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游牧族群全面兴起?那就不得不提到头曼与冒顿这两个人了。头曼创造了“胡”这个民族,冒顿则是给游牧族群带来了太多的新战术,包括不跟农耕族群正面接战,拖疲了、拖垮了、拖……反正就是各种拖,找机会再给一下狠的。
冒顿创造出“拖”字战术,看上去内核非常简单,偏偏就是这一招鲜让游牧族群用了一两千年之久,使得农耕民族在缺乏战马的情况下总是吃足了苦头。
在当前时代,楼烦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牛逼,他们很识相地知道比起追求自我诸夏化的中山国,自家其实啥也不是。
这一次,晋军跟异族联军在平原地带交战,折损最惨重的就是楼烦,一下子丢进去了一万多人,再次证明现阶段游牧族群对上诸夏的强国强军,真的就啥也不是。
取得平原交战胜利的那一路晋军,他们严格地执行了智申……或者说智瑶的命令,抱团向北继续推进,沿途不做任何分兵出击的行为。他们采取的就是徐徐推进的策略,走过哪里就是肃清哪里,再占领哪里,保证后勤通道,也确保不会再次被围。
这样的推进方式会使得进攻的速度很慢,越推进的兵力越少,可是胜在足够稳妥。
如果以为智瑶只是想避免那一路晋军被围,想得就有些简单了。
“世子如此谋划,行毕其功于一役?”子路刚过来,了解智瑶的部署,第一时间看透了在谋划什么。
子路?不止他,还有子贡、冉有、颜回、宰予等等人。
他们在去年护送孔子回到鲁国,得知晋国今年会大举进攻中山国,得到孔子的允许再次前来智氏,到了“邯郸”才知道智瑶已经北上了。
关于他们南下救援孔子的遭遇暂时不提,反正他们又再一次得到了智瑶的接纳。
有人才来投,尽管这些人之前干的事情挺令智瑶恶心,本着人才难得的心思,再来是智瑶这一次有把握收服,为什么不接纳呢?
当然,智瑶的心态跟以前不会一样,以后就是纯利用,信任什么的提都别提。
“三路出击,两路迂回合围,全歼敌军于山中!”智瑶打仇由时使用了钳形战术,完全可以将钳形攻势再用一次。
战争呀,能达到目的,一再重复使用相同战术,怎么啦?
第199章 攻弱兼昧取乱侮亡(第一更)
有一位伟人说过:管它黑猫白猫,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战术战法没有过时那么一说,其实是看怎么使用。
智瑶就知道钳形攻势永远不会过时,无论是冷兵器时代,或是进入热兵器时代,哪怕是到了信息时代、太空时代,一样会继续用下去。
当然了,真进入太空时代,宇宙各文明之间的互相征战,谁还玩什么舰队的对轰或是登陆战,有针对性的研究一种生物武器进行投放也就是了,绝对能达到环保无污染的效果。
舰队对轰或者登陆战只会发生在同出一源的物种之内,怕的就是使用生物武器遭到反噬。
扯那些有点远了。
智瑶原本是想用镰刀攻势,并且还是以智氏或魏氏充当镰刀,奈何智氏或魏氏的部队都无法在群山之中快速推进,只好保险一点让智氏和魏氏的部队充当“钳子”,再用韩氏、赵氏、狐氏和钟氏的部队去扛正面。
既然子路等人过来,智瑶就能玩得更野一些。
按照子路等人的原话,晋国对中山国进行复仇不是晋国一家的事情,是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较量,他们才拼命地赶了过来。
同时,他们给智瑶带来了南方的消息。
陈国和蔡国围困孔子,楚国发兵去解救孔子。
在楚国发兵之前,孔子已经有近千马仔死于饥饿或被人为杀死。
楚军拯救孔子期间,吴国发兵入侵陈国,演变成为楚军和吴军在陈国的地界交战。
发生在陈国的事情一定会被孔子的徒子徒孙牢牢记住,免不了记住陈国和蔡国带去肉体和心灵的伤痛,铭记楚国的恩情,还有将吴国给黑出翔。
智瑶对于孔子有什么遭遇一点都不感兴趣,痛惜识字又身怀技能的千多人就那么死了,好些人还是智瑶认识的。
对于子路等人是因为深明民族大义才复又前来投效,老实说智瑶是相信的。
再说一次,“儒”并不是孔子创建,然后“儒”分非常多的派别,有不少早早就觉醒了民族观念,坚定认为外战远比内战神圣。
那么多的“儒”投效到孔子麾下,极可能是一种抱团取暖,不代表他们的思想跟孔子完全同步。
这么说吧?孔子想当官,有人愿意给予官位就千里迢迢狂奔,深怕跑得慢了没官当;好些“儒”本身就有渠道当官,他们为了其它的理想而放弃当官。能说人与人不存在区别吗?
这一波子路等人过来,来的人数只有两百左右。
智瑶没有多问,分别给不同人的讲解形势,再将任务分配下去。
他们已经灭掉了仇由,所处的位置大概是后世一个叫沱的地方,以原计划需要再继续北上,穿过群山抵达“鲜虞”的后方跟魏氏完成会师。
这个“鲜虞”不再是势力名,变成了中山国的都城,也是北狄最大的一座城池。
期间,智瑶需要进行分兵,控制住后世的五台山区域,用以切断中山国跟楼烦的联系通道。
“我部二‘师’北向,秋季前抵达此处?”智徐吾指的山川舆图就是五台山的位置,不过目前还没有五台山这个名字。
智氏的触手暂时还没有伸到那么远的位置,山川舆图是缴获了仇由的国库才进行补充。
不过吧?现在别说仇由,诸夏的任何一个列国,有一个算一个地图都简陋到没法看,并且还不一定准确,导致智瑶补充山川地势的时候弄得比较笼统。
“夏季抵达为佳,若是事出有因,可缓行。”智瑶说道。
能不能控制住中山国的地皮另外说,晋国这一波绝对会打死中山国,以后晋国的触角就是抵达这边,先前认为不需要对楼烦有所了解,观念在以后肯定是要变一变了。
讲一句大实话,除了赵氏之外,谁愿意看上北边的土地呢?尤其是隔着群山,交通方面太过于不方便。
中山国不止有群山,还有一大片的平原。这一片大平原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在太行山以东全归于智氏的前提下,智瑶没有理由不要那一片平原的啊!
所以了,灭掉中山国之后,没人对这边的地盘感兴趣,智氏绝对会当那个接盘侠的!
智徐吾在了解到自己的最大任务是控制五台山以及周边,多少是感到一些遗憾。
晋国已经很久没有灭人国祚,很难得能够众志成城想把中山国灭掉,摆明了就是灭掉中山国可能会出现不小的损失,然而中山国必定会被灭亡,偏偏无法参与攻打一国都城,谁不会感到遗憾呢?
智瑶看向了辅果,说道:“果率二‘旅’留驻此地。”
辅果赶紧应:“诺!”
智申则是目光深幽地看着辅果,心想:“拿下了仇由,仇由就在赵氏的‘晋阳’东北面,瑶选择辅果留驻,想做什么?”
其实就是辅果的能力有限,再来是赵鞅在世时担任着一些角色,智瑶还是很想看一看赵毋恤或赵获会不会联系辅果,辅果又将做出什么选择。
按照道理来讲,赵氏摆明了会沦落变成跟卿位家族不再同一个档次,脑子被门夹了的辅果才会配合赵氏搞东搞西。可是现实总比虚幻更加离奇,很多事情是无法以常理去预测的。
这一次,赵氏遭到割肉,智瑶已经完成了某些目标,不代表放弃彻底将赵氏灭掉的心思,有事没事埋个伏笔,用不用得上也没什么损失。
毕竟,智瑶肯定够会在后路留下驻军,选谁不是选呢?
他们分成了三个部分。
智徐吾带着两个“师”继续北上,他们这一路不是简单的行军,途中遭遇敌人必然会打,不存在抵抗则是尽情收获。
辅果带着两个“旅”留在仇由的地界,闲着没事干就将“厹繇(qiú yóu)”肃整一遍。
这个“厹繇”就是仇由的都城,以他们自己的读音,晋人听着就是仇由,也才有了仇由这个国家。
事实上,北狄是给自己的国家是命名为厹繇。
智瑶直至率军离开仇由地界,还不知道这一次能这么轻易灭掉仇由这个国家是多么的难得。
原历史上,智瑶想要灭掉仇由还要搞一口大钟进行诱惑,才堪堪骗仇由人自己开通道路,使得晋军有路线能直接打到“厹繇”城下。
历史上,司马错要攻打古蜀国,其实就是拾了智瑶的牙慧,只不过秦国是弄金牛,骗古蜀国自己开辟出道路,内核其实压根就是一样的。
这一次,仇由的兵力全部外出,尽管道路非常难走,有成规模的抵抗和没有,区别当然是颠覆性质的。
因为非常容易就灭掉仇由这个国家,智瑶压根没拿仇由当一回事,哪里知道另一个“智瑶”可是好几次在仇由身上吃到苦头,后来想了一招骗术,偏偏仇由君臣还就上当了。
连续两个月在群山里扑腾,智瑶才庆幸仇由的主力不在国内,他们因为是身处群山之中,等于跟外界失去了联系,直至靠着向导的带路才抵达“左人”跟魏氏的这一路大军完成会合。
一路行军下来,产生伤亡的地方不是来自中山国的抵抗,也不是时不时冒出来或碰上的猛兽,是各种疾病。
而那还是智瑶严令必须喝经过煮沸的水,严禁喝生水以及乱吃东西,还是让一千五百余人永远地留在群山之中。
两个“师”加三个“旅”的一万九千五百士兵扎进群山?不!算上辅兵,大概是四万人出头的规模。
四万多人在群山之中留下一千五百多人?后面智瑶有机会调查,才知道基本是没有严格执行条例带来的损失,能说是那些人不作就不会死了。
而一千五百多人中,战兵其实也就不到三十人,才没有第一时间引起智瑶的注意。
“甚?”智瑶完全愣住了。
他为什么会一脸的吃惊?理由是魏氏的部队里出现了大量的伤寒,并且有将近万人在病痛中没了小命或是还病着。
一万多人啊!听说有两千多还是战兵,魏氏跟中山国交战只是出现三千左右的伤亡,疾病却是直接要走了魏氏的五千多条人命,另有五千多人还硬熬着。
这……
智瑶有点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大山,实为可怖!”魏驹说道。
这个当然!
哪怕是到了工业时代,没有做好事先的准备,大军给一头扎进山区,一万五千多人到最后只有三千多人出来。(野人山)
其实,魏氏事先绝对没有料到会是这样的情况,要不然他们疯了才会扎进山区。
魏驹看智瑶在发愣,抽搐着脸颊接着说道:“我方听闻赵献子之事,三‘师’之众,一‘师’亡于疫。”
是吗?这件事情智瑶没有听说过。
智瑶问道:“何人所言。”
魏驹答道:“毋恤。”
这么说,赵毋恤是到了魏氏这边了?
后面,智瑶得到了答案。
赵毋恤的的确确是来到“左人”,还带来了三个“旅”的部队。
得知这一件事情让智瑶的眼睛眯了起来。
难道是智申……,哦,是智瑶,反正就是军令下达得不够明确吗?
赵氏得到的命令是扛正面,然后这一次赵氏只出动了一个“师”的兵力,赵毋恤怎么就敢违抗军令,还带走三个“旅”呢?
智瑶问道:“他可曾与敌军交战?”
魏驹摇头说道:“并未听闻。”
草!(一种植物)
那赵毋恤违抗军令又带走赵氏本来就显得捉襟见肘的兵力,搞毛线啊!?
第200章 脏套路太多(第二更)
谁拿军令当儿戏,一次又一次地去违抗呢?
历史上就有那么一个人,他总是能够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违抗军令,一次接着一次利用自身的实力外加一套诡辩,躲过违抗军令的惩罚。
没错了,那个人就是赵毋恤。
只是吧,以为赵氏现在还是原历史上的那个赵氏吗?违抗军令能够用赵氏本身的实力扛住,再到了一个似是而非的理由躲过去。
根据魏驹的说法,赵毋恤报仇心切才会循着魏氏的行军路线来到“左人”这个地方,为的是能够参与攻打“鲜虞”报杀父之仇。
这……,理由找的很清奇啊!
跟异族联军正面打,杀了敌人不算报仇,是吧?
好像也有点说得过去?
听说过“鸡犬不留”吗?有血海深仇就是这样的一个报仇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