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700节

  直到回到家里,他整个人还是懵逼的。

  他的妻儿出来迎接他,他都是心不在焉,一副魂魄在外的模样。

  这就让他的家人都着急了。

  赶忙把他迎入内宅,然后其妻子李氏就急切的问道:“官人,今日面圣,究竟如何?”

  “官家可曾降下德音?”

  这是贾家的生态——全家族都是官迷。

  贾昌朝、贾昌衡兄弟传下来的毛病。

  整个家族,都很想进步!

  奈何,祖先留下的坑太大,名声太差。

  所以,尽管贾家分别押注新旧两党,但在新旧两党里都不受待见。

  两边每次打起来,总有一个贾家人受伤,沦为炮灰。

  十多年下来,曾经鼎盛的贾家,现在在汴京官场上就剩下贾种民这一根独苗了。

  就这,还是因为贾种民运气好,加上跟对了人——贾种民,一直是和章惇混的。

  而章惇很讲义气,多次出手,保住了他。

  可现在,章惇已经南下,短时间大概无法回朝。

  贾种民这根贾家的独苗,眼看着就可能被人围攻,随时可能被贬出京。

  自然全家都很关心这次面圣的结果。

  所以,在贾种民的院子里,现在不仅仅是他的妻儿都来了。

  就连其他在京的族人都来关心了。

  不关心不行——贾种民再被贬,那么,这些人也在汴京留不了,都得回老家读书,去卷同乡了。

  老家真定的科举,虽然不如江西、福建那么卷。

  但也不是好考的。

  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不像开封府,直接给人架了一座可以通行马车的石桥!

  贾种民抬起头,猛然看到自己面前围起来的那些人。

  他这才终于找回自己的魂魄,皱起眉头:“都围在这里作甚?”

  “还不快回去读书!”

  被他这么一说,那些族人后辈,才悻悻的拱手告罪。

  打发走这些闲散人等,贾种民看着自己妻儿关切的神色,这才正色道:“当今官家重英才,知人善用……”

  “吾蒙官家亲拔,用为驱策之臣,使为前驱之吏,已是感恩戴德!”

  妻儿大喜!

  这是升官了啊!

  贾种民紧紧捂着自己胸口的小册子,长长的吁出一口气,骄傲的道:“吾蒙官家信重,已用为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公事录事街道,兼任提举街道司!”

  妻子顿时欢天喜地,儿女们也都欢呼起来。

  “且住!”贾种民赶紧提醒他们:“自当低调,低调,不可生事!”

  “诏书还未下来呢!!”

  还有都堂宰执、中书舍人、给事中这三关要过!

  虽然,都堂宰执、中书舍人、给事中,都不太可能在现在这样的局势下,驳回天子亲自做的人事安排——何况,还是天子亲领的开封府事务。

  但万一呢?

  贾家的名声本来就很差,他贾种民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现在就庆贺,万一被人盯上怎么办?

  还是得低调!

  “诺!”妻儿们立刻收敛起来,他们也晓得轻重。

  当天晚上,贾种民把自己一个人关在书房里,仔细的一个字一个字的看着、品味着那本御赐册子上的内容。

  他越看越兴奋,也越看越敢动。

  他甚至生出了一种:吾遇官家,有如诸葛武侯之遇昭烈!

  为什么?

  这上面的东西,都写到他心坎里去了。

  而且,好多东西,就如同太阳一样,照耀着他的内心,让他顿生出一种:这也可以的念头。

  偏生,贾种民知道,这是可行的。

  而且,因为指挥他办事的是天子。

  所以……

  都可以做也都可以办!

  不需要怕阻力,也无须担心有人使坏!

  吾奉皇命,百无禁忌!

  即使有宵小阻拦,也可以践踏之!碾压之!

  何况,册子上给他暗示了。

  汴京外戚、勋臣,都会配合他的工作。

  高家、向家、杨家、刘家、王家、郭家以及殿帅、管军们家里都会大开方便之门。

  这些外戚贵族顶级武臣,都支持了。

  剩下的人,就只是阿猫阿狗。

  谁阻拦,谁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都是政绩啊!”贾种民,只恨不得明天就走马上任,让汴京人看看他的厉害!

  “官家真能点石成金?”贾种民看完自己的小册子,将之收起来,贴身藏到胸口,打算以后日夜不让其离身了。

  这可是进步的神书!

  只要依着指挥行事,政绩不是问题!

  所以……

  “广西难道还能自己长金子?”

  仔细想想,贾种民感觉很有可能。

  因为官家给他的那些指挥,就很有几分,能让汴京城自己长金子,然后别人还得谢谢朝廷的样子。

  所以,现在贾种民很好奇。

  广西那穷山僻壤,山路十八弯的地方,到底是怎么自己长金子的?

  “章相公回朝,吾得去问问才是……”

  真要是广西能长出金子来,那他就得安排安排,准备准备,运作几个族人过去趁着天下人还没有发觉,提前抢占萝卜坑。

第515章 战胜恐惧最好的办法是(新年快乐)

  贾种民的任命流程,走的很快。

  不过三天,正式的任命敕书,就走完了东西两府的全部流程,并送到了入内内侍省。

  旋即,入内内侍省当值的押班刘有方,便指派了一个小黄毛,前去宣读诏书。

  贾种民,得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走马上任。

  整个过程无比丝毫,御史台甚至都没有反应过来。

  啪的一声,贾种民这个‘奸邪小人’,就已经混进了天子亲预的‘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公事’,成为了‘录事街道’。

  程颐、苏辙、孙觉这样的清流,在反应过来后,都有些恶心,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这符合祖制。

  大小相制,异论相搅!

  而经筵官群体里,那些政治嗅觉比较灵敏的人,甚至开始做准备了。

  准备着未来,经筵官群体里,被塞一两个新党大臣。

  原因很简单。

  现在,集英殿里主讲、次讲和辅讲的经筵官们,在邓润甫被拜执政后,就已经没有了可堪主讲的新党大臣了——执政,自当忙于国事。

  集英殿讲经,一個月能去一次就不错了。

  于是,集英殿上,旧党大臣完成了清一色。

  这根本不符合大宋祖制。

  没有任何势力,可以在皇帝身边做到清一色。

  所以,掺沙子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也是朝野都默认的事情。

  不这么做的话,反而不正常,还得小心将来被拉清单——赵官家们的心脏,从来敏感且多疑。

  一件小事情,都可能被他们无限放大。

  典型的例子,就是真庙签完澶渊之盟,得意洋洋,对寇莱公(寇准)也一度非常信任。

  然而,奸相王钦若,却在这个时候瞅准时机说了一句话:官家,您听说过‘孤注一掷’吗?

  寇莱公在澶州做下的功业,就被这么一句轻飘飘的话,完全抵消!

  甚至,从此备受猜忌!

  这就是赵官家!

  而且,不是一代人如此,应该是代代如此!

  哪怕是那位以‘仁厚’闻名的仁庙,也是如此。

  不信,可以去翻翻国史。

  看看赵官家们,是不是都是如此?

  当今会例外吗?

首节 上一节 700/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