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三国当皇帝?不,我直接成圣 第14节

第24章 晚来天欲雪 能饮一杯无

  数日后,邺城天降大雪,冰冻三尺。

  “元直,你要的东西我给你找来了!”石广元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推开院门,进门后又赶紧把门关上。

  此时的张谦正在院子里铲雪,没办法,雪太大了,踩进去半个人都不见了,要是不铲掉了,之后化冰,张谦等人就无法出门了。

  “广元,快进屋!”见到石韬,张谦高兴万分。待见到他怀里的事物,更是眼前一亮。

  张谦让石韬去弄的是铜皮火锅,大冬天的不吃火锅简直是浪费生命。

  菜品方面,张谦已经弄好了。

  主要是牛肉,还有小份的牛肚和鹿肉。

  蔬菜方面,有葵(冬苋菜),菘(白菜),冬瓜,萝卜,木耳。

  当然,这些东西大部分都是曹操送来的,尤其是蔬菜,只有大户人家的冰室下保存了一些。寻常老百姓冬天能有点酱菜提供点盐分就算不错的了。

  真正让张谦费尽心思的不是菜品,反而是锅底和调料。

  辣锅里面,辣椒是不用想了,取而代之的是胡椒,生姜,本来还有芥辣(芥末),但是张谦实在吃不惯,,就没把芥末放进锅底。

  非辣锅里面,番茄也不用想了,只用猪骨,牛骨慢熬的大骨汤。

  然后两锅再撒上点茱萸(红枣皮),看上去卖相还不错。

  调料上,有盐,醋,豆酱,肉酱,芝麻碎,芝麻油,蒜泥,葱姜,香油。

  石韬看着张谦兴致勃勃的摆放着碗碟器具,他实在是想不通为何有人会对吃食这么有兴趣。

  张谦其实也很无奈啊,和他生活的年代来说,这三国完全是个美食荒漠啊!

  幸好他靠着冒充徐庶进入了三国的顶级阶层,要是穿越成一个屯田的农夫,他想他会疯的。

  张谦将石韬带来的两个铜皮火锅清洗之后擦干水分,然后倒入锅底,又往火茼内加入木炭,从底下引燃,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水开了。

  “元直,这莫非也是山上的吃法?”石韬问道。这些天,石韬属实跟着尝试了不少新吃法,绝大部分都能让他大快朵颐。再联想到从新野到邺城路途中吃的那种饼干,石韬有个想法,莫非黄石公在诸子百家中属于美食家?

  其实,煮食在汉末并不少见,毕竟烹饪食物最开始的手段就是烤和煮。所谓的鼎就是不就是一个大火锅吗?

  而且汉朝的钟鸣鼎食之家也研究出了一些新的食具,比如鐎(jiao,第一声)斗,一种三足,旁有持柄的器皿,既可以用来温酒,也可以拿来煮食。

  真正让石韬觉得新鲜的,一是食具的形状,二是张谦提出的边吃边煮的方式,还有就是自行调配酱料。

  锅底烧开后,张谦尝试了一下,又往里面加了点盐,待觉得合适了,张谦往里面加了点蔬菜,然后就去厢房喊来徐母。

  “母亲,外面天寒,出来吃杯甜酒,暖暖身子!”

  徐母打开房门,手里还拿着一件灰袍,“本想着下雪之前给你和广元一人缝制一件大氅,结果人老了,不中用了,到现在也没缝好。”

  徐母把张谦拉进屋内,又对着他比划了几下,然后做上记号,“差不多正合适,等会再改改,晚上就能穿上了。”

  “多谢母亲,孩儿也不急着外出,晚点再弄不迟,也吃点东西去。”张谦接过徐母手中的衣服,将其放到一旁箱子上,随后就掺着徐母出门,走往正堂。

  “母亲,坐这里。”

  徐母进屋后,石韬也起身行礼。

  “都是一家人,何必在乎这些虚礼。”徐母径直坐下,看着一桌子吃食,这让她有些瞠目结舌,未免也太奢侈了些。

  “活了大半辈子了,没想到老了还能体会一把钟鸣鼎食,老身算是有口福了。”徐母笑着说道。

  “母亲,好日子还在后头呢!你且放心吃吧!”张谦说道。

  “不知这该如何个吃法?”徐母问道。

  “母亲请看,这是两口煮锅,左边有辛味,右边是骨熬淡汤,想吃什么时,就把东西夹入锅中,烫熟后夹出,沾上自己调配好的蘸料,放入口中。”张谦一点一点指着介绍道,“还有,在锅中夹取菜品时一律使用公筷,放到自己碗中时再使用私筷,如此,既拉进饮食之人的距离,又达到了分餐的效果。”

  汉末的时候,流行的是分餐制。当然,这是对于士大夫阶层来说的,普通人家有口吃的就不错了,还管什么分餐不分餐,就是张谦石韬徐母三人平时用餐,也不全采用分餐制。

  张谦说完,又给徐母调配了蘸料,“母亲,这是芝麻油,加一点就香的很,这是豆酱,用来增香体味,还有这葱和姜,您平时吃饭爱吃这个,我给您都加上。然后,这是冬瓜和萝卜,您先垫垫肚子。”张谦给徐母夹得都是骨汤锅里的蔬菜。

  “嘶哦~有点烫。”徐母一口咬下去,表示。

  “母亲小心点。”张谦提醒道,随即又说道,“这火锅啊,吃的便是这口热气。广元,亲自动手,丰衣足食啊!”

  张谦对着石韬指了指锅里,他自己也夹了点苋菜白菜放入碗碟,裹上蘸料,放入口中。

  细嚼之后,张谦觉得还不错。

  他给自己调配的蘸料里放了不少蒜泥。既然没有辣椒,胡椒麻味太重,芥末更是辣眼睛,还是蒜比较合他胃口。

  蔬菜的种类尽管有限,但好在天然绿色无污染,张谦这样安慰自己。

  一开始,石韬和徐母对这吃法还不太习惯,吃着吃着,也就习惯了,特别是这种众人围着一口锅的气氛特别好。

  加上外面天寒地冻,铜火炉却均匀的散发着热气,还有刚出锅就入口的食物,真是从里到外,都暖和了起来。

  “母亲,广元,且饮一杯,祝愿母亲福寿绵长,祝愿广元鸿运吉祥,也祝我们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我也祝伯母身体健康,万事顺当,祝你我平安顺遂,一路安康。”石韬站起身,对着徐母说完又看向了张谦。

  “好,为这乱世之中你我相聚,为这份缘分,我们共饮一杯!”徐母起身说道。

  此情此景,张谦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第25章 曹操登门访 孟德请主簿

  “元直,你这诗写的不对,这外面正下着大雪呢,你怎么能说是‘天欲雪’呢?”

  “哈哈哈,广元说的是,我罚酒,罚酒!”张谦又给自己倒了一杯。

  “我看我儿这诗倒是写的挺好,要是换成‘白天下大雪,能饮一杯无’,这意境一下子就下去了。”徐母说道。

  “广元兄,我母亲在这,可是站在我这边的,所以,你可不要再挑我的毛病了!”张谦哈哈一笑,若他是真徐庶,这话说出去未免有些膈应人,但是他是假的,所以张谦一副抱徐母大腿的样子,倒是让人觉得天真烂漫。

  “母亲,这上好的鹿肉原先便是炖化了的,您多吃的。”

  徐母伸手示意,表示自己吃的足够多了。

  这时,正门突然传来了曹冲的声音:“老师,冲儿来啦!”

  曹冲这些日子虽然谈不上每天过来,但是三天两次还是有的。

  张谦打开门,见曹冲站在垂花门下,身上披着厚厚的氅。张谦冲他勾勾手,而曹冲则站在那里不动,还示意张谦过去。

  看来来的不止曹冲一个。

  张谦走过去,曹冲则说道:“我父亲在外面。”

  张谦一惊,连忙拉住曹冲前去迎接。

  张谦出门时看到的不仅有曹操,还有荀彧。

  “元直,这回我不告而来,可是当一回恶客了。”曹操讪笑的说道。

  古人礼节,上门拜访前必须先递上拜帖,否则,就是不够尊重,当然,关系特别好或者有急事的时候除外。

  “曹公可是贵人,怎么会成了恶客,是在下没有及时出门迎接,唐突了两位贵客。”张谦对着曹操和荀彧说道。

  “曹公,荀大人,里面请!”

  “这大雪之日,不知道元直在家干些什么?最近可有好的诗文?”曹操问道。

  “在下飘零半生,难得过了几天安静日子,只是钻研些吃食,不曾有诗文作出。”

  曹操点点头,对于徐庶这里的状况,他不说了如指掌,也能知道个七七八八。“若是偶有所得,可要第一时间遣人送给我,我一定好好拜读。”

  “不敢,在下一定第一时间请曹公斧正。”

  几人很快就来到正堂之上,兴许是听到了曹冲的喊话,徐母此时已经回了房间,而石韬正忙着收拾桌子。

  “石先生且慢收拾,我倒是要看看元直弄出什么好吃的,让我的冲儿赞不绝口。”曹操看着新奇的锅具,以及吃了部分的菜肴说道。

  曹操细细打量了一番,问道曹冲:“冲儿,这就是你说的那什么炒菜吗?”

  曹冲摇摇头。

  张谦连忙表示:“这个叫做‘火锅’。”

  “何谓‘火锅’啊?”

  借着曹操的提问,张谦又给讲解演示了一番。

  “文若,你怎么看?”

  “在下不才,倒想请教徐先生,这煮菜之法和我等平时有何不同?”

  “荀大人请看,这一个不同,便是在这锅上,炭火置于中心火茼,可以最大化的保持锅的热气,同时下方封闭,仅通过一口调整炭火大小,可以起到节省炉碳的效果。”

  “第二个则是食材随吃随放,可以更好的保持食材原本的口感,尤其是蔬菜的爽脆感。还有蘸料可以随意搭配,一次性便可吃到不同味道的美食,这就是‘火锅’的妙处。 ”

  “原来如此,这大雪之日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吟着诗歌,倒是一件文人雅士啊!”曹操笑着说道。

  荀彧也点点头,说道:“主公说的极是。”

  张谦看到曹操动了一试的心思,便说道:“曹公若是不嫌弃,我让仆人再切点肉,洗点蔬菜过来。”

  “不嫌弃,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尝试一下了,文若,你也坐下,我们与元直,还有石先生把酒言欢。”曹操说着便坐了下来。

  和领导吃饭,当然不能太随性子,就连曹冲,也坐的颇为端正。

  “文若,试试这牛肉,和上芝麻碎,再加上两滴香油,美味的很。”曹操表现的比较随意,似乎是想表达自己的亲近之一。

  张谦则是想,芝麻碎颗粒还是小了,如果是花生碎,大颗粒带来的爽脆感会让牛肉口感更加饱满。还有这香油,也是张谦放入姜蒜花椒煎炸过的,比寻常的芝麻油可要香多了。

  荀彧很端庄的吃了一口,说道:“主公,确实不错,没想到牛肉切薄之后,轻涮片刻竟比慢炖来的还要美味。”

  “怎么以前,我们就想不到这样的吃法呢?”曹操问道。

  “可能是之前没有徐先生这样的大才吧!”荀彧看着张谦说道。

  “元直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不仅懂治政,还懂打仗,还会吟诗,还能教冲儿格物,现在还做的一手美食,真是世间奇才,奇才!”

  曹操不停地赞叹,这让张谦预感,下面就要来正文了。

  “曹公谬赞,在下的才能与曹公,与荀先生相比,都是寒鸦比凤凰,繁星比皓月,只不过在下游学多年,见闻颇广而已,实不足为奇。”张谦对着曹操荀彧拱了拱手,随口解释道。

  “元直不必谦虚。文若有王佐之才,元直有博学之识,你们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眼下年关将近,我一一拜访你们这些有识之士,目的就是告诉世人,我曹操识人才,重人才,希望天底下的大才都能加入我,一起建功立业,造福苍生。”

  曹操说罢,对着下人一招手。很快,随行之人就出门将马车上的礼节搬进徐府。

  “曹公,这……”张谦看着进进出出的曹府下人。

  “元直不必推辞,逢年过节,做学生的送上礼节那是应该的,眼下年关将近,正该送上大礼。”曹操看了眼曹冲,对着张谦说道。

  “那在下就愧受了!”张谦拱手表示收下。

  “先别忙着谢,还有一事要与先生商量。”曹操伸出手挡着徐庶说道:“今日,荀彧同我说,司空府政务繁忙,所以想请元直担任主簿之职。另外,我会上奏天子封元直为当阳亭侯。”

第26章 荀彧言千户 张谦谈圣贤

  汉朝沿用了秦朝的二十等军功爵,最高一等便为彻侯(后来又在这之上增加了王爵),汉武帝后,为避讳其名字,改为通侯或列侯。

  列侯者,金印紫绶,奉朝请(参加朝会)仅在三公之下。食邑多者可达万户,少者数百,皆为县侯。

  西汉之初,侯位只能凭借军功获得(李广难封),所以侯位还是很值钱的。但是后来推恩令一出,诸侯王推恩分封子弟,亦称列侯,再之后又有以外戚和恩泽封侯者。自此,列侯之位开始烂大街了。

  东汉之后,为了区分侯爵的含金量,在县侯之下,又有都乡侯、乡侯、都亭侯、亭侯。

首节 上一节 14/3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