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245节

  “不然,我家先生受到益州牧刘璋的邀请,特为其解决南中之患。”

  “你们要对南中用兵?”孙权质问道。

  “难道吴侯觉得不妥?还是吴侯也对南中地区有什么想法?”

  孙权一时语塞,张昭出声道:“刘皇叔一向以除贼兴汉为己任,如今曹操称王,刘皇叔置之不理,却要对边远小地用兵,这莫非是欺软怕硬?”

  张昭的话让众人频频点头。

  “原来是子布先生,马谡这厢有礼了。不过子布先生说我主欺软怕硬这是大错特错,我主早有意与曹操决一死战,奈何曹操躲在冀州, 避战不出,我主又有什么办法呢?而且自古兵法有云,能而示之不能,不能示之为能,我主对曹操的用兵方略又岂会被外人知晓?”

  “而且我家先生更是提及,中原之民是民,边境之民亦是民,主公恩泽天下,岂能限于一衣带水而不拯之?孟子曾言‘思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与被尧舜之泽者’;司马相如也提到,‘怀生之物有不浸润于泽者,贤君耻之’。我主的仁义,便是夷狄殊俗之国也该感受到他的恩泽,又岂能将边野汉民置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衣带水!

  张谦说的怕不是南中吧!

  江东群臣如此想到。

  马谡说的有理有据,这时,步骘站了出来,开口道:“那尊使可知,交州百姓屡屡受到南中蛮夷侵扰,如今交趾太守士爕已经归降于我家主公,我家主公岂能坐视交州为蛮夷所欺?故而早已准备对南中用兵,你家先生肩负皇叔重任,此等小事,不如交由我江东来完成。”

  凡事都讲究师出有名,比如,张谦对南中动手,打的就是刘璋的名义;但东吴要动手,也得找个理由,现在步骘给出的理由就是保护交州百姓。

  “说的没错,中兴汉室,人人有责,可惜我东吴缺少战马,不能北上建功,所以这南中之患便由我江东代劳,刘皇叔专心北上便是。”孙权接着说道。

  “我家先生说,吴侯一片赤诚,忠心汉室,堪为人臣表率,今日一见,果然让人心生敬佩。”

  孙权并无喜悦,问道:“你家先生还说什么呢?”

  “我听先生提起过,江东缺少战马的状况并非不能解决。”

  “哦!如何解决?”孙权对此倒是很感兴趣。

  “吴侯可派人前往辽东收购优良马种,然后只要打下合肥,这淮右地区便可成为天下一等一的牧场。”

  孙权脸色不悦,说到底,还是想忽悠他打曹操。

  “此事我会考虑的,不过刚才南中的提议,你觉得如何?”

  “吴侯愿意代劳,我家先生肯定十分高兴,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还有两个条件。”

  “说!”

  “第一,吴侯必须公开驳斥曹操的僭越之举;至于第二吗,南中说到底,是益州牧刘璋的土地,吴侯还得遣使与刘璋说明清楚为好!”

  ……

第422章 江阳见程畿 张谦问良策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

  四月中。

  张谦同马良,李恢,霍峻,向宠,钟离琪带兵八千入川。

  在江州静候了半个月后,又等到了关中的关平、邓芝携带的三千賨人大军;汉中魏延派甘辛带了两千人;阆中狐笃(马忠)又征集了两千大军,梓潼王连带了一千人。

  至此,张谦麾下已有一万六千人,张谦带着大军火速赶往了江阳。

  在这里,张谦见到了江阳太守程畿。

  历史上程畿是跟随刘备战死在了夷陵,而张谦也在阆中与程畿之子程郁打过交道。

  “罪臣程畿见过刺史!”

  程畿正准备跪下磕头,却被张谦一把扶住。

  “程太守何罪之有,快快请起!”

  “罪臣舔为江阳太守,却使得江阳郡南面屡陷贼手,江阳百姓苦不堪言,实在是愧对朝廷的信任。”

  “如今那贼寇如何了?”

  “贼寇听闻刺史携带大军前来,畏惧刺史威名,已经南逃了。”

  张谦甚为满意,现在的他已经可以用名字吓退人了,等他从南中回来,估计就能用名字帮小孩止住哭啼了。

  “程太守以不过区区上千之众止住雍贼一万余人,坚守江阳一年之久,不仅无过,而且有功,此番且随我安抚百姓,待我回师之日,必为主公引荐。”张谦肯定的说道。

  程畿有些汗颜,雍闿虽然势大,但却是联络了许多蛮夷部落的结果,北上攻打江阳的人数其实并不多,而且,雍闿一开始的目标也不是江阳,而是西面的永昌郡,有意攻打江阳是最近半年的事,而且一开始积雪融化道路并不畅通,真正残酷的战争也是最近一两个月。

  “程太守,你治理江阳多年,想必对南中的叛乱有所了解,还请你为我讲解一下详情。”

  张谦早已通过李恢和商贾了解过南中的情况,询问程畿不过是为了多番求证。

  “南中地区本不稳定,蛮夷部落之间、汉人大姓之间都战伐频频,而此次叛乱是益州郡雍闿发起,先行杀害了益州太守,又联络牂牁郡的朱褒、越嶲郡的高定元,他们发起叛乱正好是刺史北上伐曹之时。”程畿说到这,突然顿了一下,好像有什么不对。

  张谦愤恨的说道:“州牧出兵配合我主进军关中,却不料益州本土露出颓势,被小人钻了空子,雍闿、朱褒、高定元真是卑鄙。”

  马良表情严肃,似乎这一切都与他无关。

  “先生一声令下,我们顷刻便可扫除叛逆!”关平叫嚷道。

  众将纷纷响应。

  张谦咳嗽了一下,示意众人安定,让程畿把话说完。

  程畿也觉得张谦说的对,雍闿、朱褒、高定元三人肯定是看到成都空虚才有了叛乱的念头,于是继续说道:

  “他们一开始的目标是攻下永昌自立,可惜却被永昌郡吕姓所阻,后来交趾太守士爕与雍闿取得联系,雍闿才生出了北上的念头,不过在下最近听说,士爕是因为得到了江东孙权的吩咐才与雍闿联系的。”

  张谦点了点头,“是有这个可能性。”

  程畿听到张谦这么说,有些担心,若是因为南中的事情,使得孙刘联盟解体,那恐怕是因小失大。不过仔细想想,这也不是他该考虑的问题。

  这时,他又听张谦问道:“若按程太守的意思,此番南中之乱该如何平定?”

  “在下只是略知兵事,又岂敢在刺史面前班门弄斧?”

  “一人计短,众人计长,我也不是什么神人,都是依靠众人的协助罢了。程太守既然不愿在破敌之事上多言,那对于如何防守江阳,总该不吝赐教了吧?”

  程畿看出张谦确实实在征求他的意见,于是开口道:“江阳往西,有一县,名为僰道县(今宜宾县西南安边镇),僰道县往北可沿僰道一直通往成都,往南可沿五尺道通完南中。可要先生扼守住僰道县,南中三郡的贼兵即便能突袭江阳,也不过是百十杂兵。”

  秦至汉武帝时期,对外开拓的方式就是修建道路,道路修到哪里,郡县就建到哪里。

  秦国夺取巴蜀之后,蜀郡太守李冰就开始修筑都江堰,为了打通从成都通过岷江,向长江中下游输送粮食的航道,又沿着岷江修筑了从成都到僰道(今宜宾)的道路,这条道被称为僰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又在这条道路的基础上继续向南修,这部分被称之为五尺道。

  汉武帝时,唐蒙打败了夜郎国,又从大关县开始向东修筑新的道路,一直到达北盘江地区,这部分被称之为南夷道,也叫唐蒙道。

  “僰道县如此重要,难道州牧没有安排守军吗?”张谦问道。

  程畿尴尬的说道:“僰道长听闻贼寇北上,三个月前已经逃亡成都了。”

  “正所谓时危见臣节,患难见忠臣,程太守临危不改平生之志,此番声名当万古留香。”张谦说罢,郑重对程畿行了一礼。

  程畿连忙避开,问道:“刺史准备何时发兵?”

  “不急,南中叛贼依仗山高水险,早有不臣之心,此番便是我剿灭了雍闿、朱褒、高定元三贼,恐怕大军离去之时,也会再生叛乱,所以此番平定南中不唯手中剑,但以治世心。”

  程畿看着张谦豪气干云的模样, 不由得有些担心,南中情况可比巴中复杂多了,巴中虽然也是賨汉混杂,但文化已经充分交流,当地的賨人和汉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是南中地区,就算是同为夷人,过了一个山头,可能就是世仇。而且南中的丛林、瘴气都是威胁。

  汉武帝时起,对西南夷地区的新郡县采取的就是“故其俗”和“勿赋税”的羁縻政策,然后通过移民的方式不断将其汉化,但也因为勿赋税的政策,导致汉武帝之后的君臣对西南都不够重视,所以南中的夷人都保持着迥异的文化习俗。

  “程太守,请你发布通告,告知江阳百姓,就说朝廷大军已到,让百姓各归其地,安心务农,从现在起,他们不用再担心叛乱的事情。”

  ……

第423章 刘璋援兵到 勇者自请缨

  张谦并没有急着出兵,而是派遣关平邓芝先行前往僰道安营扎寨,自己则留在江阳,下令程畿陆续发布了数道安民告示。

  张谦甚至安排士卒轮流进行垦荒,修渠、耕地的事情。

  此时虽已经过了种植水稻的最佳时节,但也不晚。

  程畿看着张谦乐在其中,十分怀疑他是不是来打仗的。

  “程太守,我从荆州巴东带了一些茶树还有橘树的幼苗,到时候你找个向阳的山地,种下去看看能不能长起来,如果适合的话,来年我们再广泛推广。”

  程畿点了点头。

  另一边,邓芝到了僰道后,则是往南招抚山民,在西南山谷,五尺道沿线屯垦;而关中则带着士卒在险要隘口建造营寨,防止雍贼再犯。

  不多日,刘璋的人也到了附近,为首的是李严、张裔。

  李严早已有靠向刘备的想法, 但一直苦无机会,此时他将大军驻扎在汉安(今内江)以南,和张裔一起去江阳见到了张谦。

  “我等奉州牧之名,特来协助先生,不知先生准备如何破贼?”李严问道。

  “我对南中没什么了解,所以等在这些,想听听二位先生的高见。”张谦表现的很谦虚,实则是不想让人知道他已经把南中渗透遍了,更不想让人知道,南中叛乱一开始就是他挑拨的。

  “高见谈不上,不过在下来之前,确实做过一番了解。此次叛乱是益州郡的雍闿、牂牁郡的朱褒、越嶲郡的高定元发起的,或许还要再加上一个,那就是益州郡南面的孟获。这几人中,高定元野蛮狂傲,嗜杀残暴,在越嶲制造了巨大杀孽,相比较而言,其他三人不过是贪婪一些,严听闻先生善使用攻心之策,莫不如遣人送几分书信与那雍闿、朱褒、孟获,再赠以财物,或可分化离间他们。雍闿朱褒等人造反之时,在于州牧之威不足以震慑他们,如今,先生深得刘皇叔信任,又有连破汉中、关中的威名,或可不战而胜。”

  张谦频频点头,赞叹道:“当初我在荆州的时候,就听主公多次赞赏李先生的才略,如今一见,果然不同凡响。”

  李严内心都在滴血,早知道今日,当初他何必多此一举,入蜀走一遭呢?

  “我听犬子多次提起过先生的威名,文采横溢,胸怀韬略。当初曹贼南下,也是多亏先生提醒犬子,我才能避难于蜀中,又有幸今日能见到先生。”

  张谦:拉倒吧,我不提醒,你也是往蜀中躲的。

  “李公子智勇双全,公正无私,昔日在成都便于我有恩,北伐之时,又为我运送粮草万石,我与主公提起此事,主公说,这是虎父无犬子,都是李先生教导的好。我与李丰以朋友相称,李先生切勿再以先生称呼我,喊我子让便是。”

  当初张谦被曹真困在张任府中,李丰瞒着李严为张谦探路,事后,李严把李丰禁足了三个月。不过现在李严想想,还是自己儿子眼光好啊!

  “既然如此,子让也别一口一个李先生了,叫我……正方便是!”李严本想说,喊我一声叔父便是,不过想想,实在没有这个面子和胆子。

  “那我就放肆称呼一声正方兄吧!”

  “这是在下的荣幸!”李严拱手道。

  “既然正方兄提到了分化瓦解南中三贼,那写信之事,不如就由正方兄代劳了?”

  “固所愿也!”李严十分高兴,在他看来,雍闿等人投降,或者说,暂时投降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张谦可是有大破关中的战绩摆在那里,而且雍闿敢反叛刘璋,却未必敢对拥有四郡之地的刘备无礼。

  一旦雍闿等人因为自己的信投降了,那就是大功一件啊!

  李严已经在思考能写满六页纸的文稿了!

  一定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示之以威,知之以义。

  张裔看到李严一下子就揽到了这么一件大功,不由得想到关于张谦的那个传说。

  就是跟在张谦身边,立功的机会特别多,晋升的速度特别快。

  想那邓芝,以前不过是庞羲麾下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吏,人们给他算命说他七十岁能当将军,实际上就是笑话他这辈子都当不了大官,可是遇到张谦之后,不到两年,已经是将军了。

  还有李恢,以前谁认识这个一个人?现在已经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

  张裔看了一眼李严,挺身说道:“在下愿往益州郡说服雍闿来降!”

  张谦看着张裔,突然有点不知所措,“那个,雍贼远离王化久矣,恐伤了先生,此事还是另派他人吧!”

首节 上一节 245/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