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226节

智瑶当然不会允许任何人来对熟透了的齐国分一杯羹,只是能够获得更大的名义,参加一场大戏又怎么样呢?

期间发生了情理之外意料之中的事情,也就是智氏父子遭到刺杀的往事重新被拿出来旧事重谈。

“有意思……”智瑶当然有所防备,也想到了哪怕将田乞某种程度的软禁还是会出现一些幺蛾子。

而这正是智瑶所想要的!

第332章 该霸道时便霸道

关于智氏父子遭到刺杀的事情被重新提出来,反正再怎么样智氏都不会吃亏,愿意认可哪一种说法都能当作刺向怀疑对象的利剑,更可以采取模拟两可的态度来引而不发。

卫国怎么死的?他们就是无法拿出证据来证明自己没有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碍于智氏的实力比卫国更强,然后卫国死了。

那一刻,进行刺杀的真凶一定是惊疑不定的态度,纳闷卫国是不是真的参与了刺杀智氏父子,紧张自己的刺杀行为有没有暴露,变得小心翼翼的同时,哪敢去对智氏灭掉卫国有反对意见。

另外一点,哪怕没有派出刺客的家族或国家,他们一来是忌惮智氏的实力不敢出声,更多的是不想引火烧身,只能去当沉默大多数的一员了。

前来共襄盛举的楚国使节是子期,得知田乞也在“谭”地,见到智瑶就说道:“叛逆既在,为何不予诛杀?”

别说,杀死使者这事,楚人真干得出来,并且已经不止一次做过,只是以往只会杀死南方诸侯的使节,暂时一次都没有对中原列国干过。

楚国的区别对待不是没有其内涵,他们想要争霸就不能拿在南方的那一套用在中原列国身上,要不然就是自己断绝邦交渠道。

智瑶听到子期那么说,心想:“难道楚国真的派人刺杀我?”

别怪智瑶会这么想,田乞是齐国的叛逆,楚国在争霸期间是有跟齐国暗通款曲,交情应该不至于到齐国出现叛逆,楚国喊打喊杀的地步。

所以,楚国是不是因为坊间出现他们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的言论,恨田乞不早点去死呢?

只是,子期好歹是楚国的司马,算是顶级高官之一,没道理不懂什么叫不打自招,不至于因为田氏在坊间放出楚国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的言论,干这种自曝的事情吧?

“彼时晋卿与我商谈盟好,我维护晋卿尚且不及,怎有刺杀之举?”子期看到智瑶露出了狐疑的表情,讲起了当时智瑶是晋国身份足够高的人之中,是唯一那个提议跟楚国修好的人。

以常理而论,智瑶提议晋国跟楚国修好,确实对面临吴国极大压力的楚国有利,他们是应该给出正面的积极回应,不应该在那个时候刺杀智瑶才对?

不过,考虑到智瑶曾经率军破坏楚国吞并陈国的行动,并且还率军进入楚国境内肆虐,也能够算是有深仇大恨,有楚人刺杀智瑶又显得比较正常。

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南方列国的刺杀之风盛行,发生刺杀次数最多的是在吴国。

然后,吴国将刺杀风气带到了周边的国家,楚国从某种程度上是被“感染”了。

智瑶不置可否地笑了笑,问道:“楚军何时北上?”

子期是来了,只是带来了五百多人,大部分还是照顾饮食起居的仆从,武士不到两百。

没有记错的话,也就是前年而已,晋军还在渭水南岸歼灭了三万楚军,两人暂时却是对那件事情提都不提。

作为胜利者的智瑶不提能看做是谦逊,其实就是一码事归一码事而已。

子期或许会提,只是楚国作为战败的一方,提出来多没面子,也会影响到这一次楚国对齐国的干涉权。

如果没有去年楚军在渭水南岸的大败,以子西迫切想要培养白公胜的实情,前来“谭”地的人选绝对会是白公胜。

之前是不是提到了“共襄盛举”这个成语?事实上也是那样,齐君壬薨逝前伙同逃亡的公族一块将齐国端上了桌,傻子才不凑过来大块朵颐,对他们不是一次盛宴又是什么。

子期脸色变得有些难看,说道:“不日便来。”

智瑶一脸困惑地问道:“可是吴、宋不愿放行?”

楚国跟齐国不直接接壤,他们的军队想要北上,少不得跟宋国借道。

宋国跟楚国是宿敌,双方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打打停停,着实是让晋国占尽了便宜。

恰恰是因为有楚国这个大敌的存在,宋国才会是晋国最忠实的盟友。

这不,楚国有倒下的迹象,宋国立刻不是那么甩晋国,趁着晋国无力干涉的机会,宋国一举将曹国给吞了。

十来年的时间之中,楚国连续吞并了一个国家和几个势力,甚至还有能力向正南方向以及西南方向扩张,证明了楚国对上晋国或吴国或许会被摁着打,楚国想教训其他诸侯则是没有问题。

在这种现状之下,尤其是宋国才吞并曹国没有几年的时间,宋国君臣是应该思考楚军北上会不会顺便干一把解放曹国的事业。

哪怕宋国愿意借道给楚军北上,不是还有一个吴国会从中阻拦吗?

宋国夹在楚国与吴国中间,借道给了楚军。

吴国同样提出借道的请求,宋国敢不答应?

所以了,智瑶就一个问题而已,问得子期心中悲凉。

子期说道:“夫差狼子野心,图谋称霸中原,不知晋卿如何作想?”

用膝盖骨想,行不行。

智瑶在等待下文。

果然,子期继续说道:“我与晋争霸,百年血战,互有胜负,你我霸业皆尽衰弱,乃有吴蛮趁势而起。如霸业轻易为吴蛮所得,列祖列宗岂能安于地下?”

智瑶做出了沉吟的举动。

那么,子期……或者说楚国是什么意思?

“智氏留有我军两万余,我愿赎归;我在宋与吴会猎,赎归将士持晋刃来‘谭’,功成之日,我寸土不占,尽数奉予智氏。”子期说道。

玩春秋版本的雇佣军?

就实而言,子期的提议好像挺不错?他们能够赎回“渭水之战”被俘的楚军,解决了楚国本土无法派遣军队北上的麻烦,智氏从中得了双份的好处,楚国也再一次在中原大地刷了存在感。

有什么更深沉意图的话?也许是楚国要用那种行为释放出一个信号,楚国愿意跟晋国修好,一旦智瑶答应下来,不止能破除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的舆论,还能当作是正式与智氏修好的起点,进一步再影响到晋国的其余家族。

如果只是从晋国的角度出发,智瑶不应该答应子期的提议,问题在于智瑶会站在晋国的立场,更加会因为自家的需要做出权衡。

同意让楚国赎回被俘虏的将士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哪怕智瑶心中已经有了决定,还是不会立刻给子期答复。

子期当然知道事情的进展会是怎么回事,没有奢望能够立刻得到答复,只要智瑶不第一时间拒绝,事情就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后面,早就来到“谭”地的魏驹、韩庚、钟全、狐解从自己的渠道得知子期的提议,相约找到智瑶想要获得答案。

他们之中,韩庚明确表达了楚国依旧是晋国劲敌的意见,认为即便不更进一步削弱楚国,也不应该做出助涨楚国实力的事情。

钟氏肯定也是那种态度,碍于他们实力弱小,有意抱上智氏的大腿,不敢随意表达意见罢了。

相反,一旦智氏明确表态同意楚国的提议,钟氏不但会站在智氏这一边,还会极力帮智氏找理由。

狐氏脱离晋国的时间太久,早就遗忘了晋国与楚国的争霸往事,缺乏对楚国的清晰认知,只能随波逐流。

有一点,狐氏跟钟氏一样想抱上智氏这条粗大腿,同样是智氏怎么选择都会在后面大唱赞歌。

“楚国西向盟好秦国。”魏驹说道。他说就说,偏偏是看着韩庚说。

怎么回事?

魏氏不是在针对郑国吗?看来他们已经制定了南扩的战略,楚国也就变成了魏氏可以争取的对象。

以魏氏的战略需要来说,晋国跟楚国的关系正常化对魏氏非常有利,乃至于能够决定郑国的命运。

所以说屁股就是能够决定脑袋,魏氏没有制定南扩战略之前,他们一样反对晋国与楚国修好,相反韩氏表现出比较无所谓的态度。

现在,韩氏要西扩,偏偏楚国跟秦国搅和到了一块,等于楚国变成了韩氏西扩的阻力,韩氏肯定就不乐意晋国对楚国有任何的让步了。

大家都不傻,怎么会看不出魏驹跟韩庚隐隐约约形成对立?

智瑶开口了,说道:“水无常势,兵无常形,人无常态,事无常规。与国亦然。”

春秋时代的人们不是讲究一码事归一码事吗?

魏氏可以跟楚国交流。

韩氏也能在楚国帮助秦国时与之血拼。

智氏则是能够跟楚国维持好关系,等着某天化家为国时需要来自楚国的支持,双方在某种层次上进行交易。

其他家族想怎么跟楚国玩,各自随意呀。

品味完智瑶那句话的人无不眼前一亮,他们还真能各玩各的,轮到国家层次再统一声音。

以前晋国的卿位家族各自负责邦交,其实也是这么一种玩法,怎么才过去二十多年,大家会给忘了呢?

当然了,以前是每一个卿位家族单独负责一个国家的邦交,并没有出现过一个国家由一个家族以上去掺和,以至于之前真没有想到还能这么干。

他们又聊了另外一些事情,轮到谈起怎么处理齐国时,智瑶必须明确表态了。

“诸位且归‘新田’,对齐之事,我家即可。”

这不是什么吃不吃独食的事,智氏好不容易让齐国熟透了,其余人却是想来分一杯羹?

那么,其余家族的事情,智氏是不是也能随时插手?

第333章 纷纷扰扰又一冬

钟氏和狐氏只是想来打下手,帮帮忙的同时能喝点汤就行,遭到拒绝很麻利地溜了。

魏氏和韩氏有没有什么特殊想法不重要,智瑶拒绝得那么明确,他们压根就没有玩语言艺术的机会。

有那么一件事情,魏驹从头到没有没有找智瑶提过坊间有魏氏参与刺杀智氏父子的事情,不知道是认定智氏不会相信,还是立身持正,反正就是一次都没有提起过。

魏驹这么选择是对的。他找到智瑶提起那件事情,不是他们做的,光用语言根本解释不清楚;一旦是他们做的,说越多就越容易暴露。

其实,魏氏有没有参与根本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事情已经发生,随时能被智氏利用起来发难。魏氏一天比智氏弱小,智氏想对魏氏做点什么,魏氏只能被动承受。

目前魏氏已经抓住了密匙,不管是再怎么纷纷扰扰,总之就是抓紧时间奋发图强,只要拥有更加强大的实力,面对任何的威胁都能更有底气。

这一点还是魏氏跟智氏学的,不管内部再怎么混乱,拿出合适的力量对外进行开拓,寻找收益也是增强底蕴。

列国的使节得知魏驹、韩庚、钟全和狐解离开“谭”地,大多数人一时间没有能够反应过来。

齐君壬的梓宫还在“谭”地,什么时候能够运回“临淄”再举行葬礼,谁都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时间。

尸体摆放了那么久,被冰块长久冻着,无疑是变成了一块冻肉。由于是冰冻又解冻的一个过程,尸体会用更快的速度腐烂掉。

最近阚止很忙,像是一只蝴蝶那般穿梭在列国使节之中,今天找楚国使节子期,明天找吴国使节伯噽,后天找鲁国使节季孙肥,反正就是一副忙得脚不着地的模样。

一些有名头的齐国公族也没有闲着,不管有用没用就是一顿瞎忙。

在那种氛围之下,一个叫公孙青的齐国公族显得有些特殊。

他整天喝得醉醺醺,再作歌高唱,唱得还是一些在《诗经》上面寓意不祥的诗篇,唱完大声嘶吼齐国就要灭国,不是灭在田氏手中,便是如同卫国那般被智氏消灭。

智氏没有把公孙青怎么样的想法,相反派出人手保护变得疯疯癫癫的公孙青,免得公孙青意外死亡,有人抓住这件事情在这当口给智氏难堪。

今天,公孙青又是一副醉醺醺的模样,甚至还玩起了裸着奔。

说是裸着奔,其实并不需要打马赛克,重要部位有一条布环着包起来。概因布尾没有系住的关系,跑起来身后像是带着一条尾巴。(参考脚盆鸡相扑选手的款式)

“齐国亡矣,亡矣!”

“亡于君臣昏聩,亡在自取灭亡!”

“苍兕苍兕,今日复在;辟草莱而居焉,负海潟卤?”

“美哉!泱泱乎!大风也哉!表东海者,其大公乎!国未可量也!”

“亡矣,今日亡矣!”

因为“谭”地目前的特殊性,城池内并没有什么闲杂人等,往来不是智氏的兵士,便是随同列国使节前来的随从或武士,自然还有列国使者本人。

季孙肥看着公孙青疯疯癫癫地跑过去,不知道是同情还是心有戚戚焉,低叹一声说道:“纵使齐国仍存,大国不复也。”

晋国的智氏摆明了就是不会归还“谭”地,从战略角度来看就是一把插向“临淄”的利刃,会让齐国君臣时时刻刻活在恐惧之中。

更别提齐国的膏肓之地因为“谭”地被侵占,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性了。

首节 上一节 226/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