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隋炀帝 第377节

  但是,这么重大且对大隋国祚兴衰,有着分水岭意义的全面大战,杨铭不插手干预,也是绝对不可能的。

  苏烈、裴行俨、罗艺、梁师都、秦叔宝,这是通过杨铭举荐,顺利进入军府领军,将来有望参加远征的年轻小将。

  不要小看年轻人,年轻人有年轻人的短板,但是他们也有年纪大者所不具备的长处。

  小将安排了,那么接下来就是大将了。

  历史上宇文述作为陆路行军大元帅,可谓输的一败涂地,从辽东出去,进入高句丽腹地的三十五万精锐,全让他给送了。

  这其中有很多原因,杨广同志的微操肯定是当仁不让,但宇文述的无能,也不能忽略。

  洛阳那边,韦纤惠的爹韦贞,在门下省,未来远征高句丽的选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韦贞将那份名单,早早就派人给杨铭送来了。

  大名单有二十四人,分水陆大军二十四位行军总管,其中九路归宇文述节制,剩余十五路由皇帝杨广亲自统领。

  这九路为先锋军,分别是宇文述、于仲文、荆元恒、薛世雄、辛世雄、张瑾、赵孝才、崔弘升、卫玄。

  另外十五路,分别是苏威、来护儿、周法尚、窦抗、杨智积、斛斯政、韦云起,刘长恭、麦铁杖、宇文化及、史详、屈突通、独孤盛、郭荣、阿史那大奈。

  杨铭从历史上知道,其实打高句丽的,就是那九路大军,剩下十五路,来护儿的水师以外,压根就没上。

  这其中,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宇文述带走的,是绝对精锐,剩下十五路除了杨广的禁卫之外,其它战力堪忧,再者,粮草不够啊。

  一百多万大军,人吃马嚼,倾举国之力供应,也是供应不上的。

  大隋的总人口,目前民部备档,是四千六百万人,以男女各半计算,男人有两千三百万,老弱再减一半,那就是一千一百五十万。

  而杨广征调大军一百一十三万,后勤保证民夫两百万,共计三百一十三万,占总的可征调人口的四分之一。

  这特么是去打仗?

  历史记载,大隋一征高句丽,从筹备到战败,军民总体死亡人数在67万至70万之间,全国男性劳动力的十分之一,就这么给消耗了。

  还死了五个猛人,麦铁杖、宇文恺、杨雄、杨达、段文振,损失可谓巨大。

  不过这一世,杨雄讨便宜了,在京师过的很萧洒。

  九路大军败的一样惨,这其中有一个避不开的因素,就是杨广同志在九路大军当中,安排了九名慰抚使,说白了就是招降的。

  慰抚使不受本军元帅节制,直接对接皇帝,以至于高句丽诈降,于仲文没有上当,但是慰抚使刘士龙出手干预了,他选择接受高句丽的投降,而于仲文还管不了他。

  如果换成高熲和杨素,说不定就敢阵前抗命,但是于仲文没有这个胆子,虽然他爷爷于谨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正统的关陇集团出身。

  结果呢,中计了,让高句丽给阴了。

  而韦贞给杨铭的这份名单当中,九名慰抚使赫然在列,刘士龙的名字更是扎眼。

  杨铭其实能够理解,因为装逼的最高境界,是在活着的人面前装逼,而不是死人,老爹设置慰抚使,其实是认为高句丽铁定会投降,而他要在高句丽王及百官面前,装这个比。

  所以杨铭不但要干预九路大将人选,还要把这九个慰抚使给划拉掉。

  但是要做成这两件事,其实是无比艰难的。

  他可以给中枢一些大佬写信,让他们出面帮忙,但是这样一来,太子遥控洛阳朝堂,会遭老爹猜忌,于己不利。

  再者,这九个人,不好换,要么是资格老,要么是皇帝心腹,要么就是宇文述用着顺手。

  既然九路大军交给宇文述节制,首先就得考虑到宇文述的调派指挥,下面不听话,宇文述还怎么领军?

  杨铭这段时间,就一直在因为这件事头疼。

  如果是他亲征,高句丽灭定了,可惜没有如果。

  可他现在又去不了洛阳,否则单靠他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甚至能把宇文述的行军元帅给他撸了。

  眼下的大隋军方,比宇文述资历更高的,确实没几个了。

  军中是很讲究资历威望的,对士气至关重要,主帅人选威望不够,下面的士卒军心都不稳。

  杨铭是想要换将的,但是老爹不会同意,怎么办?那就换帅,虽然老爹肯定也不会同意,但是至少僵持一下,或许会允许自己换将。

  这就是讨价还价嘛,价码先往高了开,才有机会获小利,否则直接开低价的话,杨广同志就不跟你搞价了。

  于是杨铭这天晚上,琢磨了很久,列出了一个名单,派人送往洛阳门下省,由门下省在朝堂上呈给皇帝。

  否则他直接给老爹写信的话,绝对会石沉大海,奏疏只要能摆在朝堂上,很多与自己交好的大佬,就能见机行事了。

  这份名单也是九个人。

  于仲文、薛世雄、张谨、崔弘升、卫玄不变,增加李靖、杨义臣、张定和,八个人,归史万岁节制。

  要知道,宇文述比史万岁年纪还大呢,而史万岁在军中的威望,杨素、韩擒虎、贺若弼死后,眼下应该是第一了,当然了,抛开高熲不谈,文武两途,高熲历来都是第一人。

  杨铭不需要问史万岁乐意不乐意,他乐意人家杨广还不乐意呢。

  洛阳朝会,门下省黄门侍郎杨达,双手捧着太子奏疏,站出来道:

  “太子举荐鲁国公史万岁为征讨番邦之行军大元帅,举荐李靖、杨义臣、张定和代替荆元恒、辛世雄、赵孝才三人,为行军总管,请陛下御览。”

  这话一出,朝堂哗然。

  杨广顿时皱眉,这小子不是在炼铁吗?这事也想插一手?他跟宇文述是有多大仇啊?

  “二十四路总管,陛下已经钦定,太子此番举荐,实乃越俎代庖,”宇文述站出来,脸色难看道:“臣已经在做准备,此时换帅恐影响军心,请陛下明鉴。”

  裴矩一开始发现奏疏是门下省呈上来,就心知该怎么做了,明摆着太子是想有人在朝堂上帮他争取,而他自然是当仁不让,于是笑道:

  “征讨高句丽,陛下定于明年开春,眼下还有一年的准备之期,任何事情都是可以从容部署的,对外之战,鲁国公确实更合适一些。”

  他这是在嘲讽宇文述,打的都是对内战争,而史万岁一直以来,就是负责打外面的。

  要不然突厥为什么怕史万岁?但是不怕宇文述,因为没打过交道。

  宇文述顿时动怒,指着裴矩道:“军国大事,如临深渊,一丝一毫都需小心斟酌,裴公视之为儿戏,令人不齿。”

  裴矩笑了笑,直接摊手道:“许国公可以听听大家的意思,看看大家觉得,是你更好,还是史万岁更佳。”

  “当然是史万岁,”杨约道:“如果我没有记错,许国公没有对外族作战的经验吧?”

  宇文述心知这个位置,死都不能让,于是据理反驳道:

  “史万岁打的是东西突厥,跟高句丽是完全不一样的,高句丽虽为番邦,然其风俗文化与中原大致相当,农耕工业偷师于我,规模已具,怎可与游牧之蛮族同日而语?”

  眼下的朝堂上,就站着一个突厥人,还不是一般人,处罗可汗,准确来说,现在叫曷萨那可汗。

  处罗今天之所以出现在这里,是因为杨广要用他们突厥人,眼下被安置在楼烦郡的阿史那大奈,麾下有一万突厥精锐,杨广已经将其编入大军当中,并任命阿史那大奈为其中一路行军总管,而处罗觉得,应该是他去,所以今日觐见杨广。

  杨广刚才已经把他拒绝了,本来心情就不好,眼下又被宇文述拿出来数落,说他们西突厥还不如高句丽,他肯定不高兴了,于是用从母亲向氏那里学来的汉语道:

  “你要是那么厉害,为什么当初打西突厥的是史万岁,而不是你?难道是因为你太厉害吗?那我怎么没听说过呢?”

  其实他听说过,眼下是故意嘲讽而已。

  宇文述怒了:“用得着你听说?蛮夷之人,败军之将,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说话?”

  “许国公失言了,”牛弘顿时皱眉:“虽是降臣,然亦为可汗,乃我大隋之宾客友人,并非是许国公可以任意侮辱的。”

  这倒是事实,人家处罗可不是阶下囚,人家在大隋的待遇,是按照外邦国主的标准供应的。

  这个人,你不能侮辱,也不能杀,因为你得照顾西突厥人民的感情。

  别看眼下的西突厥大可汗射匮恨不得弄死处罗,但要是大隋弄死人家,射匮可汗高兴不说,将来侵犯大隋边境,都有名正言顺的借口了。

  杨广训斥了宇文述一句,然后安抚处罗道:

  “不必在意,朕有国事要议,你先下去吧。”

  处罗狠狠瞪了宇文述一眼,还做了一个突厥侮辱人的手势,便朝杨广行礼离开。

  那个侮辱人的手势,宇文述看不懂,但是裴矩懂啊。

  就跟大隋的入你娘,一个意思。

第469章 王佐之才

  太子奏请换帅换将,这可不是小事情。

  原本朝会上还在商议从巴蜀调拨粮食到洛阳,以为大军未来之军需粮草,但是杨铭这件事一出来,大家已经没心思再议别的事情了。

  毕竟征讨外族,将帅人选是重中之重,本来已经定好了,但是太子横插一手,自然会引起风波。

  苏威以眼神瞥了一眼牛弘,想看看对方是什么意思。

  两人同朝为官这么多年,有些事情,眼神交流就可以心领神会,没有高熲在,他们俩的意见不统一,所以需要在事先完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用眼神来统一立场。

  牛弘心里也犯疑,毕竟换帅是非常大的事情,以太子以往的处事稳重来看,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动这样的念头,正如宇文述所说,二十四路大军已经在准备了,这个时候换帅,不合适。

  他对杨铭,是真心敬重的,不单单因为太子仁德爱民,老成持重,更因为太子经常豁出去保人。

  高熲是他保的,史万岁是他保的,薛道衡还是他保的,三个人里面,有两个是牛弘至交好友,所以他认为,交好太子,有一个好处,万一自己将来一脚踏错,即将坠入万丈深渊,那么能保他的,只有太子。

  就冲这一点,牛弘觉得自己都得支持太子。

  于是他站出来道:“臣以为,李靖、杨义臣、张定和,皆为猛将,三人早已于沙场证明自己,而鲁国公自不必说,生平未尝一败,以常胜将军为统帅,军心可用。”

  一听这话,苏威就明白怎么做了,于是也附和道:

  “鲁国公居家赋闲也有一年半了,听闻其身体康健,是完全可以胜任的,此番远征,乃我大隋倾举国之力的一场正义之战,统帅人选丝毫马虎不得,论资历威望,鲁国公无疑更胜一筹。”

  宇文述彻底懵逼了,尚书省左右仆射,都站出来反对他,还捎带上一个未来储君,这种形势下想要翻盘,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皇帝站在他这边。

  宇文述扑通跪倒,老泪纵横道:

  “臣得陛下厚恩,诚惶诚恐,因功勋微薄,常日夜思报,此番担任行军元帅,更是临渊履薄,处处小心,行军的所需所求,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期望于攻灭番邦,以解君忧,此番不肯让帅,非臣贪恋权利,临战换帅,乃古今用兵之大忌,臣不让,是为国为君,非为一己之私利也,望陛下明鉴。”

  终究是心腹,杨广也被宇文述这番感恩的话,感动了。

  “爱卿请起,商议国事,不必下跪,你这番由衷之言,朕心甚慰,朕亦不欲换帅。”

  好了,杨广一开口,于仲文、张谨、卫玄、薛世雄也站出来,表示不支持换帅。

  他们也有自己的考虑,宇文述当下已经在安排各路人马的征调筹备,眼下换帅确实不合适,再者说,一个统帅一个路子,史万岁如果来了,恐怕会对当下的部署进行一番大改。

  而他们几个认为,不需要再改了。

  争不了帅位,那就争将位,裴矩又道:

  “臣以为,李靖、杨义臣、张定和,皆为先锋勇将,攻坚需以利器,荆元恒、辛世雄、赵孝才三人,经验尚浅,不如李、杨、张。”

  这三个人领兵打仗,确实不行,因为他们三个是杨广晋王府的老人,确实跟着杨广南下灭陈了,但他们当时只是晋王府属官,没有统兵作战,确实经验欠缺,但是忠心可嘉啊。

  荆元恒眼下是右备身府大将军,以前是杨暕,杨暕被撸了之后,他接任了。

  辛世雄和赵孝才,是左骁卫的两位将军,其中辛世雄接的是长孙晟留下来的位置,长孙晟那时候去接史万岁留下的左屯卫,长孙晟死后,左屯卫现在是杨浩。

  裴矩也是胆子大,直接顺着太子的意思,要换皇帝的人,看似冒险,实际上有一个好处,就是会让别人觉得,他是真心在为远征考虑。

  因为这三个关系户,打仗是真不行,有些事情可以让一片赤诚的忠臣去做,但有些事情,他们做不了,因为没有那个能力。

  这三个人放在大军里,其实就是皇帝微操前锋军的手段,因为这三个人代表他的意思,宇文述也得顾忌着点。

  说白了,此番征讨高句丽,是杨广说了算,宇文述算是半个傀儡。

  所以,宇文述也希望换掉这三个人,这就是杨铭的利害之处了,只不过杨铭没有想到,宇文述会是宇文求败。

  裴矩这番话,别人就不敢搭茬了,毕竟这是直接左右皇帝的用人。

  杨广也不方便直接回答,毕竟这三个人,资历确实不行。

  他不出面,有人会出面,就是荆元恒了,

  “裴公的意思,我这个右备身府大将军的位置,应该让给李、杨、张其中一人?”

首节 上一节 377/5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