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473节

  西平郡那个地方,古称凉州,也就是后世的青海省西宁市,往西就是青海湖,湖的对面就是原来吐谷浑的王城伏俟城,现在给它改名了,叫威定城。

  威定城现在的大都督,是贺若弼旧部王朔,杨铭的人,祁连城都督,是玄挺的部下吴景龙,这两部加上张掖、武威、西平以及玉门关、伊吾城的驻兵,就是大隋部署在河西走廊的边军,总计两万四千人。

  刘炫的意思是,玄挺管兵权,都护府设在西平郡,封德彝管行政,治所设置在张掖郡,而伊吾城完全设置成一所边镇,取销其贸易权。

  “这两个人选,是合适的,”元文都说道:“攻灭吐谷浑,玄挺为先锋,威定城王朔祁连城吴景龙都是他的部下,他去主掌兵事,比较合适封德彝做过河源郡太守,对那里也颇为熟悉就是一下子去做河西总管,资历有所欠缺。”

  当年攻灭吐谷浑之后,在吐谷浑原先的地盘上新设四郡,那时候是杨瑞监国,杨约辅政,所以将封德彝安排去了河源郡,算是历练吧。

  没有地方主政经验,是不可能让你做大官的,虽然封德彝眼下是东宫典书坊右庶子,但这只是个正五品的官,河西一旦设道,大总管至少是正三品,五品跳三品,说不过去啊。

  因为大隋从五品开始,想升一级,怎么也得四五年,一级可不是一品,比如从五品升一级,那是正五品,想熬到正三品,有人扶植的情况下,你也得一二十年。

  杨铭心中犯疑,东宫的这些属官们不是不知道,升一品有多难,这么推举封德彝,他们是怎么说的出口的?

  杨铭观察着每一个人脸上的表情,发现封德彝和李密的表情,有些不自在。

  玄挺很正常,他好像还挺乐意去。

  杨铭忍不住笑道:“是你们自己的主意?”

  李纲点头道:“是大家商议过后,一致认为的,期间有过一些分歧,但多数赞成。”

  “你就跟我说,都有谁不赞成?”杨铭道。

  李密主动道:“臣与右庶子封德彝、左虞侯率杨积善,左右内率韩世谔、杨思玄,不赞成。”

  他这是在暗示杨铭这次的商议结果,是在针对楚公府。

  这话可不能明说,谁敢说出东宫有派系之争,谁第一个就会被踢出去。

  看似将封德彝和杨玄挺委以重任,实际上是踢出东宫这个圈子,杨茵绛要是知道了,肯定会乱想。

  而杨铭肯定也不会明说此事,毕竟你们有矛盾,本来就是我一手促成了。

  杨铭笑道:“玄挺的安排,还算合适,但是封德彝出任总管,几无任命可能,河西是穷,但也不会让一个五品主政,咱们议出来的结果,是要上呈陛下御览的,你们觉得能通过吗?”

  刘炫道:“如果太子一力举荐,也不是不可以的,河西诸郡,辖县不多,不难治理的。”

  他这个人,算是比较正直的,自打杨铭邀他做太子冼马之后,兢兢业业,大事小事没有出过纰漏,但是东宫隐藏着一些派系之争,其中以楚公府最是势大,以至于刘炫容易被掣肘。

  他和李纲在私下商量之后,觉得把封德彝和玄挺弄出去,东宫就会安稳很多。

  这就是读书人的弊端,不懂政治。

  杨约玄感都在京,还有一个太子妃,你明目张胆弄人家的人,小心被暗算。

  他们俩其实是出于好意的,也是为了东宫今后的政务井然有序,条理分明,而东宫看玄挺他们不爽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这个提议一出来,就是多数人赞成。

  杨铭笑道:“没有这个先例的,大隋立国以来,就没有无爵在身者出任大总管的先例。”

  杨玄挺一听这话,心里是最不服输的,因为他们兄弟几个,老大国公,老二玄纵淮南郡公,老四玄奖清河郡公,他是老三,只有一个柱国。

  为啥呢?过继出去了呗,等着袭杨约的修武县公。

  封德彝眼下也是长出了一口气,点头道:“臣资浅望轻,若被封疆,恐惹人耻笑,陛下也万不会准允,臣以为,还是从东宫以外选择,比较好。”

  肯定是东宫以外合适啊,东宫有爵位的,有几个?管事的这几个都没有。

  杨铭用的就是这种没有勋爵的人,你有了,就没有追求了,什么都没有才会天天向上嘛。

  “有一个人比较合适,”李密道:“原沅陵郡太守,现为武威郡太守的樊子盖,他身上有济北郡公的爵位,眼下就在武威,是最合适的。”

  其实樊子盖最适合的一点,是因为人家是杨广的人。

  历史上玄感打洛阳,东都留守就是樊子盖,就是他硬扛着玄感,拖到来护儿等援军到来,把玄感给灭了。

  前年远征高句丽,他在来护儿帐下做行军总管,是有功的,眼下虽然在武威郡,实际上还管着张掖,叫做行张掖太守事。

  杨铭一开始,心里的属意人选就是樊子盖,忠臣嘛,谁不喜欢?

  “就这么呈送江都吧,”杨铭道:“玄挺为安西都护府大都督,樊子盖为河西道大总管,辖十三郡,监管西域贸易。”

  刘炫和李纲对视一眼,无奈的点了点头。

  其实杨广会不会同意,都还不好说,将来就算同意了,杨铭都需要召见樊子盖,将利害关系都讲清楚。

  给你这么高的位置,就是让你帮着朝廷挡住那些世家大族的走私生意,你要是贪,适当点无所谓,贪的太多的话,就当是放水养鱼了。

  这就是为什么,杨铭要给权于一个人,因为一个人贪,好对付,贪的人多了,不好查办。

  就比如说,如果走私的只有化及一个人,直接就可以拿下,但是人太多,就不能深究,否则挖出一片来,是你对付人家,还是人家对付你啊?

  .......

  十一月份的时候,始毕顺利抵达江都,朝见杨广。

  而同一时间,岭南冒出来一个反贼头子,在哪呢,就在郁林郡,也就是广西南宁那一片,郁林郡的太守,眼下是丘和,也算是名将了,结果被人家给打跑了,跑到了裴宣机所在的始安郡,就是桂林一带,紧急招募兵马,准备跟叛军来一场硬碰硬。

  岭南形势之复杂,远超丘和等人的预料,其他人想帮忙,也是爱莫能助,因为他们手里的兵,只够保护自己,出了首府,人身安危都没有保障。

  叛军出现在广西,广东方向的冯盎也赶紧整顿兵马,准备出兵平叛。

  但是冯盎心里很清楚,这哪是什么匪盗之徒,分明就是老宁家在背后支持的部落反叛,而广东打广西,路不好走,冯盎派出去的先锋军五千人,被人家伏击,全军覆没了。

  消息传到江都,被暂时压了下来,因为杨广眼下在招待始毕,他不能让始毕知道,大隋当下还有叛乱。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叛乱的规模,还不算大,还没到让杨广特别在意的地步。

  人家杨广现在正领着始毕的使团,满江都的晃悠呢,还让始毕阅兵了。

  阅兵,是展示武力的一种方式,杨广就是让始毕看一看,我大隋的将士,有多么的威武,你小子亲眼见过之后,以后老实点。

  左右备身府,王牌中的王牌,始毕也是小刀拉屁股,开了眼了。

  他手里其实是有精炼兵械的,宇文述偷偷给他送过去的,但是他们那边的冶炼工艺不如中原,怎么琢磨,都仿造不出来。

  所以始毕在见到李渊的时候,曾经提议想去河东看看炼场,李渊能领他去吗?

  李渊自己没有太子教令和兵部批文,他都去不了。

  到了江都之后,始毕请求杨广能赏赐给他一些精炼兵械,杨广赏了。

  铠甲共计五百副,各类兵器八百,算是非常大方了。

  皇帝出手,太吝啬的话,有失身份,杨广是个好面子的人,但也是个喜欢看笑话的人。

  他让始毕和处罗,见面了。

  人家这俩人,都姓阿史那氏,突厥首领姓氏,祖上是一家人。

第599章 尽善尽美

  本来整个朝见过程,一切顺利,但是就是这一场双可汗见面会,让始毕和处罗同时感受到了屈辱。

  处罗就不用说了,他已经屈辱了好几年了,始毕为什么不爽呢?他从处罗身上看到了自己。

  中原对待突厥,向来都是挑拨离间的,自己将来如果一个不小心,在东突厥吃不开了,会不会也被大隋落井下石,混到处罗现在这步田地呢?

  本来始毕还打算多呆一段日子再走,现在嘛,已经非常着急离开了。

  汉人有句俗语: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我一直呆在这里,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稳妥起见,我还是早点走吧。

  十一月初,始毕启程北返,在江都一共呆了不到一个月。

  “此子野心极大,不得不防啊,”裴矩在江都宫的大殿内,皱眉道:

  “他这次来,说什么西突厥射匮一直在抢夺他们的草场,这是在给将来他们对西突厥用兵做铺垫呢。”

  杨广点了点头,看向随行的道士赵昭,问道:“这个人怎么样?”

  赵昭道:“双眉倒竖,颧尖耳反,勾鼻庞腮之人最不可信,此人言语之间,眉目闪烁,乃狡滑多智之人,不类启民。”

  大隋对启民,还是放心的,因为启民虽然长的非常魁梧,但是一脸憨厚相,笑起来很真诚,给人的感觉就很好。

  但是始毕,毕竟年轻嘛,不到三十来岁统领整个东突厥,面由心生,性格跋扈的一面,在脸上彰显无疑。

  杨广也是个狠人啊,以前在江都的时候,怎么看都像一名儒雅的文士,现在呢,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霸气非常,这就是掌权者的气质。

  历史上有句诗是这么写的:隋炀不幸为天子,安石可怜作相公,若使二人穷到老,一为名士一文雄。

  绝对精辟。

  如果让杨广入仕,绝对是宰相级别。

  杨广沉吟片刻,点了点头:“我观此子虽不足一月,然亦观出,此子专横强势,非甘居人下之辈,东突厥,终还是我北方大患啊。”

  苏威道:“东突厥的事情,暂时可以放在一边,岭南那边形势不妙啊,冯盎有观火之势,郁林郡之乱如果不能早日平定,恐影响整个岭南。”

  广西出现叛乱,冯盎派兵去了,但是只派了五千人上报朝廷说是全军覆没,但实际上没那么严重。

  大败是有的但也撤回来不少,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冯盎是出工不出力。

  这很正常,因为冯盎知道叛军是谁在背后支持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宁家私下好好协商,让他们不要乱来。

  但是冯盎不敢告诉皇帝,是宁家搞的鬼,不然皇帝大怒之下,拿宁长真开刀的话,事情可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看样子岭南对朝廷的政策,非常抵触啊,丘和他们刚去,便有部落反叛,这是做给朝廷看啊,”牛弘道:

  “岭南的府兵,加起来还不够八千人,而且极为分散,丘和想要平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应该给他调兵。”

  来护儿摇头道:“最好的方式,还是不要打,去年一场举国大战,消耗太大了,眼下人心思安,又是在南方,大规模调兵的话,军府也会闹情绪的。”

  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军饷没发完。

  大隋军府的分布,以关中为最,其次河南,然后是山西河北山东,北方的军府,占据了整个大隋兵力的七成,南方只有江都的军府,颇具规模其它的都是下三等的骠骑府,也就是说,一座军府的兵员,多则八百,少则三百,而且非常分散。

  南方一直就是这样,看地图话的话,都在大隋版图之内,实际上真正能完全操控的区域,也就浙江、江苏、安徽、江西北部,福建北部,其它地方,都不太好管。

  远征高句丽之后,朝廷欠下了大量的军饷,民部原先的计划,是五年之内发完,而且是优先北方,南方这边直到现在,才发了一丁点,也就是来护儿麾下的五万江淮水军。

  欠我的钱不给,还要让我再卖命?不可能。

  所以来护儿的顾虑,是完全有必要的。

  在场的这些人,其实已经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了,幸亏太子有先见之明,早早的交好始毕,始毕也来了,人家要是不来,南边有岭南之乱,北边还有个始毕,这事情没完没了了。

  杨广皱眉道:“怎么会有情绪呢?为国平叛正是建功之时,崇善(来护儿字)多虑了。”

  他说的也有道理,因为建功立业嘛,是军府的将领建功立业,跟普通卫士关系不大,将领们肯定愿意,因为朝廷欠他们的军饷,还没他们自己搞的多,无求所谓的。

  但是卫士们,肯定不乐意,一旦强行征调,引发兵变,后果将会非常严重。

  苏威道:“派人去找宁家谈吧,郁林郡是他们的地盘,起了这么大乱子,说不得背后就有他们的份,眼下朝廷不能用兵,还是暂时安抚吧。”

  牛弘冷笑道:“归其原因,还是宁家和冯家不肯出力,在京师的时候已经谈好了,一回岭南就变卦,反复无常,令人不耻。”

  “本就是蛮夷,牛公还不知道他们是什么德行吗?”裴蕴笑道:“我以为,不如让宁长真回去,让他主持平叛。”

  “不可,”来护儿赶忙道:“此人一回,无异于放虎归山,刚才苏公说的对,郁林之乱很有可能就是宁家在背后捣鬼,如果让宁长真回去,后果难以预料。”

  宁长真如果回去,人家完全可以假模假样的跟叛军干几场,然后装作大败,龟缩一地,就可以彻底的在背后操纵叛军,逼迫朝廷撤回政策。

  朝廷要是妥协了,宁长真再出山,将那个傀儡灭掉,这样一来,他们岭南的利益,就算保全了。

  冯盎在广州,就是故意敷衍的,他也不想得罪朝廷,但是他比谁都清楚,朝廷的政策眼下在岭南,万难推广,得罪朝廷和得罪岭南本土豪族,怎么选?

  很好选,哪个跟我亲近,我选哪个。

  在座的都是人精,后面的形势会怎么走,早就算清楚了。

  杨广沉声道:“岭南,必须施行朝廷政策,朕必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首节 上一节 473/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