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800节

  “加上她吧!”赵煦道:“包孝肃,天下名臣,清廉有声,我素仰慕,当推恩其后人。”

  对赵煦来说,拉一把包家,既是现实政治的需要——他要树立一个榜样。

  同时这个人,还必须没有争议。

  那么,就没有比包拯更合适的人了——死的早,名声大,影响大。

  另外,在熙河那边,还有十几万个姓包的少数民族同胞呢!

  他们既然仰慕包拯,那他们就会认包绶这个大表哥。

  其次,也是为了补偿。

  赵煦在现代,看过包拯子孙的下场。

  包拯一生清廉,其子包绶也是如此,其病死之时,左右察看他的遗物,清点财产,只有四十六个铜钱!

  而当时包绶可不是一般人啊。

  其死时,已经升到了朝官,而且带了馆阁贴职,出任潭州(长沙)通判。

  一个文臣士大夫,名臣之子,死的时候,却只有四十六个制钱的财产!

  虽然说,好人就会被人拿枪指着。

  但好人死的这么凄凉,还是让人念头难以通达。

  当然,若只是如此。

  赵煦或许会同情,一道旨意推恩,提拔入京,安排一个好差遣就是了。

  但绝不可能让他在今天这样的场合,主动提起来,甚至主动给两宫求情,诏包家寡嫂与包绶妻子——一个连命妇诰命都没有的小官妻子入宫,参与宫廷大燕。

  这政治意味太浓厚了!

  这是冲着给包拯封神去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

  没办法,谁叫赵煦已是三世为人,哪怕他在现代读过书,知道世界是物理的。

  可他三世为人这种事情,太过骇人。

  让他不得不敬畏点什么。

  而包拯在现代,那可是神话人物了。

  包公之名,就是青天两个字的代名词。

  哪怕到了现代,依然有百姓,受了委屈,会去包公祠哭诉,其香火鼎盛,信仰浓度之高,远非一般神明可比!

  要万一真的有什么天帝、佛祖、道祖一类的高维存在。

  而包拯真的已经成神了。

  那朕悄悄的照顾一下,包公就算再怎么铁面无私,也得承朕一个情吧?

  再算上君臣的关系。

  将来万一真的有什么事情,也能帮朕多少说句话——赵煦心里面是知道,他将来做的事情,会让这个世界,掀起怎样的血雨腥风的。

  所以,这也是一种潜意识的行为,大抵类似西方要烧杀掳掠的时候,就先到教堂里买赎罪券的操作。

卡文。

  卡文。

  RT,今天有些头疼,怎么写都感觉很乱,只能请假了。

  明天争取一万字。

第570章 寿宴(2)

  夜幕徐徐降临。

  后苑中的宫灯,一盏接一盏的被点亮。

  没有多久,整个后苑,就变成了灯海。

  很快,就连内池沼中,也出现了星星点点的烛光,随波而动。

  赵煦站在太清观的阁楼上,远远的望着后苑的内池沼。

  那是数以百计的船灯,正在被人放流。

  赵煦知道的,这是宫中的宫女和低级内臣们,正在抓住这难得的机会,将自己对家人的思念,放流出去。

  “大家,三位县君,已将延春阁打扫干净了。”刘惟简悄然来到赵煦身后,低声禀报着。

  “哦!”赵煦回过头来,看向比上次又苍老了几分的刘惟简,柔声道:“辛苦老钤辖了。”

  “不敢,这是老奴的本分。”刘惟简低着头答道。

  赵煦笑了笑,便看向了跟在刘惟简身后的三个少女。

  文熏娘、狄蔷还有孟氏女,当即就盈盈一福。

  赵煦道:“三位县君,随朕一起,去给慈圣光献皇后磕头吧。”

  太清观是供奉历代去世皇后遗物之地。

  其中的延春阁就是赵煦的父皇,专门给慈圣光献皇后辟出来的遗物供奉之所。

  他在世时,每每心情不好,就会来此看看慈圣光献的遗物,看着供奉于此的慈圣光献遗物发呆。

  而赵煦的父皇,在慈圣光献去世后,就已是真正的孤家寡人。

  根据赵煦上上辈子所知,,他在中风瘫痪前,专程来过这里。

  所以,延春阁实际上也就成为了赵煦的父皇生前最后的活动之地。

  赵煦一直想要来这里看看,看看这个他父亲生前最后来过的地方,可惜一直没有找到好的机会,今天趁着太皇太后圣节,才终于被两宫遣来此地,带文熏娘三女来瞻仰、朝拜慈圣光献的画像。

  步入延春阁,赵煦就看到了,慈圣光献的画像,被供奉于阁中。

  画像上的慈圣光献,身服翟衣,头戴凤冠,端坐于上,慈祥而温柔。

  画像两侧,有着曾巩撰写的挽辞。

  其词曰:山河德履孚潜显,江汉仁风被迩遐……

  又曰:祖烈鹰扬终食冀,家声泉涌旧兴谯……

  赵煦走上前去,恭恭敬敬的跪倒蒲团上,认认真真的对着画像叩首而拜,道:“曾孙煦恭拜慈圣光献皇后神灵。”

  礼毕,他站起身来,接过刘惟简递来的信香,点燃后插入香炉。

  在他身后,文熏娘三女恭恭敬敬的磕头再拜:“臣妾等恭拜皇宋慈圣光献皇后神灵。”

  做完这些事情,赵煦就带着人,恭恭敬敬的退出了这延春阁。

  两个慈圣光献生前重用的老女官,从阁中出来,恭恭敬敬的将閤门关上。

  赵煦看向文熏娘、狄蔷以及孟氏女。

  “尔等记住,往后每月初一十五,都要来此上香。”

  “诺!”三女似懂非懂。

  赵煦知道,走完这道程序后,三女都算是未来的赵煦后宫妃子了。

  这是封建礼法的一部分。

  拜了祖宗了,就是我家的人了。

  从太清观下去,两宫派来的人,已经在太清观下提着灯笼等着了。

  “粱惟简。”赵煦招招手。

  粱惟简立刻提着灯笼近前来:“大家有何吩咐?”

  “命妇们都入宫了没?”赵煦问道。

  “一早就都从宁阳门入宫了。”粱惟简微笑着回答。

  “嗯!”赵煦道:“摆驾玉华殿。”

  “诺。”

  ……

  玉华殿,熙宁四年始建,乃为帝后游乐之所。

  所以规模并不大。

  不过一山亭、一閤(凤翔閤)、一殿(基春殿)而已。

  赵煦到的时候,玉华殿外的露天花苑,已被来朝的命妇们,挤得满满当当。放眼望去,皆是翟衣花冠,霞披翠珠的县君、郡君。

  当赵煦在御龙直们护卫下,进场的时候,所有命妇,纷纷上前,在道路两侧盈盈一福:“臣妾等恭迎官家升殿。”

  赵煦没有回应,只是带着人一路向前,到了基春殿前时,守卫在此的御龙骨朵直的禁卫们,便将一面面用绛帛制成的黄旄仗,在殿前的台阶上次第张开,视角效果一下子就拉满了,气势更是颇为不俗。

  有那么一点,现代国家元首检阅仪仗队时的味道了。

  这是鸣仗仪式,唐代天子正衙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宋之后,随着日朝制度罢废,赵官家们不再坐衙,鸣杖礼自然也就没有了。

  但元丰改制的时候,又将其复活。

  不过,依旧很少使用。

  一般只有每年文德殿的正旦大朝,才会启用全套的鸣杖礼。

  那是一個很恐怖的规模。

  单单是作为绛引幡的旗帜,就需要数百面,分为五个不同的仪仗队伍。

  最少都需要一千多名禁军来组成鸣仗仪式。

  所以,现在用在这里的,只是一个小型的鸣杖仪式,只有两百多人,几十面黄旄大仗。

  这是皇城司为了讨好太皇太后,刻意安排的环节。

  不得不说,鸣杖礼确实很帅!

  赵煦一路向前拾级而上。

  那一面面绛引幡随着他的前进而不断升起、落下。

  仪式感和氛围,顿时拉满,让走在其中的赵煦,肾上腺素加快分泌,整个人都有点亢奋,颇有种朕已手握日月乾坤,随时可以踏遍万里山河的感觉。

  这也难怪,历史上的赵佶,会在掌权后,迫不及待的恢复全套的鸣杖礼,然后超级加倍——变成了一个需要五千多人的超级仪式!

  ……

首节 上一节 800/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