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300节

在一方有所顾忌而束手束脚,另一方想要拼命来换取活命时,可以想象会出现什么状况。

现在,联军以楚君章为矛头,缓慢但是坚定地向前推进,实际指挥作战的程朔不得不投入增援,防止楚君章真的突围成功。

“君上,若是楚君成功突围,余下诸侯无甚紧要也。”程朔特地找到了智瑶说明情况。

并非看不起其他诸侯,除了越君勾践以及郑君易之外,其他诸侯确实是没有被人看得起的资格。

范蠡说道:“楚国虽乱,楚君无有昏庸之举也。”

楚国衰败的锅真不能让楚君章来背,应该负责任的是楚昭王以及其余楚国国君。

楚昭王这一代?楚国被吴国摁在地上爆锤,不止对外显得越加无力,对内的威慑也是一落千丈,才有了楚君章继位之后面临的险峻形势。

应该说楚君章还是一名非常不错的君主,对内能够团结多数人,对外也愿意服软,才有了楚国即将复兴的迹象。

如果不是白公胜太莽,以武力的形式来剪除不服,其实楚君章更想用软刀子将那些割据地方的贵族给玩死。(历史上也被办成了)

那么,范蠡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很明显的提示了,一定不能让楚君章成功突围,要不然历经过这种险情的楚君章,未来必定会性格更加坚韧,并且明白最大的敌人是原国。

智瑶盯着范蠡看了一小会,下令道:“楚君有德,上天必佑之,箭阵无需忌讳。”

换句说话,楚君章要是中箭乃至于被射死,一定是德行不足以让老天护佑。

如果老天不护佑楚君章,怎么能怪射箭的原军,是吧?

智瑶之所以会在下令前盯着范蠡看,思考的是范蠡到底什么成份。

他们身边有史官,会如实记载一应对话。

所以是,楚君章出现什么不测,范蠡少不了承担相应责任。

范蠡当然知道有史官在旁记录,心想:“我从楚国到越国给勾践效力,又从越国跑来投效原国,怎么可能让原君瑶没有疑虑?想在原国有所发展,乃至于飞黄腾达,仅是依靠能力绝不足够,需要先让原君瑶心里的疑虑解除啊!”

留在越国,勾践一定会杀了范蠡。

因此范蠡很识相地先跑了。

跑出越国?吴国的残余不会放过范蠡,乃至于楚国那边都可能追杀,失去了文种的庇护,楚国令尹又是白公胜,范蠡想活命只能到原国了啊!

什么原因?当然是只有原国才有足够实力庇护范蠡,想得到原国的庇护,少不得为原国出力,道理不是那么难以理解的。

至于越国、吴国和楚国为什么会有人想杀死范蠡,谁让勾践复仇的那个阶段是范蠡在负责越国的内政,以及作为一些阴谋诡计的提供者和部署者。

参与了一些事情,那些事情还不光彩,想得到一个善终,真心不是那么容易。(历史上范蠡归隐之后,彻底消失了。到底有没有安享晚年,属于未知)

得到智瑶命令的箭阵指挥官,他们尽管还是心有顾忌,有明确命令则是只能执行。

原军一直没有射箭?楚君章多少感概原军还讲点“道理”的,以为突围有望时,抬头一看箭雨袭来,心里有什么东西给裂开了。

智瑶为什么要下令射箭?如他所说那般,老天庇佑楚君章的话,不是一两波箭雨能射死,并且楚君章一定有穿甲胄,不至于一下子被射死,要的是打断他们的勇猛突围趋势罢了。

“大王中箭!!!”

智瑶耳朵比较好使,听到战阵上传来一声呼唤,人一时间有点呆住了。

“不是吧?!熊章那么倒霉???”智瑶这一刻有点凌乱。

现场会被喊“大王”的人有两个,一个是楚君章,另一个则是内部称王的勾践。

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

前586年,寿梦即位成为吴国之君,约在三年后称王。

前538年,越国迁都勾嵊,越君允常称王。

楚君章真的挺倒霉,跟楚共王一样被射中一只眼睛。

其实,原军向楚君大纛进行箭雨覆盖,着实是令很多人吓了一大跳,摆明就是原军无所顾忌。

原军真就战斗力强悍,再失去一些顾忌之后,诸侯就该为自己的小命担忧,某些事情不能再做了。

智瑶看到的是楚君大纛重新朝联军营寨方向移动,目的达到命令停止箭阵覆盖,再派使者前往楚国援军那边告知楚君章中箭的消息。

接见原国使者的斗怀和叶公得知楚君章中箭,霎时间被吓了一大跳。

“我亦不知楚君何处中箭,只知退回营寨。”原国使者被提问,只能这么回答。

叶公和斗怀有点想要摘了原国使者的脑袋,很努力克制才放原国使者离开。

他们面面相觑了一小会,很清楚哪怕前面的坑再大再深,说什么也只能往里跳了。

“原氏瑶,非人主也!!!”

第431章 大王英明(求订阅)

类似于“望之不似人君”算是对一国首脑最恶毒的谩骂了。

只是,讲那句话的是楚人?基本上也就:哦,楚人说的呀?那没事了。

不是诋毁呀!

楚人要开骂,先翻一翻《梼杌》,搞清楚历代楚国之君到底都干过甚么,否则不光把楚国先君骂了进去,本身也是站不住脚的。

本身绝非白璧无瑕,装什么圣洁?

人在气愤之下,张嘴骂什么,不可能先审视自身。

乃至于不是气愤状态,谁开骂之前会先搞清楚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战事并没有因为楚君章中箭停止,只是交战的烈度随着楚军的大纛退后降低了。

想要突围的联军没有了领导者,楚君章无法走脱的前提下,楚军开始向后退却,其余诸侯不光没有胆子再突围,他们的实力也不允许的。

叶公和斗怀知道事情不好,会坚定帮助被困友军解围,只是攻势已经进入强弩之末,需要考虑的是先立足。

后面还有楚国的援军正在赶来,离开楚国之前接近七万,抵达时不知道能够剩下多少。

其余国家?郑国和越国一定会有援军来解救自己的君主,只是数量方面应该不会太多?

按照道理来说,郑国离战场比较近,本该早就抵达的郑国援军却是迟迟不见。

可以想明白郑国在顾虑什么,他们本身的国力就那样,能够集结的军队也有限,数量少了是送菜,数量多了会怕国内空虚导致原军入侵。

所以,郑国应该是在等待楚国的援军抵达,好双方会合一处,再一起想办法解救各自受困的君主。

越国距离战场则是有点远,他们再怎么加快速度,需要调兵和准备相应辎重,肯定会比楚国和郑国的援军来得更慢。

再则说了,之前勾践将越国大部分兵力投入到对吴国的作战,真不是某些越军想走就能走得脱。

“寡人仅调六千援兵,围不得解,来之无用。”勾践看上去没有半点彷徨无措,一看就显得很镇定。

有些话题不用特别点明,越国君臣心里有数就行了。

楚国一天看起来还很强大,越国就对原国有用,除非是意外中的意外,要不然原军不会动勾践一根毫毛的。

笃定这一点的勾践对自己被困真没有多么紧张情绪,派人回国的吩咐是,楚国正被牵制在宋国的战场,一定要加紧对吴国各城邑的攻打,反正就是在楚国有余力之前占领更多吴国的地盘。

勾践暗自揣测过,想的是:“智瑶肯定乐于见到那种场面的。”

曾经晋国拉拢和帮助吴国的一幕必定再现,原国同样需要位处东南的越国牵制楚国,关于这点原国和越国清楚,想来楚国君臣也能料到。

所以了,目前勾践对楚军的提防更甚于原军,刻意用郑军来拉开跟楚军的接触,勾践对突围能不能成功并不怎么上心,跟着装装样子罢了。

勾践对文种说道:“寡人期盼此间战事永无休止,原、楚二国死伤惨重。”

文种赔笑,称道:“大王英明。”

无关其它,仅是站在越国的立场,勾践的做法确实很英明。

勾践还英明到吩咐逢同搅乱楚国和原国内部,能做到哪种程度不用在乎手段,并且也不必害怕被楚国或原国得知在干什么。

并不是勾践名声太烂的破罐子破摔,一来是越国过去的人会冒充楚人或原人,再来是有没有被识破都一样。

“世人于寡人多有误解,若有机会楚国、原国必做相同之事。”勾践说道。

文种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明显就是进入到大争之世,确实到了各凭手段的时代。

文种心想:“原国和楚国是会做相同的事情,但他们多少要脸,您是连脸都不要了啊。”

关于楚君章中箭的消息传来,听后的勾践无比急切想知道楚君章死了没有,没死的话又是伤得多重。

勾践来回踱步,猛然间停了下来,说道:“寡人欲见原侯。”

文种知道勾践想干什么,还是规劝道:“原侯不伤大王,大王归国则必为楚国之敌。”

这不是勾践在询问文种的意见,只是一种纯粹的陈述,下令让人做好准备,又对文种说道:“卿留此处,有人求见,推脱寡人病重无法见客。若着实推脱不过,使假身卧塌相见,为防识破,见面不可过久。”

在楚国和吴国,达官贵人搞替身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是因为刺杀在南边很盛行,尤其是吴王僚被刺身亡之后,着实给他们提了一个大醒,敲响了很大声的警钟。

而智瑶听到勾践亲来,着实是感到了错愕。

“越君此来,寻寡人派兵护送归国?”智瑶看到的是乔装之后的勾践,感概勾践的胆子真大,佩服其毫不掩饰的无耻。

没错,勾践见到智瑶之后,互相致意问候,马上开口请求让智瑶派人护送回“会稽”。

那个“会稽”目前是越国的都城,但绝不是越国最后的都城,勾践已经计划迁都到“琅琊”了。

当然了,勾践能不能再一次让越国迁都,看的是越军征讨莒国顺不顺利。

所以是,越国当前不止在攻打群龙无首的吴国,也出兵在攻打莒国,还一边亲自来凑诸侯的热闹。

这么看,勾践也是一个“活在当下”的人,玩的就是“朝夕必争”那一套,干什么都显得迫不及待。

之所以有一个“也”字,完全因为智瑶、夫差、勾践是同一种人,干什么都讲究一个效率,需要看的是他们的下场会不会一样了。而他们还会有许多做事同样着急的后辈,比如某政、某彻、某广。

“寡人归国定起兵攻楚。此为原君乐见也。”勾践说道。

如果智瑶不知道越国现在大肆抢夺吴国旧地,并且还在攻打莒国,说不定就相信了勾践的话。

“越侯如此信我,寡人岂有不信之理?”智瑶口不对心了。

其实,智瑶不在乎勾践为什么要离开,只需要勾践离开就行。

当天,一支原军护送勾践离开。

随后,勾践离开的消息经由一些渠道被送去了楚君章那边,同样收到消息的还有叶公和斗怀。

智瑶不会害了勾践的性命,不代表需要对勾践的离去保密,并且勾践也没有请求保密呀!

可能勾践觉得智瑶跟自己是同一种人,很清楚智瑶不会保密。

更加可能的是勾践不在乎?

那么,勾践不在乎还对文种做那些吩咐有什么用意?安抚文种,抑或认为诸侯不会相信处于敌对状态下的智瑶,算是一种有恃无恐?

应该都有。

楚君章的左眼废了,极度痛苦之下,硬撑着没有昏厥过去。

“勾践可曾离去?”楚君章得知消息,派白公胜亲自去查看。

白公胜说道:“臣见越君卧榻,听闻乃是染上风寒。”

楚君章说道:“果真亲眼所见其人?”

白公胜是在一种光线昏暗的情况下见到勾践,听声音像是勾践,本来没有怀疑,一再被楚君章问询,变得有那么些不确认了。

“臣再往?”白公胜说道。

首节 上一节 300/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