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54节

  秦宓最近经常听到有人嘲讽,说他明里暗里帮刘备,帮张谦做了许多事,可是事后,对方就将他抛诸脑后。

  说他明珠暗投,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宓没有在乎这些人的言语,他倒不在乎当大官,但是若说心中没有一丝波澜,那是不可能的。

  近日,他收到了一封从荆州寄来的书信。

  秦宓看过之后,随即对家人说道:“收拾东西,去涪城!”

  他的妻子问道,刘备可是赏了他什么大官。

  秦宓欣喜的说道:“此去既不为官,亦不为吏,只为劝导百姓,教化世人。”

  张谦在信中告诉他,刘备在涪城外西山上给他划了一片地,准备在上面盖一座书院,希望他去担任祭酒,祭酒也就是书院的首脑,不过现在一切从零开始,书院的博士,学生都需要他去聘请招揽。

  “一年有多少俸禄?”妻子问道。

  “我这是去做大事,何必在乎这点蝇头小利呢?”秦宓反驳道。

  张谦在信中写的俸禄是六百石,这已经等同于县令了。不过秦宓家资富裕,不在乎这点小钱。

  他更看中的是此事带来的影响,若是以后蜀中的官吏都出自他的书院,那他虽不为官,影响力却丝毫不输于任何公卿。

  而且,张谦还在信中强调了,除了个别优秀的随他皓首穷经钻研学问外,其他求学之人皆需熟练一门庶务,要在三到五年内尽可能培养出一批干吏出来。

  而干吏的数量,也决定书院的地位,和他未来的俸禄。

  这可不是普通书院,这简直就是地方的太学啊!

第264章 诸葛瑾拜访 钱庄东吴知

  京口,驿馆内。

  张谦迎来了鲁肃之外的第一位贵客。

  诸葛瑾。

  诸葛瑾穿着灰色薄衫,一身儒雅,狭长的脸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先生远道而来,在下特来拜见。”

  “我与孔明以兄弟相称,子瑜兄若不嫌弃,唤我子让便是。”

  “此我之幸也!见过子让!”诸葛谨再度温良一礼。

  两人就坐后,诸葛瑾问道,“不知孔明近来可好?”

  “孔明深得主公器重,主管荆州军政要务,除了忙碌了些,一切都好!”张谦说道。

  诸葛瑾点了点头,既为诸葛亮感到高兴,又有些担心。

  紧接着,又听见张谦说道:“还有一事。”

  “何事?”诸葛瑾连忙问道。

  “孔明托我问子瑜一句,说子瑜马上要当伯父了,这贺礼不知道准备了没有?”这话当然是张谦杜撰的。

  不过诸葛瑾一听,却是满心欢喜,没有什么比家族开枝散叶更让人开心的了。

  “请子让转告孔明,这贺礼绝对少不了!”

  “那我就先替孔明道谢了!”

  诸葛瑾连连摆手,又说道:“先前孔明赴东吴之时,曾与我提过子让,赞道子让有通天彻地之才,博古通今之识,不知子让师承何人啊?”

  张谦摸了摸下巴,开始思考,这话到底是不是诸葛亮说的!

  “在下下山之时,老师曾嘱咐,若未能实现天下一统,不得说出其名讳,所以还请子瑜恕罪。”

  诸葛瑾点了点头,同时,也更加好奇张谦到底来自何处。

  东吴饱学之士多有品读张谦的诗词,觉得他的诗词内容天差地别,形式不拘一格,却每每让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

  而熟悉张谦事迹之人更是觉得张谦做法匪夷所思,成效却往往不可思议。

  尤其是诸葛瑾,他是知道自己弟弟在平和的外表下多么骄傲一颗心,但是在给诸葛瑾的信中却是毫不吝啬对张谦的赞美。

  “子让觉得你我能否见到这乱世终结的一天?”

  “子瑜兄,我对我主的志向还有令弟的才智都抱以绝对的信心。子瑜兄觉得呢?”

  诸葛瑾突然觉得,怎么他们才像是亲兄弟?

  诸葛瑾点了点头,随即沉默在那。

  张谦看着诸葛瑾也不说话,见对方看向他,随即伸出了手,说道:“喝茶,喝茶!”

  诸葛瑾举起茶杯,对着张谦,也开口,“请!”

  杯茶下肚之后,诸葛瑾刚想开口,又听见张谦问道:“不知子瑜在吴侯麾下担任何职啊?”

  “在下不才,蒙吴侯看中,暂居长史一职。”

  “啊!”张谦一愣,“以子瑜的才能,居然只充当了个长史?”

  长史,相当于孙权的幕僚,或者说,幕僚里面比较出色的那几个之一。事实上,这官职并不低,因为孙权职位也就是个讨逆将军,侯位还是继承其父的。

  但是和诸葛亮比起来,那就是天差地别了。

  不过诸葛瑾并没有在意,“我的才能,在东吴勉强算得上是末流,担任长史都经常感觉力有未逮,岂敢有他求。”

  自己的小心思被诸葛瑾看穿,张谦并没有在意,又自顾自的端起茶水,饮了一杯。

  诸葛瑾看着张谦一副“我就喝喝茶,你随意”的态度,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了。

  “近日,我听说刘皇叔书信荆州世家巨商,说是要搞个什么钱庄,方便各地买卖结算,不知道是真是假?”

  张谦点了点头,说道:“来之前听孔明说起过此事!”

  “可是我还听说,这事是子让在蜀中先提起的?”

  张谦差点一口茶水喷出。

  大意了!

  “我不过按孔明的计划行事罢了!子瑜也知道,主公自江陵得到的钱财,早在赤壁前后就花的差不多了,孔明为此提出了许多解决办法,钱庄只是其中之一。”

  诸葛瑾半信半疑的点了点头,又问道:“不知道刘皇叔是以何方式,使得荆州众人心甘情愿把钱放进钱庄的啊?”

  “这个……”张谦有些犹豫,随即也问道:“来之前我听孔明说,让主公写信告知荆州父老一声,难道这么快,他们就把钱放进钱庄了?”

  诸葛瑾一愣!

  写封信就行?

  那还有袁绍刘焉曹操这些诸侯纵容手下抢大户吗?

  诸葛瑾此来,是受孙权所托前来问询钱庄如何运行的。这本该是鲁肃的活,只不过上次张谦言说铸钱一事,遭到了鲁肃的质问 ,两人虽然没有彻底闹掰,但是鲁肃只要问江陵以外的事情,张谦就都闭口不言了。

  “子让当真不知?”诸葛瑾问道。

  “那得看子瑜是以私人身份来问,还是以长史身份来问了。”张谦说道。

  “有何不同?”诸葛瑾反问道。

  “若是以私谊来问,子瑜乃是孔明兄长,在下自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是以吴侯长史来问,在下为免遭人口舌,只好装作什么都不知道了。”张谦遗憾的说道。

  “这……”诸葛瑾愣住了,他自然可以以私谊来问,然后回去告诉孙权。

  不过这就涉及到诚信问题,即便是他帮孙权问出了结果,孙权一时感激,事后也会觉得他人品有问题。

  而且诸葛瑾的性格很是随和,不是步步紧逼之人,所以听完张谦的话,就起身拱手说了一句:“在下回去告知吴侯一声,再来向子让请教!”

  “子瑜既然要走,我也不好让子瑜空手而归,这样,我给子瑜一个建议,这京口与荆州也不是很远,东吴派几个商户往荆州走几趟,问一问那出钱的世家家主,殷实商户,这不比我口中得知的可靠多了?”

  听完张谦的话,诸葛瑾拱手道:“多谢子让相告。”

  “等等!”诸葛瑾刚转身,又听张谦说道:“来之前,孔明与我说,嫂夫人正在孕期,为了给家中添点喜气,所以想让子瑜家小去荆州小住一段时间,不知子瑜可否成全孔明思亲之情啊?”

  ……

  诸葛瑾如实回禀孙权之后,孙权说道:“辛苦子瑜了。”

  “这不过是在下份内之事!”

  “这样,一事不劳二主,此事我既然拜托给了子瑜,就劳烦子瑜往荆州跑一趟,亲自问问令弟,这钱庄之事,如何?”

  “主公,我与孔明虽是兄弟,但眼下各为其主,此等大事,我恐孔明不会对我如实相告。”诸葛瑾说道。

  “无妨,子瑜跑一趟便是。钱庄之事,非藏于深水之下,到时将令弟说的与荆州商户传来的相互比照,自可知道的七七八八。”

第265章 耿直三男孩 张谦露意图

  “听说没有?”

  “听说什么?”

  “诗仙又写诗了!”

  “你懂诗?”

  “别的不懂,但是诗仙这次写的是我,我怎能不懂?”

  “呵呵!”

  “不信啊,我背给你听——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你就说,我是不是江东子弟吧!”

  囧!

  ……

  南徐街头,一家酒楼。

  三人坐在二楼靠窗处,虽身着儒衫,姿态却都很是随意。

  三人身前各有有一杯清酒,左侧一人杯酒下肚,一甩袖子说道:

  “可笑那张子让为刘玄德张目,却写出称赞楚霸王的诗词,若是消息传到荆州,不知那刘玄德该作何感想!”

  此人话音刚落,就听到楼梯口传来言语:

  “仲翔(虞翻,字仲翔)先生此言大缪!”

  三人一回头,就看到张谦走上二楼,手中一把折扇,轻轻一展。

  唇红齿白少年郎,剑眉星目意气发。

  三人如是想到。

  这背后说人坏话被当事人给抓住了,虞翻有些尴尬。

  张谦缓缓走前,继续说:“仲翔先生此言至少犯了三个错误。”

  不等三人询问,张谦继续说道:“第一,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这诗明明夸的是江东子弟,同时贬斥楚霸王心胸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仲翔先生不解其意,以贬为褒,岂不是大缪?”

  “第二,我大汉历朝皇帝向来宽厚仁慈,四百年来从不因文字定人罪罚,否则,那太史公留下的著作多有褒颂楚霸王之处,又如何能流传至今?更何况,我主继承高祖仁义之风,更加不会因为区区小事怪罪于我。”

  “那还有第三呢?”虞翻被张谦说的面红耳赤,语气不善的说道。

  “至于第三吗,仲翔先生乃饱学之士,又年长于我,直唤我名,未有不可;只是我主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年纪都年长于仲翔先生,仲翔先生当众直呼我主姓名,是否过于无礼了?莫非吴侯麾下都是你这等不知礼数之人?”

首节 上一节 154/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