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代留过学 第122节

  更被鸠占鹊巢,王位、大宋旌节,现在都应该已经被阿里骨拿到手里了。

  可怜呐!

  不过,大宋手中,还有着一张牌。

  只是,赵煦明白,无论是向太后还是太皇太后都不会打。

  这张牌就是赵思忠、赵醇忠兄弟。

  他们流着角厮罗的嫡脉之血!

  是吐蕃赞普毋庸置疑的血脉,也是青唐西蕃最合法的继承人——董毡已死,血脉被阿里骨斩杀殆尽。

  唯一活着的角厮罗子孙,就剩下当年王韶开边时,招降的这些角厮罗子孙了。

  “还是得等阿里骨跳反,才有机会出这张牌……”

  “可那个时候,赵思忠已经死了,剩下一个赵醇忠恐怕孤立无援啊……”

  赵煦转动着眼球。

  他忽然想起了一个办法。

  就是,向太后可能不会同意。

  但他还是打算试一试!

  他是天子,为国捐躯,理所应当!

  假如啊假如说,他娶几个赵思忠、赵醇忠兄弟的孙女为妃嫔。

  那她们生下的孩子,就天然具备了吐蕃赞普和汉家阿舅的血脉和统治西蕃各族的合法性。

  在畏服贵种的西蕃部族眼中,这是释迦摩尼下凡了。

  隔日,癸酉(初十)。

  驾部员外郎贾种民上奏:臣奉旨督办堤岸司扑买,依旨意,已将汴京城城外,汴河西诸堆垛场、场务、库房扑买已毕,得钱三十二万七千八百贯,乞送左藏。

  随上奏而来的,是一份份已经签好的契书和相关公文。

  于是,命下有司核定,然后才许押送左藏。

  赵煦得知此事时,刚刚吃了早膳。

  “三十二万贯,这贾种民还算得力!”他轻声评论着。

  至少,比他上上辈子要好。

  上上辈子,汴河堤岸司是直接罢废不管,任由民间自行处置。

  于是,全部落到了那些勋贵手中。

  大宋不仅仅一毛钱好处没捞到,还沾了一身腥。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赵煦亲政,才能那么轻松的将堤岸司所属的一切财产完全收回。

  现在,既然扑买了,那就得尊重契约,至少扑买租期内,不能随便回收。

  同日,中书省奏请,以市易法既罢,请两宫恩典,派员清点市易务以来,天下城郭户所积欠之市易务贷款、利息。

  请以形势户免息七分,户等财产三千贯以上,免息五分,三千贯以下免息三分为条例,并乞宽限至本年十二月,请令有司张榜公示,晓瑜人户以闻。

  这同样是一个带着韩绛个人风格的奏请。

  做了几十年的官,在历任地方十余年,韩绛太清楚,地方上特别是城市里的城郭户的情况了。

  三千贯,就是一条划分城郭户财产的分水线(当然是大城市)。

  三千贯以上,属于小有积蓄,在城市中也有自己产业的手工业主、作坊主或者坐商。

  三千贯以下,则还属于积累阶段,暂时还在打拼的阶级。

  可能地方情况不同,经济不同,有所差异。

  但不会差的过于离谱。

  奏上,两宫答曰:可。

  乃命中书侍郎李清臣,会同监察御史刘拯、兵部员外郎杜常、太府少卿宋彭年督办。

  向太后把这个奏疏拿给赵煦看,赵煦看完也在心中赞道:“韩子华,真是能吏!”

  就市易法的处置上来看,比赵煦上上辈子那位太母在司马光建议下的处置办法好得多——请以大姓利息七分,小姓全免,限期一月完成。

  浓浓的司马牛风格。

  直接把城郭户和乡村户对等起来。

  将人数多寡而不是财产多寡作为划分标准!

  尤其是那个限期一月,让很多人破防。

  包括同属于旧党的不少大臣。

  可人家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而韩绛上任,靠着这两次德音下降,加上堤岸司扑买带来的红利。

  赵煦感觉,起码半年内,他的施政权威,应该是稳定的。

  至于为什么是半年?

  因为半年以后,司马光、吕公著肯定在都堂上会师了。

  不过,当着向太后赵煦没有任何表示,只是装着认真学习、仔细识读的样子,不时的和向太后请教着其中的一些问题。

108.第104章 文彦博的算计

  108.

  2023-07-30

  元丰八年四月已亥(十二日)。

  赵煦刚刚吃了早膳,依旧是一小碗调配好的牛奶,两个鸡蛋、一个包子。

  向太后就拿着一道拟好的,将要明发天下的诏书来给赵煦看。

  “这是月前,司马公上书言乞开言路,母后和太皇太后命有司商议了二十日才终于拿出来的方案……”向太后慈爱的和赵煦说着:“六哥好好看看,也好好学学!”

  赵煦点点头,将草制的熟状,拿在面前,认真的看了几遍。

  其实,赵煦在接过来的第一时间,就已经知道,这东西是谁的手笔了?

  章惇章子厚!

  不仅仅因为这熟状上的文字,堂堂正正,一言一语都说的冠冕堂皇。

  实则每一句话,都埋着伏笔,藏着玄机。

  这是典型的章惇文案!

  赵煦太熟悉了!

  也是因为,这份明发天下的诏书,在赵煦的上上辈子,曾掀起过轩然大波。

  司马牛的称呼,就是因为这份诏书,而第一次响彻在汴京城中。

  “写的真好!”赵煦放下熟状:“儿虽有些看不懂的地方,也有些读不懂之处……”

  “但,儿以为,大体古之圣王,求开言路,也当是如此吧?”

  向太后满意的点点头:“我儿说的不错!”

  “此诏书文字,不愧是都堂诸位执政,讨论二三十日的精华!”

  “吾问了邓学士,邓学士也言,国家故事,求开言路,素来如此!”

  这是事实!

  奈何,遇到的是司马光。

  只要司马光看到这份诏书,他立刻就会跳起来!

  不顾一切的将它顶回去!

  为什么?

  因为在这份诏书,虽然保证:任何人都可以上书,朕将虚心接受天下人的意见,假若说得对的,对国家社稷有贡献的,朕不吝高官厚禄,哪怕说错了,朕也绝不怪罪!

  可是,后半段却话锋一转表示:倘若有人不怀好意,不合本分的上书,或者对国家政策、国家法令进行造谣式攻击的,或者只是迎合朝廷已经颁布的命令,而不在实际中总结经验,或是观望朝廷风气,希望从中获利或者迎合流俗之人的想法来博取名声的……以上六种行为,一旦查实,朝廷就会惩罚。

  这诏书有问题吗?

  没有,但司马光觉得,这不对!

  你要让人说话,怎么还能限制别人说话的语气和内容?

  所以,坚决的将这份诏书顶了回去。

  而讽刺的是,后来司马光执意罢废青苗法、免役法。

  有个地方上叫张行的小官,根据司马光的求直言诏书,上书谈及罢废青苗法特别是免役法的坏处。

  他说,免役法被罢后,现在下等户每年要交的钱是过去几年的钱,有些时候甚至是几十年的钱,和司马相公所说的免役法被罢后,只有上等户可能会受损的情况完全相反。

  所以他请求朝廷重新考虑。

  然后……

  我们在求直言和你有什么关系?

  台谏对那个小官疯狂攻击,甚至有人喊出了‘贬篡岭南’的话。

  于是,朝廷命令这个小官的上司对他严加训诫。

  他就再也不敢说话了!

  类似的例子元祐时代,比比皆是。

  ……

  这一日的司马光,已经在洛阳城里,将自己的行囊、书册、官服还有其他必要的行礼,都已经收拾好了。

  从陈州来洛阳接他上任的公吏们,也已经到了洛阳城,恭恭敬敬的递了请求司马相公赴任陈州,抚育一方百姓的文书。

  司马光望向汴京方向,和前来送行的邵伯温忧心忡忡的说道:“自韩子华履任右仆射前后,虽然天子推恩百姓,两宫屡下德音,已罢废市易法,将堤岸司归之于民,又以京东保马法害民罢之……诸榷法也都在谈及罢废……”

  “但韩子华这个人,有着私心,他还是舍不得免役法、免行法、农田水利法,甚至连青苗法、保甲法这样的恶法也可能保留!”

  “为了一己私利,而不顾苍生!”

  “韩子华日后难免,又是一个王介甫!”

  邵伯温看着司马光的神色,道:“相公不必忧心,韩子华年已七十,又能在都堂几日?”

  “一年半载后,就要求去!且容他在都堂上风光几日吧!”

  司马光点点头。

首节 上一节 122/10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