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真的不务正业 第1016节

  赵梦佑收到皇帝圣旨后,立刻前往了王崇古家中询问,海中适到顺天府衙门敲冤鼓,是否是王次辅授意,当得到了否认回答后,迷雾重重的问题,就变得清晰可见了起来。

  王崇古当着皇帝的面儿出的主意,皇帝否决之后,王崇古就不会多做,否则就是多错,所以海中适到顺天府衙门敲冤鼓这件事,的确是他自己要这么做。

  这要是没人在他身后鼓动他,他绝对不敢这么做,要知道海中鹏这个十一岁的秀才,可是皇帝下圣旨从海南叫到京师来的。

  海中适敢敲鼓,显然是有人在他的耳边不停的嚼舌头,而且这个鼓噪他的人,给了他一些确切的承诺,再加上海中适足够的蠢,才出现了此案。

  海中适本就是养子,他靠着海瑞的名声,皇帝的恩赏,本可以衣食无忧而且颇受旁人尊敬的过完一生,可偏偏他在海瑞病重的时候,没有在病榻前伺候,被宣旨恩荣的太监看到,哪怕是做做样子,但是海中适偏偏连做样子都不肯,还喜欢对旁人说:清名无用,不如换钱。

  这本身就是愚蠢的表现,被人卖了,还在帮人数钱。

  “所以后手是什么呢?”朱翊钧写下了一行字:海瑞病逝、《海瑞三大过》、李成梁行凶杀人、海中适状告海中鹏侵吞家产,这一连串事件的背后,都是为了翻案,为了破坏万历新政。

  海中适敲鼓,朱翊钧必须要想到反贼们的后手,防止事情超出自己的控制。

  “王一鹗吗?”朱翊钧停笔眉头一皱说道:“冯保你说呢?”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王巡抚在山东,虽然说不上鞠躬尽瘁,但也是尽忠职守,殷部堂留下的基础,王巡抚没有荒废,海带、煤铁、海运、工兵团营,一片欣欣向荣,最近胶州湾,密州市舶司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甚至比月港都要强一些。”

  “臣觉得,王巡抚不是那个人。”

  “陛下知道臣,臣从来不为读书人说好话,但王巡抚做的真的不错。”

  冯保这个人,是能说读书人的坏话,从不说读书人的好话,说一点好话,那都是逼不得已了。

  这王一鹗把密州市舶司干到了五大市舶司的第三,仅次于松江府和广州府,这是傲人而且耀眼的成绩。

  密州市舶司、胶州湾一带的蓬勃发展,绝非偶然。

  事实上,胶州湾的自然禀赋很差,缺少淡水、缺少河流、土地贫瘠不好耕种、地形十分的破碎,不适合建城,因为崂山的存在,胶州湾非常适合避风,胶州湾更加适合做一个军港,而不是商港。

  但密州市舶司依旧在凌云翼和王一鹗等人的苦心经营下,成为了第三大市舶司,压住了宁波和月港。

  这一切自然和朝中的风向变化有关,大明在全力开海,让胶州湾港口属性,尤其是北方唯一不冻港的优势变得耀眼了起来,大明修建了京密驰道,顺利通车,让粮食的运输成本降低了许多,的确这都是大势所趋。

  但王一鹗的修了运河、修了驰道,修建了数间官厂,生产水泥、钢铁,也是让胶州湾兴旺的原因。

  “王一鹗是徐阶的得意门生,徐阶死在了京师,王一鹗当然有理由为他报仇,哪怕是试一试呢?王一鹗现在在做什么?”朱翊钧眉头紧蹙的问道。

  “种海带、晒盐、建船厂、修菌厂提炼碘和鲜盐、带着工兵团营,四处修建官道驿路和驰道。”冯保将备忘录放在了陛下面前,各地巡抚都在干什么,他冯保都记在了备忘录上。

  冯保还是摇头说道:“徐阶贪的天下皆知,王巡抚要为一个贪官报仇,臣还是觉得有点说不过去,徐阶也配?”

  要是徐阶和胡宗宪一样是被冤枉的,这一切都有情可原,王一鹗为徐阶奔走,那还说得过去,至少能说服自己,说服亲朋,这徐阶什么样,翻来覆去这么多年,早就查的明明白白了。王一鹗怎么说服自己,说服亲朋?

  “你说的对,但谁在做这件事呢?”朱翊钧走到了职官书屏面前,这是张居正送的礼物,可视化办公,是张居正觉得皇帝小,记不太住那么多事儿,才弄了个这么个书屏辅助陛下,到现在,大明官吏们,几乎人手一个。

  上面挂着一个个的小牌子,上面写着人名、职位、同党、座师等等内容。

  朱翊钧相信,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十分有分量的人,在推动这件事,因为所有的事,都来得太快了,是提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朱翊钧必须把这个人揪出来,否则寝食难安。

  “陛下,徐阶的门生之中,除了王巡抚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人,仍在朝中任事。”冯保将一块牌子摘下,此人为大理寺卿杨巍。

  杨巍和张居正都是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后来和张居正一样,在翰林院就读,但两人的命运,到了这里走上了岔路口,杨巍成为了徐阶手里的一把刀,弹劾严嵩、严世蕃,被贬出京,至此宦海沉浮数十年。

  万历二年,杨巍以为母亲养老送终为由,致仕归乡,徐阶死后,杨巍被召回京师为大理寺少卿,是大理寺卿陆光祖的佐贰官。

  当初朱翊钧召回杨巍,是为了安抚人心,徐阶死了,徐阶的弟子被召回,代表着皇帝没打算继续扩大打击面,王一鹗被重用,也有这方面的考虑,防止人心惶惶,导致政事败坏。

  万历十六年海瑞致仕,陆光祖升转都察院总宪,杨巍从少卿成为了大理寺卿,成为了廷臣。

  杨巍现在很有分量,和徐阶有师生之谊,而且杨巍还对万历新政有所不满,杨巍极力反对考成法,万历二年回乡养老送终,是个借口,真正的原因还是因为反对考成法,被张居正所恶。

  考成法行之有效,杨巍自己离开了。

  “是不是有一定证据了?”朱翊钧把玩着手中的腰牌,询问着冯保,冯保管着东厂,如此大事,他不会睁着眼说瞎话,不会在皇帝面前乱说,毕竟事涉朝廷大员,不可不慎重。

  “陛下圣明,的确有些蛛丝马迹指向了杨巍,但事情还在调查,臣不敢断言。”冯保带着东厂的番子,查到了一些看起来模棱两可的事儿,但这些模棱两可的事情,发生在一个大员身上,本身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为什么?”朱翊钧眉头一皱,和张利民一样,为了给徐阶报仇吗?

  冯保低声说道:“陛下,他想升转,作为徐阶的门人,他的升转一直不顺利,他已经七十二岁了,再不拼一把,大理寺卿就到头了,他倒是可以接受这个结果,可是他那些门生故吏,恐怕不能接受。”

  “杨巍反对考成法,更反对久任法,按照以前的规矩,先生已经掌权十六年了,做首辅的时间太久了,久到压着别人不能升转,久到张党中人压着别人升转。”

  朱翊钧眉头一皱说道:“严嵩当了二十年的首辅,杨廷和做了十七年的首辅,以前的规矩?以前有什么规矩?”

  阁臣做多久的最大规矩,就是全看皇帝心意,阁臣的确是廷推的,但皇帝拥有一票否决的权力,高拱被先帝临终托孤,最后还是被一道圣旨给罢免了。

  这可是皇权的重要构成部分,京官的人事任免权,杨巍这反对新政的立场,已经非常明显了。

  朱翊钧翻动着杨巍的牌子,挂回了职官书屏说道:“案子调查,就从海中远这条线索查起,杨巍再看看。”

  冯保既然敢在皇帝面前说,那自然是有证据的。

  杨巍和在辽东种地的吴时来,来往十分紧密,有多次的书信来往,吴时来本来都要成为都察院的总宪了,但是他因为再次审查被发现了贪腐,没有升转,怀恨在心弹劾大臣,被皇帝以附势灭法、互相党援、欺君误国三桩罪名放辽东垦荒。

  除了吴时来这一帮人之外,这里面还有丘橓、赵世卿、江东等人。

  除此之外,泉州府商人李旦,也通过亲朋介绍,拜访过杨巍两次,这个李旦就是刻意接近海中适的那个闽南商人,以前以走私白货为生,说是要和海中适一起做买卖,不过是为了让海中适靠着海瑞的名望,跑通关系。

  杨巍是徐阶门生、反对考成法和久任法、和吴时来书信来往、见过泉州商人李旦两次,这些指向,已经非常明显了,东厂的番子还发现,这个杨巍可能在吸食阿片,因为一些吸食阿片的器具,出现在了杨巍家宅中的垃圾里,但这些垃圾上,没有阿片残留。

  冯保不敢断言,是没有决定性的证据,东厂的番子查案,比缇骑更没有禁忌,只要怀疑,就会查办,垃圾堆都给你翻开来看。

  海中适有点害怕了,因为报案之后,一切流程都在正常推行。

  他的案子很快就得到了回复,承发房吏确认收到了词状,刑房的书吏记录了招词,并且询问了海中适基本情况,登记在册,皂吏找到了他,确定了姓名年龄籍贯状告何人;三班衙役开始了调查取证,确定海中适所言真伪;一应证人也被拘集在了顺天府衙门过问。

  一切都在按照流程进行,顺天府衙门通知海中适在七天后审理此案,务必出席,否则就会以不到场宣布败诉,并且日后不得再诉。

  “这可如何是好,这和你们说的完全不同啊,李旦,你告诉我,朝廷夺我家产,一定不会审问,会以我无理取闹为由,拒绝受理,到时候,各方杂报披露此事,掀起了风力舆论后,我到灵堂前哭丧,以孝子身份尽孝,这朝廷已经接案审理,这这这…”海中适此刻已经慌得不行。

  海中适和李旦等人,完全没料到,皇帝陛下居然允许顺天府衙门办理此案,而不是他设想的那样,不予立案,或者干脆拘了他,本来准备好的风力舆论,他海中适是受害者,是想要尽孝,朝廷却不准的孝子。

  一个受害者更能得到舆情的同情,进而方便利用舆情裹挟刑名和舆情。

  这都是以前贱儒们玩烂的招数,海中适觉得十分可行,所以才配合李旦,前往顺天府衙门诉讼,结果现在朝廷不按常理出牌,立案拘集证人审问,正在准备过堂了!

  李旦信誓旦旦的说道:“不急不急,这有什么好急的?朝廷不让你去清勤园奔丧,为真;朝廷不让你继承你父亲的遗泽,为真;朝廷立案就立案,还能把你父亲的遗泽改判给你?过堂就过堂,迟几日罢了。”

  “你还是被朝廷拦着不让你奔丧守孝的孝子。”

  李旦有的时候非常瞧不上海中适,屁大点事儿,就惊慌失措。

  这海中适完全是运气好,才被选成了养子,社会地位高出了商人好几等,清贵他海中适要,银钱他海中适也要,天下好事,还能让他海中适一个人给占了去?

  但这海中适就是贪心不足,非要两样都要,这才有了李旦接近的机会。

  “你这几日安心在京,我们跑的买卖快到货了,我今日南下月港,去接货,你在京师稳住,不要担心。”李旦笑着说道:“一切有我,我都安排好了。”

  过堂之前,李旦必然要离开,过堂之后,风力舆论和皇权对决会掀起惊涛骇浪,他这种小人物,根本撑不住这种颠簸,所以,在起风前离开,就是最好的选择。

  “你要留下我一人在京吗?”海中适打了个哆嗦说道:“不行,货不重要,兄台不在身边,我实在是惊惧难安。”

  李旦笑着说道:“你是海总宪的儿子,我又不是,再大的风浪,陛下看在海总宪的面子上,不会拿你怎样,但我就不同了,我一介商贾,如何苟且都无法偷安。”

  “这样,我给你留一千两银子,你拿这些银子贿赂下狱卒,免了牢狱之苦,我不是跟你说了好多次了吗?不会有事的。”

  海中适敢这么胆大包天的原因,就是因为他是海瑞的儿子,皇帝看在海瑞的面子上,也不会真的拿他怎样,他有恃无恐,可李旦就完全不同了,一旦皇帝发现了他居中挑拨,恐怕会将他杀了泄愤,所以出去躲一躲,避祸才是上策。

  李旦的理由看起来极其充分,并且非常的合理。

  但其实李旦自己清楚,他这次离开,就不会再回京师,甚至不会回大明腹地了,今天,就是他李旦和海中适最后一次见面。

  李旦会改头换面,换个身份,在总督府继续做他的海船商人,直到风浪彻底平息,至于皇帝是不是真的会因为海瑞宽宥海中适,那就不是李旦要关心的事儿了。

  从头到尾,李旦都非常清楚自己要做的事儿,就是点火,这是他背后那个大人物要求他做的。

  后面会发生什么,李旦也不清楚,但今天事情已经做完了,大人物承诺给他的好处,也已经给了,他获得了新的身份,可以南下南洋到汉乡镇去了。

  “兄台说的有道理,兄台这天高水长,一切当心。”海中适还是被李旦说服了,和李旦依依惜别。

  李旦看着车窗外,车辆正在缓缓离开朝阳门站,出了朝阳门站就算是离开了京城,他会在天津州塘沽港坐船南下,到松江府接上自己的家人,到琉球,到鸡笼淡水镇、兴隆庄,南下吕宋密雁港,最后抵达吕宋马尼拉汉乡镇,成为一名内地过去的海商。

  他放下了车帘,哼着小曲,心情很好,即便是大人物的谋划失败,他拿到了身份,也可以远走高飞,之前他因为走私白货,被限制离开大明,改头换面可不是有银子才能做到,而大人物的谋划一旦成功,他就可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松江孙氏可是富可敌国,人人羡慕孙氏成为了风口上的猪,被吹上天的孙氏,前所未有的辉煌着,不仅银子赚得多,身上还有个元绪群岛的开拓勋爵。

  如果大人物的谋划成真,他也会成为那只风口上的猪。

  “停车。”马蹄声阵阵拦住了李旦的车辆,李旦撩开了车帘,一把闪着寒光的钢刀就架在了他的脖子上。

  “李旦,你被捕了,我是北镇抚司提刑指挥使陈末。”陈末的手很稳,没有伤到李旦,北镇抚司一直盯着李旦,看他有意离开,选择了收网。

  得罪了方丈还想跑?

  李旦脸色煞白,他知道,全完了,缇骑们一早就知道了他,从一开始就在慎重对待此事。

  是日,朱翊钧翻动着手中的案卷,这是他亲自过问的案子,缇骑、东厂番子,都会把查到的情况汇总到他的手中。

  “王次辅和王谦的主要矛盾,是王谦觉得王次辅退了之后,他们王家一定会被反攻倒算,而王次辅觉得有朕护着,可以保他们一家平安。”朱翊钧叹了口气说道:“王次辅还是高估了这些人的下限。”

  海瑞没有儿子,两个养子闹到对薄公堂的地步,这对一生清廉的海瑞而言,是莫大的讽刺,这些贱儒简直是无孔不入,无所不用其极。

  “收网吧。”朱翊钧做出了决定,杨巍为首,共计十七名大小官员、三家杂报社,二十三名笔正等,他们的名字,出现在了皇帝的御案之前,涉及案犯,超过了一百七十二人。

  “其实他们如果不挑拨海中适到顺天府衙门告状,朕也抓不到他们的尾巴,就只有《海瑞三大过》试探朝廷风力,缇骑衙门也不是只手遮天,能把一切事情都查的清楚明白。”

  朱翊钧朱批了奏疏眉头紧蹙的说道:“既然试探已经失败了,先生不打算对海瑞进行反攻倒算,事不可为,杨巍为何还要继续鼓动海中适状告呢?”

  “不甘心。”冯保十分确切的说道:“陛下,杨巍他不甘心,他和先生同榜,先生做首辅十六年,杨巍刚刚履任大理寺卿,他最多今年就要老退,他怎么可能甘心呢?”

  不甘心就是放不下,不甘心就如同心里住着一个伥鬼,不断的啃噬着内心,只要睁开眼,就不甘心,恨不得,最终这个伥鬼彻底蒙蔽了心智,并且取而代之,这就是权力异化的过程。

  “你说的有理。”朱翊钧将手中的奏疏递给了冯保说道:“抓人吧。”

  缇骑和东厂番子一起出动,阵仗小不了引起了京师所有人的侧目,但其中原委,有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楚,众说纷纭,日暮时候,一应案犯被抓到了缇骑衙门,后续侦缉事开始了。

  尤其辽东那些垦荒的时候,仍然不老实的吴时来等人。

  海中适在忐忑不安中等到了开堂之日,毫无意外,海中适败诉了,因为海瑞留下了遗嘱,明确表示了让海中鹏继承遗泽,海瑞的遗产不多,就一个御赐的清勤园,恩荫的一个五品官,还有三个国子监的名额。

  而海中适其实早被赶出了家门,只不过海中适一直没有在病榻前伺候,不知道而已,如果不是海中适到顺天府衙门状告,海中适其实可以一直用海瑞儿子的名头行走天下,但现在这一过公堂,天下人就都知道了,他已经不是海瑞的儿子了。

  案子只用了小半个时辰,顺天府丞王希元传唤了所有证人之后,就直接宣判了。

  海中适走出了顺天府衙门后,恨的咬牙切齿,一直在等杂报的笔正上门,在等杂报为他伸张正义,这是李旦和他说好的,败诉之后,掀起风力舆论,自己作为受害者,无论如何也要讨到点好处才对。

  可是海中适左等右等,没有杂报笔正上门,他跑去寻找这些笔正发现大家都避而不见,海中适也联系不到李旦,他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过了一个月的时间,海中适再次见到李旦,是在刑场之上。

第850章 回答会犯错误,逃避不是耻辱

  朱翊钧坐在承天门的五凤楼上,冷漠的看着刑台上被五花大绑的案犯,这些人全都要斩首示众,他们的家眷都要被流放到爪哇去。

  在朱翊钧看来,海瑞生前德行无亏,死后也是无害的,因为海瑞连个儿子都没有,继承遗产的海中鹏,顶多算是朝廷为了彰显恩荣的榜样,表示朝廷没有亏待。

  海瑞死后,会被当成一个道德牌坊立起来,大家逢年过节一起敬仰,然后该干什么干什么便是。

  海瑞这样简单的人,终了,还有人往他头上泼脏水,而且是连续两盆,张利民的海瑞三大过,杨巍鼓噪风力舆论只求翻案,所以,这些人现在都被放到了承天门外大刑堂,公审加斩首示众。

  吴时来和他的党羽,被皇帝从辽东拉了回来,一并斩首示众。

  按照杨巍的承诺,一旦将水彻底搅浑之后,就为吴时来的案子奔走,拨乱反正,而后对海瑞为总宪这十六年查处革罢官身、褫夺功名之人,进行全面的翻案。

  朱翊钧简单算了算,海瑞这些年一共查处贪官污吏,超过了4万余人。

  其中吏员超过了三万名,出身举人的官员超过了八千人,进士出身的官员超过了300人。

  甚至,连四大案,包括张四维在内的四大案,都在翻案的范围之内,而杨巍的背后,不仅仅面前这272名案犯,他还有许多的同党,这些人会在风力骤起之后立刻响应,其中不乏官吏、商贾等等,而缇骑快马出京,向着四方而去,将所有人抓捕归案。

首节 上一节 1016/101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