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379节

  那么剩下的为什么用不了呢?

  第一,攻打高句丽,必走辽西走廊,一百多万人从这里过去,耗时多久呢?得一个半月,所以先期进入高句丽的精锐已经打起来了,后面的人还堵在辽西走廊过不去呢。

  历史记载:日遣一军,相距四十里,连营渐进。

  整个大军,首尾相隔一千里,别说策应了,不拖后腿就已经是上天保佑了。

  第二,就是后勤保障,先建洛阳、再挖运河,又修驰道,一年一个国家级重大工程,国库根本扛不住,所以历史上,后续部队的粮草,全给了前方,也就是宇文述的九路大军。

  杨广令前锋将士人皆负重三石军粮,并言:遗弃米粟者斩。

  开皇年间,一石为106斤,但是杨广继位之后,复依秦制,改度量衡,所以一石成了35斤,那么士兵负重三石,就是特么的105斤。

  扛着一百多斤的粮食,怎么打仗?

  管饱是真管饱了,但是也给士兵造成极大的负担,以至于遗弃军粮者数不胜数,打到最后,前线缺粮了,在这种情况下,宇文述接受了高句丽的诈降,以至于三十五万大军,逃回辽东的只有2700人。

  第三,就是杨广同志的微操指挥,前线凡有重大之决策,都得先汇报给他,他决断了,再告知前方将领该怎么做,这一来一回,多好的战机也没有了。

  这就是盲目的自信,身上背着灭陈之功,太自以为是了,殊不知隋灭陈出了大力的,是高熲、杨素、贺若弼和韩擒虎。

  高熲做为元帅长史,统领全局,杨素一举歼灭旧陈水军,贺若弼大破陈军陆路主力,韩擒虎攻入建康。

  你要是将这四个人放在高句丽,高句丽一样会灭。

  所以高句丽之败,杨广得背百分之八十的责任,剩下那二十,才是宇文述、于仲文等人的责任,孤军深入,战线拉长,以至于后勤军需不济,在这种情况下,高句丽诈降的时机非常合适。

  当然了,来护儿也跑不了,他败的太早了,歼灭高句丽水师之后,他膨胀了,直接就要去打平壤,周法尚没有劝住,以至于水军大败。

  宇文述的九路大军抵达平壤的时候,还寄希望于来护儿接应呢,殊不知对方已经全军覆没。

  如果当时来护儿能稳住,静等陆路大军抵达,那么高句丽灭定了。

  杨铭认为,老爹多半不会听劝,撤掉慰抚使,所以他给其中三名慰抚使写了信,希望这三个人务必不要掣肘统帅,更不要接受高句丽任何方式的诈降,话语很温和,但也隐隐透露着警告之意。

  他要让这三个人明白,你们这次不听老子的,等回来以后,看我怎么收拾你们。

  这三人分别是御史台侍御史韦德蒨,驸马宇文静礼,司隶别驾杨綝。

  九个慰抚使里面,杨铭就认识这仨,剩下那六个,都是老爹这些年巡游各地选拔上来的,说到底,九个人都是老爹的人。

  韦德蒨是韦贞的亲弟弟,韦贞的原名叫韦德正,但是他被亲爹韦师过继给了大伯韦峻,等于是给人家韦峻顶了门户。

  过继这玩意只要过继的好,是很有前途的,一个袁绍一个袁世凯,这都属于是靠过继发家的。

  韦贞和韦德蒨这都是杨广当年晋王时期的老人了,因为他们俩的亲爹韦师,是杨广的晋王府司马。

  有韦纤惠这层关系,韦德蒨应该是听劝的,也不会将杨铭给他写信的事情告诉皇帝,因为出卖别人可以,但你不能出卖太子,那是跟自己过不去。

  至于宇文静礼,这是杨广妹夫,跟杨铭也打过交道,人品不错,靠得住。

  杨綝就不要说了,杨雄的次子,燕小堂的模样,有八成仿了她这位亲二舅。

  这三个人其中之一,如果做了李靖的军中尉抚使,那么李靖大可放手去干。

  “第一个关口,就在辽河,此河横贯辽西走廊最东端,乃高句丽必守之地,”杨铭指着地图,朝李靖道:

  “渡河之前锋军,职责是击退敌军对我主力渡河期间的骚扰,责任重大,没有搭建好浮桥,万不可盲目渡河。”

  历史上,麦铁杖就是死在这里,宇文恺掉了大链子,他主持搭设的浮桥,短了一丈多,差不多有三米。

  辽河那可不是小溪小水,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是中国七大河流之一。

  就差这三米,人就得掉下去,往岸上游,麦铁杖就是吃了这个亏,一万多的先锋军落水渡河,被对面射成了筛子。

  辽河这一段,宽一千多米,箭矢是够不着的,所以古今历来渡河,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李靖觉得杨铭的提醒大可不必,浮桥造不好,我肯定是不会过的啊,这还用提醒吗?

  不提醒不行啊,谁让麦铁杖就是这么挂了呢?就怕杨广在后面逼你过河啊。

  “炼场的精炼牛皮盾,肯定会配发给先锋军,携此物渡河,可保我军将士渡河无虞,”杨铭起身道:“你随我来。”

  接着,他将李靖带至靶场,由卫士演练精炼钢做成的箭簇破甲能力,以及裹了牛皮的精炼盾牌的防御能力。

  盾牌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中间厚,边缘薄,非常轻巧,有二十斤的圆形轻盾和三十五斤的椭圆形厚盾。

  其中厚盾就连精炼箭簇,都破不了。

  李靖叹为观止。

  “渡河军应配备轻盾短弩,外加陌刀,将敌军迫于百步之外后,枪兵便可冲击敌阵了,”李靖手里握着一杆丈二钢枪,挥舞了几下之后,用力朝着一面轻盾刺去。

  叮的一声,火星四溅,枪头无损,但是盾牌上面出现了一个凹陷。

  李靖双目放光,大喜道:“有此神器相处,此战必竞全功。”

  “还是不能大意啊,”杨铭负手笑道:“兵械虽为利器,然人之所用也,关键还是靠将士们,高句丽乃狡诈之邦,靖兄若如愿担任先锋,切不可上当,任何示好之意,皆有诡诈,记住,不接受任何形式的投降。”

  李靖皱眉道:“可是慰抚使,有监军及招抚之职,我若不听,恐陛下怪罪。”

  “这点你不要担心,”杨铭道:“我会想办法给你安排得当的人,保证不掣你的肘。”

  接着,杨铭又沉声道:“实在不行,就找个办法把他杀了,处理的干净一些,我这边再给你兜着,就不会有问题。”

  李靖疑惑道:“监军多为尊贵之人,必有随从,恐人员不少,大约应在一二百人之间,要杀,这些人都得杀,否则事情泄露,我恐死在前线。”

  李靖的意思是,我得有靠得住的自己人,才能干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

  监军一般都是在统帅身边的,统帅去哪,他跟到哪,反正是哪最安全去哪里。

  但是李靖领军的话,他的中军可未必都是自己人。

  杨铭思虑半晌后,道:“河东军是你练出来的,我让萧世廉跟你一起去,给你调拨两千人充入中军,你用着也顺手。”

  李靖皱眉道:“这是殿下的私军,我怎敢使用?”

  “别人用不了,你可以,”杨铭拍了拍李靖后背,笑道:“前锋为大军之最关键,我会想办法给你安排好,你要做的,就是给我打好这场仗,能不能封爵拜将,就看此遭了。”

  李靖重重点了点头。

  不想当将军的世家子弟,不是好子弟,李靖难道不想封个爵吗?

  杨广继位至今,就没有封过爵,征讨高句丽是最好的机会,这次不把握住,将来有没有机会可说不定了。

  李靖是不能在河东久留的,毕竟他是奉旨赶赴东都,眼下绕道河东已经多耗了一些时日,需要尽早起程。

  杨铭又小心嘱咐了很多事情之后,才让李靖离开。

  而他则给兵部尚书段文振写信,要求将河东两千精锐,划入远征大军,调拨给李靖使用。

  虽然李靖眼下能不能领军,还说不定,但是李靖对自己有信心,杨铭对他也有信心。

  养兵一日用兵一时,李靖的机会来了。

  关于宇文恺掉链子的事情,杨铭这边也得准备一下,你也是大隋第一工程师了,怎么能出这么大纰漏?

  于是他给宇文恺写信,渡辽河的时候,按照两千米的长度,去制作渡河浮桥所需的木板绳索,别靠你那双眼睛去计量,你都是老花眼了。

  多浪费一些木料,总比将士们死在河里强。

  这样一来,就能保住麦铁杖,这个人既是皇帝的绝对心腹,也是一个敢拼敢打的猛将,虽然不是九路总管之一,但是他的作用也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麦铁杖和苏烈是拜把子兄弟,非常照顾苏烈,有他在,苏烈若是在前线得罪了什么人,也有个替他说话的。

  这次征讨高句丽,不能败,因为一旦败了,会有一副巨大的烂摊子,杨铭不想给杨广擦屁股,我给你端尿盆还不行吗,你好好拉。

第472章 具装甲骑

  不要以为高句丽是好打的,历史上杨广三征虽然全败了,但是对于高句丽的消耗,是空前巨大的,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笑话。

  高句丽在初唐时期,常备兵员为六十万,这里面,杨广不知道给他送了多少,兵员是多了,但是杨广打了三次,也把高句丽的经济给打崩了,百姓节衣缩食,一日一餐。

  李世民时期,发起过一场对高句丽的亲征,大胜而归,但是也没把人家灭了,可见这个骨头有多难啃。

  到后来,唐朝改变战略方针,以频频袭扰为主,隔三差五便派军队去打高句丽,今年打两城,明年打三城,反正我不会让你喘口气,要让你风声鹤唳,疲于奔命。

  一直积攒至唐高宗时期,被李勣给灭了。

  从隋开始至唐高宗时期,总共近六十年,打了七次,才把人家给灭了。

  为什么,因为人家是封建社会,有一套成熟的社会体系,农耕工业发达,信仰文化俱备,从有一点就能看出,叫做:有婚嫁,取男女相悦,即为之,也就是说,人家是自由恋爱,这比大隋还强。

  众所周知,自由恋爱组成的家庭,是非常稳固的,小家庭稳固,大家族稳固,从而上升到国家稳固。

  眼下的高句丽,肯定没有六十万常备兵员,据各部谍报判断,应在三十五至四十万之间,而且主战兵种,是铁甲重骑,人和马都带甲的精锐骑兵,有特么十来万。

  要么说高句丽能征服北面的靺鞨、室韦、契丹,奚,打的新罗百济喘不了气,人家属实是牛逼。

  但是高句丽肯定没想到,他们的甲胄眼下在大隋眼里,不堪一击。

  今年过了年,就是大业六年了,杨铭也就二十四岁了。

  炼场的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军械,已经往洛阳交付,也完成了杨广同志交待下来的任务,两万副甲胄。

  当然了,这是在牺牲军械数量的前提下,完成的,反正老爹当初只说要两万甲,没说要多少兵器,那就按照你的来。

  也就是说,四批军械交付给朝廷的,是甲胄多兵器少。

  没办法,把人逼死,也就是这个数了。

  岁首将近,杨铭从河东府库中调拨了一些钱和布帛,赏给了炼场的工匠和民夫,大家不能回家过年,那就在炼场过个好年吧。

  独孤薪的娱乐山庄规模初具,已经开始对外接客了,这小子因为常年与南方做生意,所以弄来了很多南方妞,这是北方汉子从未见过的水灵。

  就是价格有点高,普通民夫连一饱眼福的机会都没有,好在那里有庙会,是可以去凑热闹的,一月两次,初一十五。

  庙会庙会,庙在哪呢?当然是新修的,做生意的都讲究迷信,烧香拜佛图个吉利,你在这里开山庄,不得拜一拜当地的山神老爷?

  于是独孤薪出资修了一个山神庙。

  传说,商汤于此地集结兵力灭夏,曾有过梦中遇蛇的故事,所以汤王山的山神,就是商汤梦里的那条蛇。

  杨铭也去拜过,不拜不行啊,你不信神,老百姓会觉得你是个怪胎,甚至是妖魔鬼怪,因为跟神仙对着干的,那不就是妖魔鬼怪吗?

  大隋也有重装骑兵,叫做具装甲骑,甲骑,人铠也,具装,马铠也,人马皆披甲,为重骑。

  对付重骑,只能依赖地形,布置绊马索、壕沟、女墙、陷阱之类的障碍物,或者是以游散步兵以自身重大伤亡来换取对方的阵型混乱及少量伤亡。

  以前的话,轻骑射兵种对重骑,一点优势都没有,但是现在拥有可观的破甲能力之后,几乎是可以吊着打了。

  轻骑速度快,重骑追不上,再施以远程抛射,简直能把对面气死。

  杨铭不需要奏请朝廷应该如何布置兵种,一来九路总管都是行家里手,人家本来就懂,再者,我这边生产什么,你不就得用什么吗?

  于是杨铭在炼场外围又开辟了制弓场,用来大量制造长弓和短弩。

  弓所用之木料,有七种,最好的还是柘木,接下来有檍木(椴树)、桑木、橘木、栎树、荆木、竹木。

  其中柘木和檍木属于高端货,一般卫士配装不了,而桑木、橘木属于经济作物,不能随便砍,也就只剩下后三种了。

  栎树、荆木北方居多,所以弓体的主要材料就是这两种。

  至于除了弓身之外的角、筋、胶、丝、漆,只要能动国库,就好弄。

  而弩,则是用酸枣木、大枣木、棠梨木,这三种生长周期长,全都属于经济作物,砍伐的话,得朝廷批文。

  所以弓和弩,一直以来都是配装的短板,就是因为所用木料,要么是养蚕的,要么是长果子的,不能随便砍。

  眼下大量栽培,那也来不及啊。

  但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找野生的,人工养殖的,跟田亩一样,都是官府落在在你名下的经济作物,要缴税,长出果实的六成,你得上交国家,剩下的烂果子才是你的。

首节 上一节 379/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