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371节

  “子让确实有这个本事!”刘备认真道。

  张谦脸一黑,这个世界怕是容不下他了。

  “孔明打算几时回去?”张谦问道。

  “子让这是要赶我走?”

  “当然不是,我对孔明也是想念的紧,只是前方战事吃紧,虽然此时的曹丕没有大举进攻的意图,可是用兵之道,谨慎为上,我怕关将军一人,难免有些吃力啊!”

  “子让多心,关将军苦读兵书,以仁义之势,聚兵锋之威,怕是子让见了,也要心生三分敬佩,更别说,还有元直坐镇后方。”

  诸葛亮对关羽满是敬佩,这让张谦严重怀疑,当初你入川的时候是不是也根本没发现关羽慢士的缺陷?

  还有,经诸葛亮这么一提醒,张谦才后悔自己一来这个世界就犯下了大错,早知道就不该留下徐庶了,让眼前这厮这么嘚瑟。

  接下来的几日,诸葛亮并没有过多插手洛阳附近的事务,即便是石韬想让诸葛亮主持常务,也被诸葛亮拒绝,只是晚间,诸葛亮又和石韬抵足而眠,探讨一番如何更高效的安排人员,主持日常工作,让石韬受益匪浅。

  闲暇之余,诸葛亮也把如何组织生产,如何把控人员编写成书,这相当于是给各地太守县令主持工作提供了范本。

  这日,诸葛亮采访询问了许多人,准备将书中的条例进行一些修改,却收到了荆州的来信。

  见诸葛亮神色不对,刘备问道:“发生了何事?”

  “我在荆州炼铁厂做了一些布置,最近有两个负责炼铁的,逃走了。”

  刘备大惊,连忙问道:“抓住了没有?”

  “只在路途中抓住了他们的家人,其中一个死在了路上,另一个逃走了。从他们逃走的方向看, 应该是曹丕那边动的手。”

  “这该如何是好?”刘备知道,他现在的大好局面一来是依赖诸葛亮张谦等人的励精图治,二来则是依靠精良的铠甲兵器以避免大量扩军。

  “还是先把子让喊来吧!”诸葛亮建议道,刘备随即让人去通知。

  张谦得知事情的经过后,并没有多慌张。

  “此事其实我与孔明早就商量过,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尤其是曹魏在战场上见识到我军盔甲兵器之利,肯定会想方设法取得秘方。”

  “眼下走丢的只是一个炼铁工人,他并不清楚用于炼铁的焦煤是如何来的,所以我们并不需要太担心。即便是他能完整复刻整个流程,以现在河北的混乱程度,未必能很快的组织开矿、生产。”

  “比之担心曹魏大规模复刻我们的盔甲兵器,我更担心荆州内部的问题,曹丕的人是如何联系上这名工匠的?是把守矿山的人出了疏忽,还是荆州已经有将领被渗透了?如果是后者,这才是最致命的。”

  诸葛亮见张谦盯着自己,叹了口气说道:“也罢,我就走一趟吧!”

  “孔明,我舍不得你啊!”

  微笑。

  ……

第645章 大炼钢铁事 诸葛的担心

  “此事就别劳烦孔明去了,季常新婚燕尔,还留守荆州,孔明书信一封,让季常查访一番,就说是我的意思就行了。”

  刘备一是不想诸葛亮来回奔波,二是不想大动干戈,上次诸葛亮处理糜芳傅士仁的情景,刘备还历历在目。

  往好了说这是仁义,往坏了说就是心太软。

  “也好!”前方战事虽不吃紧,可也是重中之重,诸葛亮现在也不想把时间花在这种事情上,于是便答应了下来。

  “孔明,我先前与你说过的扩大钢铁生产的事你考虑的怎么样了?”张谦问道。

  刘备看向两人。

  诸葛亮这才介绍道,张谦提过的,用钢铁和混凝土来修建房子桥梁一事。

  “既然于民有利,还孔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刘备劝道。

  “主公,若要扩大生产,光以我们自己人恐怕不够,势必要和各地的官员世家合作。而要如此做,必须要有制约他们的手段,所以,我更倾向于天下统一之后再开始。”诸葛亮说道。

  以国家的手段,组织人手挖矿、洗炼、锻造自然不难,不过,现在刚刚结束战乱,还不可能有如此多脱产的工人。

  这些人必须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而这组织起来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没有各地官府和世家的协助是不可能的。要让他们积极参与其中,就必须分利。

  “子让的意思呢?”刘备问道。

  “主公,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可以先放出消息,然后与有意参与的世家大族谈好分成,只有关注的人足够多,我们才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具体的实施可以等到天下一统之后。”张谦本来也不急,但是现在配方有泄露的可能,他必须尽快团结一拨人,从非技术的方式形成垄断。

  刘备想了想,张谦最擅长的就是把一切事物摆在对自己有利的地步,这个建议属实不错。

  “可是子让,我得提醒你,国家要保持强盛,就必须把盐铁这些物资的所有权收归国有,按你这么说,以后这矿是属于国家的,还是地方世家的?”诸葛亮问道。

  张谦一愣,因为他已经与诸葛亮讨论过这个问题,不过很快就反应了过来,这是替刘备问的。

  “首先,孔明的前提就说错了。国家强盛,并不一定要把盐铁这些物资收归国有。”

  诸葛亮心想,你之前可不是这么说的。

  “朝廷要想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不在于占据某一类资源,而在于始终掌握最先进的生产力,指引百姓前进的方向,把百姓最根本的利益抓在手中。此时盐铁等物资对百姓还比较稀有,所以需要国家来掌控,等到生产力扩大到一定程度,这些物资也是可以逐渐放开的。”

  刘备摸了摸脑袋,心想着,是不是把张飞喊来一起学习下。

  “子让,咱能不能就事论事,重说当下?”天还没怎么热,诸葛亮就使劲扇起了羽扇。

  “嗯嗯!”张谦干咳一声,说道:“好,就说当下,我想问孔明一句,什么叫做国有?”

  是啊!矿是国家的,天子一个人能挖矿炼铁锻造售卖吗?加上三公九卿,文武百官,也做不到吧?

  所以,所谓的国有,实际上也不过是掌握在一小群人手中。

  “国家能够随时决定开采关闭,矿场的利益大部分能够流入国家财政,至少要做到这两点。”诸葛亮说道。

  “要做到这个并不难。”张谦道,“首先,我们可以通过法律规定矿山归国家所有,任何私人或集体不得私自开采售卖。而我们与地方世家合作的基础也是,国家以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占据大头,而他们提供人工以获得分成。”

  “这其中,至少有五成以上股份划归朝廷。剩下的五成,主公再拿出一部分赏赐有功之臣,其余的,才留给世家,根据他们提供的人工和初始资金进行分配。”

  “这么少的份额会有人参与其中吗?”刘备问道。

  “主公,目前的钢铁主要用于兵器盔甲的锻造,也就主公治下,才有铁质农具流入民间,所以钢铁的价格掌握在我们手中,只要我们想赚钱,便是再多也赚的来。”诸葛亮说道。

  虽然现在的民间普遍处于贫困状态,但是衣着朴素,家财万贯的百姓实际上并不在少数。等到这些人看到钢筋混凝土房子的优越性,他们就会对钢筋产生需求。

  国家为什么要发展生产力,因为不这么做,就无法打破原有利益集团对资源的掌控。

  而遗憾的是,任何一个社会发展到后期,原有的利益集团都会想出一套占取新兴生产力的方式。这才是阶级固化的原因。

  “没有错,”张谦接着诸葛亮的话说道,“而我们想要合作的世家也不是那些鼠目寸光的短视之徒,只有目光足够长远,能够领会到与国同休的家族才配享受到这个富贵。”

  张谦最懂得垄断的巨大利益,他当然不能保证世家不会腐化成蠹虫,但至少一开始,他希望找到一群更“聪明”的人。

  事实上,到了这个地步,别说和刘备一起赚钱,就是明晃晃的给刘备送钱,对许多庞大的家族也是一种保障。

  “孔明,你觉得呢?”刘备又反过来问诸葛亮。

  “主公,其实让民间投入资金到钢铁生产中,最大的好处就是主公统一天下之后,可以快速得到一笔资金,用来安抚各地的百姓。”

  即便是张谦诸葛亮不断改进耕种生产技术,可是财富的积累始终是要以年为单位的。所以从民间募集资金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不过,大炼钢铁会出现一个新的隐患。”诸葛亮皱着眉头说道。

  “什么隐患?”刘备问道。

  “主公应该知晓,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就马上开始了“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虽然始皇之道,不足以效仿。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天下总有心怀异心者,他们造反之时,是不是很快就可以融化钢铁,锻造兵器盔甲?”

  ……

第646章 刘备心中思 张谦提良计

  诸葛亮说的话很容易触动刘备的心思,毕竟打天下和马上要坐天下,想法总是不同的。

  “子让,你认为呢?”刘备沉默了一会,看向张谦。

  张谦也在思考这个问题。

  到底是“销锋镝”还是“大炼钢铁”,更利于打击造反(起义)者。

  要是科技强悍到二十一世纪五大流氓的程度,那除非造反者能手搓原子弹,否则暴力造反是很难成功的,有也是和平演变。

  至于销锋镝,这肯定是愚蠢的做法。销锋镝之后,首先影响的就是自己的军队,最终导致起义者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就能抗衡一二。

  而介于二者之间,张谦一时倒是无法评价,也不能说无法评价,他只是想看看刘备作何选择。

  “主公,凡事有利便有弊。此事或可从长计议。”张谦开口道。

  “孔明,子让,你二人就不要试探于我了。所谓: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如果我因为一己之力,阻挠万民之利,那恐怕我真的是没有始皇的功绩,却患上始皇的弊病,徒惹后人讥笑了。”刘备叹息道。

  “好你个孔明,居然打的是这主意,差点把我就骗过去了。”张谦赶紧甩锅。

  “主公恕罪,这只是亮的一点担心罢了。只不过主公之心胸实在是让亮敬佩。”诸葛亮躬身说道。

  张谦再次见识到了诸葛亮的狡猾,这一句坦荡的话倒显得他是君子,自己成了小人了。

  “孔明无须介怀,昔日高祖起兵,使万民免于暴秦之政,刘氏方可坐拥天下二百余年,及至光武中兴,又再续了百余年。如今天下大乱,天下人未曾不是认定刘氏气数已尽。我于黄巾之时起兵,本也只是空怀一腔抱负,心中对于平定天下并无几分奢求。侥幸遇到了子让孔明,一番言语外加合纵连横,方有今日的局面,我不会奢求到刘氏江山千秋万代,只是希望大汉能再续百余年,给天下百姓一段太平的时光,真到了天命尽头,只要子孙后代能有一个平稳的退场也就足够了。”

  刘备能说出这般话,是真的就叫诸葛亮张谦刮目相看了。

  “为主公之志,亮甘笑死命。”诸葛亮跪倒在地。

  张谦尴尬,也赶紧行大礼,刘备却将二人扶起,“四百年了,已经足以让天下人还清高祖的恩情,孔明和子让有什么想法就大胆的去做吧,只要能为万民谋福祉,我莫有不应。”

  “主公,其实我仔细想想,大炼钢铁,对江山社稷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诸葛亮说道。

  “哦?”

  “昔日我与子让讨论黄巾起义之缘由,其中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人与地的矛盾,世家兼并了大量土地,而大量的无地百姓衣食无所获,自然而然就会引发暴乱。”

  “而要缓解这一矛盾,一是向外扩张;其二便是向上攀升。先前我们提到的大炼钢铁一事,所谓的利润其实都在其次,重要的是,开矿,冶炼,锻造可以解决大量的剩余人口问题。而由钢铁混凝土为基础的房屋桥梁道路建设,又能安置多少人口?如果百姓有所生计,那即便别有异心者高举大旗,又有谁会愚昧追随呢?”

  单纯的农业制国家和发达的工业制国家,人口饱和的速度是不一样的。

  刘备想着诸葛亮的话,不断点头,当诸葛亮提及“向外扩张”时,刘备问张谦:“我听说,历代黄石公留下的笔记中,记载了不少其他国家的事迹?”

  张谦心中一慌,他只知道有几块大陆,现在的欧洲具体什么情况,他可不清楚。张谦点点头说道:“昔日博望侯出使西域,就从西域各国打听到不少关于西方国家的记载,所以我老师笔记中所记载,应该不假。不过主公,以大汉与西域各国的距离,若要出兵讨伐恐怕不利,理当效仿武帝,遣使与之交好,互通有无。”

  张骞出使西域,除了联络西域各国对付匈奴,未尝没有打通商道,发展经济之意。只不过农业化国家难以到达生产过剩的情况,因此要以行商剥削周边小国的行为还是很难达到的。

  刘备还怕张谦恃武扬威,少年心性,开疆扩土心切呢,此时听张谦这么劝他,倒是放心了下来。

  “我的意思是,既然大汉之外尚有大国,那若我大汉自断臂膀,他日外敌入侵,岂不是难以招架。而且我听子让分析,中原面对的危机历来来自北方,北方以游牧为主,定无发展开矿冶炼之能,我大汉若能一张兵甲之威,他日面对北方狼骑,也多了一种手段。”

  “主公明鉴!”张谦诸葛亮拱手道。

  “主公,其实要防止钢铁扩建后导致的歹人作乱,也不是没有办法。”张谦开口道。

  “子让有何主意?”诸葛亮抢先问道。

  “事实上,各行各业对钢铁的质量需求是不同的,能够用于架设房屋桥梁的钢铁未必能用来打造盔甲。”

  兵器也就罢了,最多是杀人快一点,慢一点。

  而一副好的战甲,对铁的质地、工艺要求都是十分高的。

  在封建王朝,私藏兵器不一定是大罪,可是私藏甲胄,判的绝对不轻。民间盛传“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便足以证明。

  “等到炼钢规模扩大,我们就可以对钢铁进行定级。其中,能够用来打造精良铠甲的钢铁朝廷自然要严格把控,而只有次一级的钢铁才可用于民间。而且即便是用于民事,朝廷也要严格把握钢材的去向,普通百姓可以采购钢铁用于建造房屋及其他民用设施,但是严禁囤积大量钢铁。”

  张谦可不想坐拥三晋这个矿产宝地,最后打出来的铁全去了塞外。

  最后的结果就是自己锻铁敌造枪,落个钱粮满仓被人抢的下场。

  “如此甚好!”

首节 上一节 371/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