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412节

  “辎重线断了没有?”杨万石问道。

  他这边的辎重,全都是从梨山城送过来的,因为梨山城是四城当中最靠东面的一座堡垒,而且地势较低,处在后勤运输的必经之路上,驻守在那里的,是亚将裴敏之。

  “没有,山城东麓的上山路径,我军严防死守,将敌军阻在外围,后勤线路无虞,”哥舒郦道。

  杨万石点了点头:“传我令,停止放箭,将杂种们都放上来,让他们见识见识我精炼兵械的利害。”

  箭矢的储备,还有一半,大约六千支,杨万石舍不得用了,因为他发现往山上冲的这些高句丽士兵,在捡拾箭矢,看样子这玩意记功啊,他都看到有人在抢了。

  别到时候,对方拿我的箭来射我,那我可扛不住。

  于是他加调了五百人,布防于第一道城垣,依靠矮小的青石城墙,跟冲上山的敌军展开了正面厮杀。

  郭嗣本的骑军,分出一千五百人,游拽在四城周边,而他现在正带着三千五百轻骑,在距离莲花城已经很远的地方,依靠其机动性拖着卑奢主力大军。

  这支主力就有一万多人,跟进入四城腹地的那些杂兵,装备根本不是一个等级。

  而郭嗣本是轻骑,根本不敢冲阵,就是离的远远的抛射一轮,然后跑路,找准机会了,再凑过来射一轮,再跑路。

  把个晏满给气炸了,他手里有一千五百人的具装甲骑,追不上对方。

  “传我令,着轻甲驱赶,勿使敌骑袭扰我军阵,”晏满传令骑军,轻装简从,游拽在外围,抵御郭嗣本。

  郭嗣本的轻骑,这也是有精炼甲的,只有胸前薄薄的一片护胸甲,重量很轻,六斤半,这是云定兴的得意之作。

  这玩意要是用精炼枪头去捅,一下子就能捅穿,但是换成普通枪头,得五六下。

  这就等于多了五六条命啊。

  郭嗣本是完全没有将这点骑兵放在眼里的,我不但人数占优,我装备还占优,怕你个毛。

  但是他一旦上前去追,人家就往步军大阵方向撤,撤的近了,有步弓手对付郭嗣本,所以郭嗣本拿对方也没有办法。

  双方就这么你来我往,极限拉扯着,郭嗣本尽量拖着对方,就是给杨万石那边争取喘息之机,毕竟他也知道,自己到底放过去多少人。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差不多三万人,很明显,这是高句丽的平民硬是被推上去当炮灰了,怪不得好多人手里只有一根棒子。

  郭嗣本肯定不会浪费精力在这些杂兵身上,所以他耐心的等着,终于将卑奢的主力给等来了。

  不过等来了也没用,他干不过,只能是拖着了。

  ........

  有底线的人,做事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一旦没有底线,那么也就没有问题了。

  张须陀和房玄龄,这都是有底线的人,所以山东眼下的情况,依然很糟糕,张须陀以有底线对抗无底线的各路叛军,捉襟见肘,疲于应对。

  兵械、钱粮、人手,都没有。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着红罗锦背裆,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我去尼玛的!”张元备将手里的一封军报狠狠扔在桌上,大骂道:

  “烧炉炼铁之辈,安敢如此自夸?”

  房玄龄也是在一旁脸色愠怒:“下山吃牛羊,吃的谁的牛羊,还不是平民之畜栏?可笑还有这么多人被王贼蛊惑,眼下各路叛军已经呼应王贼,尊其为首领,使君再不决断,山东危矣。”

  眼下在山东,已经不是六个郡在造反了,而是整个山东遍地反贼,孙宣雅、孟让等各路反贼,已经尊王薄为山东义军首领,对外号称十万大军。

  而房玄龄因为抓壮丁的事情,已经跟张须陀争论过好几回了,在他看来,再不强行征兵,整个山东都要沦陷。

  张须陀笑道:“玄龄勿急,山东形势,看似山穷水尽,实则有拨云见日之象,各路叛军,为什么要尊王贼为首领呢?因为他们眼下也不好过,各郡县已然募兵,高句丽情形明朗,一切都于我有利,他们呐,是担心我先拿他们开刀,所以公推王薄为贼帅,这样一来,兵部那边一定会严令我速剿王贼,但我偏不。”

  张元备皱眉道:“兵部一旦发文催迫,必然是陛下的主意,父亲不好抗命啊。”

  “那就得靠太子帮我顶一下了,”张须陀笑道:

  “太子不是让我便宜行事吗?所以兵部的一应催剿公文,我都置之不理,目下孟让这股叛军,新被我败,锐气已丧,正聚集于黄河南岸,北无退路,正是剿杀之机。”

  说罢,张须陀看向房玄龄,后者点头道:

  “我临行前,太子有交代,使君用兵我绝不干涉。”

  张须陀微笑点头:“熊宝。”

  “末将在!”熊宝站出来道。

  张须陀双目一眯:“给你三千人,带上程咬金,速速北上,驻于临邑,查清孟让叛军动向,伺机剿灭。”

  “末将领命!”熊宝和程咬金同时道。

  张须陀摆了摆手,示意两人下去准备,随后他坐下来,朝房玄龄道:

  “不瞒玄龄,王贼与孙宣雅,眼下虽于渤海聚众,然威胁不大,我这里有一封独孤公的来信,玄龄可以看一看。”

  说罢,张须陀从袖中取出一封小心珍藏的信笺,交给了房玄龄。

  高颎的老家在蓨县,在大隋,蓨县在信都郡,但为什么要称呼为渤海高氏呢?

  因为蓨县在后汉及魏晋时期,归渤海郡管辖,而渤海高氏就是从魏晋时期发家的。

  准确点说,高颎是河北省衡水市景县人。

  正如魏征的巨鹿魏氏一样,巨鹿是古称,眼下叫衡山郡。

  当年河北的反贼高应年,就是率先在信都郡扯旗反叛,为什么?因为这里是他的老家,他引起的这场叛乱,蓨县毫发无伤,为什么?还是因为这是他的老家。

  他再孬,也不敢去蓨县打他的父老乡亲。

  而高颎眼下,就在蓨县,与从赵郡太守位置上更换到信都的鱼俱罗合谋,准备收拾王薄。

  那么王薄死定了,他就是有九条命,也架不住被高颎惦记上。

  房玄龄看完信之后,长长的松了一口气,道:

  “独孤公养心赋闲,难为他老人家还要为此事操劳,但是河北眼下也是极为不稳,各地也都在闹乱子,我们将希望全都寄托在独孤公身上,是不是太辛苦他老人家了。”

  张须陀点了点头:“河北之形势,已经是箭在弦上,一旦冒出第一个反贼,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独孤公也是看出此点,所以才召集高氏子弟,与鱼俱罗合力,剿杀王贼,这封信,是半月前送来的,眼下,王薄应是危矣。”

  王薄眼下在渤海郡,孙宣雅在平原郡,这都是在河北,但是紧挨着山东。

  高颎是想尽快将这股燎原之火,挡在河北之外,因为他清楚,河北要是反了,比山东可严重多了。

  而他身为当今渤海高氏的领袖,在家族中有着独一无二的威望和号召力。

  阳信县,渤海郡首府,这里已经被王薄占据,阳信县南边,就是黄河,有这条天险阻挡着张须陀,王薄觉得自己眼下还是非常安稳的。

  但是他并不知道,一支四千人精锐军府卫士,正在悄悄行军,朝他这边摸来。

  带队的是鱼俱罗的老部下段钟葵,和乔钟葵就差一个姓。

  段钟葵麾下四千人当中,有一千五百人的高家子弟,这些人的主将叫高百川,而高百川身边有一个同族出身的手下,叫高开道。

  高开道今年二十八岁,这位也是隋末大乱斗的成员之一,历史上,与他一样出身渤海高氏的反贼,还有一个叫高士达的。

  而高士达,就是窦建德早期的合作伙伴。

第517章 严防死守

  来护儿的水师,在朝鲜半岛近海区域,与高句丽水师先后打了三场大会战,击沉敌军战船六十七艘。

  眼下高句丽卑奢水师与浿水水师已经撤入浿水,浿水终究是内河,海船不能在内河发挥其优势,最大的弊端就在于来护儿的大海船,运载着大量士卒,进了内河,特别容易搁浅。

  而且无法发挥数量优势。

  所以必须要提前卸载一批兵员,周发尚做为先锋,进入浿水之后,就一直在寻找合适的登陆地点,大船吃水太深,没有海浪和风的加持,航速极为缓慢。

  自古以来,内河水战,可以布置种类非常多的障碍物,如拦河索,朝河中投石设置人造礁石,火筏,钉木桩等等。

  而高句丽眼下的用的这一招,叫冲锋木,也就是砍伐林木,截成一段一段的圆木,两头削尖,扔进河道当中,借着水势冲往下游撞击敌船。

  这玩意单个的,对隋军这种大船,几乎造不成任何损伤,但是数量太多的话,这种冲击力还是极为可怕的。

  鸭渌水上的拦河大坝,将来开闸的时候,也会用这玩意,因为开闸放水,水量不大,所以会直接用冲锋木冲烂大坝。

  但前提是必须开闸,因为开闸,水才有流速,可以带动冲锋木冲击大坝,如果不开闸,被蓄起来的湖水就是静止的。

  周法尚令四艘艨艟巨舰首尾相连,横亘在河面上,挡着那些冲锋木,而后方的大船正在紧急卸载兵员。

  船与船之间紧紧相连,中间架设木板,河道中间的船,兵员往临岸的船只上移动,最后登岸。

  两岸并没有伏兵,所以周法尚部登陆很顺利。

  刚一登岸,便需要列阵,以防敌袭,给来护儿主力登陆做掩护。

  所有的大军,都是在浿水北岸登陆,因为平壤在北边。

  “奇怪了,这里已经是高句丽腹地,为什么没有发现敌军踪迹?”周法尚疑惑道。

  副将郭昌道:“游骑已经派出去了,若有敌情,我们会第一时间知道。”

  周法尚点了点头:“传令,卸载卫士之战船,继续沿河东进,追击敌船残部。”

  隋军水师的大船,都配备有拍杆,这玩意是杨素当年建造五牙大舰时初创的,完全就是内河水战之利器,周法尚打过隋灭陈之战,熟悉内河水战,心知剩下的高句丽船队,在大隋战船面前已经是不堪一击了。

  卸载完兵员的大船,船体上浮,已经可以继续往上游去了。

  周法尚整军列阵,率先开拔,往平壤方向行军。

  从这里陆路至平壤,有一百六十多里,水路也差不多,浿水完全就是从平壤城边上流过去的。

  但是隋军没办法,负载太重,乘船是过不去的,只能走陆路。

  当天晚上,周法尚的大军进驻一座距离平壤不足百里的县城,虽然他已经严令部下不得滥杀,但这座县城的高句丽平民,还是被杀了一半。

  当然,县城里本来就没有多少人了,水师战败的消息传来,平壤周边的县城乡村,已经全部往平壤方向逃难去了。

  大概子时左右,周法尚收到了军情,有一股敌军已经朝着他们这里来了,因为是晚上,敌军数量尚未探明。

  “辎重还没有跟上,眼下不宜接战,传令各军,自守防卫,不得冒进,等天明了,探明情况再说。”

  他的这两万人,驻扎在这个不知名的县城,而来护儿的主力,会留在海边构建营房,建立停靠大船的临时船所。

  近一个月的海上颠簸,士卒们需要适应陆地的感觉,所以初期,是不能与敌军接战的,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

  再说了,宇文述还没有来呢。

  .......

  杨万石这个人,比较胆小,老杨家的杨玄挺、杨元庆,这都是冲锋陷阵的猛将,但是杨万石,从来都不会冲锋陷阵。

  因为他怕死,他腰间的那口横刀,就特么没有拔出来过。

  莲花山山腰以下,尸体堆积如山,半座山都被鲜血染红,但是攻山的这些高句丽杂兵,没有一点退缩的意思。

  抓到几个俘虏审问之下,杨万石才知道,这些人都是半岛平民,家中粮食被官军搜刮殆尽,田亩青苗全被践踏,已经没有活头了,只知道往东走才有粮食吃,所以全都往这边来了。

  捡一支隋军箭矢,赏粮一斗,杀一名隋军,赏粮五斗,缴获宝甲一副,赏粮一石。

  这特么的,你们的粮食又不是我搜刮走的,青苗也不是我踏的,来我这找粮食来了?

  杨万石顿时觉得这帮蛮夷是真没骨头,都被官兵逼到这个份上了,还不造反?反而被忽悠着来打我?

  这要是放在河北,早特么反了。

  “这些蛮夷杂种莫不是没脑子?”幕僚哥舒郦道。

  眼下的莲花城,损失惨重,敌军虽然是一帮杂兵,但是架不住人手太多,隋军这边,总是会累的,我砍十个八个,不累,我砍二十个,手都软了。

  “再特么死守下去,我要死在这,要么说是蛮夷呢,根本就是没有开化的野人,”杨万石已经在犹豫了,到底要不要撤。

  不撤吧,扛不住了,撤吧,回去怎么交待?

  上次在河间,就是因为弃城而逃,已经有一个记大过处分了,要不是杨铭捞他,这小子眼下还不知道在京师哪个角落赌钱耍女人呢。

首节 上一节 412/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