州府出身的举人。”

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远

  申时行真的有点无助,他天不怕地不怕,他连还田令的困难都不怕,现在有了皇帝的圣旨,那是如虎添翼,现在,他有点想去杭州府门前敲鸣冤鼓,他想告诉所有人,他冤。

  可想到了杭州知府是阎士选本人,申时行放弃了这个打算。

  他如果晚来一步,哪怕是在路上多耽误一会儿,台州府三江营闹出民变的事儿,他就没有责任,毕竟他之前一直在松江府。

  但是他下车了,一只脚踩在了永昌门前的地面上,那这件事,他就得把锅背好。

  申时行立刻开口说道:“民乱具体是什么情况?大概是因为什么闹起来的?范围有多大,三江营做什么?有三江营的军兵参与吗?台州知府在做什么?让罗木营斥候,前往台州,帮台州知府把情况快速搞清楚。”

  “立刻通告台州府诸县,紧闭城门坊门,封锁道路,防止事情进一步恶化。”

  “告知台州知府,想方设法确定民乱的诉求,轻用兵,不要制造冲突和事端,只要能够稳住对方的情绪,一切都好说,最好不要出现流血死亡,如果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死亡事件,也要做好应对。”

  “如果台州知府搞不清楚这些情况,让他找个井跳吧。”

  “立刻前往宁波府双屿港,将情报通报给水师驻军。”

  申时行下了一连串指令十分清晰的命令,具体到人,这种群体事件,越早应对,越是简单。

  无数匹的快马,在杭州和台州地面来往,源源不断的消息,通过驿站传到了杭州府。

  经过了一日一夜的发酵,事情已经大致梳理清楚了,出身杭州府的举人沈仕卿,带领由佃户、船夫、运河力役、纤夫等三千余穷民苦力,在三江营,揭竿而起,三江营一千五百兵,也在其中。

  事情已经恶化到了一定的程度,乱兵和乱民合流,到这个地步,就不能速速驱散了。

  而且在短短一日一夜的时间里,攻破缙绅家门四十余家,烧死缙绅、走狗数百人。

  是真正的民乱,而且人数不断的扩大。

  “台州知府李弘道没说实话。”阎士选看了半天,对着申时行说道:“按李弘道的说法,就是一群贪得无厌的刁民,索求无度,台州府实在无法满足,才聚啸作乱,焚劫巨室豪门,烟火满城,火满烛天,万民号哭之声达旦,恳求朝廷发兵平定。”

  “如果是一两百人,五六百人,这话还能信,但这是三千人,占了三江营拒敌,咱大明这些百姓,除非心里的火,实在是压不住,不至于闹出这等事儿来。”

  台州府仅仅三江营一个地方,居然有三千野心勃勃的刁民,还是各色人等齐聚,阎士选不信,这里面一定有什么天大的冤屈,才不得不如此。

  申时行将手中的塘报用力的扔在了地上,厉声说道:“李弘道有问题!让墩台远侯前往三江营,询问清楚,到了这个时候,李弘道还在撒谎,还想捂盖子!他捂得住吗?”

  “愚蠢至极!”

  阎士选一愣问道:“抚台,我有点愚钝,这为何确定了李弘道有问题呢?”

  没说实话和有问题,是两个性质的事儿。

  “民乱的三千众,占了三江营后一动不动,坚守不出,你看这是要对抗的架势吗?”申时行非常确信的说道:“他们要讨个说法罢了,不能再等了,立刻备车,前往三江营。”

  一个师爷面色凝重的问道:“抚台,这时候乱哄哄的,抚台前往,是不是有点太危险了,万一…”

  “备车吧。”申时行摆了摆手说道:“这要是从三江营蔓延到整个台州,恐怕事情不得安宁。”

  天蒙蒙亮,申时行带着罗木营一千五百人,向着三江营出发了,乱兵和乱民已合,民恃兵强,兵恃民生,一个处理不好,能把浙江炸上天。

  申时行路上一直有点担心,因为这个挑头的是个举人,沈仕卿。

  会不会是因为举人无法科举,故此妖言惑众,才闹出了这等动静?那陛下这带着宽宥的圣旨,岂不是来晚一步?

  申时行忧心忡忡,在前往三江营的路上,终于弄清楚了情况,墩台远侯不带武器,倒骑驴进入了三江营,问清楚了情况,倒骑驴就是表示我没有武器,也没有恶意,将背后露给你,不要攻击,是使者。

  这个过程很难,墩台远侯进入不是很顺利,遇到了极大的阻力,阻力不是来自于叛军,而是来自于台州府。

  墩台远侯出了三江营后,快马加鞭,直接把消息送到了申时行的手里,因为墩台远侯认为台州府衙不值得信任。

  塘报奏闻:真不是举人没法科举,聚啸作乱,陛下把人给逼反了,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举人真的要闹,也就是搞搞哭坟的把戏。

  发生这么大的事儿,是因为还田,朝廷要还田,当地缙绅就搞长租,朝廷禁止长租,当地缙绅收买了台州地面官员,玩起了张冠李戴,就是名义上这些田分给了百姓,实际上还是在缙绅手中,到这一步的时候,台州地面已经闹出了一点民乱来。

  大约三百多名佃户,撕毁了榜文,入城告状,这个时候如果台州知府李弘道妥善处置的话,事情不会闹大,李弘道下令讨乱,衙役截街断路,在台州菜市桥、清河坊埋伏了这些佃户,佃户被打出清河坊后,逃到了台州东湖书院。

  而杭州籍举人沈仕卿就是这座书院的教谕,沈仕卿收留了这些佃户,把门堵住,不许衙役闯入,数百名佃户被打的遍体鳞伤。

  不是沈仕卿挑的头,但他的行为影响很大。

  如果这个时候,台州知府李弘道愿意谈一谈,其实也不会进一步扩大,但李弘道选择了一意孤行,强行撞开了书院的大门,沈仕卿见李弘道如此一意孤行,带着佃户向南逃窜,抵达了崇和门外。

  三江营救驻扎在崇和门外,是当初胡宗宪组建的浙江九营之一,沈仕卿请求托庇,三江营打开了营门。

  事情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完全超出了李弘道的控制,因为三江营对李弘道也非常不满。

  三江营本来有官田六万亩,这些官田就是他们的口粮田,李弘道不哄着也就罢了,还把这些官田很早就租了出去,这些口粮田没了,吃的喝的,都得台州府衙门给,台州知府就能拿捏三江营了。

  “谁给他的胆子!疯了吗?罗木营入城剿匪之后,他居然还敢这么干?”阎士选也是知府,他都想不出谁给李弘道的勇气!

  罗木营当初哗营可谓是弄得天下沸沸扬扬,暴力最直观的体现,阎士选难以理解,这李弘道脑子灌大粪了吗?还在为难三江营。

  申时行将塘报递给了阎士选说道:“在陛下大驾玉辂离开后,不甘心失去田土的缙绅,打出了还乡的名义,纠集了土匪、恶霸、游手好闲之徒,开始下乡收田,每一家人数在五十到两百不等,就是这些人,给了李弘道底气。”

  李弘道手里最少有三千五百人的还乡匪团,再加上衙门里的一千衙役,暴力在李弘道的手里,至少李弘道是这么认为的。

  在佃户进入三江营后,李弘道下令衙役、还乡匪兵对三江营进行了‘平叛’,矛盾进一步激化,本来三江营一千五百兵只是给佃户、东湖书院教谕、书生提供庇护,这直接攻打营门,立刻引起了反击。

  三江营把总方荣兴开始反击,攻陷了崇和门,将奉仙坊、广文坊、迎仙坊、清河坊、永靖坊等坊市攻破,抓走了缙绅40多家,而后收兵回到了三江营。

  这是被迫收兵,李弘道那些还乡匪团们涌了上来,三江营一共就一千五百兵,守不住那么大的地方,会被各个击破,被迫缩回崇和门外大营。

  阎士选看完了塘报,眉头紧蹙的说道:“杭州府地面,怎么没有这些还乡匪,那些个缙绅们还田,虽然哭爹喊娘,但可不敢这么干。”

  申时行没好气的说道:“你这不是废话吗?罗木营哗变的时候,你跟罗木营把总马文英一道,抓了浙抚吴善言。”

  “杭州地面有了还乡匪团,你还不得给他们挨个剿灭?这些缙绅哪敢这么做,你也是油盐不进,仗着罗木营给你撑腰,根本不理这些缙绅号丧。”

  “也是啊。”阎士选忘记了罗木营哗变的时候,他也是反贼之一。

  “情况已经非常明朗了,三江大营被李弘道带着还乡匪团给围困了,破营在旦夕之间。”申时行面色凝重。

  李弘道没有疯,相反他非常冷静,继续进攻,只要攻破了三江大营,他就是赢家,他就可以把刁民作乱的叙事继续讲下去,人都死了,死无对证,只要在朝廷反应过来之前,把事情摆平,事情的真相,就任由他打扮了。

  但不进攻,束手就擒,只要朝廷的军队抵达,那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毫无疑问,这些还乡匪团背后的东家们,也是这么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已经彻底绑成了利益共同体,李弘道输,朝廷绝对不会放过他们这些缙绅,相反李弘道赢,这就是又一次成功平定民乱,只要事后,稍微给一点好处,让这些佃户不再闹腾。

  那台州地面的还田令,就能有名无实的执行下去了。

  李弘道把事情摆平了,申时行如果不想以五品郎中巡抚松江浙江的话,申时行也要帮忙打掩护,毕竟朝廷真的怪罪下来,申时行恐怕又要被官降三级。

  其实这个时候,申时行、阎士选、双屿水师,最好的应对是作壁上观,等着李弘道破营,等着李弘道以平叛叙事表功,这是对所有官僚们最有利的办法。

  而且李弘道在准备对佃户下手的时候,就已经截街断路,台州百姓就是传言再多,也不知道真相。

  只要李弘道能把盖子捂下去,那官吏们就会出于利益趋同的前提下,一起帮忙把盖子捂下去。

  当初阎士选跟着罗木营一起作乱,那是没办法了,浙抚吴善言甚至要把阎士选一道杀了,阎士选没得选,他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天高皇帝远,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远。

  皇帝也不可能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下次南巡指不定在什么时候,甚至有没有下次南巡还两说。

  “抚台,还要去台州吗?”阎士选面色凝重的问道。

  “去!”申时行晃动了下脑袋,面色冷厉的说道:“我还不信这个邪了,你还能把我克下去不成?!我要做首辅!一定要做!”

  当首辅的前提,就是陛下信任,台州的事儿,就是真的捂住了盖子,陛下也会对他申时行本人产生怀疑,只要陛下有一个念头,台州的事儿,真的是这样吗?他申时行就做不了首辅。

  申时行很清楚的知道,陛下不好糊弄。

  相反,他哪怕是五品郎中回京,只要陛下信任他,他依旧可以以五品的身份入阁,爬到最高的位置去,因为所有的大学士,也是五品。

  给阎士选当上司,一定要硬,硬到能顶住一切风波。

  事情闹到这么大,沈仕卿是关键人物,他在东湖书院开了院门放了被打伤的佃户入院,他在三江营说服了把总,让把总庇护。

  在申时行前往台州的路上,三江营的情况也是一波三折又三折,三江营被连续攻打了数日,已经岌岌可危了。

  一个以出巡抗汛为主要目的的客兵营,在没有口粮田之后,军兵生活其实很苦,武备废弛,有火铳没有火药,有弓没箭,长短兵倒是有一些,但还乡匪团和衙役们,也是有真刀真枪的。

  本来,三江营就要被攻破了,但因为一股势力的意外加入,让事情发生了转机。

  李弘道很清楚三江营没多少实力,哪怕这里是戚继光当年在浙江抗倭的大本营,可是抗倭都多久的事儿了,二十多年快三十年了,李弘道不怕三江营兵,他比较怕台州府稽税房。

  利益趋同,只要李弘道摆平了,官僚们就会给他打掩护,可是台州稽税房可不会,这稽税房说是只管稽税,万一稽税缇骑,多嘴一句,告诉了皇帝真相,他李弘道怕是逃到泰西去,陛下也要把他大卸八块。

  所以李弘道对稽税缇骑出手了。

  台州稽税房一共有稽税缇骑二十七名,在李弘道看来,这么点人,那不是手拿把掐,只要下令就是手到擒来的小事吗?

  李弘道下令了,李弘道差点就死了。

  这个时候,李弘道才意识到什么叫拥有独立武装力量,李弘道以为缇骑和三江营兵一样的弱,但出身墩台远侯、海防巡检的缇骑们,战力极其悍勇。

  没点本事,你还想收税?

  张居正说皇帝稽税是山大王作风,是收保护费,黎牙实说皇帝的税票不是税票,是赎罪券,想收保护费,想卖赎罪券,没点实力,怎么收?怎么卖?

  李弘道一个进士出身,而且打心底里瞧不起丘八,也没见过打仗的读书人,真的不知道缇骑的战力。

  甚至在李弘道心里,火器和烟花爆竹没什么区别。

  稽税缇骑一共二十七名,按照最新的圣旨,稽税缇骑每人只能带五十个弓兵,虽然仓促之间,稽税缇骑只召集了不到三百人,但足够用了,而且这三百余人就是打杂的。

  缇骑二十七人出动,九个小队,在不到三里的街道上,依靠楼阁地形,挡住了近五百人的冲击。

  不仅如此,这二十七员缇骑,甚至展开了反攻,差点就拿下了台州府衙,缇骑们一共进行了七次试探性的进攻,都没什么效果,那李弘道爬上了墙头查看情况,就看到了一门已经点燃了药捻的九斤火炮!

  李弘道发誓,他这辈子都没听过那么大的响声,震耳欲聋并不夸张。

  但缇骑最终没有攻入台州府衙门,放完炮之后,缇骑耀武扬威的奔着崇和门去了,三江营岌岌可危,缇骑们知道矛盾关键就是三江营,三江营绝对不能被攻破,除此之外,缇骑攻破府衙,有造反的嫌疑,毕竟那是陛下的衙门。

  缇骑们前往了三江营,火枪火炮骑兵,三人一队,直接把缙绅们引以为傲的还乡匪团给打的找不到北,解救了三江营。

  等到申时行赶到的时候,缇骑、三江营已经把台州府衙团团围住,态势完全反转了。

  “拜见巡抚。”稽税千户苏承平带着二十七名缇骑,接到了连夜赶来的申时行和阎士选等人。

  “这是发生了什么?”申时行有些迷茫,他听到的战报是三江营被围了,但他看到的局面是,台州府衙被围了。

  苏承平是四川人,他七岁的时候,跟着父亲到了关中,后来父亲做了雁行人,就是出关去河套种地,秋冬回到关内的雁行人,十七岁那年他投了军营,后来在大同府入了墩台远侯,做了三年墩台远侯后,遴选成为了缇骑,因为算账算的明白,做了税骑。

  苏承平将情况一五一十的告诉了申时行。

  “我听说当初项羽带着二十八骑从垓下突围到了乌江,杀了数百人,我还听说,刘裕奋长刀逐万人,以为都是戏说,没想到是真的啊。”阎士选听到仅仅二十七名缇骑,就对战场造成了如此大的改变,也是大感震惊。

首节 上一节 905/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