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到了第三天,要举行庆贺仪式。古礼规定,男孩出生三天的时候,要把孩子抱出来举行射礼,曰:“三日,始负子,男射女否。”
举行“射礼”对男子来说十分重要,用箭射向天地四方,寓意男子将来有志于治理四方。
而“射礼”在东汉之后的民间就不再盛行,不好说是五胡乱华打断了文化传承,或是越后面的王朝越害怕黎庶持有武器,尤其是禁止民间持有弩。
智瑶使用的弓当然不能太大,以计算单位来算应该是十五斤到十八斤左右。
它的弓身长度大约八十厘米,恰好是智瑶这个年纪能够良好使用的长度,以柘木为“干”,配以“角、筋、胶、丝、漆”合为六材。
智瑶使用的箭有三种,最好的箭以桦木为杆,次之使用竹为箭杆,再次之便是楛茎箭杆。
不同的箭杆对射出去的速度和最远射程都不一样,连带穿透力也不相同。比较简单的理解方式是:箭矢越轻杀伤力就越低,准确命中率亦然。
诸夏的射艺一直被重视,不懂射箭不可为“士”,连带准贵族都是那样,可以想象不懂射箭的贵族该被怎么嘲笑了。
老智家能自己制作弓和箭矢,但是箭矢一般会向韩氏采购,原因是老智家自己制造的箭矢成本比向韩氏购买还高。
韩氏呀?以善射闻名的一个家族,他们不但善射,还掌握了很高超的制作弓、箭矢的技术。
“大人。”
一道声音先出现,随后一个少年也从拐角处走出来,他便是智瑶的兄长智宵,不出意外会是智氏未来的家主。
智瑶放下弓,规规矩矩地行礼,口中称呼:“兄。”
智宵今年十二岁,几乎是年长了智瑶一倍。面对智瑶的问候没有搭理,走到智申面前说道:“邯郸大夫已被中军佐囚禁。”
赵鞅囚禁了赵午?这是赵氏要对邯郸赵动手的先兆呀!
其实,智申对智宵不回应智瑶的问候有点不喜,听到消息注意力立刻转移,一副吃惊的模样,问道:“为何呀?”
而智瑶对智宵不待见自己早就见怪不怪,甚至还觉得这样挺好,不然以后抢家主之位,怎么好意思?
了解什么是“王侯将相有种”的话,在春秋时代会知道出生在贵族家庭是多么值得庆幸。
智瑶现在就在想:“尽管只是六年,我实在看到了太多非贵族的悲惨,幸好我魂穿到了贵族家庭,有点不美的是还有一位兄长。”
在春秋的社会环境下,奴隶几乎没有翻身的机会,普通人想要成为一名“士”还有机会,一名“士”想要成为一国的“大夫”则至少需要努力三代人。
普通人成为“士”需要看运气,尤其是要看在哪个诸侯国。
在其他列国基本是贵族的后代从出生开始就含着金汤匙,从此可以衣食无忧。而如果投胎时运气没那么好,生在一个黎庶之家,那么这样的人几乎没有可能使自己的阶级得到提升。
想以普通人获得“士”的位阶,首先要看是不是是“羡”。而这个“羡”就是一种亦农亦兵的角色,他想要成为“士”之前要先成为“徒”,“徒”则就是有成为士兵参战资格的人。
如果连“羡”都不是,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还是幸运,哪天被本国交由他国作为奴隶,不但自己一辈子无法翻身,有幸能有后代连带子子孙孙都会是奴隶。
为什么说在晋国的机会更多更大呢?当然跟晋国的军制改革有关了。
晋国设立三军六卿制度已经百年的时间,卿位家族就是一“军”的将或佐,家族的主要责任是在国家需要用兵时,拉出足够的士兵组成编制完成自己的责任。
其他家族同样需要纳赋,也就是出动军队参与国战,谓之为“赋”,也就是交“血税”。
所以了,贵族需要完成自己对国家的义务和责任,他们也就需要保有足够数量的士兵,免得无法完成纳赋遭到削减封地。
这样一来的话,晋国贵族为了完成纳赋额度,肯定需要武德充盈,自发地从封地里挑选青壮来进行训练,大量的“羡”也就出现了。
智瑶尤其要感谢是魂穿到晋国!
理由相当简单,其他列国遵行宗法,嫡有长,则以长嫡子。
什么意思?就是一个家族有嫡长子的话,无论那个嫡长子再怎么不堪,未来家主还是会由他去坐。
晋国不一样,有过多次嫡次子接任一家之主位置的例子,其中比较出名的便是身有残疾的韩无忌主动让位给自己的胞弟韩起。
另外,晋国各家族之间的竞争很大,再来就是非常残酷,迫使各家族必须往仔细了挑选未来家主的人选,形成了“长无德行,次可代之”的观念。
那个“德行”含括非常多,反正在晋国以才能为重,再来便是道德,概括起来就是要“贤”。
所以了,晋国的家族认为情况紧急的话,会选择立贤不立长。
智宵看自己的父亲陷入沉思,转头很是嫌弃,甚至可以说看自己胞弟智瑶的眼神里带着怨恨。
自家兄弟,能有什么仇,非要用怨恨的目光去看呢?
说起来跟智跞和智申有关。这一对父子偏爱智瑶,偏爱到了忽视智宵是嫡长子的地步。
那么,逐渐长大的智宵哪怕自己不多想,他身边的人难道还不会各种担忧,进而再向他灌输一些智瑶威胁到家主之位的思想吗?
“你二人近日不可出门。”智申说完就急匆匆走了。
智宵看了一眼远处的箭靶,又扫了一眼台狐,一声冷哼也走了。
远处的箭靶之上,靶心上插着几根箭矢,它们都是智瑶从十米之外射中。
“公孙失却肚量。”台狐之所以那么评价智宵,只有一个原因,若是以后智瑶别出的话,他将会追随智瑶前往小宗担任家臣。
面对台狐那么说,智瑶看着远去的智宵背影,心想:“尽管我有祖父和父亲的偏爱,还是要表现出足够的智慧与能力,才能窥视家主之位啊!”
第3章 找李耳玩耍去
智瑶对赵鞅想做什么非常在意,原因是他知道一旦邯郸赵有难,中行氏和范氏都会插手其中。
晋国当前大致上分为三个派别,赵氏、韩氏和魏氏不盟而盟;范氏、中行氏则是互为盟友;第三个阵营就是中立派,智氏算是中立派唯一的卿族,其余便是众多的中小贵族了。
晋国公族哪去了?自从栾书灭三郤之后,公族断崖式的衰弱下去,随后晋悼公挽救了一波,只是晋悼公很年轻便薨逝,未能巩固帮公族“回血”的既得成果,很快又被卿位家族带着其余家族瓜分了。
目前晋国公族倒也不至于太弱,他们只是过于一盘散沙,无法扭成一股绳。
“以现在做事的效率,尽管赵鞅囚禁了赵午,赵氏没有立即聚兵动手的话,起码会再耗上一年吧?再则,士吉射和中行寅也不是吃素的,事情一定还有转变。”智瑶心想。
他用一顿佳肴从智跞那里获得了一些权利,包括能够调动智氏的家臣采购家族之外的物资,也能从家族府库里随意拿东西。
那不是一顿佳肴的事,是小辈孝顺祖父和父亲,获得了一家之主的欢心。
之前除开智跞这位家主之外,调动家臣以及动用府库物资的权力之前只有智申有,如今又多了一个智瑶,作为嫡长子的智宵却是没有。
智瑶知道接下来智宵免不了会去求见智跞获得相同的权利。
这个也是智瑶争取继承人身份的谋划之一,他前几年就一再用类似的招术逼得智宵一再斗争,使得智跞和智申越发觉得智宵索求过多。
目前的所有家族都很现实,哪怕是嫡系成员,没有对家族进行贡献,反而一再索求无度,不但会令掌权者觉得贪婪,也会让众多附庸以及家臣产生负面看法。
因为侧面鼓动智申失败的关系,甚至还让智申产生了诧异感,致使智瑶彻底明白暂时无法干涉家族事务。
“祖。”智瑶先在智跞办公的房门外观察了一阵子,发现智跞停下来才出声问候。
春秋时代哪怕是到了晚期都没有公廨……也就是官府设立的办公场所,任何有官职的人一般是在家里办公,有大事才会去宫城在国君的见证下商议。
能看到智跞所处的室内有着众多的架子,各座木架的隔层上面摆着一捆捆的竹简。
“何事?”智跞看上去比较疲惫,看到智瑶来了还是露出了欢喜的表情。
智瑶再次行礼,说道:“我闻‘洛邑’有贤,欲往访之、求教之。”
周王室早就衰败,哪来的什么贤者,有也是从列国前去“洛邑”那个“图书馆”借阅书籍的学者。
智跞想了想,问道:“可是谥伯阳?”
谥伯阳这个名字估计没多少人知道是谁,他就是李耳,也就是老子。
关于“洛邑”有贤,列国其实都知道指谁,除了老子之外没其他人了。
老子本是厉国人,而厉国在周景王七年(公元前538年)已经被楚国灭亡吞并。
所以,老子现在是客居在“洛邑”的楚国人,偶尔才会回去故土。
智瑶应道:“正是。”
智跞挽了挽胡须,像是在很慎重其事的思考,有那么一小会才说道:“可。”
其实,他刚才在想:“赵氏要灭亡邯郸赵,范氏与中行氏绝不会坐视邯郸赵灭亡,双方必有大战爆发。我家必定会被卷入,我仍然没有想好应该选择站在哪一方,或许可以效仿文公(重耳)故事?”
只有六岁的智瑶可以到处瞎跑吗?这个需要看是哪个家族的子弟。越是大家族越喜欢子弟到处游历用以增涨见识;小家族的话,维持家族运作的资本都缺少,哪来的财帛提供子弟游学,再来便是随行的护卫也多不起来的呀。
以当前的岁月,不但到处都是空无人烟的区域,连带野外的猛兽也多得吓人,一个人出门到野外瞎逛小心就回不去了。
“你欲何往?”智宵完全是发现家族的动静有点大,打听之后才知道是智瑶引来,跑到智瑶这边来问了。
智瑶说道:“祖允我往‘洛邑’。”
年纪不大的智宵先是有些嫉妒,后来一想:“他出门,我也要!”
智瑶看着来而复去的智宵背影,其实是心生一种索然无味的情绪。
模样只有六岁的智瑶,灵魂却是来自后世的成年人,排除掉魂穿之后要重新适应春秋时期的各种风土人情,少不了思维逻辑和价值观也要适应,一样还是能从各方各面碾压智宵。
所以了,智瑶对智宵玩“宫斗技”根本就是在欺负人。
从智瑶这边离开的智宵去找了智跞,很有眼色等智跞不忙碌了才求见,一样请求外出游历。
智跞对于自家的第三代那么上进还是非常高兴的。
他明知道智宵又是在跟自己的胞弟较劲,还是笑着问道:“你欲往何处游历?”
目前年代的学术大家就那么几个,晋国因为是霸主国的关系“挂名”了很多大佬,问题是偏科得有点严重,不是倾向于军事就是法度。
智宵来时就想清楚了,说道:“我欲往‘临淄’求教晏子。”
晏子就是晏婴,他很年轻就参与治理齐国,创造了很多的故事,其中以出使楚国和二桃杀三士在当代最是广为流传。
再怎么说智宵也是晋国当代“元戎”的孙辈,哪怕齐国在晏婴的治理下欣欣向荣,并且齐国与晋国已经不对付很久,有晋国“元戎”的孙子前去求教还是会接见的。
只是吧,智跞听智宵要去求教晏婴学问脸色就有点怪,沉默了一小会,说道:“齐正卿卧病在床已有数岁,如何教你?”
智宵一听有点傻眼。他知道的大贤不多,赶紧开动脑筋思考要对祖父提出拜访谁。
而智跞对智宵不知道晏婴已经病入膏肓没意见,有意见的是智宵竟然对赵氏要攻打邯郸赵的事情眼瞎耳聋,以当下时局提出要去齐国感到不满了。
如果赵氏对邯郸赵动手,内战爆发的地点便会在晋国的中东部。
要是范氏和中行氏决意站在邯郸赵一边,晋国内部马上就是一场大乱战。
在眼下的那种时局中,智宵竟然要去随时可能趁火打劫的齐国?他都已经十二岁了,怎么没有一个大家族子弟对时局的敏感度呢!
为什么智瑶要去周王室会得到赞赏?当然是因为周王室没有实力插手晋国的内战,再则就是周王室哪怕已经是块招牌,非必要没人会轻易在“洛邑”搞事,带上足够武力的智瑶会在“洛邑”无比安全。
智跞心想:“还是让智宵留在‘新田’为妙,免得外出被人坑了。”
而这时有家臣来汇报,说是南方传来消息,窥探到孙武有归隐意向,然后吴国有意对越国发动侵略。
孙武?没错,就是那个说“兵者诡道也”的孙武,终止了诸夏进行“君子战争”的兵圣。
智宵要外出求学遭到拒绝,又看到智跞开始忙碌起来,心底满满都是失落地想道:“祖父和父亲实在是太偏心了!”
第4章 顺手一步棋
当前年代不存在什么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出门前必须做好诸多的准备,路途上一应的物资需要携带,再来就是调度武力了。
因为智跞太过于低调的关系,也因为赵鞅太高调的原因,老智家的名声是不怎么样,作为晋国老牌卿位家族之一,该有的资源和武力又怎么可能少呢?
智瑶要前往“洛邑”找贤人求教?老智家得知消息的人都是持赞同态度,少不得再出口赞叹,或是心里感到很欣慰。
任何时代的知识都是最为宝贵的。无知并不可怕,作为家族嫡系成员最为使人担忧的是不懂装懂,不懂了也不愿意去求索。
“主愿予公孙,二十乘,一应秣、金、布、仆……皆已备妥。”智徐吾看着智瑶,眼眸里有些宠溺。他是智瑶的叔辈。
当前年代的词汇比较少,一些称呼也有自己的讲究,比如称呼家主只会说一个“主”字。
老智家现在有两个“主”,一位便是智氏大宗的智跞,另一位是在智盈时代别出的小宗辅氏之主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