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学子发现,这文稿的发行越来越多,而且上面的字迹居然完全一样。
庞统拿着文稿来找诸葛亮:“孔明,你看看我这篇安民的文章,什么时候帮我刊登一下?”
诸葛亮摇着羽扇,另一只手端起冰镇的酸梅汤,小饮了一口,然后说道:“士元呐,这元直上次送来的流民安抚细则,还有南边送来的抗涝方法五篇,我都还没来得及刊印呢!”
“那你还浪费纸张去刊印什么曹阿瞒夜袭寡妇村的故事?”庞统怒着一拍桌案。
“其实这也不是我想的,是子让当初提出,只要发几篇这样的小文章,一定能让这个报纸普及起来,最重要的是,流到曹操那边去。”
“你放屁,不要什么坏事都往子让身上推,子让要是知道他在外拼死拼活,结果你天天搁这养生,他一定跟你拼了!”庞统自顾自给自己倒了一杯酸梅汤,略显气急的说道。
庞统自然知道这个被叫做“报纸”的东西不是写出来,而是刻印出来的。而刻印,最难的就是雕版。
你不能在木头上雕刻,因为木头太软,印刷几次就容易糊掉,所以一般用石板或者铜板,而这个难度就大了。
每次雕刻母版都极耗费时间。
在庞统的询问下,诸葛亮也道出了活字印刷的技术,就是每一个字单独雕刻,要用的时候再拼装起来就行了。
这种技术说出来之后就一文不值,不过也不是寻常人能做到的。首先就是雕刻本身需要用到大量的材料,现在诸葛亮采用的是铜,因为汉字有上千个,而且常用字需要准备不止一个,所以诸葛亮现在也只凑出几套印刷器材。
其次每次印刷都要识字的人进行排版,这一步不能有错,否则就会浪费大量的纸张和油墨。
“士元呐,你也不要什么事都跟子让提,子让在外面已经够辛苦了,你再拿这种小事打扰他就太不应该了!”诸葛亮耐心的说道。
“那这印刷的事?”
“好商量,士元你也知道,自从这活字印刷一出来,就有许多家族都找上门,让我帮忙印刷一些传世的文稿还有族谱,可是干这事也需要人啊。只要士元答应这一期毕业的学员匀我二十个,下一期我就刊登士元的文章。”
“你休想,你知不知道襄阳下面多少个县?我这好不容易申请到了五十个人,你一开口就要去二十个?我后面的安排岂不是全都乱了?”庞统直摇头。
“士元可是骐骥之才,这二十个人的活,不是自己多加一把劲就干完了吗?这事可以商量。”
“没得商量,这可是一开始就定好的!”
“那士元写的文章,我只好等下次喽!”诸葛亮摆了摆手。
“孔明,你这是假公济私!”庞统指责道。
“谁说的,这本来就是私人的,你想啊,这创意是子让提出来的,这活字是我夫人监督完成的,是我大公无私,提供给大伙用而已。”诸葛亮摇了摇羽扇,自信的说道:“真让人发愁,我这已经娶了天底下最好的夫人,还交到了天底下最好的朋友,也不知道还有啥福气在后头。”
庞统一时被气得说不出话来,气愤的说道:“你等着,我这就给子让写信去!”
诸葛亮赶紧上前拦住庞统,“士元你别急啊!你这样,你匀我十个人,过段时间我送你一套活字,你想印什么就印什么!”
诸葛亮敢这么说,自然是因为用黏土取代铜板有了一定成果。
“还有纸!”庞统提醒道,他可清楚能够时刻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有多么重要。
“当然,不过得给钱!”
“内部价?”
“五百张以内给你内部价,超出的市场价。”
“我们可是十几年的交情!”庞统急呼。
“五百零一张!”
……
曹操看着南面接连传回的文稿,怒不可遏。
写的不尽如实也就罢了,关键是文笔还差,毫无韵律可行。
他身边有陈琳、曹植、王粲……随便拿出去一个,都可以吊打上面这些人,可是曹操也看出来了,这文章就不是冲着上层来的,而是广而告之,主打一个简单易懂,量大管饱。
这事曹操自己也干过,那就是赤壁之前,他给孙权下的战书,沿江飘了好几百册竹卷呢。
曹操把曹丕,曹植,曹冲三人喊到面前,询问他们有何对策。
曹植率先开口,“孩儿觉得,应该立刻派人搜捕这些文稿,如有私藏者,述以大罪。另外,着人立即发表文章,驳斥上面的不当之处,并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制造关于刘备诸葛亮的各种谣言。”
曹冲接着说道:“父亲,孩儿觉得南方能这么做,肯定是因为他们找到了大量制造纸和印刷的方法,我们应该多收集一些这种纸,找到其中的方法,这样,才能与他们抗衡。”
最后,曹操看向了曹丕。
曹丕看了曹操一眼,立刻低下头,说道:“父亲,孩儿觉得弟弟们说的都对,我们要找到廉价造纸和印刷的方法,然后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曹操沉默了许久,才开口,“你们都很聪明,但都不够聪明。你们想到的这些,随便一个人都能够想到,敌人都已经想着进攻了,但你们想的只是应对,这怎么可以?你们应该想的是如何破局,如何反过来去击败他!”
曹丕三人都露出满脸的羞愧。
“下去好好想想,身边养了那么多人,别只做一些偷鸡摸狗、饮酒作乐的事情,好好想想自己该干些什么?现在出去,然后把华歆给我叫过来!”
“喏!”
……
第436章 华歆事不利 司马难遁逃
“魏王!”华歆见到曹操,恭敬的行礼。
“起来吧,子鱼!”曹操平静的说道,“最近辛苦了!”
“为魏王分忧,是在下的荣幸,一点都不辛苦。”
“今年复耕的土地有多少?”曹操问道。
华歆接替了荀彧尚书令的工作,自然要知晓耕种秋收这些问题。
“并冀兖三州和河洛地区原有耕地两百一十三万余顷,今年又新增了二十五万余顷。但青徐和豫州南部由于人口的流失,耕种面积下降了近一半。”华歆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曹操没有在意,“该走的走了,该留的才能留下来!”
“是!”华歆小心应了一声。
其实曹操说的也对,要走的一开始就走了,没有人会种完地然后南逃,春耕结束后,南逃的百姓就已经少了许多。
“等到他们发现刘备手下过的还不如我们的时候,自然就会后悔,然后闹事,刘备以为百姓多了会是好事吗?多了一帮乱民而已。”曹操心安理得的安慰自己,留下来的多是被驯服的,这样的人才适合安心种地,而不是时不时的惹一些麻烦。
“魏王英明!”
“我再问你,今年秋天我们会收获多少粮食,又能入库多少?”
“这……在下马上让人进行评估!”华歆额头似乎冒出了几滴冷汗。
“各郡可适龄入伍的百姓又有多少?”曹操再问道。
华歆又难住了,因为先前群臣包括曹操本人都流露出短时间内没有大规模征战的需求。
“如今天下未定,即便没有兵戈之事,子鱼对这些事也要多加上心。”曹操沉默了一会,心平气和的告诫道。
曹操又想到了荀彧,如果是荀彧掌管尚书令的工作,一定会对这些数据了如指掌。
“在下惭愧,日后一定多加上心,绝不敢有所疏忽。”
“下去吧,子鱼诸事繁杂,有所疏忽在所难免。”
“喏!”
华歆知道,今天他让曹操很失望,最后一句话是让他主动退位,辞去代理尚书令的工作。
华歆叹了口气,曹操给他留了面子,他必须珍惜这个面子。
不久后,邺城官员之中,再度兴起了关于讨伐刘备的言论。
曹丕处。
曹丕正与陈群对弈。
“先生,你说父亲过问粮草和征兵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准备讨伐刘备?”
“魏王雄才大略,非同凡人,所以无论有什么样的举动,我都不会吃惊!”陈群没有正面回答曹丕的提问。
“那先生觉得我们该这时候动兵吗?”
“我不通晓兵事,所以无法评论,公子可是有什么想法?”
“我听人说,现在刘备气势正盛,而且我们这几年一直在打仗,先是赤壁,后是关中,又被周瑜劫掠了一波,都没有时间恢复,府库都快空了,现在绝对不是出兵的时候。”曹丕开口道。
“公子,对于出兵一事,群确实没有建议,公子如果有想法, 不如多去问问司马懿,司马懿博学多才,经史子集,儒道兵法,无一不知,而且司马一族,影响甚大,只要司马家肯出力,无论战或不战,都会多一份成功的可能。”
曹丕点了点头,又问道:“那先生有什么可以教诲我的吗?”
陈群犹豫了一会,说道:“其实对公子而言,战或不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不能违背魏王的决定。”
“丕受教了!”
邺城内的一间小院,司马懿一手搀扶着妻子,一手拿着行李。
“夫人,你小心一点。”张春华的手上还抱着一个小孩,小心翼翼的往马车上去。
“你真不知道你脑子怎么长得,一会担心天塌了,一会担心地陷了,这路上要是我和孩子出了事,我和你没完!”张春华瞪着司马懿说道。
“夫人,回去你怎么打我都行,现在得快走!”司马懿催促道。
结果还没走几步,曹操的护卫许褚便带人围了上来。
“司马先生,这是往哪去啊?”许褚言语不善。
“我已经置书魏王,内子怀了身子,所以需要回家祭祖,怎么,许将军这事也要管?”司马懿探出头说道。
“魏王有请!”许褚冷冷的说道。
“原来如此,许将军带了这么多人,我以为家里有人犯事了呢?既然魏王召我,那我便去一趟好了。”司马懿答到,随即又对车内张春华说道:“夫人,你先回去歇息,我去去就回。”
张春华有些担心,司马懿拍了拍她的手,示意无事。
司马懿抵达曹操处,杨修正在论证此时出兵的不合理性。
“魏王,兵者,乃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今北方年年征战,民事凋敝,上至百官,下至百姓,皆有养生避战之念。今魏王身居王位,玉宇澄清,自当顺天晓意,恩养万民,如此三至五年,中原之地可一片欣欣向荣,届时出兵,可一举扫清天下,魏王之功,当扫清天下,当世人皆晓。”
“你真是这么想的?先前你不是还提议我‘南和孙权,北连匈奴’吗?”
“孙权如今内患连连,有贪图天下之心却不敢有称王之举,实不堪为盟。匈奴鲜卑之辈野心昭著,却耽于马超一人之威,张口闭口向朝廷讨要太原之地,却不敢有出兵之心。当今之际,唯有自强,方可雄霸天下,使匈奴孙权之辈俯首称臣。”
曹操心生不悦,这时许褚到来,曹操就传唤司马懿入内。
杨修使劲给司马懿打脸色,司马懿却好像没看见的一般。
“仲达,我听说你又要多一个儿子了?”
“这都是魏王的恩泽,使得在下脚踏青云,鸿运连连。”
曹操浅笑了一声,说道:“我还听说你要走?”
“只是想带内子回去祭告先祖,希望来年多一个大胖小子。”
“此事祭告先祖是没有用的,论子嗣,你能多的过我?这事得找好的医官还有产婆!刚好我这有几个原先伺候夫人的,我一并赏了你去。”
“多谢魏王!”
“那你还回不回去祭祖了?”
“我让家人走一趟,告诉先祖这个好消息,至于在下,就留在邺城好了。”
曹操点了点头,说道:“这也不失为一个忠孝两全的好方法。”
然后曹操就问道,关于出兵的事。
“仲达,这出兵一事,你觉得可,还是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