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留在这里,最大的危险就是刘备及其继承人对他的忌惮,但是出海,未知的风险太多了。
“那先生可否告知,这海图一事是如何得知的?”
“家师所传,当然,具体真伪还要都督自行判断。不过我能告诉都督的是,家师对我说的每一件事都是真的。”张谦说完还咳嗽了一声。
周瑜其实并不太相信,因为即便是这样简陋的一份海图,涉及到的知识技术也不是一两个人可以完成的,如果海图是真的,为什么知道的人那么少?
诸葛亮见状连忙说道:“昔日张角起兵,曾言从南华老仙得太平要术三卷,南华老仙无从考证,可是子让之师乃是黄石公,黄石公代代传承,所以能留下这份海图也实属正常。”
“孔明说的就是我要说的,公瑾既然来见我,肯定已经证实过了,如今箭已在弦上,何苦执着于海图源自何处呢?”
张谦说完又咳嗽了一下,自己撒的谎,咬着牙也得给他坚持到底。
周瑜勉为其难的点了点头,又问道,“子让既然将这海图赠与我,那不知道尊师对于出海的风险,可还有哪些教导呢?”
张谦对于野外求生有不少的经验的,但是航行,接触就不多了,因为他没钱去接触这些。
至于中学所学的洋流知识,恐怕张谦掌握的还不如海边的渔民。
“海上航行首先要注意的就是风浪,任何天气的细微变化都要注意。”张谦一点一点的想着。
“其次是方向,大海无边无际,需要通过日月星辰来定位,最好不要深入深海。”虽然张谦知道有六分仪这个东西,可是张谦也仅限于知道名字罢了,所以干脆没有提。
周瑜点了点头,他早已物色好了几个星象学家,星象学家可不是谶语学家,通过观察天上星辰的变化了解四季时辰,地理位置,是他们的强项。
“食物也很重要,一定要多带一些淡水,以及瓜果蔬菜,橘子就很不错。”
“这有什么讲究吗?”周瑜问道。
“没什么,老师就是这么教导我的,可能是海上可以打鱼,但是蔬菜甜果很难弄到吧,听我的没错。”
“多谢告知。”
周瑜本就很重视食物,不过听张谦说完,他决定再多带一些瓜果。
“对了,每艘船上记得带只狸奴。”张谦像是突然想起来似的。
“为什么,怕混进去老鼠吗?”
“不知道,我听老师说,许多动物能够感知到人所不能感知到的危险,所以带只狸奴,不仅可以抓老鼠,而且一旦狸奴情绪不对,外界的环境很可能也会发生变化。”
“原来如此。先生还有什么需要嘱咐的吗?”
“人,人一定要多,没有人如何繁衍下去?我听老师说,如果只是近亲繁殖,几代人下去,智力体力很可能都会削弱下去。所以,我想问都督一句,你为远航都做了哪些准备?船够吗?”
张谦知道周瑜出海之事虽然不一定能完全瞒得住孙权,但至少一定表面上是瞒着孙权的。这种情况下,周瑜能有多少船?
毕竟远航和运兵船不一样,短途运兵只需要一个能站的地方就行了,但是远航,黑奴也不能那么密集啊!
“船自然是有的。”周瑜很自信的说道。
张谦也只是提了醒,周瑜是坐船去还是游泳去,其实张谦并不在乎。
“那都督可考虑好了,准备何时出发?”
“先生希望我什么时候走?”
“当然是万事俱备了再走,虽然我们曾经是敌人,但是都督为华夏传承火种,继往开来,在这件事上,我们算是齐心协力的。我家主公亦说,如果都督缺少物资,荆州可以提供一批新鲜的瓜果。”
“不必了,我此番出海不过是暂避锋芒,却没有向你们磕头请降,说不定将来这刘家的天下,还要灭在我后人的手中,所以,我可不想欠刘备的人情。”
“可是公瑾现在已经欠了。”诸葛亮提醒道。
“你错了,孔明,我现在离开,和你们不过是各取所需,你们给我提供信息,我为你们让路。当然,如果真要说欠的话,我也不否认,不过我只欠你们个人的人情,将来你们的后人若是在中原走投无路,不如循着海线来海外找我,我会留下遗嘱,凡是你们二人的后人,我一定以上宾之礼相待。”
“公瑾就不能念叨点好吗?”诸葛亮做出了一张苦脸,又说道,“若是公瑾的船不小心沉在了半路,将来无论如何,我也要嘱咐后人将公瑾的尸骸接回故乡安葬。”
张谦脸上满是疑惑。
说好的古人送别都是“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怎么眼前这两人疯狂给对方下咒呢?
“此番来见你二人,我余愿已了,或许将来再无相见之期,两位保重!”周瑜起身说道。
张谦也没想到周瑜如此干脆,不过这样也好,待的久了,容易露出破绽。
“都督保重!”
“对了,我曾和先生有过一个约定,先进洛阳者可以要求对方做一件事,看来我注定是要输给先生了,先生如果有什么要求,不妨说出来吧!”周瑜像是突然想了起来。
“胜负未分,我岂能平白要求都督呢?此约定便留待后人吧!”张谦大方的表示。
(谁说的把小乔留下,曹贼们,速来这里自首!)
“好!”周瑜亦是一笑。
就在周瑜要出门的时刻,张谦又突然叫住了周瑜。
“先生改变主意了?”
“孔明,你先出去一下,我和公瑾有话要说。”
诸葛亮面露疑惑,不过还是照办。
“先生何事?”周瑜也很疑惑。
“你走过来一点!”张谦摆了摆手。
过了一会,诸葛亮就见周瑜大步惬意的往外走,脸上分外得意。
唯一尴尬的就是,每走两步,都要大打喷嚏。
……
第504章 张谦的心眼 诸葛的忧虑
“子让,你最后与那周瑜说什么了?”
周瑜走远后,诸葛亮急忙进屋问道。
“没说什么,些许小事,不值一提。”张谦摆了摆手。
“真的没什么?”诸葛亮凑近问道。
“当然。倒是孔明,这些日子,与公瑾待在这山野清闲小居,背山面水,鸟语花香,又做了些什么?”
“我这不过是为了多留周瑜一段时间,那周瑜观察细微,暗藏心机,子让可不要露出什么端倪,还是快快把刚才说的话告诉我,让我帮你参谋一下。”
“真没什么,我只是告诉周瑜,这将来是合作也好,竞争也好,至少,华夏共祖一事不能忘。”
“就这些?”诸葛亮满脸不信。
“哈哈,真是瞒不过孔明,我还叮嘱周瑜,这语言文字一事不要乱改,将来也好认祖归宗。”
诸葛亮摸了摸胡子,“若是仅仅这两件小事,子让该不会背对着我吧?”
“算了,孔明,我还是告诉你好了,我听我师傅说,那海外有一种直立行走的大老鼠,我让周瑜有可能的话给我弄一只过来。”张谦叹了一口气说道,然后小心翼翼的嘱咐诸葛亮,“此事你可不要告诉任何人,包括主公。”
诸葛亮眼珠子转了转,看得张谦有些发毛,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
片刻后,张谦再不复躲在床上瑟瑟发抖的模样,而是笔直了身子与诸葛亮站在一处看着远处的江面。
“子让,你说我们会不会铸下大错,将来终结汉室的人真的会是周瑜。”
诸葛亮颇为凝重的说道。
“孔明,你这几天没把焦煤炼钢的方法告诉周瑜吧?”
“当然没有。”诸葛亮肯定道,这事要是说出去,周瑜要是狠下心不走,集结几万铁甲军,那不是大麻烦。
人与人之间需要信任,但成大事可不能寄希望于他人的人品。
“那我就放心了,我倒是希望将来终结汉室的人是周瑜后人了。因为那样的话, 说明汉室至少还能传承个好几百年。”
周瑜出海后,先是要生存,接着要发展,然后航行和远航作战可不同,后者会难上千百倍。
除非周瑜得天之助,在新大陆先行弄出坚船利炮,否则,周瑜的威胁就是一句空谈。
有些事情,不是空有大志就可以实现的。
“那子让觉得汉室还能延续多少年呢?”
在和周瑜讨论过治国之策时,诸葛亮对这件事也上心了起来。
诸葛亮这么问,张谦突然想起后世网上盛传的封建王朝三百年国运一事。
唐朝290年、明朝276年、清朝267年,任何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似乎都超不过三百年。
汉朝传世四百年,还是因为王莽篡了一次位,将各个阶层的人的仇恨都吸引到了自己头上。
至于周朝八百年,打了起码有七百五十年。
“孔明希望是多久?”
“我想听子让告诉我。”诸葛亮说道。
“那我便说说我的见解。一个王朝在创立之初,也就是开国之初,土地相对富裕,百姓各得其所,这时候的王朝相对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在第一阶段下,百姓的数量飞快增长,国家也越来越强盛,但是官僚权贵就会发现土地越来越值钱,这时候,他们就会想尽办法兼并土地,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但此时,王朝表明相对还比较和谐,因为失去土地的人也可以通过租用这些官僚权贵的土地得以生存。甚至来说,有可能还会遇到善意的权贵,交的税比种植国家的地交的还要少。”
“第三个阶段,失去土地的百姓越来越多,权贵们看到了榨取百姓劳动力的带来的利益,而且因为他们麾下聚集了大量的百姓,所以他们还能够从国家那里获得好处,以此偷税漏税,瞒上欺下,国家和百姓越来越穷。”
“最后,国家只能通过不断压榨百姓的利益来维持运行,而百姓终将因为负担不起高昂的税赋,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尸横遍野,乾坤重演,进入一个新的循环。”
“孔明觉得这四个阶段需要多久的时间?”
张谦话语里提到两个最重要的信息就是人口和土地,如果按照大汉先有的土地去计算,人口以二十年繁殖一代,人均寿命按五十岁计算,现有的土地最多只能维持二百余年。
从高祖打下天下到王莽前夕的变换不正是如此吗?
而光武帝夺取天下,原本的秩序并没有打破,原先的利益集团很快便开始了土地兼并,所以刘秀之后的阶段转换,还要更快一步。
至于如何改变这一切,诸葛亮也想到了。
张谦提到的就是人口和土地。
第一种方式,那就是通过战争劳役消耗大量的人口;
第二种,那就是扩充土地。
但这并不治根之法,想到这,诸葛亮不由得感叹,有时候,知道的太多,还真是一种痛苦呢。
“子让,你一定能解决这一循环的吧?”诸葛亮深情的看向张谦。
张谦吓了一跳,开什么玩笑。
3202年都不知道能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他一个2023年穿越的人去思考,开什么玩笑?
“孔明,要相信后人的智慧!”张谦拍了拍诸葛亮的肩膀安慰道。
诸葛亮心想:你不就是后人吗?
……
船上,周瑜看了看手中核桃般大小的指南针,又想到了张谦交代的事,不由得一笑。
就在刚刚,诸葛亮出门后。
张谦和周瑜说的除了告诉诸葛亮的第一件事外。
剩下的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