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贵族 第174节

那个“我军”指的是狐解和钟全率领的晋军。他们在路上就磨磨蹭蹭,进入齐国疆域范围之后更是走走停停,瞧模样压根就是有意拖慢抵达战场的速度。

结果是智瑶和魏驹抵达“艾陵”附近,狐解和钟全所率的晋军却是还在远方的格马山那边继续磨磨蹭蹭。

当然了,跟智瑶和魏驹仅仅带上三千多人急赶有关。

而魏驹之所以会过来,其实就是想亲自看看吴军的战斗力。

晋国知道吴国近些年崛起的速度很快,两国却是从未有过正面的交锋,晋国对吴国的了解大多是道听途说。

既然已经视为威胁,未来还会产生正面交手,并且还会是在近期,爆发“艾陵之战”期间尽可能靠近观察,尽管有所冒险却是难得的机会。

“齐军、吴军皆有十万之众。”智瑶干脆就没提鲁军。

虽说鲁军也有个两万多,问题是鲁人本就羸弱,并且他们还一再战败,战斗力本身不是那么强,士气又极度低迷,吴军与齐军也就成了敌我双方的绝对主力。这一点因为来援的晋军迟迟不抵达“艾陵”被严重凸显出来。

魏驹非常感概地说道:“近年战事规模越加浩大,数万大军酣战已然无法左右局势。”

曾经能够动辄出动十多万大军的国家只有两个,中原霸主晋国以及南方霸主楚国,后来吴国加入“十万俱乐部”不久,齐国和宋国也开始暴种了。

所以,当下能够出动十万以上大军的国家变成了五个,吴国、齐国和宋国属于后进之辈。

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国家也早就用兵规模超过十万。这个国家就是秦国,尴尬的是他们什么人都拉进部队,兵源素质远比晋国、楚国、吴国、齐国和宋国堪忧,不被“十万俱乐部”成员所正眼相待。

“齐军国书‘将’中军,高无邳‘将’上军,宗楼‘将’下军;吴君亲率中军,胥门巢‘将’上军,茹曹‘将’下军,展如‘将’右军。”智瑶对好些人其实挺陌生的。

那些统兵将领无一例外都是大夫爵,有些人在一定区域其实威名赫赫,不过名声仅限于当地,未能达到名传列国的程度。这个除了信息传递不易之外,更主要的是没有打赢一场够份量的大战。

右军是个什么玩意?

周天子的大多数分封国就三个“军”的编制,一般就是中军、上军、下军。

最先逾越的就是晋国,搞出了一个新军。

殷商时期则是中军、左军、右军等一些编制,才有了“左师”和“右师”两个官职,并且还是左右丞相的权柄。

时间走到春秋晚期,楚国、宋国、吴国、越国等一些南方国家,他们的编制中既有周王室的军事制度,也有传承自殷商的编制,总之是乱得很。

魏驹说道:“齐君不至,正卿亦未前来?”

不管怎么看,发生在“艾陵”的战事都能算是国运之战吧?齐国竟然有点不重视的样子。

智瑶心想:“田乞想要除掉阳生,内斗的心思比国战更浓;阳生上位之后展现出了残暴昏聩的一面,极可能到还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这些智瑶才不会跟魏驹讲。

现在的年代,哪怕是同为一国重臣,压根就不存在什么信息共享那一套。严重到什么程度呢?拿曾经的赵氏知道秦军要偷袭晋国为例子,他们就办到了守口如瓶,坐视秦军偷袭晋国又趁着晋军主力在外,魏氏和韩氏的家主不在国内,大肆屠戮魏氏和韩氏封地的黎庶。

事实上不独晋国是那种情况,列国有一个算一个也都相同,偏偏还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注意,是任何人都认为就该那样,不是极个别人。

所以,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三观,讲得简直太正确了。

智瑶说道:“齐军本欲凭借‘方城’而战,奈何吴军行堂皇大势。”

这个“方城”就是长城,只是目前统一称呼方城。

第一个建立长城的国家并不在北方,其实第一个修筑长城的国家是楚国,位于现代河南东北部地界。智瑶也是看了史书才知道这一点。

目前十万齐军分成了好几个部分,国书手中只有六万左右的兵力,还是包括高无邳和宗楼的两个军团,其余的兵力被份上屯驻在仍然控制在手的长城和城邑。

夫差也将十万大军进行了拆分,进驻修建大营的兵力约是八万,剩下的两万在鲁国都城“曲阜”边上。

自己的都城边上有一支异国大军?鲁人总算是见识到了吴人的不讲武德,很怕那一支吴军随时向“曲阜”发起突袭。

齐国或吴国知道智瑶和魏驹过来吗?

有鉴于现在地广人稀的因素,其实齐国完全是等智瑶等三千余人出现在“丘舆”才后知后觉知晓。

吴国那边应该是不知晓有那么一支晋国的队伍在“丘舆”附近?

国书一开始以为来的是晋国的援军前锋,亲自过来看见智瑶和魏驹给完全愣住,后来才知道智瑶和魏驹纯粹来当看客,真正过来支援的那一支晋军还在遥远的远方。

知道智瑶和魏驹下落的齐国有没有想做点什么?齐国现在正极度需要外援,有想法也不会付之行动。

再则,智瑶和魏驹身边虽然只有三千部队,济水南岸的“谭”地却是有一支规模在三万左右的晋军驻扎。

要是智瑶和魏驹这边出现问题,以智氏和魏氏新军的战斗力,不管是长距离突围,还是短距离找个有利地形固防待援,坚持到济水南岸那支晋军前来救援总是没有问题的。

而智瑶和魏驹之所以胆子这么大,其实跟齐国出动十万大军应付吴国的关系很大,一点都不担忧齐国用大军攻伐,倒是要防着点刺杀或下毒什么的手段。

“可惜伯鲁、庚、尤、武未有前来。”魏驹说道。

智瑶脸上的神色不自然一闪而逝。他太清楚这些人为什么不来了,赵伯鲁忙着四处借粮,韩庚是因为上一次周旋着要组建联盟针对智氏,狐尤和钟武则是不适合过来。

父辈都在统兵,狐尤和钟武真的来了,国内的事务谁拿主意,到了地方也该去父亲帐下效力才是。

智瑶和魏驹目前待在“丘舆”没有动弹只有一个原因,齐军和吴军还在排兵布阵,他们出现在战场会让双方都不安心。

某天吴军与齐军展开决战,就是他们尽量靠近战场,找个地势高的围观好时机。

根据斥候和细作的一系列窥探,情报显示齐军和吴军的大战就在不久的将来了……

第259章 引领时代风潮的吴国

“除却我与楚,吴、齐今岁之战,用兵之众,冠于列国。”魏驹说道。

这个并没有说错。

晋国和楚国打过好几场双方用兵规模在十万以上的战役,其他国家的用兵规模达不到那种程度。

现在,十万吴军北上,齐国也动员了十万部队,以参战人数来说确实规模浩大,并且极具有时代意义。

什么意义?只说明除了晋国和楚国之外,其他国家的战事规模也开始变得越大,极可能让剩下的国家开始效仿,后面爆发的战争会在用兵规模上越来越多。

魏驹有这样的认知,说明他窥探到了未来。

智瑶说道:“不知吴军、齐军是否征召黎庶?”

那个“士不教,不得征”在晋国身上被贯彻,南方的列国则是不讲究这一套。

曾经极为鼎盛的楚国,屡次出征也不一定全是经过训练的士兵,好些是从周边蛮族拉的壮丁。

民风跟楚国差不多却是比楚国更不讲道理的吴国,他们好几次面临失去国祚的危险,早早就拉普通黎庶上战场了。

吴国跟越国的交锋,双方根本没有顾忌黎庶生死,打的就是一种总体战。

所以,楚国、吴国和越国跟中原列国早早就不一样,没有战争让普通黎庶走开的习俗。

随着晋国与楚国一再争霸,楚国某种程度上被中原列国所同化,渐渐不再拉普通黎庶上战场,后面更是不再拉蛮族的壮丁。这是楚国君臣发现兵源素质越差会输得越惨,洞悉了军队要重质量,不要去追求数量。

可以看到的是,楚国跟晋国交手的次数越多,后面越来越不看重军队数量,渐渐追求军队的质量,乃至于搞出了“左右广”这种精锐部队。

魏驹嘴角勾了一下,有点嘲弄地说道:“齐国内乱不止,何来十万‘士’、‘徒’、‘羡’。再则言,齐灵公始,齐国便有征召技击之人旧俗。”

为什么会是嘲弄呢?主要是齐灵公干了一次大事,某次向民间征集勇士参战,集结起了十二万人跟晋军正面交锋,然后被晋军用一个军团的兵力摁在地上摩擦。用这样的事实证明所谓技击勇士组成的乌合之众出战晋军,压根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齐国却是没有因为齐灵公闹出的笑话而放弃寻求强军道路,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新的方向,只是没有找到正确的方法,暂时没有能够将由“技击之士”编练的士兵成功训练成为一支精锐部队。

智瑶认同魏驹的判断,十万齐军必定不是全部受过训练的士兵,以齐国现下的国力能有三四万正规军就算顶天了。

这一点能从国书只带六万齐军在身边就能看得出来,一切只因为没有经过训练的人依托城防进行防御还行,拉到旷野打野战纯粹是一种送人头。

因为吴军和齐军还没有正式大战的关系,智瑶和魏驹只能是交流吴军和齐军的各种排兵布阵。

“吴军战线极长,西至克博,东抵博山;齐军不得不处处布防。”智瑶没有拿出山川舆图,只是嘴上说说。

相关的山川舆图智氏有,属于智瑶十五年之前就在命人绘制的成果。

智瑶不将山川舆图拿出来,肯定是不想魏氏知晓智氏正在干什么。

再则说了,地图什么的历来属于战略物品,哪能轻易示人呢?

魏驹还是过来之后才知道“克博”等一些地名,没有亲自前往查看,并不知道当地的地形和环境。

“长几里?”魏驹问道。

智瑶并不知道精确的长度,想了想说道:“约有两百里。”

这个数据大体靠谱,更为精确的数字是八十公里。

智瑶又说道:“‘艾’邑之东有平原,吴齐之决战,必定在此。”

这个“艾”是鲁国的一座城邑,现下叔孙州仇就是带着鲁国的残军败将驻扎在那边。

魏驹对智瑶判断出吴军和齐军的决战地点并没有什么诧异,一来是智瑶的军事能力摆在那边,再来就是吴军和齐军想要决战需要足够开阔的地形。

“何处为交锋之始?”魏驹问道。

智瑶想都没想,说道:“以吴人秉性,必驱使鲁军,叔孙州仇何时抵‘艾陵’,便在何时交战。”

魏驹怔怔地说道:“想来当是如此。”

刚才魏驹问出去就觉得自己有点傻了,原因是吴人的三观跟中原列国不一样。

事实上也是那样,楚人经常说自己是蛮夷,真正的蛮夷却是吴人,乃至于吴国君臣比那些不开化的蛮夷还要不讲信用。

不是什么巧合,压根就是一种必然,在智瑶向魏驹讲解的时候,夫差正在下令召唤叔孙州仇前来听命。

叔孙州仇是鲁军这一次的主将,得到夫差的召唤不敢拒绝,花费八天将一万鲁军带到吴军的大营。

“为何兵力如此之少?”夫差得知来的只有一万鲁军,看样子很恼火。

叔孙州仇赶忙解释道:“另有万余正在赶来。”

夫差不悦地说道:“我借兵一万予汝,即刻发兵攻打齐军。”

这么急迫?

叔孙州仇内心很迟疑,想请求夫差给刚抵达的鲁军休整的时间,看到夫差一脸的不悦,没敢将请求讲出来,只能应到:“诺!”

后面,叔孙州仇接收了夫差借的一万吴军,看到那些吴军差点没给心肌梗塞原地猝死。

吴人嘛,黑齿雕题,鲲冠秫缝,不是挺正常的事情吗?

其实就是披散着头发,身刺花纹,站立时两臂交叉并向左掩衣襟,这是瓯越民族的风俗礼仪。用草汁染黑牙齿,在额上刺画花卉涂以青丹,用鲇鱼皮做帽子,缝纫粗拙,这是现在吴国的风俗和礼仪。

叔孙州仇主要是看吴军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一下子认为夫差将乌合之众丢给自己没安好心。

“我要是败给齐军,对吴国有什么好处?”叔孙州仇必须想清楚。

当然对吴国有好处,再一次证明鲁国就是个废物国家,未来跟吴国结盟不存在平等,夫差可以更理直气壮地压榨鲁国,鲁国君臣鉴于“艾陵之战”表现差劲只能忍了。

尤其是夫差这一次有战场上的谋划。

一直在密切关注吴军和齐军动向的智瑶接到汇报,带上魏驹一阵急赶,到来时看到的是鲁军、吴军和齐军正在酣战。

智瑶和魏驹肯定不会太过抵近战场,并且还要注意别离吴军或齐军太近,避免遭到攻击或是被卷进战团。

“鲁军、吴军败矣!”魏驹看了一小会,说道。

是呀,之前的战况因为来迟没有看见,战场的态势分明就是吴鲁联军扛不住齐军的攻势显露败相。

智瑶不是那么确认地说道:“此为‘一阵’罢?”话音刚落,有新的动静了。

只见另一支吴军突然从一座矮山的拐口出现,看架势是直接奔着齐军的中军去的。

因为离得有点远的关系,智瑶和魏驹只能看出那一部是哪国的军队,无法从旗号辨认出统兵将领是谁。

突然出现的吴军显然是让齐军有点意外,齐军的中军稍微乱了一下下又恢复平静,随后有一支齐军迎头攻上去,与那一支突然出现的吴军战作一团。

魏驹问道:“不若再前?”

这是看得不是那么清楚,想离得更近一些。

首节 上一节 174/4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