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41节

人都喜欢被奉承,卫桃自然也不离开,一瞬间就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智持便是“平阳”的邑宰,对于管辖地出现了贵人由衷感到欢喜。

怎么说呢?哪个地方官不喜欢自己的管辖地出人才,仅是一个教化之功都能在履历上添加重重的一笔。

“宅院已布置妥当,仆众亦已到位。大夫先行归家,抑或随持查阅田亩?”智持问道。

卫桃的视线从围观群众移动到智持身上,说道:“先看田亩。”,说完,吩咐随从给围观群众撒币,再拿出之前准备的一些食物进行分享。

自己的命运得到改变,满心欢喜之下与人分享,之前可能没有一套分享的手段,后来在原国就有了。

看看智瑶给每一位升官进爵的人都准备了什么,其余先不提,其中就有一想钱币。

智瑶当然想要制定货币政策,奈何有太多的缺陷,比如铜、银、金都不足够,哪怕建立了成熟的货币体系,执行起来会面临的麻烦简直不要太多。

当前的交易,基本就是一种以物易物,用到货币的次数反而极少。

原国已经开始在使用恶金代替美金,怎么都能囤积更多的铜储备,铜、银、金的递进货币政策或许暂时不适合,先行加强货币概念的事情,怎么都要着手进行了吧?

因此,初期升官进爵的人,他们都被暗示回到家乡大肆撒币,慢慢变成了一种分享快乐的习俗。

至于说携带食物分享?这种习惯从远古就存在了。

卫桃在智持的帮助下辨认了属于自己名下的田亩,一共三千余亩,分散在“平阳”郊外的五个位置。

“若大夫在外地有亲族,可使之迁徙而来;若需隶,每年可事先告知官衙。”

出身极低的卫桃压根没有相同血缘的亲族,同时并未成亲也就没有妻子的娘家人。

当前只要地位高,基本会有一些名下的奴隶。

必须知道的一点是,奴隶与仆从不同。

奴隶与牲口无异,用来干各种各样的粗活,待遇方面只能说能活着就好。

仆从的地位虽然低下,他们的作用是工具人,一样被生杀予夺,待遇却是绝对比奴隶好。

卫桃当然有名下的奴隶,先后几次升官进爵累积了三十多奴隶,数量并不足够支撑三千亩地生产的所需人手。

所以了,智持讲那些话也就是涉及到原国的一个制度,国家有官署奴隶,私人可以向公家租用奴隶干活。

“有劳邑宰。”卫桃志得意满却没有失智,该客气的地方,礼数不能缺。

事实上,他们这种刚刚改变自身命运的人,更是会极力表现出涵养,一切向着老牌贵族的做派看齐。

后面,卫桃被领到自己位于城中的宅院,一圈看下来除了满意还是满意。

原国延续了周礼的一部分制度,包括什么身份地位拥有哪些特权,社会阶级不够严禁逾越,其中就涵盖什么爵位住多大的房子这一条。

成为中大夫的卫桃,他够资格拥有一座占地约在二十亩的宅院,并且还有了立阁的资格。

什么是阁?简单说就是超过两层的建筑物,一般是两层或三层。

城池之中占地二十亩不能算小了,能够搭建用以居住的房屋之外,一些其余用途的建筑物也能出现,留下地皮设立用来锻炼的院子,空出一些地方种菜或养家禽。

卫桃没有等智持离开就召集一众仆从。

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及早一一过眼,碰上有看不顺眼的仆从,趁智持在场赶紧提出更换的请求。

作为一应流程的安排者,智持才不会傻到去故意恶心一名刚刚升官进爵的人。

别看智持是智氏,智氏是一个传承悠久且族人众多的家族,不是每一个智氏的成员都过得舒心如意,他们之中并不会缺少想进步的人。

背景摆在那里,拼出身之外,还要有建立功劳的机会,大多数功劳不是说出现就出现,可不就涉及到需要有足够广的人脉了吗?

更换仆从这种一句话的小事,智持跟卫桃无冤无仇,用得着拒绝吗?

没有成年之前,卫桃最大的愿望就是平时不用害怕其余野人或来自谁的袭击,有一间能够遮风挡雨的屋子;卫国被智氏兼并之后,卫桃的愿望变成父亲名下能够有一块可以耕作的土地;成年之余,卫桃的新愿望变成可以加入军队,用自己的努力去成为人上人。

现在,实现成为人上人的卫桃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待在庭院里面听着虫鸣声,看着满布星辰的天空,寻找下一个人生的目标。

“我要娶贵族女,不是新贵族,要老牌贵族!”

如果不是原国购买书籍不难,新晋的贵族应该会急切想要加深家的底蕴,也就是收集一些知识的载体。

娶老婆?这件事情卫桃在隔天发现不用自己去操心了。

在卫桃荣归故里的第二天,好几个家族派来人员,问询婚姻情况,再一一表达出共结连理的意愿。

这是在干什么?无非就是老牌贵族无法阻止智瑶颁布什么国策,从排斥新贵族,到想用联姻的方式加深自己家族的底蕴。

陷入幸福烦恼的卫桃选来选去,属于原卫国的老牌贵族一个没看上,挑中了晋地的程氏。

程氏?就是智氏小宗之一的程氏啊。

“出生在原国,娶姬姓的女人,两大美事!”卫桃简直是满意得不能再满意了。

那个“出生在原国”是近几年才有的说法,原因当然是在原国靠努力可以改变自身命运被传播开,大批大批的人离开故乡,成群结伙投奔原国。

这种大规模自发迁徙的事情在历史上只发生过一次,原版历史上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向天下人公布“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吸引了各国的黎庶纷纷投奔秦国。

当前的黎庶投奔原国一样会被安排耕作的土地,只不过土地不属于他们名下,劳动只能保留五成。

以为收税很重?那是不知道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一度达到十税七,平时保持的是十税四。这还是有讲究的收税方式,六国发生惨无人道的事情更多,比如根本不给百姓留下口粮,全部征收得干干净净。

为了分享喜悦,卫桃想到了在军中听到的一些例子,决定在宅院和街道办流水席,不计较身份谁都能来吃。而这又是原国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了。

大家本来就在官府的宣传中知道有一位依靠军功加官进爵的卫桃,感到羡慕的同时,一些被撒币的人称赞,后来前去吃流水席的人更是不好意思讲什么坏话。

不止卫桃的口碑建立了起来,有了他在这一片区域充当榜样,不知道让多少人有了更直观的奋斗目标……

第479章 不为天子,当做人皇

“君上,如今‘新郑’仅剩一郭,往内便为宫城。敌军故作顽抗,楚、宋、越联军复来,亦难逃败亡。”

又到了一年的秋季,历经两年多的“新郑之战”已经来到了最关键的时刻。

作为中原第一城的“新郑”在原军的攻打之下,花费了将近半年的时间才攻占外围的城墙,打到了“新郑”筑城之初的首道城墙,拿下之后就是展开对宫城的攻打了。

为了将战事推进到当前阶段,原军不止屡次与楚军在旷野展开会战,与宋军、越军也已经交手多次。

“敌军已有决死之志,诸位不可大意。”智瑶说道。

原军每攻下一道城墙就会劝降郑国君臣一次,一次次都是遭到了拒绝。

自楚军撤兵回国,宋军与越军不战而退,时间也已经过去了半年。

一个月前,楚国、宋国和越国再次组成联军,他们屯兵在宋国的“雍丘”之后,派出使节谒见智瑶讲了无数的道理,请求原军从“新郑”撤兵。

那个举动看似搞笑,其实就是留有春秋的遗风,说是搞笑只因为时代已经变了。

尤其是宋君栾表示愿意居中调和,请求智瑶在郑国付出足够大的代价之后撤兵,同时表示楚国、越国、宋国和郑国不再与原国为敌。

如果智瑶答应了宋君栾的提议,除了依旧是走称霸的路线之外,以现代人的思维会让历时两年的战争变成了过家家。

其实“过家家”是现代人的理解,以当时人们的看法叫仁义,也被称为“君子之战”。

智瑶只要答应下来,等于原国瞬间就能达成称霸的成就,不出意外在未来的数年时间内,郑国、宋国、越国……乃至于楚国都会对原国表示出服从,只是维持的时间绝对不会太久,必然迎来新的纷争。

问题是很多人想成为天下霸主,独独智瑶想要完成改朝换代。

智瑶为了想要达成目标,不止压制了韩氏对周王室的支援,甚至在天使出现并求援之后,表示原国暂时对周王室的惨况有心无力。

所以,不止郑国地界内一再爆发激战,周王室境内已经被楚军肆虐得不成样子,尤其楚军已经在攻打“洛邑”了。

当前阶段,仍旧负责攻打“新郑”的原军有八万,另有七万移动向宋国的边境与宋、越、楚联军对峙。

在攻打“新郑”的这些日子,原军死伤近万,报废的攻城器械数以百计,即将完成最后一个步骤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放弃呢?

此时,智瑶与众臣位于城墙之上,一边开会一边看着抛石车、床弩和弓弩部队向敌军发射。

一些抛石车和很多床弩被假设在城墙之上,一发发石弹以及弩箭被投放到城中。

如飞蝗一般的箭矢在一段又一段的梆子声中升空,飞了一小会之后落下。

各种东西在飞,使得场面看上去极其浩大!

在地面,仅是这一个方位,数千原军列阵以待,攻城塔和云梯在牛的拉动下上前,攻城车则是人力推动着向城门而去。而列阵以待的原军士兵,他们之中的一些人合力扛着梯子,只待一声令下会冲上去攀城。

因为原军的各种远程武器投放覆盖的关系,位于城墙段上的郑军数量并不太多,更多的郑军藏在城墙后方,他们会在原军停止远程武器投放派兵攻城之时,再上城墙与原军士兵展开肉搏。

战争打到如今的阶段,郑军不止数量下降到不足两万,身体和精神状态也是相当糟糕。

郑国君臣要感谢时代的特殊性,当前的人更加忠贞,并且习惯服从于上级,要是换作其余的时代,不是会出现将领反叛,便是士兵自行崩溃了。

没有沦陷的“新郑”区域内,其实还有一支楚军……,或者也不能称之为楚军,他们是宗楼为首的一支武装力量。

之所以不那么确定到底还算不算是楚军,主要是宗楼已经不想再去楚国,早先想要投奔越国,后来则是犹豫要不要奔赴原国。

宗楼会出现犹豫的道理很简单,他们已经没有了突围的可能性,要么在守卫“新郑”的过程中战死,不然就是战败被俘。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可能性,宗楼等了很久一直没有等来原国的劝降使者或是书信,随时都能原地跳反的条件下一直蛰伏着。

一阵阵的撞击声传入了很多人的耳朵里。

那是原军的攻城车已经推到城门位置,使用撞门锤正在撞击城门。

城墙之上有郑军士兵冒死扛起石头往下砸,奈何攻城车的顶上有防护装置,砸下去的石头与盾牌发生碰撞,发出一声沉闷声响就滚落到旁边去了。

攻城车自带护顶,形状为一种容易卸物的三角结构,之所以后来会再加护盾牌以及一层蒙皮的原因是,郑军学会了播撒火油再射出火箭。

看某些城墙段,一些郑军士兵保护着一团团带有金属钩的绳索,他们是在等着原军的攻城塔被推上来,到了合适的距离再抛出带钩绳索,勾住攻城塔就该尝试拉着倾倒了。

有矛就有盾的道理一直是那样,郑军吃了教训总会想方设法反制,一些新的守城用具也就会被发明出来。

如果郑军吃了一次次的教训仍旧不思反制手段,他们简直不配当灵长之首的人了。

所以,原军的攻城车一次次撞击可算将门给撞烂,往里一看城门洞竟然被堵死了!

甚么情况?

一般的守军不会轻易将城门洞给堵死,不止是堵死等于放弃了反攻,还是将自己完全置于死地。

现在郑军竟然将城门给堵死了?如果所有的城门都被堵死,摆明郑国君臣就是想要与城池共存亡了啊!

接到汇报的智瑶一时无语。

攻城的话,能够从城门攻进去当然最好,要不然攻占某些城墙段,怎么下去依旧是一个问题。

城池的防御设施从来就是防外不防內,换作原军没有占据太大优势,有足够的信心扛住郑军的反击,一应攻城器械其实并不适合拉进城中再吊上城墙,理由是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城墙很容易被守军夺回去。

事实上,很多攻城部队明明占领了一些城墙段,碍于城墙防外不防內的设计,城墙段的控制权很容易就被守军给夺了回去。

“君上,下令抛油罐罢。”司马穰苴建议道。

抛石车能投掷石块,凭什么不能投掷其它东西呢?

智瑶一直以来都在保持克制,使用常规手段进行攻城。

为什么那么说?如果原军使用抛石车投掷火油罐再以任何手段引燃,乃至于收集尸体不断抛进去,等等的攻城方式,它们就叫非常规手段。

越来越多的大臣出声,附议了司马穰苴的意见。

“郑军负隅顽抗,理当遭受天谴!”智徐吾说了一句神神道道的话。

天谴?其实还不是人为,要命的是人总爱给自己的行为附上另外的意思。

智瑶早就拿定主意,完成天下一统之后,不会学习姬周当老天的儿子。

倒不是封建迷信要不得什么的。

可是去除迷信真的能够更容易走上科学进化道路,关于这个论断早就被证实了。

首节 上一节 341/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