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六率大统领谢英掀开木盘上的绸布,只见一个木盘上摆着金、银、铜三枚勋章,上面印着太极殿缩影,上书大唐二字,勋章的绶带用红色丝线编织的中国结串联而成,稳重大气。
另外一个木盘上,摆放着金、银、铜三枚牡丹花形状的胸章,牡丹花的中央只有太极殿的缩影。
这六枚奖章李德奖可是花了大功夫,先画好图样,找木工用木头雕刻出模样,再用细沙倒模,然后浇铸成型,最后精心打磨,失败了好多次,才打造出了这六枚功勋章。
李承乾的声音威严无比:“诸位都是大唐的中流砥柱,黄河决堤,百姓蒙难,父皇夜不能寐,孤也是痛在心里,现在是大唐最危难的时刻,国家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孤希望咱们军民一心,众志成城,共同夺取抗洪救灾的胜利。”
“抗洪救灾的英雄应当永垂不朽,应当永远被世人牢记,孤和沣水县伯特意打造了六枚功勋章。”
李德奖双手捧着胸章向他们展示,李承乾介绍道:“这三枚胸章名为太极殿勋章,分为金、银、铜三种材质,对应着一等、二等和三等,将会授予此次抗洪救灾中功劳最大的三位士兵,得此勋章的士兵,遇官不拜,朝廷每年还会给一笔饷银。”
下面的士兵陡然寂静下来,他们只记住了每年都会给饷银这句话,大唐的府兵是没有军饷的,这如果每年都发饷银,那和县衙里的大老爷有什么区别。
下面立时就炸开了锅,等他们安静下来,李德奖继续向他们展示另一张盘子上,制作更加精美的三枚勋章
李承乾继续介绍:“这三枚勋章就不一样了,这是大唐国家勋章,是国家最高荣誉,和胸章一样,也分为三等,将会授予你们折冲都尉中功劳最大的三人,待遇嘛,哈哈.....”
二十七位折冲都尉的呼吸陡然粗重起来,通红的眼睛死死盯着李德奖手里的金色勋章,恨不得立即戴在自己脖子上。
李承乾下面的话令他们再也把持不住,直接陷入了癫狂。
“得到勋功章六人的英雄事迹,史家将会给他们立传,永远记录在国家史书之中,你家将会给你单开一本族谱,你的故事也将写在族谱中供后辈瞻仰,你的牌位也将永远摆在祠堂的主位。”
洛阳校场内迸发出一股令人耳鸣的声浪,哪个男人能够经受住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光宗耀祖的诱惑?
“殿下,末将愿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殿下,我河洛折冲府一千将士愿意为了百姓冲锋向前,只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殿下,俺也一样!”
“救灾!救灾!救灾!”
三万多将士高亢的呼喊声直冲云霄,李德奖感叹,军心可用啊,看他们现在这样子,就是让他们扛着炸药包去炸敌人碉堡,他们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等他们心情平复,李德奖说道:“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是府兵,你们是大唐人民子弟兵,军中吃拿卡要的恶习必须改掉,等救灾结束,本帅自会上奏陛下,为你们请赏。”
“现在跟我一起唱,大唐军人各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大唐军人各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第二不拿百姓一针线,百姓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二不拿百姓一针线,百姓对我拥护又喜欢。”
“第三一切缴获要归功,努力减轻百姓的负担。”
“第三.......”
第139章 (重做)仁义的九出十三归
匪过如梳,兵过如蓖,官过如剃,这可不是一句空话,大唐的府兵是没有军饷的,军队的军纪主要在于对长官和律令的服从,并不包括对百姓的亲和。
李德奖根据大唐的实际情况,编写了大唐版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是为了让这些府兵收敛一点。
他心里知道,其实给府兵发银子,远比画大饼更能调动他们的激情,但是发军饷这事必须得皇帝首肯,自己不能私自做主,太子都不行。
后世的沈万三只是想代皇帝犒劳三军,就被朱元璋砍了脑袋,李德奖可不想触这个霉头。
相对于府兵,李德奖更担心的瘟疫,洪水过后,大量牲畜尸体会滋生蝇虫,细菌病毒会迅速传播,疟疾、肠炎、流感、外伤、高烧都是要命的祖宗。
所以李德奖参考后世的防疫政策,制定了严厉的卫生条例,等到把灾民聚集在一起,严格执行。
连唱了几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李德奖把昨天写的军制改革计划书交给谢英,让他根据计划书将府兵打散,重新改制,至于各级军官的任免,就让谢英做主了,要抓紧时间改制,过几天可能就要开拔去赈灾。
安排完谢英,李德奖就回了都督府,大堂里,他铺开一张宣纸,开始给皇帝写奏折,他十分不习惯在小小的本章上写字,原因无他,这一年来,他虽然学会了写大部分字,但字体有点丑,写的字有点大,小小的本章根本装不下。
先是问候了一下皇帝皇后的身体,然后报一下平安,勿需挂念,申请点银钱给百姓买粮,再给抗洪救灾的士兵发点辛苦费,反正要如何救灾是一句话没说,聊完了正事,再附上一首情诗,求皇帝转交给襄城。
给皇帝写完奏折,又给父亲母亲写了一封信,自己很好,让他们不要挂念,在长安保重身体,然后让老默派人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
这时都督府的管家拿着一封书信走了进来:“小公爷,郑家的信。”
李德奖先撕开郑家的信,扫了一眼信上的内容,把信笺递给李承乾说道:“殿下,郑家族长郑道请我们去荥阳。”
李承乾看了一眼,就把信笺扔在桌上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到了河南,不见见郑家人,岂不是白来一趟?殿下,咱们去会会他!”李德奖笑道。
“好!”李承乾点头。
......
侯君集依旧昏睡不醒,听说肝疼的厉害,和侯夫人告别之后,李德奖、李承乾、窦嫣和老默带着一百士兵离开了洛阳。
一路上换马不换人,过了偃师,度过伊洛河已经是晚上,道路开始变的泥泞,速度骤减,在黑夜中又走了一个小时,还没有见到一个人影,道路是越来越难走,还好李德奖随身携带了一件家用电器手电筒,就这窦嫣还失足滑倒了几次,若不是老默眼疾手快,估计早就成泥人了。
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看到了火光,众人脸色一喜,有火光就代表着有人,众人牵着马迎着火光走去,到地方发现是一处较高的山坡,上面聚集了有一千来人。
刚走到那里立刻就有人走过来询问:“哪的人?来这里干什么?”
李德奖抱拳道:“这位老兄,在下洛阳都督府校尉,奉侯都督之命,前往荥阳赈灾,路过此地,还请行个方便!”
年轻人狐疑地看着李德奖,良久之后他笃定道:“不,你不是都督府的人!”
“你怎么知道我不是都督府的人?”李德奖诧异。
年轻人还没来得及开口,老默忽然一脚踹在那人肚子上,年轻人不怒反笑,谄媚地对老默说:“对,就是这个力道,只有都督府的人才会这么踹,诸位爷,里面请~!”
“兄弟贵姓?”李德奖一把抓住那人的肩膀。
“免贵姓汤”
“叫特么什么?”
“汤闲。”
“汤闲兄弟,劳烦给我们找一块扎帐篷的地方。”
汤闲领着到了一块干燥平整的地方,李德奖、窦嫣和李承乾从马背上卸下,从小目标广场拿的露营帐篷,还有用塑料布包裹的棉被。
老默则被李德奖去抓鱼,帐篷扎好了,汤闲也为他们支好了吊锅,这时老默拎着两大条鲤鱼回来说:“真他娘晦气,水里面全是鲤鱼。”
大唐早年间就下过旨意,不许百姓吃鲤鱼,李德奖可不信什么谐音梗,什么狗屁规定,老百姓饿的都吃树叶子了,河里的鲤鱼一个个十几斤重,凭什么不让吃?就因为皇帝姓李?老子也姓李,最爱糖醋黄河大鲤鱼。
他对老默说:“咱们今天就吃炖鲤鱼。”
李承乾一向都是李德奖吃什么,他就吃什么,对于没有吃过的鲤鱼,他亦是满怀期待。
老默的手艺很好,鲜美的黄河鲤鱼去鳞、去内脏,切块,只在顷刻间。清洗干净,扔在锅里,倒上清水,小目标广场里的炖鱼香料,葱姜料酒扔里头,水开撇去浮沫,撒上精盐,炖上十几分钟,小味挠一下就上来了。
汤闲闻到了香味,流着哈喇子又跑了回来,毕竟是此地的管事,李德奖分了他一碗炖鲤鱼。
毕竟大唐律法禁止吃鲤鱼,窦嫣还有点担忧,李德奖对着她朝李承乾努了努嘴,怕个屁呀,没看到当朝太子吃的比谁都香。
“我长这么大,还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再来一碗。”汤闲干了一碗不过瘾,又上前捞了一碗。
李德奖也没制止,两条大鲤鱼足有十七八斤重,够他们吃,他问道:“汤兄弟是哪的人?”
汤闲用筷子指了指远处,含糊不清道:“我家在前面高山乡,以卖粮为生,大水过来的时候,我正好运粮到这里,侥幸躲过了洪水。”
“这些百姓吃的都是你的粮食。”
“是呀!”旋即他又挤眉弄眼道:“九出十三归,够仁义吧。”
李德奖哑然失笑,大灾之年,九出十三归往外借粮食,确实算仁义了,他问道:“这些百姓怎么不去县城?”
第140章 (重做)怎么才七成?抵达荥阳
“县城?”汤闲冷笑道:“去县城干嘛?朝廷也没有粮食给你,粮店的粮食翻了三倍,想要借粮,哼哼,借一还二,还是算铜钱。”
“这倒是个发家的好机会。”李德奖笑问道:“汤兄弟,可有发财的门路?告诉兄弟一声,到时候不少分润给你。”
汤闲没有惊讶,他是商人,像李德奖这样趁着灾难发财的官员见得多了,他一拍大腿道:“来晚了,百姓的钱都被郑家赚走了,放贷的话,你能等一年?”
李德奖夹了一块鱼肉塞进嘴里,没有任何污染的唐朝,鱼肉就是鲜美:“我倒是觉得这个地方不错。”
“百姓成穷鬼了,没油水可榨了,你们要白忙活咯。”汤闲敲着空荡荡的碗说道,几句话的功夫,他又干了一碗鱼肉。
“老子从来就没想刮穷鬼的钱。”
“不刮穷鬼的钱你收谁的呀?”汤闲诧异问道。
“谁有钱挣谁的。”李德奖语气笃定。
“赈过灾吗?”
“没有!”李德奖摇头。
汤闲挪了过来,小声说道:“我告诉告诉你,赈灾大使上任,得巧立名目,告诉百姓朝廷无粮可拨,拉拢豪绅向外高价售粮,得钱之后,豪绅的钱如数奉还,卖粮的盈利三七分成。”
“怎么才七成啊?”
“七成是人家的,能得三成还得看荥阳郑氏的脸色。”
“谁的脸色?”
“荥阳郑氏,你应该知道的呀!”
“荥阳豪绅?”李德奖嗤笑道:“我大老远的来一趟,就是为了看他们的脸色?”
“对!”
李承乾和窦嫣一头雾水,这赈灾赈灾怎么扯到挣钱上去了,老默笑而不语,招呼两人赶紧吃鱼,喜欢吃的话,他下次再捞。
“来!”李德奖招手:“我家花了大钱,好不容易当上了赈灾大使,到这我还得拉拢豪绅?”
“对!”
“还得巧立名目?”
“对!”
“还得特么看他们的脸色?”
“对!”
“我不成了跪着要饭的了?”
“那你这么说,来灾区赈灾还真就是跪着要饭的,就这,多少人想跪还没这门路呢。”汤闲说道。
“嗯~”李德奖搂着汤闲的肩膀道:“我问问你,我这朝廷正四品的赈灾大使,在郑州说话不好使?”
“百姓眼里,你是赈灾大使,可是郑家眼里,你就是跪着要饭的。”汤闲小声又道:“挣钱嘛,生意,不寒碜。”
“寒碜,很特么寒碜。”
“那你是想站着,还是想挣钱呢?”
李德奖回答道:“我是想站着,还把钱挣了!”
“挣不成!”
“挣不成?”
“挣不成!”汤闲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