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286节

  韩绛、吕公著更是千叮咛万嘱咐,希望章惇等人不负使命。

  河北、河东可是大宋经济的命脉之一。

  若是决堤,光是赈灾,就得花掉几百万贯。

  更麻烦的是——熙宁十年黄河决于曹村埽堤,一度夺淮入海,黄河的泥沙,将淮河流域的水道堵塞了好几条。

  那可是花了无数财帛,才好不容易消弭下来的大灾!

  再来一次夺淮入海,汴京每年八百万石的漕粮恐怕就要难以维系了。

  没了漕粮,汴京百万之众,就得饿肚子。

  搞不好,还得学大唐,天子带着群臣跑路洛阳就食……

  那就太丢人了!

  章惇等人,当然也知道事情重大。

  大名府和河北那边,连降暴雨,水位正在迅速暴涨中。

  堤岸随时可能出问题。

  他们每一个人肩膀上,现在都肩负着数十万人的身家性命。

  没有人敢懈怠,陛辞后不做修整,直接在苗授率领的上四军护卫下,前往河北。

  两宫带着赵煦,亲自将他们送出宣德门。

  回到大内,两宫看着宫外阴沉的天气,也都叹了口气,然后就各自回去,到了寝殿的佛龛前念经祈福去了。

  这也是她们唯一能做的事情了。

  人事已经尽力,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

  注:埽堤,一种用树枝、石头、沙土捆绑在一起的用于堵塞决口的工具。

  北宋沿着黄河滑州、檀州以及大名府河段,设立了数十个埽堤,来应对最危险的情况。

  但然并卵……

  沙包这种近现代的东西,肯定比原始的树木捆着石头好用。至少关键时刻应该能发挥作用。

  注2:熙宁四年、熙宁十年,黄河两次决堤,特别是熙宁十年内黄口决堤,让一部分黄河水冲入淮河,泥沙堰塞了好多淮河水道。

  苏州都受到了影响!

  苏轼破口大骂:汝以有限之才,兴必不可成之事,驱无辜之民,置之必死之地……

  当时王安石已经罢相一年,说的是谁,不言而喻。

  注3:北宋治理黄河,唯一还能用的办法,就是稳住东流道,北流道随便他摆动。

  只要东流道没有断绝,北流的水量和泥沙都会分流。

  这也是主角要花那么多钱的原因。

  注4:汴京城粮食无法自给,只能依靠漕粮。

  每年八百万石的漕运额度,大半都是粮食。

  这是汴京城的生命线!

  注5:此时三易回河,只进行两次,最后一次是北宋灭亡,掘开滑州大堤,整个淮河打出GG。

  PS:北宋在黄河改道后,就一直有很多人想让黄河回到故道,因为他们觉得故道最好,最安全。

  两议回河,都有着这方面的考虑。

  但那是不可能的。

248.第236章 刺激经济

  248.

  2023-09-07

  午后,汴京城也开始下起了磅礴大雨。

  丝丝凉意,也因此沁入大街小巷。

  王贺举着油纸伞,匆匆步入主家的家宅。

  作为整个汴京城,麻绳供应量最多的商贾,王贺从来都不只为他自己赚钱。

  他后面还有主家,而他的主家乃是大宋外戚,当今天子的亲姨夫!

  不是王诜那样自己给自己掘坟墓的蠢货。

  而是和公主感情极为亲密的驸马都尉、晋州观察使王师约。

  如今,公主虽然不幸薨逝。

  但天子推恩甚重!

  公主二子皆从重加恩,十来岁就已经遥郡了。

  驸马都尉更是在数月中,三遣其使慰问。

  赏赐的金银器物,足足有十几件。

  故而,王家虽然不如高家、向家那样显眼,但也是汴京城中少有的奢遮人家。

  王贺进了主家后宅的时候,王师约正在点茶。

  乳白色的茶汤,浮在茶盏上。

  随着茶汤转动,昂贵的建盏盏壁上,七彩的涟漪随着茶汤流动。

  “主公……”王贺来到王师约面前,恭恭敬敬的行了仆人之礼。

  “有事吗?”王师约没有抬头,只是问着。

  王贺是他家的世仆。

  世仆和主家之间的关系,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开封府贴了告示,公开征购大量麻袋……”

  “要求结实、可靠、量大……不限数量……”

  “哦?”王师约抿了一口自己亲自煮好的茶汤,感受着醇厚的口感和悠长的回味,慢慢闭上眼睛,问道:“是有什么问题?”

  王贺答道:“此事据说是官家亲自下的旨意……”

  “又是前所未有之事……”

  过去,像这样的征购商品,哪里需要开封府贴告示?

  市易务直接就给商贾摊派了。

  限定价格,限定时间,限定数量。

  回头市易务的人,给上面报一个溢价,简简单单就把钱揣进了兜里。

  这还是因为在天子脚下。

  若是到了洛阳、京兆府、杭州、扬州。

  官府要的东西,那就真是随便市易务的官员开价了。

  哪怕想打官司,都没有人敢受理。

  王师约放下茶盏,看向王贺,道:“钱财,不过身外之物!”

  “何况,当今天子重亲情……”

  “天子既下了旨意,汝就要积极参与……”

  “当然了……”王师约道:“若是没得好处那就稍微做点事情,交个差吧……”

  王贺拜道:“回禀主公,并非没有好处……”

  “而是好处太多,小人害怕!”

  “嗯?”

  “天子旨意,以一匹绢易粗麻袋六十个,或者一贯钱二十个……”

  “这样算,一个麻袋就是三十三文了……”

  “哪怕要求高,一个麻袋也起码能赚十几文……”

  “若没得良心……起码赚20文……”

  王师约听完,惊讶了一声:“这么宽松吗?”

  王贺点点头。

  “那还不赶紧去编麻袋!”

  一个赚十文,十万个就是一百万钱!

  差不多两千贯了!

  这是天上掉下来的财路啊。

  “可万一……最后有司不给钱,或者在中间截留呢?”这就是王贺担心的地方。

  中下层官员吃拿卡要也不是第一天了。

  “放心去做!”王师约道:“谁敢我王家的钱?活的不耐烦了?”

  当今天子,可是最重亲情的。

  “诺……”王贺得了王师约的承诺,当即欢天喜地的叩拜起来。

  但随后,他又有了问题。

  “可是,人手怎么办?”王贺问道:“开封府征集的紧,家里的匠人才百来人……”

  “就算日夜不休的编造麻袋,一天也只能千来个……”

  王师约听着,慢慢的有了神色。

  “这倒是个问题……”他站起身来,踱了两步:“但这汴京城里,还怕找不到人吗?”

  “特别是那些浑家……”

  “给她们八十钱一天的工钱……不……”王师约想起绫锦院的工匠:“发下话去,王家麻绳作坊招工……”

  “编一个麻袋,就给五钱……”

  “若有抵押,可以带着麻绳回家去编……”

  大宋绫锦院、织造院,就是用的这个法子来提高效率。

  按照织造的布帛、刺绣的数量和质量给工钱。

  这是熙宁以后的改革成果。

首节 上一节 286/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